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60节

  在赤亭大营处,曹睿也迎来了一个许久未见之人。

  听闻毌丘俭求见,坐在帐中的曹睿竟直接放下了手边的文书,颇有兴致的说道:“仲恭从洛阳来了?快让他进来!”

  片刻后,毌丘俭快步从帐外走入。

  “臣毌丘俭拜见陛下!”毌丘俭恭敬的躬身一礼。

  曹睿笑道:“仲恭,朕已经许久未见你了!莫要行礼了,快起来、坐得离朕近一些!”

  “遵旨。”毌丘俭同样神色欣喜的应道。

  一旁的司马懿看到这一幕,面上虽是微微带笑、朝著向自己拱手的毌丘俭点头示意,一面竟也有些妒忌之感。

  当然不是争宠了!堂堂三公之一的司空,和一个小小的两千石校尉有什么好争的呢?

  而是妒忌毌丘俭与皇帝二人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和、以及见面时的欣喜之态,仿佛友人一般。

  曾几何时,司马懿作为‘曹丕四友’之一,与先帝曹丕也是类似这般的相处。

  只不过世情更替、往事不再了。

  他司马懿在皇帝身前,可没有这么亲近的待遇。

  帐中除了司马懿,重臣只有一个侍中王肃在此。

  陈矫作为秦州刺史,回了祁山城、去忙于新设立的秦州政务了。而杨阜作为雍州刺史,也一并回了长安。

  杨、陈二人走了,陛下还托杨阜去信、将人在长安的辛毗唤来。

  如今只有两个侍中了,真不知陛下还会将谁补进来。

  聊了几句客套话后,毌丘俭拱手说道:“禀陛下,卫仆射有一句话、托臣给陛下带过来。”

  曹睿摇头失笑道:“卫师傅怎么这般谨慎?在书信中说难道不行吗?”

  毌丘俭纠结了几瞬:“禀陛下,卫仆射想请陛下早日回返洛阳,还说天子不该久在京城之外。”

  曹睿叹息一声,转头看向司马懿:“司空,我们是十二月六日从洛阳出发的对吧?”

  “正是。”司马懿答道:“到今天四月十一日,共计四个月零五天。”

  曹睿轻轻摇头:“朕上次去淮南,来回也就三个月罢了。到现在已经四个月了,仗还没打完呢。”

  “朕知道卫师傅说得是对的。虽说朕也是个天子,只不过这个天子还未一统天下,稍稍不似那些太平年间的皇帝、倒也无妨。”

  “朕会回信给卫师傅的,此事仲恭就不要管了。”

  毌丘俭点头,随即出声说道:“臣是去年五月初一奉旨出发北巡的,到今日已经快有一年了。”

  “臣在幽州、并州两地所见所感,还未来得及向陛下当面汇报呢。”

  “那就今日说,朕今日也没有太多琐事。”曹睿看向毌丘俭:“先说公孙渊吧。对于此人,刘晔和你都是怎么看的?”

  毌丘俭道:“陛下,对于公孙渊、刘公和臣的看法是一致的。公孙渊狼子野心、图谋不轨。既有造反的实力、也有造反的意愿。”

  “不知陛下可曾熟悉辽东道路?”

  曹睿道:“朕大略听过些,不过细节上就不详尽了。仲恭可以试言之。”

  毌丘俭顿了一顿,说道:“昔日武皇帝攻乌桓之时正是七月,傍海道因发水不通、因而在本地人田畴的带领下,武帝全军从卢龙塞出发,沿山路行军五百里方才到达柳城。”

  “朕记得这回事。”曹睿点头:“张辽斩了乌桓单于一战嘛!”

  毌丘俭道:“武帝之所以绕远,一方面是由于滨海道泥泞不通、另一方面是贼人阻住道路险要之处。”

  “恕臣直言,若大魏再征公孙氏的话,依旧是如武帝当时一般艰难的。”

  “还是因为那个滨海道?”曹睿皱眉,似乎想起了一些什么,恍然又明白起来了。

  从右北平到辽东、还是滨海道,这不就是后世山海关那条路嘛!

  毌丘俭点头:“正是滨海道。臣是八月到的辽东,从辽西到辽东的滨海道长达四百多里,一路上泥泞不堪,绝非大军能够行军之处。”

  “况且就算到了辽东,还有一片宽两百余里的沼泽阻挡、号称辽泽。”

  曹睿问道:“辽东那种地方怎么会有沼泽?”

  司马懿轻咳一声:“陛下,辽水夏季时常泛滥,早在汉时就时常阻碍辽东农事和驿递,积弊已久。”

  曹睿想了片刻:“所以说要攻辽东,就要在雨季之前走完滨海道、穿过辽泽才行?因为辽东冬日寒冷,尽量还要在冬日前打完?”

  司马懿思索了几瞬:“陛下说得没错。辽东本地地理如此、天时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更改。”

  曹睿轻笑一声:“这般地利,若不是离中原太远,恐怕当年乱时、人人都要抢了!”

  “朕记得最早做辽东太守的公孙度,是靠董卓的任命才得以上任的?”

  毌丘俭抢回话头:“正是。昔日公孙度与其同乡徐荣结好,徐荣又是董卓麾下爱将。公孙度就是凭著这般关系、才得了辽东之任。”

  曹睿嗤笑一声:“金角银边草肚皮,公孙度选了个好地方。这才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啊!”

  “仲恭,公孙渊对你和刘晔无礼之事,朕也都听过了。这般无礼悖乱之人,朕如何能许他官职呢?算起来,朝廷也快将他晾了几个月了吧?”

  说罢,曹睿转头看向司马懿:“司空,若朕没胜吴蜀之前、说不定还能赏他些许官职安抚一下。”

  “但现在朕不愿了,区区一个公孙渊,有何值得朕安抚他的?此人当下骤然夺位,内部势必不稳,朕不会给他名望的。”

  “可否下诏招他入洛阳?”

  “可以!”司马懿不假思索的答道:“如今大魏对外作战连番取胜,的确不需顾忌一个公孙渊。”

  “诏他入洛阳乃是朝廷正道。”司马懿看向皇帝:“不过还是陛下回军洛阳后再下此诏吧。”

第337章 不忘施恩

  曹睿颔首:“司空是对的,辽东那边先拖一拖吧。”

  见到毌丘俭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曹睿好奇问道:“仲恭还有何事要说?”

  毌丘俭想了想,拱手答道:“禀陛下,臣倒是有一件洛阳的事情要说,也是关于那公孙氏的。”

  曹睿点头。

  毌丘俭继续道:“臣在洛阳、就郎中公孙晃检举其弟公孙渊的事情,已经上表给陛下了。”

  “洛阳有一人唤作李信,其父乃是故河内太守李敏李公……”

  随著毌丘俭的不断陈述,一张曹魏高官的隐形关系链路,就这样展示在了曹睿面前。

  司马懿、裴潜、毌丘兴,这三人此前还与李敏有这样一番关系。

  甚至牵招还续弦娶了李信的妻子,又从另一个侧面联系起了。

  李敏李信之事不过是一个侧面,却映出了朝廷中各个臣子关系网络的冰山一角。

  曹睿问道:“如此这般,公孙氏果然惹得洛中唾弃?”

  “何止唾弃?”毌丘俭应道:“李信之死,已经让其臭不可闻了。”

  “想来,日后征讨辽东、应在朝中遇不到什么阻力了。”曹睿从容看向司马懿问道:“司空,李敏此人于河内一郡教化有功吗?若其有功,朝廷应该追赏李信之子李胤。”

  司马懿面色不变:“陛下,李敏李公昔日乱时保全桑梓、宏扬儒学,的确是一名能臣。”

  “其子李信亦是孝子,朝廷应当嘉奖其德、以彰风化。”

  曹睿点头:“那好,朕稍后让刘中书下诏褒奖其人,准其幼子李胤日后入太学。”

  毌丘俭起身朝著皇帝躬身一礼:“臣替李胤谢过陛下恩典!李胤年幼丧父居在臣家,日后又能进入太学读书,想必可以不辱家门了!”

  曹睿微微颔首,不以为意。

  李胤?一个幼儿罢了,嘉奖其父、赏其入太学,只不过是个举手之事。

  更重要的是,毌丘俭当著自己的面、尤其是当著司马懿的面,说出了这段自己并不知道的关系。

  这个消息,值得这个价码。

  既然毌丘俭提到了此人,那么顺水推舟赏赐一番也是合理的。

  也算看在毌丘俭的面子上。

  身为皇帝,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诸多工作中,施恩就是皇帝的一项日常工作,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项。

  皇帝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施恩、赏赐、褒扬,来越来越多的笼络天下人。

  权力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就拿汉末的袁绍来说,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不就是不断地通过施恩得来的吗?

  皇帝乃是全天下最终极的权力背书。

  曹睿封了张郃征西将军、又封了陆逊、夏侯霸、郭淮等多人。这不也是一种施恩吗?

  给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支持你的人就越多,这是世间永恒不变的一个真理。

  就在曹睿与毌丘俭聊著洛阳最近发生的些许事情时,中书侍郎王昶手持一封军报,从外走了过来。

  杨阜和陈矫走了之后,王昶就以中书侍郎的头衔,协助侍中王肃共掌军情机要之事。

  “启禀陛下,”王昶拱手行了一礼,面上略带了一丝喜色:“大将军急报,大军在十日上午已经进入阳平关。阳平都尉张楷开城归顺,沮县长傅昕亦有劝降之功。”

  阳平关,这可是阳平关!

  有了阳平关在手,汉中与蜀中将彻底隔开。汉中之地也将再不复蜀国所有。

  司马懿转过身来,拱手贺道:“臣司马懿恭贺陛下复得阳平关!当下之势,蜀国无能为力矣!”

  司马懿自然是反应最快的。紧随其后,王肃、毌丘俭、王昶也一并祝贺了起来。

  曹睿先是笑了几声,而后逐渐板起脸来:“诸卿的话朕都听到了,得到阳平关殊为可喜。但朕现在并不愿受贺,待收复汉中全境之后、再祝贺也不迟。”

  曹睿的想法很简单。

  若是真要庆祝,等战事结束、怎么庆贺都不为过。哪能做这种半场开香槟的事情呢?

  司马懿在一旁进言道:“陛下圣明,可依臣来看,汉中全境的收复也只在朝夕间了。”

  “阳平关已得,而汉中之地皆是平原、最利于骑军纵横分割。沔阳、南郑等城皆无险可依,应当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更何况,沮县和阳平关不是已经降了吗?不若陛下厚赏这二人、汉中各城说不得能降得更快!”

  “司空之言有理。”曹睿看向王昶:“朕现在封沮县长傅昕、阳平都尉张楷二人为亭侯、各赏绢两百匹,皆调入洛阳升迁为官,具体官职另定。”

  “让大将军拿这两个人的事迹去说!”曹睿眼中闪出一丝锐利之色:“投得越干脆,朕给的价码越高!”

首节 上一节 260/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