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爹是嘉靖

我爹是嘉靖 第268节

  试问哪个皇帝愿意将自己的事情放在全天下去当做一个闲言碎语去议论呢?

  而且嘉靖皇帝也非常讨厌臣下之间的争端最后扯到他的身上,把他当枪使的。这样不仅显得他御下无方,还会让底下的大臣们更没有敬畏感的攀扯他。

  所以,新万寿宫的事情只能捂着慢慢收拾。

  而现在嘉靖皇帝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从头到尾的闭嘴,不得再言此宫主殿大梁是否为假的问题。

  徐阶作为一个长久揣摩帝心的集大成者,他在听到嘉靖皇帝这话之后,又看到嘉靖皇帝的这个态度,他就立刻敏锐的察觉出了嘉靖皇帝的心思。

  于是在这个时候,徐阶连忙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新万寿宫既然还有瑕疵,那就是尚不符合完工标准,应该再派人督造,直至其符合完工标准,才能正式交于赵尚书所言的第三方检查验收。”

  “而且臣也记得当初此宫重建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建造规格过于简略,无以壮帝威。所以臣建议万寿宫应该再做新图,以建更加符合天子气象所居之主宫!”

  嘉靖皇帝听到徐阶这话之后,也不由嗯了一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嘛。

  如果把这事弄得沸沸扬扬,先不说真假的问题,就是这说风就是雨的天下悠悠之口,就会让人觉得这宫住着会让人糟心的。

  而如果现在以此宫规格不达天子气象的标准,进行新的扩建和改建,那就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嘉靖皇帝面子和里子也都会在这无形之中被保护的妥妥当当,只是唯一委屈的是他还要继续再住两年玉熙宫了。

  不过只要能保住面子不被天下议论新宫的是非,嘉靖皇帝也都是能接受的。

  嘉靖皇帝看着徐阶,“你说的不错,万寿宫的建设规制确实不可符合朕的主宫之需要,应当加以扩建改造,使其符合天子之气象。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待会朕会传旨让徐璠任工部侍郎,专司万寿宫扩建改造事宜,还望徐卿莫要辜负朕的信重。”

  徐阶听到这句话后,心里也猛地松口气,可算是过关了。

  徐阶连忙叩首道:“臣替犬子叩谢陛下天恩!”

  嘉靖皇帝又看着赵文华和曹德文,声音又淡淡的说道:“以后像这种无稽之谈,一定要查实之后再上奏,免得搞得满城风雨,以为朕的宫里竟是蛀虫败类在做事。”

  赵文华和曹德文连忙叩首道:“臣知罪,臣万死!”

  嘉靖皇帝挥挥手道:“好了,都退下吧。”

  把众人打发走了之后,嘉靖皇帝又把黄锦叫了过来,“盯着点严世蕃,还有徐璠,另外找个理由让曹德文也告老还乡去吧,他在这个位置朕不放心。”

  黄锦轻声的回道:“是,奴婢记住了。”

  嘉靖皇帝又想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去告诉内阁,不用等到明年了,明天就召开廷议开始廷推新任吏部尚书的事情,还有严世蕃让他在家好好伺候严嵩,没事就不要再去工部当差了。”

  黄锦听到这话,也明白嘉靖皇帝是要加快动作,不想再耽误时间了,由此可见严嵩和严世蕃的圣心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至于最后能不能体面,也全看严嵩和严世蕃的选择了。

  ——————

  求月票~~

第488章号草料加满

  “有旨!”

  就在第二天廷推开始之前,黄锦也到了文渊阁内。

  严嵩来了,严世蕃缺席在家,徐阶和吕本站在一旁,还有李春芳也紧随其后的站着。

  待他们听到“有旨”二字之后,便都一起跪拜了下来。

  “臣等问圣躬安。”

  “朕安。”

  完成了宣旨之前的礼仪性问话之后,黄锦继续道:“着今日廷推主持人为裕王。钦此。”

  严嵩等人闻言纷纷露出一个惊愕的神情,平时的时候廷推都是由内阁来主持的,今个怎么换成裕王了?

  但是现在严嵩等人也不敢多问,只能拜道:“臣等遵旨。”

  黄锦笑眯眯的过来和徐阶一起扶了严嵩一下,“帝君说了阁老年事已高,像这种小事以后就不要再操心了,好好在家将养着,让严世蕃多点机会在膝前尽尽孝。”

  严嵩听到黄锦这句话后,身子不由一震,心底不由泛起一丝凄苦,让他忍不住想道:“难道是时间到了吗?陛下已经不需要我了吗?”

  但在表面上,严嵩还是颤巍巍的回道:“还请公公代为禀告陛下,老臣谢陛下怜悯之恩。”

  黄锦道:“阁老放心,这句话咱家一定带到。”

  接着黄锦又对着另一旁搀着严嵩的徐阶说道:“徐阁老以后可要多多担待一些,多为阁老支撑些,多为陛下分忧,这内阁还是离不开你们这些老臣的。”

  说完这句话,黄锦又补了一句,“这是帝君的原话。”

  徐阶听到这里也连忙回道:“多谢公公告知,还请公公也转禀陛下,臣一定会竭心尽力辅助阁老,为陛下分忧。”

  黄锦嗯一声,“好,那咱家就先走了,这会儿咱家还得去裕王府传旨呢。”

  严嵩没有说话,徐阶等人回道:“公公慢走。”

  在黄锦离开了文渊阁后,徐阶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着扶着严嵩坐到了那张专属于内阁首辅的主位上,严嵩刚刚坐下就拉住了要走的徐阶。

  严嵩说道:“华亭啊,以后这内阁就要多多依靠你了,这票拟的事情你看着办就行了,老夫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再操心这些事了。”

  徐阶听到这话,连忙回道:“阁老这怎么行呢?您可是我们的主心骨,票拟的事情您还是要多多的把关,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

  严嵩呵呵笑道:“你们只管按照原来的方式办事就行了,陛下还是很宽宥的。”

  徐阶哎了一声,“多谢阁老。”

  与此同时一众有廷推资格的大臣也开始在皇极殿外聚集,他们三五成群的站在一起,相互问好之后就都不约而同的把手缩在了袖管里面,以避风寒。

  毕竟这寒冬腊月的北京还是非常冷的。

  而且现在还不到廷推开始的时间,皇极殿的大门也在紧紧的关闭着,并没有让这些大臣们进去躲风。

  所以现在的他们除了在殿的广场上缩手抱团之外,唯一的活动就是原地跺脚了。

  虽然这显得很不雅,但做官都做到这份上的人,肯定也没几个迂腐的读书人了,他们还是知道圣贤书的浩然正气只能用来喷人,不能用来耍单的,要不然肯定会被冻死的。

  裕王府中。

  朱载坖也慢悠悠的在书房内处理着内阁和司礼监转送过来的奏疏,当然这些奏疏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看,并不需要“指点”和“批阅”。

  所以朱载坖的工作就相对轻松了很多,但即便如此还有一些事也是必须要他亲力亲为的,比如京师特区的一些重要工程和发展问题,他就得多多的思考,然后再交给张居正等人执行。

  另外还有西山和顺义产业园的事情,也要朱载坖操心,这些事垒起来,也是一个很大工作量的。

  毕竟这几处的产业除了朱载坖本身的产业和底气之外,很多的观念也都是他建立起来,所以在除了具体工作之外,朱载坖也得花心思,为这些产业查漏补缺。

  因此在这些事情上朱载坖要花掉的心力和时间,也不会太少的。

  当然比起那种天天都要在具体事务上管理和操心的人,朱载坖还是比较轻松的。

  毕竟他不必事必躬亲的去处处关心,只需把任务和目标分解下去,让高拱和张居正这些具体操作的人去办就行了。

  而且在办的过程之中,这些人也会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多处理一些问题,这样一来朱载坖要操心的自己也会少上不少。

  今天朱载坖也知道朝廷那边要提前廷推了,但这事在朱载坖看来,和他的关系是并不大的。

  所以在今天的时候朱载坖就把海瑞叫了过来,开始审讯海瑞提交上来的收费公路管理办法。

  朱载坖一边看一边又对着海瑞说道:“你这办法还是不错的,但对于上路车辆的分类还要再细致一些。比如那些马车是符合运输标准的,他们的运输载重是多少,运输速度要控制在多少之上和多少之下。”

  “还有如果是私人马车想要走这条路,他们的马车得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乘载几人等等。以及那些马夫们又要具备什么样的驾驶资格,还有这些所有的马车要不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新标准。”

  “总不能一条快速疾驰的路上,马车的种类和款式都是乱七八糟百花齐放吧?也总不能让那些拉了重货的马车和搭载私人的马车跑在同一条道上吧?这玩意要是出了点什么意外,可就会死的。”

  “另外公路保险和上车险的问题,你也要考虑,如果这些马车和车夫在我们的路上出了意外,我们该响应一个什么的机制去清理道路和安抚他们。”

  “所以本王的意思是,有些事不要怕麻烦,也不要过于超前,只要我们把该想的问题和规则都一一列举出来,那么将来这条路开始运营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更加的顺畅,也会让更多愿意花钱走这条路的人更省心。”

  海瑞听着朱载坖的话,也认真至极的记录着,这些问题有些他也思考过,只是没有像朱载坖这么一针见血,所以在听到朱载坖又一次补充的意见之后,海瑞也立刻回道:“王爷放心,臣下去之后,一定会将这些方面的问题再完善一些。”

  朱载坖嗯了一声,“这件事交给你我放心,你办事一丝不苟比大多数人都要认真,这也是本王看重你的地方。而且这条路如果你能运营的好,那么它就是一个标杆,将来在大明其他地方也推行起来的时候,你的规则就会是天下通行的规则,这一点你应该明白吧?”

  海瑞立刻道:“臣明白,臣一定会尽心竭力的办好此事。”

  朱载坖见状也又笑道:“对了,关于你在这份管理办法之中提及的休息站设想,本王觉得非常好,不过名字要改一下,把休息站改为服务站,一定要体现出我们修路为民的初衷,让所有花钱走上这条路的人,在服务站里休息的时候,都能得到相应的免费服务和附加服务。”

  “比如开水就可以免费提供,以及出恭的茅房也可以统一化的管理,还有马车的修理和检查服务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市价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然还有马料等等也可以分出三等出来,比如第一等的马料可以掺多少的细糠和鸡蛋以及多少盐水等,第二等的可以掺多少粗糠和盐水,第三等可以掺多少盐水等等。”

  “这些看似都是小问题,但其实也都是这些马车行驶途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毕竟他们的马儿总不能不吃草吧?我们既然收费让他们在路上享受到便捷的速度,自然也要给他们提供有差异化选择的服务,如此一来以后走我们这条路的商人或其他不差钱的私人马车,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我们提供的有价服务,而这也是我们的利润来源。”

  “只要有了利润,这路就可以一直修,甚至在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拓宽出来更多的车道,让更多的人行驶在这条路上。因此在细节之处,也要多多花一些心思,千万不能敷衍了事了。因为我们修的不仅仅只是一条路,而是一个未来!所以在对待未来这件事上,我们就必须要有十二分的用心。”

  海瑞听着朱载坖的这一番建议,他也极为认真的在记录,他知道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事情,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基石,而且在山西做巡按的这些年,海瑞也是一直以注重细节和公正严明著称的。

  所以在这些年的北方重建工作也是相当的顺利,并没有出现多大的乱子,甚至还因为海瑞的严格和细心,使得很多愿意来北方发财的商人也赚到了足够的好处,并没觉得有些规矩是束缚他们的。

  因为他们的思考里面,只要是一视同仁的规矩,那就是好规矩,哪怕朱载坖在祖制三十税一的基础上,加收了他们百分之二十的“服务费”,他们也是非常痛快的交了。

  而这笔“服务费”除了一部分归于地方再重建之外,大部分也倒送到了大明联储里面,作为联储备用金。

  而且也正是因为大明联储有了如此雄厚的备用金,也使得大明联储的刚兑钞在京师以外的繁华城镇也得到一定的认可,很多人出门的时候也都不带铜钱和现金,都开始习惯用刚兑钞消费了。

  而这也是朱载坖所期待的。

  所以这几年里朱载坖不仅把当初的两千万白银的贷款还上了,还又借了五千万白银分了十年期归回,同时每年朱载坖也让大明联储给了户部一千万两国债额度。

  但对于户部的这一千万国债额度的使用,大明联储得有知情权和一半的决定权,要不然这帮孙子花起钱来,是真把钱当钱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明联储也是户部的债主,进而再推之,大明联储的所有股东和董事也都是户部的债主。

  因此面对如此势力庞大的债主群体,现在的户部尚书每次一次审批朝廷的预算花销之时,也是慎之又慎的,生怕哪一笔银子没有花好,导致了后续的连锁反应。

  而一旦出现了这种连锁反应,先不说朝廷会怎么样他,这些债主就会撕吃了他!

  但即便如此户部也不得不颤颤巍巍的走上这条“赤字财政”的道路,因为按照原来的户部收入和支出,根本就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大明发展需求。

  所以“赤字财政”也是一种发展必然,也算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吧。

  毕竟在此之前,朝廷想赤字都没资格的,只能用拖欠的方式,一直硬拖着,使得很多官员原本就微薄的俸禄都拿到手里。

  可见大明朝的财政问题是多么的严重。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大明朝的本身的经济模式和税收模式就有问题,二是因为朱元璋在继承宋元以来的纸质货币管理上,也犯了极大金融错误,把一开始好好宝钞玩成了废纸,把朝廷的信用体系提前几百年就玩崩了。

  所以就算是大明朝新玩赤字财政,也没钱给它们玩,只能硬着头皮死拖,拖一天算一天,至于能拖到什么时候,那也只有天知道了。

  因此在明代中后期的所有改革上,其实所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钱”。

  不管是现在的严嵩,还是之后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乃至财迷皇帝朱翊钧,他们也都是满脑子的“钱”。只要有了钱,哪怕天下再艰难,也总有法子继续维持下去。

  可若是没了钱,那就直接崩了。

  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光宗朱常洛和熹宗朱由校登基之后,他俩没有领悟到万历皇帝攒钱的精髓所在,被大臣们一顿忽悠就拿着万历皇帝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的内帑补了军饷,发了工资。

  结果这些银子花了之后,可就收不回来了,所以等到崇祯小可爱登基的时候,除了前朝给积累的内忧外患之外,他还穷的叮当响。

  试问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又能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呢?

首节 上一节 268/3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下一篇:让你逃命,你却成了二战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