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第332节

  贾敬想了想,道:“李姑娘可还在府上?对了,那次你跟我提了一句,似乎这位李姑娘还是名门之后?”

  贾蓉道:“李姑娘是景然年间礼部尚书的李焕英之孙女,名:李颜玉,如今父母双亡,亲人不在,自从来了府上一心做西席先生,从不出府。”

  贾敬道:“果然是名门之后,你去把李姑娘请来,我有几句话嘱咐她。”

  这就是名门之后几个字的力量。

  哪怕家道败落,提起来依旧让人尊重,不可怠慢。

  ……

  太爷的吩咐当然要马上去做,贾蓉立刻出门,问了几个丫头之后在园子里找上妙玉。

  “大公子,老爷可好些了?”妙玉见贾蓉找来,开口微笑问道。

  贾蓉拱手道:“多谢李姑娘挂念,已经好多了,李姑娘的药方不愧是灵丹妙药,在下感激不尽。”

  妙玉听了笑道:“公子来找小女子,难道只为感激不尽?”

  好聪明的姑娘。

  贾蓉正色道:“我们太爷得知李姑娘有如此医术,恳请见一面,廖表感谢。”

  见妙玉微微蹙眉,贾蓉又道:“李姑娘放心,我们家不是那种见宝起意,以势压人的那种,绝对不会伸手讨要姑娘手中秘方。”

  贾蓉说完就看向妙玉。

  刚刚太爷的话语里似乎对能治疗珍老爷病情的秘方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贾蓉猜测很可能跟太上皇也同样是烧丹炼汞有关。

  所以他不得不出口提醒一句。

  同时也是为了看看那秘方在妙玉心中重视倒何种程度。

  要知道,太爷表面上看着和善,实际上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若妙玉视“秘方”若性命的话,贾蓉丝毫不怀疑敬太爷会用上一些手段得到秘方。

  只是他显然想多了,只见妙玉十分慷慨大方道:“方子就是为了治病救人的,哪有什么‘秘’之一说?若是人人视若珍宝的私藏起来,就是神仙方子,不过是一张白纸,不能救人又有何用?”

  贾蓉拱手:“想不到姑娘女儿之身竟然如此大义,在下受教了。”

  妙玉盈盈还了一礼:“公子谦虚了,贾阁老制蜂窝煤,改革盐税,造福天下万民,小女子早就想一见了。”

  ……

第240章 视若珍宝

  ……

  既然妙玉没有意见,贾蓉便带着她进了贾敬书房。

  几人见过之后……

  贾敬对贾蓉摆了摆手,道:“你先下去吧,我跟李姑娘单独说几句话。”

  贾蓉:“……”

  “大爷,担心什么呢?”止水走到贾蓉身边,似笑非笑的说道。

  贾蓉见妙玉也神色如常,便感觉自己想的有些多了,因笑道:“哪有,姐姐说笑了。”

  说完,赶紧出去了。

  太爷可是正人君子。

  自己绝对是想多了。

  上次南安郡王都领着自己那貌美如花的侄女来了,贾敬看都没看一眼。

  毕竟年纪大了。

  心思可能已经不在那上面了。

  贾蓉也没有走的太远,就在门口的廊下等着。

  不一时,妙玉就出来了,见贾蓉还在便笑问道:“大公子,等我?”

  “当然。”

  贾蓉微笑道:“你救了我们老爷,感激的话先不说,总要请个东道才是,不知今日方便否?”

  妙玉没有矫情,而是笑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李姑娘请。”

  “大公子请。”

  ……

  书房中。

  贾敬看着手里的方子,视若珍宝。

  自古,皇帝烧丹炼汞企图长生的不少,但大多死于非命了,寿终正寝的基本没有。

  原因就在于丹毒藏于腹中,日积月累。

  用不了一两年,一命呜呼。

  若能引出丹毒,那么……

  是不是真的可以成仙?

  贾敬越想越激动!

  但,他也没有盲目的去尝试。

  毕竟他儿子就摆在那里,且看看能不能好了,再说吧。

  至于要不要把方子进献给太上皇……

  要看时机了!

  ……

  次日早朝。

  因已经进了腊月,天寒地冻。

  尤其是早上,凛冽的寒风吹过宫门,刚呼出的白气都能凝结出霜花。

  前来朝会的大臣大多都是弱不经风的文人,平日里下轿上轿都要人扶的主,此时不免艰难,几个人相互搀扶着往里面走。

  武将也没好到哪里去,常年在京养尊处优缺乏锻炼,挺着大肚子如同怀胎六甲的妇人,脚步虚浮。

  终于到了皇极殿上。

  蜂窝煤烧的炉壁暖暖的,大臣们缓了口气。

  “哎呦,冻死人了。”

  “今年前个月天还好些,以为要暖冬了,一进腊月简直是急转直下啊。”

  “谁说不是呢,听说内帑的蜂窝煤都卖疯了,高兴着呢。”

  “哎,他们高兴,可苦了百姓……”

  “是啊……”

  几个官员开始悲天怜悯。

  不多时,朝臣到齐。

  安平帝从暖阁进入大殿。

  “吾皇万岁。”

  “众爱卿平身。”

  一套流于形式的繁文缛节之后,兵部左侍郎张乐舟站出来,略带忧心道:“西北战事不止,军饷已然有些不足,还请皇上以及诸位阁老早做定夺。”

  安平帝闻言皱眉。

  最近西北战事不太顺利,虽说小赢了几场,但终究没有夺回榆林重镇。

  此刻又军饷不足了……

  “诸位爱卿怎么看?”

  安平帝虎目扫向下方群臣。

  一年多的亲政让他多了许多威严,现在已经可以游刃有余的驾驭朝堂。

  哪怕太上皇现在想通了,再回来亲政,他感觉也可以与之分庭抗礼。

  内阁吴南第一个站了出来,冷声道:“区区鞑子蛮夷也敢触犯我大夏上国天威,臣以为应当调集全国三十万兵马,一举踏平西北诸部,扬我大夏国威!”

  安平帝:“……”

  人才!

  父皇留给朕的内阁里居然有此等人才!

  维持现状的军饷都不够了,还调集全国三十万兵马?到了大西北给兵马喝西北风么?

  悄悄的给自己的肱骨大臣李敏之打了个眼色,李敏之立刻会意,站了出来,拱手道:“此举不妥,且不说我大夏堂堂礼仪之邦,自古战争一起,劳民伤财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因此,臣以为议和休战方为上策。”

  安平帝微笑点头。

  心中却是有些失望。

  自己的肱骨大臣,太软。

  整日就想着议和,议和!

  “叶相以为呢?”

  安平帝又把目光看向了首辅。

  人老成精的叶相自然明白安平帝的一些意思。

  不想议和。

  因为那样会显得他很无能。

首节 上一节 332/4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我偷写日记,嬴政搞出了仙秦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