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南北朝 第131节
虽然是秦后秦都叫秦,这后秦是一点和“秦”不沾边,从建国以来就被周围势力压著打,就连首都长安也失守过几次,就连占据河凉的前凉政权都能欺负它一下。
最后刘裕北伐进入关中,长安的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本以为从此就能天下一统。
只可惜刘裕北伐功败垂成,然后关中被赫连勃勃这杀人魔占据,最后胡夏灭亡北魏占据关中,这才算是稳定了下来。
在这几百年的乱世中,关中的水利设施遭遇了巨大的破坏,人口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史书上光是长安城人口“十之无一”的记录就出现了好几次。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关中才算是稍微安定了一些。
但是北魏的上等汉人是河东汉人,关西汉人受到排挤,关西一直没有得到大力发展。
现在长安城还是沿用的汉长安城,等到隋代在汉长安城边上建造大兴城后,长安城才换了位置。
苏泽专门去长安城内打卡,希望能刷出几个和汉代有关的随从,最后竟然只刷出了绿色的【一罐子汉五铢钱】,气的苏泽差点将罐子砸了。
这下苏泽彻底死心,这系统也就是雄起了一阵子,现在又开始蓝天白云了,他也不再想著沿途打开,开始加快速度前进,一行人穿过长安后开始北上,加快速度向河州而去。
苏泽他们走的就是丝路的秦州路,北上后就是崔延伯要上任的岐州了,不过崔延伯沿途寻欢作乐,接受沿途的贿赂,已经被苏泽等人远远甩在了后面。
再过陇州、秦州、渭州,这时候苏泽就要和于谨分离了。
高平郡,就是今日的固原,在隋唐是原州的治所,是西北防御的重镇。
北魏的行政是州、郡、县三级制度,但是也有很多特例,比如高平郡上就不设州,高平郡是边防重地,所以属于直辖的郡。
高平郡其实和六镇一样,都是整个北方防御体系的一部分,高平的情况也和六镇相似,随著朝堂军事重心的南移,高平郡也从以前建功立业的边郡,逐步沦为了官员放逐之地、
前任高平郡守疏通了朝中关系就立刻返回洛阳,谁也不愿意留在边塞享受苦寒。
李世哲喊来于谨,说了一些长辈叮嘱的话,类似于到了地方要行德政,要和当地豪强合作,不要惹出事情来。
其实李世哲对于父亲安排的女儿婚事并不满意,于家从于忠倒台后已经败落,而且于谨还不是于家的嫡系。
不过是靠著一些军功得授郡守,李世哲更想要和朝廷中的公卿结亲,最好是甲姓高门那些大家族。
只不过李世哲这么想,人家甲姓高门也看不上他,李世哲也知道自己这次外任河州,靠的都是父亲的面子,所以也不敢反对。
李世哲希望于谨好好干满高平郡守的差事,然后等自己返回洛阳后给他运作一个洛阳的差事,这样女儿也不用去高平受罪了。
于谨耐心的听未来老丈人说完,苏泽拉著于谨又叮嘱道:
“思敬,高平距离河州很近,如果境内有变立刻派人来找我。”
于谨连忙点头,从进入关中西北部开始,治安明显乱了起来。
高平和河州一样,都是汉胡杂居的地区,而且高平的情况甚至要比河州还复杂一些。
高平地区在汉代开始,就是抵抗北方的前线,而和六镇一样,不少在草原上活不下去的部族会选择内附,汉代的时候高平就有大量的匈奴人内附。
而高平又长期和高车作战,本地又有很多的高车部族内附,比如高平最有威望的豪帅胡琛就是高车族人。
西北地区又杂居了大量的羌人,此外吐谷浑也对高平这个丝路节点虎视眈眈,也经常派人骚扰。
唯一的好处就是,于谨曾经随著苏泽击败过高车王,对高车人还是有震慑力的。
苏泽又解下腰间的佩刀,这是当年他擒获高车王后,高车王“自愿”送给他的宝刀,这也是高车汗庭的象征物之一。
“这把刀就给思敬了,如果高平内外高车人不宁,我们大不了再打一次高车王!”
于谨心中感动,却说道:“这是校尉防身的宝刀!”
苏泽笑著说道:“我已经有了一把利刃防身了,思敬你比我更需要这把刀,收下吧。”
于谨只能收下这把高车王的佩刀,苏泽又将一名召唤出来的绿色函使随从交给于谨说道:
“如果思敬有什么紧急的军情,就让这名函使来找我。”
“多谢校尉!”
最后苏泽嘱托道:“思敬到了高平郡,切莫不可以疏怠军务,一定要好好整顿军队,打压地方豪帅。”
于谨也是去过六镇的人,他明白如今北魏的情况,也清楚苏泽的想法,他连忙说道:“校尉放心,我到了高平一定整饬城防,整军备武!”
苏泽对于谨也是放心的,如今他手下中能算得上文武兼备的,也就是只有于谨一个人了。
而且历史上的于谨人如其名,谨慎了一辈子,有于谨在高平城,日后关中乱起来,高平也能保持稳定吧。
和于谨告别之后,李世哲就催促苏泽加快速度,赶快护送他到河州金城上任。
这些日子随著李世哲的车队快要抵达河州,前往他车队迎接他的豪强商贾多了起来,李世哲的车队也开始时不时的多上几辆车,等于谨离开之后,李世哲的车队比出发的时候还长了一些。
苏泽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连李世哲贪污的帐本,苏泽都一清二楚。
【《李世哲的受贿报告其五》】
苏泽随意查看了一下,这是苏算提交的报告,也是昨日李世哲受贿的帐目。
李世哲这样一直在洛阳任职的公卿子弟,外任大州刺史最大的困难就是手下缺乏可以信任的人才。
因为没有地方任职的经验,如果再没有懂得民政官员的帮助,李世哲根本没办法做刺史。
治理地方是一件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而权力是自下而上维护的,如果主官什么都不懂,那下面的人就很容易架空唬骗住,州刺史被州内豪强架空的事情也非常常见。
比如苏泽的恩师郦道元就任州刺史的时候,就因为执法过严被当地豪强联合弹劾,在史书上还将郦道元作为酷吏。
但是苏泽接触下来,很显然郦道元是因为严格执法而侵犯了当地豪强的利益,所以才被当地豪强联合驱赶的。
除了父亲李崇的班底,李世哲在洛阳还有一些狐朋狗友,但是他也很快发现这些人的能力完全不够用。
最后李世哲看上了苏泽身边的苏算,发现他是个“人才”,向苏泽强行要了去。
苏泽也不知道李世哲是慧眼还是眼瞎,苏算这个【腐化的户曹吏】,确实是一个懂得地方实务,并且对官府上下潜守则都非常了解的能吏。
但是他在苏泽身边,被【执法严明的军法官】看著,又有苏泽的日常敲打,这个【腐化】的负面词条才没有产生大的危害。
但是这个家伙在工作中吃拿卡要的事情也不少,稍不注意就会被他钻空子。
可想到李世哲是河州刺史,虽然护羌将军在行政上和河州刺史并没有隶属关系,但是苏泽的驻地就在河州,也需要李世哲帮助协调钱粮赋税,如果李世哲真的被架空,自己也没有好处。
苏泽只能“忍痛”将苏算交给李世哲,并且叮嘱李世哲一定要看紧了苏算。
可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在苏泽麾下只能算是小贪小污的,可到了李世哲麾下后就如鱼得水,没几天就成了李世哲的心腹。
甚至苏算还帮著李世哲出谋划策,协助他一起贪污。
原来【腐化】这个词条是这么用的啊?不仅仅能腐化自己队伍中的其他随从,还能【腐化】本世界的土著?
唯一的好处,苏算还是按照苏泽的吩咐,每天提交李世哲受贿的报告。
李世哲著急前往金城上任是什么心思苏泽都清楚,苏泽也决定听从郦道元的话,将护羌将军府从金城迁往抱罕,坚决不和李世哲在同城办公。
——
就在苏泽抓紧时间将李世哲送到金城上任的时候,洛阳皇宫中,一个青年太监正跟随在一名年长的太监后面,走在清冷的掖庭宫中。
“你真是来了个好地方了,陛下还没加冠,近些年掖庭宫是最舒服的几年了。”
年长的太监身穿黑衣,这在宫内是代表有一定品级的太监才能被赐的服,这名年长太监正是皇宫的掖庭令张烨。
青年太监擅长察言观色,他看出这个年长太监有心卖弄,立刻递话说道:“小人愚钝,还请大令赐教。”
掖庭令张烨看到这小子机灵,心情也好了很多。
张烨是陈留公主结交的宫人之一,作为洛阳权力核心的皇宫,宗王大臣们在宫中多有眼线。
张烨还是一个中黄门的时候,陈留公主就结交他,他能出任掖庭令,也有陈留公主的资助。
所以当陈留公主请托他将这个小太监带进宫的时候,张烨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苏顺是他在顺天府登记的名字,苏绰在离开洛阳的时候,亲自给他办理了身家清白的民籍文件,唯一的缺点就是年纪稍微大了一点,看守黄门和宫禁这种差事就轮不到苏顺了,于是陈留公主就安排他进了掖庭。
“这宫内人最惧怕的,就是我们掖庭和永巷了。”
“但是掖庭专治‘掌后宫贵人采女事’,而永巷掌‘典官婢侍使’,所以伱明白区别了吗?”
苏顺依然装傻摇头,这更满足了张烨好为人师的性格,他说道:
“简单说,永巷那边管的事宫中犯错的官婢、内侍和女使,咱们掖庭管的事犯错的嫔妃贵人,如今陛下还未亲政纳妃,诸太妃安分,所以掖庭这些年清闲的很。”
“永巷那边就不一样了,这些年总有官婢侍使犯错被送进永巷,那永巷令和本令同年,如今看起来可要比我还年长十岁,啊哈哈哈!”
苏顺连忙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能在大令手下办事,真的是天大的幸事啊!”
张烨心情愉悦,其实对于这些宫内的内侍们,权力延续是更重要的事情。
内侍是太监,没有子孙养老,就需要义子来养老,所以从太监制度出现以后,大太监就热衷于当干爹。
但是内侍这种职业出身不高,很多都是贫苦人家,除了被施以宫刑的官员之外,哪个世家子弟自宫入宫的啊。
所以对于张烨这样的中低级宦官来说,找一个靠谱的继承人也是非常困难的。
小门小户出来的,见识能力都有所不足,能上的了台面的更是没几个,像是苏顺这样能察言观色的就是上等的苗子了。
张烨起了培养苏顺的想法,他说道:“从今天开始,你就跟在我身边,多听多看少说,有什么不懂的等到休息的时候来问我,明白了吗?”
苏顺听完之后,立刻跪在地上说道:“多谢义父!”
张烨接受了苏顺的跪拜,心中对这个小太监更满意了。
——
河州,苏泽将李世哲送到金城后,就接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第168章 侯景平叛(5k)
河州羌民却铁匆聚众反,自称水池王起事了!
苏泽抵达金城,就听到了这个消息,而刚刚进金城城门的李世哲差点从马车上掉下来。
李世哲再次埋怨自己的老爹,好好的干嘛要谋什么河州刺史啊!
这下好了,自己才到任金城,河州就有人称王聚众谋反了,自己这个河州刺史岂不是刚上任就要被朝廷撸了?
对了,还有苏泽!
李世哲是知道苏泽能打的,老爹让苏泽做这个护羌将军,不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吗?
李世哲连忙派人将苏泽请进城里,将却铁匆称王谋反的事情说了一遍。
苏泽要比李世哲镇定多了,他首先让人喊来了刺史府的从吏们,向他们询问却铁匆的来历。
一名中年从吏说道:“这却铁匆是河州西北一羌人部落酋长,前任寇刺史在任的时候就有反迹,之所以等到现在才反,应该是那却铁匆应谶语才发动的。”
又是谶语?苏泽皱眉问道:“什么谶语?”
中年从吏说道:“本地有谶语'有欲反者,近十月,远一年’,今年正好是神龟元年,此时正好是十月,却铁匆遂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