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单机南北朝

单机南北朝 第368节

  这帮人争吵了半天后,最后还是领头的那人一锤定音说道:

  “别吵了,这里确实是最适合的地点,主上已经有方案了,只需要铸造重物牵引浮桥,就能保障浮桥在涨水的时候也不会被冲垮。”

  刚刚还在争论的两名工匠连忙说道:“主上英明!我们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只要在两岸铸造铁牛,用之牵引桥体镇压河水,就能确保无虞了!”

  这帮人在河边观察了半天,接著又来到了靠近河岸的一座寺院。

  这座寺院建造在黄河附近的山上,因为地方偏僻,香火并不是很盛。

  寺院的寺监倒是认识郭守涛,热情的招待了众人。

  这帮人在寺院又是一阵子乱逛,最后还是那名工匠模样的家伙说道:

  “就这里了,主上说的建楼地点。”

  “这里可以俯瞰黄河,还能监视附近通道,是最合适的地点。”

  “想要视野更好,六层的高度还是保守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至少要九层才行。”

  “九层也太高了,那就要将寺院全部拆除才有空间建造。”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听著寺监和郭守涛都很迷糊。

  最后还是为首的那个中年人说道:

  “寺监,我们郭郎君一心向佛,想要请诸位高僧去蒲坂城内立寺礼佛。守备府愿意出钱捐赠在城内建造一座佛寺。”

  “啊?”

  郭守涛愣了一下,面对方丈疑问的眼神,他想起父亲的嘱托,立刻说道:

  “是是是,阿爷想要在城内建造佛寺,请诸位高僧宣扬佛法。”

  听到这里,寺监也是喜笑颜开,谁愿意守著这山里的寺院,能去城内做和尚,肯定要比在山里做和尚强多了。

  寺监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答应了下来。

第383章 【劳民伤财的造桥师】

  华州,武乡县(今渭南大荔县)。

  于谨就任华州刺史后,在州城华阴城内接管了刺史府后,就立刻领著一大票手下来了武乡县。

  这可把武乡县长给吓坏了,武乡原本是个上县,上县的长官是县令,是七品的文官,有正品的佐官两人。

  但是这位武乡县令的运气很不好,他到任华州后没多久,就因为关中长时间的动乱,武乡县的人口流失严重,从上县变成了下县。

  下县的长官是县长,九品,不设佐官,

  这位孙县令虽然官品没降,但是从县令变成了县长,变成了光杆司令。

  后来华州一度被胡琛攻破,孙县长还算是尽责,领著武乡县内百姓死守县城三个月,耗走了围城的叛军。

  在苏泽控制华州后,这位孙县长在当地官声还不错,工作能力还可以,就被留任了下来。

  于谨这位新任刺史驾临小小的武乡县,孙县长万分的惶恐,生怕自己哪里不妥当,开罪了这位高平郡公身边的重臣。

  好在于谨并不是来为难他这个小小的县长的,在于谨抵达后不久,武乡县就来了一支庞大的工匠队伍。

  今天天气不错,孙县长跟随于谨,来到了黄河边上。

  “州牧,这就是古渡口的原址。”

  北魏不设州牧,但是地方官员依然会用州牧来称呼一州刺史,以显示对上官的尊重。

  孙县长思来想去,认为于谨是来重建渡口的,倒是也做了不少的功课。

  武乡县原本是繁华的上县,就是因为它对岸就是蒲津渡,这里是黄河贸易和交通枢纽,曾经县城里都是往来的商贾。

  但是在北海王元颢担任华州刺史的时候,为了保障洛阳的安全,元颢下令拆毁了黄河西岸,也就是武乡县的渡口设施,从此在这里无法再停靠大船,只能通过民船渔船往来,武乡县就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下去。

  孙县长也很激动,如果能够重建渡口,自己未尝没有从县长变成县令的机会。

  可是于谨似乎对渡口旧址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是站在黄河边上,看著流淌的黄河水,眺望黄河对岸。

  而于谨带来的工匠,也都在黄河边上捣鼓著,他们拿出一些孙县长根本看不懂的仪器,嘴里说著孙县长听不懂的话。

  一行人从大清早忙到了日上三竿,最后一名工匠站在于谨身边说道:

  “于刺史,就是这里了。这里是最适合造桥的地方了。”

  于谨连连点头。

  他也很疑惑苏泽是从哪里搜罗的这些巧匠,这位名叫苏春的造桥工匠,手艺确实精湛,就是每次提出的工程都太过惊世骇俗。

  比如苏春曾经提出,要在当年破六韩拔陵渡铸造浮桥,让六镇遗民逃入夏州的地方建造一座永久性的浮桥,沟通黄河南北两岸。

  这个计划当然被苏泽拒绝了。

  理由是如今北方不宁,建造浮桥耗时耗力,最后还可能成为北方游牧民南下的通道,实在是得不偿失,等五原城创建起来,能控制住北方防线的时候再造也不迟。

  接下来,苏春消停了一阵子,然后又在工部曹来了一把大的!

  他建议在华州武乡县,和对岸的蒲板津之间,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木质浮桥!

  作为政事堂参知的于谨,在见到这份图文并茂的详细计划后也被惊呆了!

  在黄河上建造浮桥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秦昭公就曾经在蒲板津建造浮桥,但是那些都是临时性的浮桥。

  而苏春提议建造的是永久性的浮桥,这是一座能够容纳四匹马同时前进的军民两用浮桥。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于谨很清楚这座浮桥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防御整体,潼关周围其实有三个战略要地——潼关、风陵渡、蒲板津。

  其中风陵渡虽然也是能够往来黄河的渡口,但是比起蒲板津来说地理条件差了不少,顶多用来传递消息,无法通行大军。

  真正能够容纳大军通行的,其实也就是潼关和蒲板津。

  真正在蒲板津建造浮桥,沟通黄河两岸,那么华州的军队就可以迅速出关中,进入洛阳附近的京畿地区!

  对于关中的战略得失,苏泽也曾经和麾下的重臣讨论过。

  关中这个地方,优势就是自成一体,有四塞之固,如果占领好潼关这些重要的关口,无论中原怎么动乱,关中也能闷头发展。

  这就和秦并天下之前很像。

  但是关中的劣势,也是太过于自成一体,导致关中也是一个大监牢,很容易被堵死在关中。

  秦灭六国这么费劲,以及当年刘邦打出关中的艰难,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蒲板津建造渡桥,就是趁乱创建一条稳定的出关通道,那关中才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于谨在见到苏春的计划后,认真研读了他的计划书,竟然觉得他的计划似乎真的可行!

  今天实地考察,武乡这段黄河真的很窄,远眺就能看到对岸的渡口,而且这里的条件确实可以建造浮桥。

  苏春说道:

  “郡公亲自修改的计划,准备在两岸各铸造两头铁牛,用来牵引固定浮桥,镇压黄河。”

  “同时两岸的浮桥可以同时开工,最后在河上完成对接,可以节省建造时间。”

  “建造的方案郡公也同意了,用铁索将牛皮筏子固定在河上,再在牛皮筏子上铺设木板,最后用铁索牵引相连就可以了。”

  于谨听到这里都是一阵子肝儿颤,光是听就知道这工作量是多么巨大了。

  他看向苏春,这家伙怎么和工部曹那个苏淼一样,一张口就是这么大的工程。

  于谨不知道,苏春和苏淼一样,都是带有【劳民伤财】词缀的随从。

  【劳民伤财的造桥师】

  姓名:苏春;

  品级:紫色;

  效果:该随从总是喜欢提出一些劳民伤财的桥梁工程,如果不加节制会无底线的耗光预算。

  评价:“造桥师,巧构思,善造桥。业务能力出众但不愿意修改设计图的乙方爸爸。”

  售价:800文太和五铢钱,并且每月需支付100文太和五铢钱的维护费用,如果不能满足其设计要求,频繁修改设计稿,会导致该随从的品质下降。

  拒绝了苏春在五原建造浮桥的请求后,苏泽为了不降低苏春的品质,最后还是支持了他在蒲板津建造浮桥的计划。

  跟在两人身后的孙县长,听到这个宏伟的计划后,也吓得一机灵。

  孙县长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这么重要的工程落在自己治下,只要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自己绝对可以升官发财。

  忧的是这么重要的工程必定耗费人力物力无数,武乡县已经是下县了,再承担这样大的工程,万一激起民变,吃不了兜著走的也是他自己。

  等于谨下了河岸,孙县长立刻上前说道:

  “于州牧,我们武乡县已经是下县了,实在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工程啊!”

  于谨看了一眼孙县长,倒是对这位在任多年的地方官多了一些好印象。

  能够为治下百姓著想,这在大魏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

  于谨安抚这位孙县长说道:

  “这点孙县长不用担心,郡公既然决定在武乡县建造大桥,肯定是思虑周全的。”

  “武乡县暂免租调三年,由郡公府的工匠在县里开设铁冶,铸造铁牛的事情不用百姓负担。”

  “至于建造大桥的人手,也自有苦役来做,孙县长要做好的就是安置工作。”

  这下子孙县长稍稍安了心,随即又有些激动起来。

  只要完成了这趟差事,何尝不是一个升迁的机会?

  ——

  孝昌三年,十月。

  朝堂新任命的东讨大都督,安乐王元鉴领兵打了几场胜仗,解了信都之围。

  在裴衍和源子邕的劝说下,元鉴暂时放弃了冒进的想法,又和叛军接战了几场。

  而自称天子的葛荣,也领兵抵达了邺城,派出先锋和元鉴对峙。

  元鉴在战场上大发神威,连续击退了葛荣的几支军队,渐渐忘记了裴衍和源子邕的劝谏,继续领兵向邺城前进。

  邺城是冀州治城,是河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而且邺城作为古代的都城,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首节 上一节 368/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梁赘婿

下一篇:北齐怪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