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怪谈 第313节
“我不信这个。”
田子礼轻轻开了口,“祖珽.我听说过你,陛下的宠臣,听闻庙堂册封你做太守,你以母亲有病为由,拒绝了官职。”
“你不在家里奉养你的老母,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祖珽认真的说道:“我有郑公引荐,特意前来投奔安西将军。”
“什么郑公?我不认识。”
“田公何必如此呢郑道谦没有给我书信来证明自己,他还是不相信我,不过,我知道他的身份,而皇帝却没有对他下手,这就可以证明我是真心来投奔了。”
“劳烦田公派人护送,让我前去拜见刘将军。”
田子礼眯着双眼,看向他的眼神多为不屑,“你有什么用处?我家将军不喜欢作画,不喜欢音乐,也不喜欢玩乐,更不喜欢贼儿.公欲投奔我主,不知能做什么呢?”
祖珽是一点都不生气,听到质问,他笑了起来,“我是个无能的庸碌之人,不敢说能有什么用处,但是我知道一些邺城的秘闻,想要告诉将军,让将军早做提防。”
田子礼不再理会他,只是叫来了两个甲士,让他们护送祖珽前往武川。
祖珽站起身来,正要离开,忽又说道:“田公,有一件事,不知我该不该说呢?”
“说。”
“再过一个月,庙堂就会派人来接替高阿那肱,告辞!”
祖珽转身就走,田子礼赶忙起身,“且慢!”
“你这是什么意思?”
祖珽赶忙说道:“这是我在邺城的时候,听陛下身边的贤臣们所说起的。”
“他们说,朔州极为重要,交给高阿那肱这样的人,着实不妥,应当派遣一位文物双全的能臣,前来接替刺史位。”
“可惜啊。”
祖珽感慨了一句,再次行礼,转身就要走。
田子礼这次便忍不住了,赶忙走下来,拉住了祖珽,脸上也出现了笑容,“方才对您有些轻视,实在是不该,请您勿要急着离开,且再说一说这件事。”
祖珽连称不敢,两人坐了下来,田子礼令人准备茶水和肉,再次问道:“您方才说可惜是什么缘故?”
祖珽当即说道:“将军要成大事,朔州才是根本!”
“恒州城池坚固,可大多牧场,有铁有炭,却少耕地,少人力,不足以为根本。”
“而朔州百姓不少,耕地亦然,恒州与朔州叠加,才是王道的根基。”
“当下刘将军能让田公在朔州做事,只是因为庙堂的昏招,可庙堂里也并不是没有贤人。”
“像那高睿,他就曾上奏说,罢免高阿那肱,换一个贤人前来,庙堂肯定会这么做,绝对不会将朔州交给将军。”
“若是来人贤明,爱惜民力,操练军队,那刘将军还有理由将人留在此处吗?”
“您还有资格坐在这里治理全地吗?”
“若是继续挟持,那庙堂里那些支持安西将军的人,可都会觉得将军有反意,若是不挟持,那就让出了朔州给庙堂”
田子礼皱起眉头,脸色阴沉。
“我家主公没有反叛的心思,也没有想过什么做大事的基业,若是刺史贤明,我们自当返回边塞!”
祖珽长叹了一声,“我觉得可惜的就是这件事啊!”
他拉着田子礼的手,“我们主公就是太过恩德了,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谋反!!”
“可当下这局势,高湛能放过我们吗?”
“朔州岂能白白交给庙堂呢?要成大事,恒朔缺一不可!”
“当初前朝就是在恒州设都,在朔州起家,从而坐拥半壁江山!”
“我们也未尝不可!”
田子礼都惊呆了,他赶忙将手抽出来。
一时间,田子礼的思绪有点乱,不知该如何言语,祖珽继续说道:“田公!这高湛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应当是知道的,不可对他报以希望,这不是谋反,这是起兵讨逆!高湛为人歹毒,喜怒无常,今日宠爱,明日就要打杀,必须要早做准备!”
“将军仁义,没有考虑这些事情,作为臣子,我们岂能不去考虑呢?!”
你算个鸟的臣子,我兄长都他妈的没见过你。
田子礼心里想着,却也不否认对方说的有道理。
“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想办法保留朔州,当今将军身边,有人,有马,有铁,有粮,唯一缺乏的,便是一个对策。”
“一个夺取天下的对策!!”
“所以。”
“我来了。”
田子礼目瞪口呆。
许久都不曾说话。
他只觉得浑身都有些发麻,有点不自在,他捏了捏自己的手,让自己略微平静了些。
“我原先也劝说过兄长去做大事,也曾为他提出了攻打晋阳的对策。”
祖珽点着头,“好对策!不愧是田公!那将军为何没有用呢?”
“有另一人反对。”
“可惜啊。”
祖珽感慨道,田子礼瞥了他一眼,“祖公不必如此,说起来,我的对策实在简陋,只是强攻晋阳而已,您不必如此,我并非是好听奉承之人。”
“我这就派人护送你前往武川。”
“不过,我有一件事要告知你,我兄长为人宽厚,仁义,平日里最是痛恨奸贼恶人,看不起阿谀小人,您在我兄长面前,若是也这般言语,只怕兄长是不会容忍的。”
祖珽再拜,“多谢田公,我记住了。”
田子礼当即叫来甲士,让他们抽调一支骑兵来专程保护祖珽前往武川。
田子礼一路将祖珽送出了大门,两人再次行礼,这才离开。
田子礼回到了屋内,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这家伙还算是有些才能啊,难怪郑道谦几次上书让我们除掉他呢。
田子礼摇着头,正要给兄长写信。
嗯?
我他妈的笔呢??
祖珽坐在车内,把玩着笔,心里却在思考着稍后的对策。
田子礼派了四十多位轻骑来护送祖珽,加上祖珽原先带来的人,这一路走来,都没有什么人敢来盘问了。
而从朔州通往北朔的道路,显然是经过了一次的修缮,竟是意外的好走,坐在马车上都能通过,不必再下车。
如此又走了好几天,祖珽终于是成功的跑到了武川。
祖珽并非是初次来到边塞,他甚至出过边塞,到过刘桃子都不曾去过的地方。
马车在城门口停下来,早有骑士在这里等着他,他们领着祖珽前往武川的官署,前去拜见刘桃子。
这座军事城寨,此刻格外的寂静,四周都没有什么声音,校场都是分外的安静。
祖珽认真的观察着周围,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明显。
拜见安西将军的流程并不麻烦,他似乎也不怕别人会行刺自己,只需要在门口登记,就有人领着祖珽进了内屋,连他的剑都没收走。
这比见县令都要容易的多!
“臣祖珽拜见安西将军!!”
祖珽后退了一步,随即格外肃穆的朝着刘桃子行了大礼。
刘桃子瞥了眼郑道谦和田子礼所送来的书信,又盯着面前这人,看了片刻,“起来吧。”
“多谢将军!!”
“多日不见,将军英武依旧!”
“你见过我?”
“皇建二年,在邺城见过将军!”
“将军那时骑着青色大马,在陛下的陪同下进城,声势无双!”
“皇建二年,你担任著作郎,应该是在大行皇帝身边,怎么会在邺城见过我?”
“将军有所不知,当时陛下还不曾登基,他在邺城召集巫师,想要谋反,我擅长此事,就去了邺城。”
刘桃子没有说话,只是盯着他猛看。
祖珽面不改色,很是肃穆的说道:“将军,此番前来,我有两个礼物要献给您。”
“哦?”
祖珽开口说道:“这第一个礼物,是在邺城。”
“臣在邺城的时候,城内有童谣,说将军要谋反。”
“臣稍作修饰,让童谣应验在高归彦的身上,皇帝本就喜怒无常,而高归彦在朝中权势太大,引起了许多人的忌惮。”
“当下,皇帝的精力应当都会集中在高归彦的身上,甚至很可能会出现战乱,那庙堂就顾不上朔州,将军就能继续在边塞养精蓄锐,不必担心庙堂之事了。”
刘桃子皱起了眉头,嗯了一声。
祖珽继续说道:“这第二个大礼,便是臣要献给将军的四大策。”
“四大策?”
“我知道将军有安定社稷,拯救天下黎民的大志向,臣不才,也有辅佐明君,匡扶社稷的想法!”
“将军出任成安,则成安太平,将军前往黎阳,则黎阳大治,将军到定州,定州上下清明,将军到边塞,边塞便有了如此大变化!”
“因此,想要治理好天下,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让将军统领天下,方才能做到。”
“而我这里有四个对策,可以让将军做到这一点。”
“若是将军愿意听,我便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