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34节
赐名?
其余身边大臣一并附和了起来,尤其是秦州刺史陈矫本人,更是挤到了前面:“此城乃是陛下所兴、若再能得陛下赐名,乃是秦州一州之幸!”
曹睿轻笑著摆了摆手:“朕从来不爱做这些虚的事情,祁山堡就在此处、那就叫祁山城好了。”
“以祁山一城镇守陇右,看诸葛亮还能再通过此地吗?”
听罢皇帝之言,一旁的司马懿竟莫名思索了起来。
修筑祁山城,不过是将这片纵横百里之长的西汉水谷底、充分利用起来的方式了。
那蜀相诸葛亮不过是对祁山堡围而不攻罢了,陛下修祁山城,为何又要再提到诸葛亮呢?
还有前几日西县城头放著的那张古琴,又是何意?
此前陛下在洛阳听闻诸葛亮来陇右,就不顾一切一般、亲自率中军急速来援陇右。
陛下为何对那诸葛亮这般重视?即使再是敌军大将,也不至于这般吧?
曹睿并未理会众人各异的心思,而是带著臣子们登上十五丈高、仅有一条弯曲山路与平地相连著的祁山堡。
虎卫早已将祁山堡的全部关键之处予以接管,一行人等缓步而上,一直到了祁山堡南端的城墙上方才停下。
毕竟到了二月,此时的天气,已比刚到陇右之时暖上许多。
极目远眺之下,从祁山堡向西南、河谷之地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湛蓝无云的天空漫无边际,一眼数不清的大军正在向南开拔。
旗声猎猎传入耳中,更添了一丝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感。
山河如此壮丽,曹睿竟看得有些痴了,不由得从口中吟诵出一句赋来。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一众文臣武将都不知所以,唯有司马懿似乎从记忆里想起了些什么,皱著眉头思索著。
曹植拱手上前:“如此景致在前,此句正应献给陛下,正如臣昔日将此句献给武帝。恕臣一时也无法作出更好的诗句了。”
这时司马懿才恍然意识到,这句赋不正是来自昔日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植写的一篇《登台赋》吗?
彼时铜雀台落成后,武帝曾在铜雀台上召开文会,命先帝、雍丘王二人与邺下众士子一并拟文以作庆贺。
几乎就是那次武帝对两个儿子文才的比较,打开了二人持续十余年的较量!
这篇《登台赋》写成之时,司马懿还在河内老家种田读书呢,若非曹丕后来将此事讲给司马懿听,他还不知道有这一回事。
与曹丕关系最近的司马懿尚且模糊记得,其余臣子们就更不知晓了。
曹睿身为大魏皇帝,自然是坦荡且无所顾虑的。提到曹植昔日文作,也不过是借著景色有感而发、几乎脱口而出罢了。
听罢曹植之言,曹睿笑道:“若其他人说文思枯竭,朕说不得还能信。可皇叔说这般话,朕可就当皇叔不愿作诗了!”
曹植讪笑著说道:“陛下若命臣作诗,臣当然也是能作的。”
曹睿笑著摆了摆手:“不如这样吧,今日此地景致颇佳。依朕看,大魏的臣子们不仅应当尽心国事,最好还要懂些文华!在场之人若不能作诗,便今晚宴上每人罚酒十樽!”
“诸卿,如何啊?”
眼下随著皇帝登上祁山堡的,文臣中有司马懿、陈矫、杨阜、王肃、曹植,武将中有曹真、张郃、牵招、郭淮、曹洪。
正好文武各五人之数。
五位文臣之内,曹植自然是诗才绝代、王肃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剩下司马、陈、杨三人虽然久历庶务,若要挤也是能挤一篇出来的。
但武将这边……
张郃喜文、却水平庸常。
牵招倒是个文武双全的,郭淮也是文士出身,但抵不过曹真、曹洪这两个粗疏的纯武人拖后腿。
果然曹真先叫起了屈,指向了对面那些文臣:“陛下,臣虽然饮十樽酒也无妨,但实在是不会作诗,似乎有些不公平啊!”
司马懿、陈矫等文臣也属实不知皇帝之意,一并束手看著皇帝与曹真二人。
曹睿笑道:“朕说了,若不能作诗、那就饮酒好了。大将军还不能饮酒吗?”
“如果愿意作诗、但不会作诗的,朕与雍丘王今日可以教你们作诗。”曹睿含笑看了一圈臣子们:“如何啊?”
曹真摊了摊手:“臣还是饮酒吧!”
有了曹真在前,曹洪也有样学样,一并嬉笑著拍了拍肚子说道:“臣也能饮酒!”
大将军和卫将军摆烂在前,曹植不愿与其余众人竞争、加之顾及到曹真的颜面,也拱手道:“臣与两位将军一并饮酒就好。”
王肃也是一般说法。
“那好,现在剩下三文三武。”曹睿抬眉佯怒说道:“不许再少了,否则今日一点兴致都没有了。”
张郃倒是记得皇帝的言语:“臣愿作诗但却不会,劳烦陛下教臣一二了。”
牵招、郭淮皆将目光看了过来,几名文臣们也欲听听皇帝如何分说。
曹睿笑道:“那好,朕就先给张将军作讲解,你们一边听著就是。”
众人尽皆点头应下,反倒是刚才发问的张郃有些不知所措了。对于这种沙场上纵横捭阖的大将,这般文事比让他砍十个脑袋似乎还要难些。
曹睿看向张郃:“所谓作诗,不过只是四个字,有感而发!至于篇幅格律,皆不如情感重要。”
当下的诗,还不是原历史中、唐宋之时那般考究,还在诗歌发展的早期阶段。世上第一篇七言诗,正是先帝曹丕在二十年前所作。
“既然要写诗,就不能不写景致。朕且问你,你在祁山堡上眺望景色,都能看到些什么?”
张郃喜文而不擅文,但为将者的胆气驱使他不愿在陛下面前露怯,犹豫了几瞬,方才说到:“臣看到西汉水向西南流去、看到了大军向前行进、看到了群山与旷野。”
曹真与曹洪眼神古怪的盯著张郃的后脑勺看,不过与张郃私谊更好的郭淮并不感到意外。
曹睿点了点头:“虽说格律不重要,但毕竟五言比七言简单,朕就教你作五言吧!”
“将军方才说了三项,再多加一项就好。”
张郃双手交叉想了片刻,指了指城墙上飘扬著的旗帜:“臣也看到了旗子!”
“好!西汉水、大军、群山旷野、旗子,景物有这四项便够了。”
曹睿笑著说道:“朕再问你,你身为大魏镇守秦雍二州的重将,此番向南进军武都,有何想法与感受?”
张郃几乎是本能般脱口而出:“自然是要为陛下前驱、击败蜀贼,为大魏效死!”
“很好!”曹睿点了点头:“有了景、有了情,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第308章 秦州文脉
张郃纳闷的插话道:“可是臣听了陛下之言,仍然不知该如何作诗啊!”
曹睿笑著摇了摇头:“若拿进军做个比方,张将军这是刚从陈仓走到略阳,真正要做成诗的话,倒是还差两步。”
“接下来朕要说的,就是压韵。”
曹睿指了指司马懿:“司空,将先帝的《燕歌行》给在场诸位背诵一下,后四句即可。”
司马懿内心无奈,但也只能照做。先帝写的诗,尤其又是《燕歌行》这种得意之作,作为先帝四友之一的司马懿、是不敢不会背诵的。
清了清嗓子后,司马懿朗声诵道:“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睿看向张郃:“有没有觉得先帝的这首诗,读起来有一种很顺的感觉?”
张郃沉默几瞬:“有的!但臣却一时不知哪里顺。”
曹睿笑道:“最后一字!照我床、夜未央、遥相望、限河梁。”
“你看,最后一字是不是发音都类似?都有一个‘昂’的音?”
张郃点头:“的确如此。”
除了司马懿、曹植、王肃等三人之外,剩下在场的七人对皇帝之言均感觉十分好奇。
就连曹真和曹洪两人都对视了一眼,竟然都惊讶于自己听懂了。最后一字发音类似嘛!
曹睿背过手来,向南指了一指:“朕从你说的四个景里先选一项,就选西汉水。诗的第一句,往往以迭词开头、或者以方位开始。”
“现在朕让你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下西汉水。”曹睿引导著张郃:“记得要用两个字的这种迭词。”
“朕给你举个例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张郃一时有些犯难,好一会儿才定下来:“陛下,臣用‘滔滔’二字!”
“可以,”曹睿点头:“那张将军的第一句就已经写出来了。”
“滔滔……西汉水?”张郃试探著问道。
“哈哈哈哈。”曹睿笑道:“是将军写诗,不是朕写诗。你说可以,那自然就可以的。”
“那就‘滔滔西汉水’。”张郃点头问道:“那第二句呢?”
曹睿接著说道:“所谓写诗,要有节奏、要有递进,并无需堆砌许多的意象。从一件景致、物什开始,写明写清、把情感带出来。”
“你们都听过皇叔写的《白马篇》吧?”
文臣们尽皆点头。曹睿看向自己的将军们,略显无奈的念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此诗的开头就很好,白马载著游侠儿向边关驰去。一句接著一句,第一句白马、第二句向西北驰去。”
“那么张将军既然以西汉水为开篇,不妨就将西汉水讲的明白些、清楚些。”
见张郃又有些糊涂,曹睿笑道:“朕问你,西汉水是从哪里来的?流经哪里、又到哪里去?有什么用处?”
张郃答道:“这个臣知晓。西汉水自陇南发源,经秦州流向益州,现在大军正经西汉水南行向武都!”
“好,那就先说西汉水发自陇南的事情。”曹睿引导道:“你前面用了滔滔,这里能不能再用个迭词、将西汉水换个角度再描述一番?”
“臣想想,”张郃低下头来思索著:“宽宽?阔阔?长长?”
曹睿笑著摇了摇头:“张将军,你方才用了滔滔二字。水之滔滔是用眼睛看的,那能不能用耳朵听、或者用手触碰呢?换个感觉?”
见张郃依旧思索,曹睿提醒道:“能不能用湍湍或者冽冽?两种感官、两个不同的词,你且选一个吧。”
“臣选冽冽好了。滔滔西汉水,冽冽自陇南。”
此句从张郃的口中一出,不仅曹植等人眼前一亮,就连不懂诗的曹真与曹洪,一瞬间都觉得这诗有几分样子了。
汉乐府也好、昔日曹丕、曹植为首的邺下文人也罢,写诗重叙述性,言浅情深、而又广泛运用起兴。
这种写作范式写出的诗句,第一句往往颇为古著质朴,连著两句、四句才能看出好坏来。
“前两句有了,第三第四句呢?”曹睿继续指引道:“方才你说西汉水从秦州流向益州,该如何表述好一些?”
“从秦流向益?”张郃脱口而出后,自己都笑了下觉得不妥,连忙补充道:“陛下稍待,臣再改改。”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