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84节
章台殿内,一场盛大的宴席正在准备阶段。
今日出城相迎的一众臣子,除了钟繇实在无能为力之外,其余所有人都来到了宴席之中。
灯火摇曳、炫彩流光。
文臣武将们或是笑意满面的交谈、或是密目养神等待着皇帝的来临。
大殿两侧摆满了桌案,足足有近百桌,将冷清了半年多的章台殿再度填满。
而众人言笑之间,随着殿中侍御史的高喝声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肃静了下来。
曹睿被宦官和虎卫们簇拥着,从侧殿缓缓走到殿中最内的御座之上。
左右扫视了一眼,今日殿中之人实在太多了。加上距离又远,约一半的大臣都看不清面孔。
这种宴会本就是礼制大于实质,并非是真要吃喝对谈的。
说了几句场面话后,随着乐声渐起、舞女登场,宴席就算开始了。
与陛下同殿而宴,对许多平常的两千石官员来说,都是一个可以拿出去吹嘘十年、乃至二十年的资本。
但真正能与皇帝说得上话,并且让皇帝愿意与其说话的,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这几人中,当然包括华歆华太尉。
年过七旬的华歆走过来敬酒,曹睿当然要给这个面子。问了几句华歆儿子们的情况后,曹睿似乎不经意般,开口问道:“太尉以为此时当大赦天下吗?”
“大赦天下?”
华歆本能重复了一遍皇帝的话后,不过反应了几瞬,当即便出口答道:“臣以为应该大赦天下。”
“陛下登基、诞下皇子,这两次大事发生之时、都可以大赦以示陛下宽仁。陛下在位两年,近半的时间都在外征战。”
“此番又得了大胜,”华歆说道:“所谓慎刑恤囚、明刑弼教。陛下正应借此机会,施恩于天下。”
曹睿点头道:“大赦为何会是一种施恩之举呢?还请太尉为朕解惑。”
华歆不知皇帝是在装作不懂、活跃气氛,还是在考察自己,当即答道:“所谓国家,在陛下与百姓之间,其中夹了一层官吏。”
“既是人治,就难免会有差错。官吏治理百姓产生的差错,就是官吏本人的过失,常常得不到纠正。”
“所谓大赦,不过是对天下冤屈百姓的一场解救。同时还能将百姓从牢狱中拉出,使其能像正常百姓一般耕种、纺织、服役。”
曹睿笑着点头:“朕听明白了。”
“这个大赦说起来是德政,实际上还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多些。是这样吗?”
华歆笑呵呵的拱手答道:“陛下圣明。治理天下需要儒、法兼治,不可只取其一而偏废。”
就在曹睿与华歆聊着之时,身为大魏司空的司马懿也端着酒樽凑了过来。
华歆笑着对着司马懿点头,内心中却在吐槽司马懿的凑热闹。
而司马懿祝酒之辞刚说了一半,曹睿就朝着司马懿问道:“方才华太尉与朕在聊大赦之事,司空以为如何?”
司马懿正色答道:“陛下仁德之心可比尧舜!大胜还朝、从而大赦天下,彰显大魏仁恕之时、又同时宣扬了武德。”
曹睿道:“既然太尉与司空二人都赞成大赦,那朕就准了二位之请!”
“明日让西阁东阁一起讨论一下细情,若无差错、三日后的大朝会上,就向朝廷宣布此事吧!”
二人尽皆点头。
由于是礼节性的饮宴,曹睿也没饮许多酒。宴会结束之后,曹睿在众臣子的山呼声中、微笑着摆手告别,坐上马车回了后宫之中。
在外半年多了,也该在洛阳宫中、睡个踏实的安稳觉了。更别说还有美人在侧,温香软玉。
皇帝已经到了毛嫔的宫殿,司马懿却还在回家的路上。
司马懿下午匆匆回家、与家中之人见面说了几句,便匆忙赶出去赴宴了。
而他晚上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却没有与妻妾叙谈,而是直接将次子司马昭唤进了书房之中。
“子上,为父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家中众人可都安好?”
司马昭进了书房、坐在席上与父亲当面交谈,这是以前兄长司马师才有的待遇。
如今司马师在温县老家读书,自己也能有这等机会、在深夜与父亲交谈了。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司马昭羡慕兄长已有数年了,如今被父亲问起家事,更是要展现一番。
“父亲放心。”司马昭神气满满的答道:“家中一切都好。父亲不在家中,儿子就是家中最长的男丁,自会努力照顾好娘亲、还有幼弟的。”
“嗯,不错。”司马懿看了司马昭一眼:“在家中读书可还用功?再过一、两个月,你就要进第三期的太学读书了。”
“太学是个什么样子,你也都清楚了。到了太学里,可不要给司马氏丢人。”
司马昭依旧傻笑着答道:“父亲放心!儿子在家每日读经,未尝有一日懈怠。如若父亲不信,还请父亲考一考我的功课!”
“功课就不必了。子上,你此前不是一直好奇、太学生的出路如何吗?”
“为父告诉你,陛下随军带到陇右的百名太学生,都做了负责管理羌人屯田之事的吏员。”
“吏员吗?还与羌人为伍?”
司马昭一愣,似乎流露出一丝嫌弃:“在陇右那种地方,陛下是不是对太学生或许苛待了?”
“不得胡说!”司马懿道:“陛下曾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以我来看,这些在陇右屯田的太学生里,说不得日后、会有做到三公之人!”
司马昭咽了咽口水,点头以示明白。
司马懿叹了一声:“你兄长子元也是第一期太学生,不过是受了浮华案的牵连、现在还只是在温县老家闲住,不得寸进。”
“今日在宫中,为父听陛下说、不日即将宣布大赦之事。若能真有大赦,为父就借着机会、宁可抵掉了此次从征的功勋,也要保着子元开释!”
司马昭不断点头应着,心中却不自禁的涌现了些许酸楚。
父亲,你果然最爱的是兄长吗?
今日不是与我交谈,为何总要扯到兄长身上呢?
第362章 以内制外
翌日清晨,司马懿早早便入了北宫,来到自己日常办公的东阁之内。
轻轻推开房门,里面的摆设陈列都没有半点灰尘,显然是内侍们昨日刚刚收拾过的。
等了几炷香的时间,卫臻才缓步从外走来。身后还随着十名手中捧着各色文件的内侍。
陛下不在洛阳的这段时间,卫臻都是在尚书台办公,自然也谈不上入宫来到西阁之中。
今日正要将尚书台中的文件都搬过来。
“司空今日来得这般早。”卫臻离着一丈远,主动拱手朝着司马懿问候了起来。
“公振也不晚。”司马懿笑着看向了卫臻身后随着的内侍们:“尚书台这般繁忙吗?”
卫臻略带歉意的一笑:“也谈不上多忙,六部尚书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说罢,卫臻指了指内侍们捧着的文书:“这些多半都是这半年多来,朝廷对各类事情处置结果的存档。”
“我从尚书台带过来,一则是给司空过目,二来也要在陛下召见之时、以备陛下咨询。”
司马懿笑道:“公振想的还真是周道啊!快进来,我有事要与公振说。”
“敢不从命?司空先请。”卫臻伸出右手,示意司马懿先进。
司马懿轻轻颔首,而后走了进来、坐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还满意的摸了摸椅子光洁的扶手。
待内侍们鱼贯而出后,司马懿也不避讳、直接说道:“公振,昨晚我在酒宴之上、听陛下的言语,似乎有要大赦天下之意。”
“有这等事?”卫臻并不知情。
“正是。”司马懿点头道:“公振,你家长子卫烈还在陈留老家读书呢吧?我儿子司马师也在温县。”
“不妨你我二人一同向陛下请命,借着这个大赦的机会、将此前浮华案牵联到的士子们、尽皆开释如何?”
卫臻轻叹一声:“不瞒司空所说,烈儿在陈留久不得见,我在洛阳也常有思念之意。”
“司空放心,我会同司空一起、寻陛下说此事的!”
司马懿大喜,而后又借着看文件的时机、又与卫臻谈了很多西征之时发生的事情,而卫臻也回敬以洛阳之事。
你一条我一条,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颇有种默契之感。
就在两人交谈甚欢之时,门外有内侍轻轻叩响了屋门:“有旨意,陛下宣卫仆射觐见。”
卫臻与司马懿对视一眼,缓缓收去了脸上的笑意,朝着司马懿拱手说道:“劳请司空自看,陛下召我,我去去就来。”
“不急,陛下召见是正经事。公振去吧,莫要管我。”司马懿答道。
卫臻微微拱手,转身就朝着书房走去,却不知司马懿在背后、眯眼瞧了自己许久。
书房内,曹睿来到门口迎接着卫臻。甫一见面,曹睿就抓住了卫臻的双手。
“卫师傅劳苦功高!有卿坐镇洛阳、为大军足衣足食,朕定要给卫师傅算上一笔战功!”
“陛下谬赞了。”卫臻推辞道:“臣不过是尽了本职罢了,都是臣分内之事。”
“不过方才司空与臣说了一事,臣觉得颇有道理,愿将其禀报陛下。”
“何事?”曹睿挑眉,好奇看向卫臻:“卫师傅快入座吧!”
“谢陛下。”卫臻坐定之后,开口说道:“司空欲臣与他一起、进言借大赦之机,开释浮华案牵连到的士子。”
“臣以为恰应其时。”
曹睿有些拿不准了。
虽说曹睿确信、卫臻是不会与司马懿站到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毕竟卫臻的儿子卫烈也在名单之中,有些想法也是难免的。
曹睿轻吸了口气:“果然是大赦!许允、袁侃二人,卫师傅以为也要赦吗?”
卫臻摇头:“此二人赦免与否,实在是无关紧要。今日臣要进言的,却是从国家安危来论。”
“何以见得?”曹睿道。
卫臻倒也直白:“浮华案禁锢的士子近两百人,其中‘四聪八达三豫’自不必说,而其余的诸多士子,要么来自宛洛汝颖的士人家族,要么都是大魏在洛阳的高官之子。”
“浮华案至今已经有一年多,若是以禁锢作为惩戒,想必时间已经足够了。”
曹睿叹了一声:“朕知道。汉桓帝第一次党锢之祸,就是借着改元和大赦天下的机会,将党人尽数开释了的。”
“若朕再拖,这些人会不会以为朕还不如汉桓帝了?”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