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第369节

  其实以贾蓉会试的成绩,殿试肯定不会太差了,哪怕就是差一些,他也有把握把人送进翰林院,安安心心熬资历,做他的接班人。

  又跟贾敬说了一会朝堂上的话,已经巳时过半快到晌午了,贾蓉并未急著吃饭,而是先去看了看东跨院的珍老爷。

  珍老爷似乎还是老样子,有一下没一下的安静呼吸著。

  “老爷今日醒了没?”

  贾蓉忧心的问了一句。

  佩凤摇头道:“今儿没有醒呢,昨儿晌午倒是醒了一炷香时间,喝了一碗粥之后就又睡下了。”

  珍老爷现在这幅样子,显然消耗不了多少能量,一碗粥倒也够了。

  “对了,今儿早上秦老爷过来了一趟。”

  “秦老爷?哪个秦老爷?”

  “就是,老爷的那个好友,他不是还有个漂亮女儿么?”佩凤笑著解释了一句。

  “原来是他。”

  贾蓉点了点头。

  心道:是秦可卿啊。

  他现在已经跟林姑娘,还有宝琴定亲,基本上心满意足了。

  至于秦姑娘,他见都没见过。

  今生看来是无缘了。

  默默的祝她,嫁个好人家。

  ……

  殿试只有三天的阅卷时间,十名读卷官要分别阅三百份文章,而后各自写上自己的评语,并且评出一二三四五等。

  殿试最后的名次评定就从这里开始。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此时,三百分试卷都已经评阅完成,这里面每一份试卷都是经过十名读卷官精心批阅点评,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殿试的公平性。

  “启禀皇上,李敏之大人求见。”

  安平帝:“宣。”

  不一会儿,李敏之抱著厚厚的一摞试卷进殿。

  “臣参见皇上。”

  李敏之恭敬的行礼。

  安平帝微笑道:“李爱卿免礼,是不是文章已经阅完了?”

  李敏之道:“回皇上的话,已经全部评阅完成,只等皇上您过目,排定名次了。”

  ……

第276章 传胪大典

  ……

  安平帝微笑点头。

  本次殿试策题是他精心挑选的,为的就是能发现其中的人才,若有人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他不介意格外提拔重用。

  满怀期待的,安平帝郑重拿过最上面的第一篇,按理来说,这就是读卷官推荐上来的头名状元卷,上面清一色的读卷官亲笔评,一等。

  文章果然妙笔生花,花团锦簇,文笔非凡。

  但是……

  并非安平帝想要的。

  紧接著,安平帝又看向下面第二份。

  也是歌功颂德,文章浮夸的很,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果然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看来自己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满朝文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指望一介书生解决,不是开玩笑么?

  前两都这样,下面还能有什么好的呢?安平帝几乎都不再抱有什么希望,随意拿起第三篇看了看。

  “咦。”

  有些意思了。

  可能是经历了前两篇的失望,这一篇虽然也没有十分符合安平帝的心意,但总算是有了一点有用的东西,没有整篇夸夸其谈歌功颂德。

  “生之者众,食之者少,国恒久矣。”

  说得好!

  可现在朕的江山生之者少,食之者众!

  这人是看到了朝廷弊端。

  这肯定是有志之士!

  虽然这篇文章也有他不喜欢的地方,比如这一句:内府外府之储,自将取之而不匮矣。

  尼玛这是惦记上我的内帑了吧?还把内府排在了外府前面!

  怎么?有事先花内府的?

  总结:这人可以用,甚至重用,但终究不是自己人。

  用完就可以一边去了。

  安平帝不知道的是,贾蓉也很无奈。

  若没有这几句话,可能这篇文章要排在殿试百名以后的位置上,哪怕他是会元。

  谁让阅卷首席是李敏之呢?

  若李敏之那一关都过不了,皇帝喜欢有何用?难道安平帝还能认认真真的看完三百份殿试文章,然后把他的文章重新提拔为一甲?

  虽然安平帝的勤勉是大家公认的,但贾蓉不敢赌。

  万一这只是谣传呢?皇帝身边可从不缺溜须拍马的人。

  暴君最喜欢听什么?

  当然是喜欢夸赞他仁爱。

  夸赞的人多了,外面人不知情,自然都以为他是仁君。

  同样,忤逆不孝的人最喜欢什么?

  当然是人们夸赞他孝顺。

  孝名远扬时,他就是孝子了。

  尤其是安平帝除了勤勉之外,孝顺也同样被人传颂。

  真孝顺,把自己老子孝顺的修道去了。

  没少伺候丹药吧?

  披麻戴笑。

  ……

  不得不说,贾蓉纯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敏之是谁?

  远近闻名的大儒,受人尊敬!

  他可能因为一场殿试阅卷就损害自己的名声,把堂堂会元丢到第二三百名去么?

  当然不可能的。

  虽然贾蓉刻意的改变了一些自己的笔迹,但在李敏之这些人看来更像是班门弄斧。

  殿试没有誊录官,不是没有原因的。

  考官需要知道考生的笔迹,从而知道考生会试的名次,以此来确定考生殿试的名次,至于糊名……那只是给考生心里安慰罢了。

  比较离谱的,有传闻名字好听,能格外提拔做状元。

  贾蓉排在第三就是李敏之亲自安排的。

  原本贾蓉应该排在第十的。

  只是文章里有句话,李敏之看了很舒适。

  “百姓足而君亦足!”

  这叫什么?

  藏富于民!

  百姓先富有了,皇帝岂能不富有?

  “谓之大道!”

  尤其这四个字,分量很足。

  没想到贾阁老之孙竟然有如此见识,若心中没有圣贤之道,是写不出这几个字的。

  再结合前面那句“内府外府之储,自将取之而不匮矣。”不难看出,贾蓉是个人才。虽然出身勋贵之家,身上有勋贵的影子,但祖孙两代进士,已经有资格融入进他们文人的圈子里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得给贾阁老面子。

  贾阁老要下江南改革商税去了,肯定要整治几家杀鸡儆猴。

  他们李家,这些年在江南也弄了几万亩良田的……

  不是他贪!

  那些其实都是他亲戚干的。

首节 上一节 369/3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巨蟒分身,开局迎娶秦可卿

下一篇:我偷写日记,嬴政搞出了仙秦帝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