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淞沪:永不言败

淞沪:永不言败 第201节

  指挥部内一阵欢呼,士气大振,游击纵队从来都是城了胜仗才吃肉;

  岳司令请大家吃肉,那就是打胜仗了,乐呵起来!

  田园西不著痕迹地冲他竖起了大拇指,岳千里报以感激的一笑。

  他这几天陷入了一个怪圈,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总想著去强行改变一些历史事件,有点走火入魔了,忽略了将士们的感受;

  有句话说的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只是这个时代的普通一员,担不起逆天改命的责任,只要尽力了就行。

  他现在最应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保住游击纵队这支铁血之师,按照自己发展思路坚持抗战,并且发展壮大?

  战略相持阶段才是最困境的,想想八路军最困难的时期一支步枪就能将根据地打穿;

  300万国军去当了伪军,大浪淘沙,如果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是熬不到大反攻来临的。

  田园西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因为他感觉到那个自信、坚韧的岳千里又回来了。

  “老陈,给军委会报捷,就说我部经数日激战,已经将鬼子三路大军成功的挡在了开封——中牟——魏氏一线;

  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歼敌6千余人,我部伤亡较大,但有信心守住豫东15日,绝不让14、16师团沿平汉路南下,确保中原战略。”

  岳千里还是在做最后的努力,他在等待军委会的复电,只要军委会给他们加码,比如再多守十天半个月,那意味著他们放弃了以水代兵计划,选择相信游击纵队。

  他算了算日子,鬼子应该要发起武汉攻略了,他比谁都期待武汉方向早点打起来。

  京都、皇居

  徐州会战的结果并没有让欲仁满意,更让他不满意的是国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以国库已经消耗殆尽为由要求将战线止步于徐州以东,退出兰封城,向华夏释放不继续进攻陇海线的善意,然后通过和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这些不合圣意的论调自然召来了欲仁的怒骂:

  “八嘎呀路,他们脑袋里装的都是大便吗?

  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华夏人的论调,早就落伍了!

  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谈判桌上也一定得不到。

  既然华夏人退守武汉,那就发起武汉攻略,大本营不用受他们的影响;

  对于武汉攻略,我想听听大本营的部署。”

  对于武汉攻略,近卫文麿是有备而来的,他们早就制定了一个攻略武汉的计划,见欲仁问起,就详细地报告了一遍,听的欲仁连连点头道:

  “大本营的方案我基本同意,但投入的兵力太少,格局没有打开;

  不仅要将徐州会战后集结于豫东、皖北的第六、第九、第十、第十三、第十六等师团投入武汉攻略,还要从华北和国内投调足够的兵力。

  朕计划集结陆军14个师团、海军第三舰队各型舰艇约120艘以及航空兵团各型飞机约300架参战。

  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统一指挥,以长江为界线分南北两个战场,北岸由第二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为指挥官;

  南岸由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指挥官。”

  近卫文麿见欲仁又搞起了微操,还夹带了私货,只得硬著头皮劝说道:

  “陛下,战场上兵凶战危,臣以为亲王殿下还是不要去一线指挥的好,朝香宫殿下的教训还是要吸取。”

  不提朝香宫鸠彦王还好,一提欲仁就是满腹的意难平,长叔如父,这仇还没报呢,当即拉下脸来说道:

  “近卫君,我听说岳千里的游击纵队还在豫东阻击第十四、十六师团南下,土肥原贤二更是损兵折将;

  一个小小的团长就让帝国的精英们都束手无策了吗?

  这是帝国的耻辱!

  连游击纵队都消灭不了,还谈什么称霸世界?”

  近卫文麿后悔的真想甩自己两嘴巴子,这明显是对他插手皇室的事表达不满;

  皇室需要战功,朝香宫鸠彦王战死沙场,皇室大加宣传,吹成了三千年才世出一个的盖世战神,是为帝国千秋伟业献身的。

  现在又让一个皇叔领军,欲仁之心已经到了路上皆知的地步,皇权和相权一直在明争暗斗;

  近卫文麿见他扯到岳千里和游击纵队,生怕他又整出么蛾子影响武汉攻略,只好捏著鼻子同意了欲仁的提议,由亲王殿下出任北路军总指挥。

  这回欲仁没再任性,近卫文麿悬著的心总算松了下来,拜伏而去。

第343章 纳入九战区序列

  开封以东,大牛角岭

  鬼子的新一轮攻势再次被打退,阵地前又多了上百具尸体,还有大量在痛苦挣扎的伤兵;

  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鬼子不敢来抢伤员,守军巴不得他们在死前受尽人世间的痛苦,越挣扎越看著解气。

  鬼子故技重施,打著白旗过来要求收治伤员,被邓竹修严辞拒绝,回复就一句话——只有死透了的鬼子才能带走!

  鬼子其实也就是装装样子,堵住士兵的嘴而已,接回去还得浪费大量的药品,国内有的是免费的炮灰。

  大队长廖涛对邓竹修说道:

  “营长,看来鬼子是打不动了,攻势一波比一波弱,还有七天时间,守住大牛角岭问题不大。”

  邓竹修点了点头道:

  “鬼子也不是铁打的,一颗子弹下去照样死球,死多了自然就老实了;

  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侧翼的三营敲了迂回鬼子一闷棍子打死鬼子1千余人。

  我盘算过了,他们满打满算还有4千多人,我们1营、2营、炮营加起来还有3千余人,双方实力相当,除非他们能得到大量援军,否则双方就在大牛角岭磨洋工了。”

  廖涛听完忍不住一笑,他最喜欢看鬼子吃瘪,笑完后又换了个话题问道:

  “营长,听说武汉那边马上又打起来了,全国都在高呼保卫大武汉,我们这很能赶上趟吗?”

  邓竹修同样很关注这个问题,但他不想弟兄们分心此事,于是说道:

  “这些上峰会考虑,接到军委会命令自然就会去,先打好这一仗再说。”

  廖涛点了点,没再继续将话题深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现在收到的军令就是守住开封15日,执行好命令就行。

  “轰轰轰……”

  “轰轰轰……”

  炮声再次响起,新一轮的进攻又开始了,鬼子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2营只能继续打下去。

  开封城,游击纵队指挥部

  参谋长陈中远兴冲冲的走了进来,手里捏著一张电文,岳千里见他欢快的脚步就知道,这大概又是一份捷报。

  “老岳,军委会急电!”

  岳千里一听是军委会急电,没来由的心里一咯噔,手中刚刚接过的电文似乎沉了不少;

  此时收到军委会电文不会是好事,但逃避也不是他的风格,打开电文一看,顿觉一阵眩晕,陈中远连忙抢前一步扶著他问道:

  “老岳,你没事吧?”

  其他人也投来担忧的目光,岳千里摆了摆手道:

  “我没事,只是站久了头有些晕,叫上老田我们开一个碰头会。”

  由于几个支队都已经派出去了,纵队部核心人员只剩下田园西、陈中远和几个直属营长,政治处长潘应明就是一个边缘人,这次也叫上了他,因为这封电文与陈上将有关。

  岳千里见所有人到齐后,就直奔主题的说道:

  “陈长官刚刚升任政治部部长,又兼了新组建的九战区司令长官,大家哌唧哌唧一下。”

  岳千里说完后带头鼓了一下掌,算是给足了陈辞修面子,沪宁游击纵队毕竟是土木系的核心力量,老大升官了如果不表示一下是说不过去的,潘应明的脸上更是难掩喜色。

  从到游击纵队担任联络人以来他都是一个边缘人,很多军事会议老岳都不带他玩,只是高高的供著,换谁心里都不得劲;

  他在心里盘算著,现在陈长官已经高居政治部主任兼战区长官,军政一把抓,岳千里态度应该要积极些了。

  “弟兄们,鬼子的兵锋直指武汉,根据情报显示,这次日本大本营计划动用14个师团约30万大军进攻武汉,后续只会更多,极限可能会到50万人;

  国府现在是华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筹划武汉会战,计划调集百万大军保卫大武汉。

  我沪宁游击纵队也被被纳入了九战区的作战序列,由九战区长官部代管,择日南下归建;

  现在我宣布一下军委会命令!”

  众人纷纷站起来听令,洋洋洒洒数百字,大部分都是废话,就一个意思,即日放弃豫东防线,南下参战。

  接下来就是军事部署会,潘应明还是被示意回避,这让他很是不爽,但还是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离开,岳千里这个军头现在还不是他能挑战的。

  潘应明一离开,剩下的都是自己人了,性急的赵天赐就率先发问道:

  “我们游击纵队南下了,谁来守豫东和平汉线?

  一旦豫东丢下,华北的机械化部队从黄淮地区南下,可以直接攻击江汉平原,对大武汉的威胁是致命的。”

  都是老弟兄,到这个份上岳千里也不再瞒著,冷冷的吐出了四个字:

  “以水代兵!”

  赵天赐等人先是一颚,随即就反应过来了,眼睛瞬间就变得通红,强压住怒火问道:

  “那黄淮地区中下游数千万百姓怎么办?

  我游击纵队还有4万之众,完全能阻止鬼子南下——”

  李道民也反应过来了,冷冷的说了一句:

  “他们不放心,这是上百万人的大决战,我们只挡的了豫东之敌,黄淮地区可不止豫东,没有平汉线,鬼子照样可以绕道南下。”

  赵天赐不甘地继续说道:

  “国府在江北也有几十万大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惟死战尔!”

  赵天赐说完后又转向岳千里,一脸期待地对他说道:

  “我们带兵去阻击他们!又或者不奉命南下,就待在豫东打鬼子,让军委会看到我们的实力和决心。”

  在国外留过学的赵天赐实在接受不了这种视千万民众为草芥的行为,哪怕有一万个理由都不行。

  岳千里的心里比赵天赐还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但他阻止不了,还要用冰冷的话去阻止其他人有这种念头,于是接过赵天赐的话说道:

  “郑州有8万中央军,未经许可北上郑州形同造反,难道你愿意跟一战区的袍泽拼个你死我活?”

  赵天赐顿时哑言,现在国难当头,先自己人打起来肯定不行,那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只能把希望放在赖著不走,李道民用同样冰冷的话将他在最后一点期待打破:

  “你知道为什么给了最后的期限吗?过了这个时间河水就滚滚而来了,我们不走就得一起被大水冲走。”

首节 上一节 201/2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齐怪谈

下一篇:我的爷爷朱元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