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单机南北朝

单机南北朝 第456节

  实际上,北宋在失去太原府后,面对金朝的进攻的时候,就是这样被活活耗死的。

  苏泽明白这个道理,在他穿越前的历史时间在线,北周对北齐的进攻也一直都是两条路线。

  一条是从河东郡进攻洛阳地区,一条就是绕道草原进攻雁门关,直接攻打晋阳地区。

  而历史上北周灭北齐的灭国之战,也是以攻破晋阳为结局的,晋阳,就是尔朱荣集团的根基和死穴。

  但是要攻打晋阳谈何容易,光是一座雁门关,就连武备孱弱的大宋,都能依靠险关守上三年。

  尔朱荣也明白雁门关的重要性,所以派遣尔朱家最成器的子弟,自己的堂侄尔朱兆守卫雁门关。

  苏泽不断派遣人手渗透雁门关,但是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此时的尔朱兆确实谨守尔朱荣的命令,将雁门关经营得和铁桶一样。

  苏泽看向独孤信,其实他案头上还有一份于谨的上书。

  这同样是于谨对于战略方向的思考。

  于谨认为还是应该先攻打洛阳,这个更具有政治意义的国都。

  于谨在上书中言,尔朱荣穷兵黩武,河北山东地方其实对他并不服气。

  但是因为洛阳地区控制在尔朱荣手里,可以通过洛阳天下中心的优势,尔朱荣可以迅速镇压这些地区的叛乱,以至于这些地区虽然都不满尔朱荣,却不敢投靠关中。

  拿下洛阳,控制河洛地区,从而就能控制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诸州,此消彼长下,尔朱荣再能打,也是要被时局活活困死。

  于谨甚至连洛阳防线的问题都考虑好了,他提议攻打下洛阳之后,在北中城附近再建造两座城,利用黄河来保护洛阳的安全。

  于谨的上书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洛阳是北魏政治中心,也是旧都。尔朱荣控制的元子攸,之所以天下还认同他,有一半是因为尔朱荣控制洛阳的缘故。

  苏泽暗暗感慨,这世上的事情,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独孤信和于谨的说法都没错,但是他们也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独孤信是五原郡守,一旦恒州成为主攻的方向,那么熟悉北方事务,又是六镇出身的独孤信,自然会被苏泽重用。

  而于谨是镇守河东的方面官员,一旦确定了攻取河洛的目标,那河东郡就会成为关中重点投入的前线地区,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于谨也能得到更多的战功。

  甚至苏泽也无法确定,于谨和独孤信到底是出于自己战略的考虑,还是出于私心,甚至都不是两人的私心,而是他们身后一批文武官员,也都在影响他们的建议。

  不过这件事还没到需要立刻争论结果的时候。

  按照悬镜司的情报,尔朱荣这一次在虎牢关之战中,同样也伤了元气。

  陈庆之的白袍军也不是吃素的,此战中尔朱荣的七千精锐骑兵损失不小,但是最大的损失是尔朱荣战马的损失。

  能够驮著重甲骑兵作战的战马是很宝贵的。

  一匹好的战马,在战场上就算是不受伤,最多也只能用五年。

  受伤的战马更是很容易就报废,有的伤势虽然不致死,但是也无法再参加高强度的战争了。

  尔朱荣这支骑兵部队,靠的就是尔朱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牧场,从中优中选优的好马。

  这些战马,在攻打葛荣的时候消耗了一些,在攻打齐鲁的时候消耗了一些,和陈庆之两次交战也消耗了一些。

  而如今整个北方都被苏泽控制了,能够获取优等战马的草原和西域都被隔开,尔朱荣光是要补充这些战马,就够让他头疼一段时间了。

  而且在确定战略方向前,苏泽还要解决契丹问题。

  从情报上说,高欢已经成功渡海,从营州登陆,和契丹人汇合。

  这一次尔朱荣为了拉拢契丹人,倒是也下了不小的代价。

  首先是承认了契丹八部中,如今势力最大的大贺氏的领导地位。

  尔朱荣以元子攸的名义,册封了大贺君长——大贺不丹为营州刺史,辽东大行台都督,尔朱荣甚至还“大方”的给大贺氏赐姓为“元”。

  大贺不丹,如今叫做元不丹了,很高兴的接受了高欢带来的册封诏书,并且迅速以辽东道大行台的名义,元不丹拜高欢为行台掌书记,行军总管,统领高欢自己带来的一千本部兵马,以及两千契丹骑兵。

  从这里看,契丹人其实已经接受了很大程度汉化了,至少他们已经非常了解北魏的官制,已经能够利用北魏的政令来统合自己的部族了。

  苏泽也只能感慨,尔朱荣也是不择手段了,这种册封不亚于和亲,是帮著契丹整合自己的势力,提高军事和政治水平。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契丹在唐宋崛起的根源,就是唐代在辽东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册封契丹君长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让契丹首领有了统合契丹的能力,最后在唐末大乱中崛起。

  所以其实辽朝,从创建之初就是汉化很深的政权。

  但是也不能因此苛责时代,无论是和亲还是册封,这都是面对边疆问题没有办法的办法。

  对于帝国来说,周围的野蛮部落如果冲突不断,就会极大的消耗国力,唐初一直到玄宗时期对外战争不断,其实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等到了宋代,更是处理不好边疆的问题,整个国家用大量的财富供养禁军,却又无法保证战斗力。

  在苏泽看来,处理边疆问题最成熟的,还是明清的藩属朝贡体系。

  确立压倒性的文化优势,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让这些藩属国甘心当狗。

  再通过朝贡贸易来满足这些异族小国对中原商品的需求,以朝贡贸易的形式来完成对这些小国经济上的控制。

  最后通过确认藩属国继承人的权力,扶植这些藩属国内亲近中原的派系,至少保持这些国家内部制衡。

  这样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边疆的稳定。

  独孤信看到苏泽在失神,还以为自己的回答不小心触怒了苏泽,只能低著头站在下面。

  苏泽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妹婿,闻言说道:

  “这件事等解决了辽东问题再议,对于辽东问题,你怎么看?”

  独孤信谨慎的说道:

  “这点我也认同宇文泰的说法,辽东应该先守后攻,但是攻的时候就要毕其功于一役,以一战定乾坤。”

  苏泽很满意独孤信的回答,经过这三个月的施工,在宇文泰的主持下,山海关的关城主体已经完工了。

  果然在山海创建以后,北方防线立刻安静了下来。

  曾经肆意南下的契丹人不见了,也已经有些契丹外围部族开始攻打山海关,但是都被宇文泰轻易的击败了。

  此外宇文泰还上书苏泽,以天可汗的名义,号召草原上的部族打压契丹人,断绝契丹人绕道草原的进攻路线,将契丹人堵死在辽东。

  这也是为什么高欢一抵达营州,契丹人就迅速和尔朱荣媾和,只能说山海关确实让契丹人感受到了威胁,希望能让高欢领兵夺下这座关城。

  苏泽不由的露出微笑,高欢和宇文泰这对命中注定的对手,竟然不在玉璧城鏖战,改成在山海关鏖战了。

  苏泽对独孤信说道:

  “你将政务交给韦孝宽,且留在我身边,整顿幽定二州兵马。”

  独孤信不由大喜,叉手道:

  “唯!”

第477章 宇文泰的轻骑

  “这砖块筑城的速度还真快啊。”

  宇文泰看著拔地而起的山海关,就算是看著这座城一点一点筑成,但是他依然感慨万分,内心十分震撼。

  当年设计山海关的时候,工部曹拿出来三个方案。

  第一种是正常的夯土方案,第二种是用石块筑城,最后一个方案就是用最新的砖块筑城。

  不过苏统(【统万城的筑城匠】)此时还在玉璧筑城,负责在山海关筑城的,是他的弟子苏大造(【大建大造的筑城匠】)。

  在实地考察了之后,苏大造甚至提出了一个远超了宇文泰计划的巨大城池,苏大造更是野心勃勃的提出要在山海关附近的山地到海边,都建造一座长城,彻底堵上这个缺口。

  宇文泰被这个计划给吓坏了,他拒绝了苏大造的建造计划,但是同意了他的山海关建城方案,将原本的中小型要塞,升级为砖制的大型要塞。

  也亏著苏泽早有准备,在幽州已经提前建造【砖场】积累了一批熟练的烧砖匠人,在平定了刘灵助之乱后,慕容绍宗干脆将幽州本地有罪的豪门全部流放到山海关附近,参与到建城的徭役中。

  甚至宇文泰都有些感谢刘灵助,要不是他不知死活的叛乱,将大半幽州豪族拖下水,苏郡公又如何能这么快扫荡后方的隐患,还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的劳动力。

  二月份开始,山海关的筑城速度明显加快,到了后面更是一天一个样。

  最终这座砖制的大型要塞,比更早动工的玉璧城更快的建成了。

  宇文泰也惊讶于这样的速度,他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随著筑城技术的发展,战争似乎又有了新的变化。

  守城的优势被扩大,筑城的成本降低以后,防守方将会比进攻方拥有更大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未来战争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宇文泰很快就验证了他的想法。

  当山海关筑成以后,就有一支女真小部落南下,准备按照惯例劫掠幽州。

  契丹人很快就撞上了铁板,山海关成了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去的铜墙铁壁,这支部落抛下了几十具尸体后,只能不甘心的离开。

  但是宇文泰同样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当他带著重甲骑兵从山海关内出来的时候,敌人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宇文泰都有些迷茫了。

  曾经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重甲骑兵,却好几次都扑了空,这些铁疙瘩在守城时候没有用,在出城作战的时候也太笨拙了,就像是一个力气很大的大力士,但是敏捷实在是太低了,怎么也打不到敌人。

  反倒是这几次出城作战中有斩获的,是那些负责侦查的轻甲游骑。

  宇文泰也很快进行了一些调整,他从原本的重甲骑兵中,挑选出一批擅长骑射的士兵,让他们卸去重甲,改用革甲,再让他们出城追击契丹人。

  果然在改变了战法以后,宇文泰的战果逐渐丰厚了起来。

  这种轻骑兵作战的方式也不稀奇,北魏起家的时候就常用这样的战术。

  六镇作为比较落后的地区,宇文泰小时候也没见过多少具甲骑兵,那时候父兄其实也都是领著轻甲甚至无甲的轻骑兵作战的。

  宇文泰迅速开始改组自己麾下的骑兵,除了保留了最精锐的一批重甲骑兵之外,剩余的都让他们撤去重甲,改用轻甲作战。

  宇文泰的改革也造成了一些麻烦,其中一部分重甲骑兵是老兵了,在军中能够用重甲的骑兵,自然也是精锐中的精锐,让他们这些精锐和那些契丹部落骑兵一样穿革甲,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

  其中一部分有勋官在身的骑兵,联名向慕容绍宗写信,痛斥宇文泰的胡乱改革。

  也不知道这件事怎么被苏泽知道了,苏泽先是以写信痛斥了这些不遵守主将命令的士兵,接著又下令将闹得最厉害的几个调回来,还带信给宇文泰,让他放心大胆的搞改革。

  宇文泰大为振奋,是啊,自己都能发现的问题,当世神将的苏郡公还能发现不了?

  只是如今具甲骑兵作为战场压轴战力的惯性还在,而且苏泽和尔朱荣的几场惊人战绩都是通过具甲骑兵实现的,如果不是因为宇文泰只是在山海关折腾,要是在关中这么搞,恐怕要闹出很大的动静。

  得到了苏泽的支持后,宇文泰更是大刀阔斧,对骑兵进行了统一的改革。

  宇文泰在几次作战中,总结出了一套专门的装备。

  每一名他麾下轻骑,都要装备弓弩两把,两个装满了箭的箭袋。

  两把是为了防止其中一把损坏而准备的备用弓弩,在中远程用弓弩袭扰远射,这本来就是游骑的标配,宇文泰只是将这个制度化了。

  此外每一个轻骑兵还要装备马刀一把,这是按照苏郡公亲自绘制的图纸,在幽州打造的专门装备。

首节 上一节 456/5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梁赘婿

下一篇:北齐怪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