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63节
“此外合肥、广陵、六安三地驻军共有一万外军,其中合肥四千、广陵四千五百、六安一千五百。”
“已经从寿春派出南下的是豫州刺史贾逵所部的一万豫州兵。按照部署,四千人前往皖城驻守、六千人在夹石和无强口修筑营垒工事。”
“十六万众,这就是目前扬州可用的全部兵力了。”
曹休说完之后,向曹睿的方向看了一眼。
曹睿接话道:“合肥守将现在是谁?”
曹休回答道:“是偏将军张虎,就是张辽张文远的儿子。张辽自建安十六年起驻守合肥,张虎也随其父久在合肥,臣以为张虎在合肥可以胜任。”
曹睿点了点头:“大司马刚才说的很清楚,除去寿春以南的三地和贾逵所部,寿春左近已经聚集十四万军队。”
“从寿春出征,能用兵之处无非是濡须、皖城两处。贾逵几日前上表于朕,称在无强口一带发现吴兵探查。若濡须的吴兵有所动作,那么想必孙权在皖口一带也必定开始集结。”
“东南边的濡须、西南边的皖城,这两处如何选择?诸卿可以议一议了。”
曹真说道:“如今有十六万众,皖城和濡须自然是都可以打的。若是吴兵主力在皖口附近的江北地域集结,我大魏军队陆战占优,那么臣认为应该著重去打皖城。”
曹睿抬头看了一眼站立著的曹休,曹休随即表态:“臣也是这个意思。”
看来曹真率中军到达寿春之后,曹休曹真二人已经统一意见了。
曹睿又看向了司马懿:“司空有何言语?”
司马懿沉默了一会。众人的目光都汇聚于司马懿身上之后,司马懿半晌过后才开口:“陛下,周鲂确定是诈降吗?”
曹睿语气笃定的说道:“周鲂是诈降无疑!贾逵和大将军都确认过了。”
司马懿随即回道:“孙权使周鲂诈降,是为了让周鲂调度大魏的兵力,从而吴兵可以以逸待劳。”
“但如今陛下既然已经明确周鲂诈降,攻守之势可以逆转,如今可以轮到陛下调度孙权了。”
曹睿问道:“司空此话怎讲?朕又如何调度孙权呢?”
司马懿缓缓说道:“孙权调度我军,与我军调度孙权,其实只在攻守的形势上罢了。”
“若按照周鲂此人的计划,乃是由大司马南下进攻,吴兵来守。而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周鲂诈降,就变成孙权来攻,我们来守了。”
曹睿面容严肃的问道:“孙权攻哪里?”
司马懿回答道:“皖城。”
曹睿又问:“若我军在皖城与敌接战之后退却,是不是就可以调度孙权了?”
司马懿拱手:“正是如此。”
曹睿又问:“最远可以将孙权调度到哪里?”
司马懿说道:“皖城并非战略要地,孙权来攻应该也只为了杀伤我军。如果为了追求战果,最远可以将吴兵调度到夹石、无强口一带。”
曹睿点了点头,看向曹休:“大司马,皖城附近卿来过数次。从夹石到皖城、皖城到皖口、皖口到濡须,各自都有多少路程?”
既然曹睿已经问到这里了,曹休也不是愚笨之辈,随即拱手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若从夹石、无强口一带出发,西南到皖城、顺皖水到皖口、再由皖口入江到濡须,总的路程约有个七百里。”
“但是若从夹石、无强口一带,直接向东北行进至濡须,路程只有不到两百里。”
“司空,卿是这个意思吗?”曹休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点头称是:“正是此意。孙子有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大魏历来对濡须用兵,往往都是日久攻击不下,孙权率兵从沿江各处汇聚至濡须来援,所以往往失败。”
“如今,大魏以十六万的兵力南下,即便是东西两线作战,兵力仍可存有余地。必然可以将孙权可用之兵牵制到皖城附近,甚至牵制到夹石、无强口一带。”
“如此再攻濡须,大魏的路程不过两百里,而吴兵回援则要七百里远,疲于奔命,胜算就大很多了。”
见正是司马懿在讲话,蒋济在后面插话道:“司空,吴兵在皖城的兵力还未确定,如何就能确定能将吴兵都牵制在此?”
曹睿是没有预料到蒋济此时会发言的,实际上从洛阳到寿春的一路之上,蒋济大多时候都是只听不说。蒋济此时说话,显然存了几分借话来捧司马懿的意思。
曹睿看了蒋济一眼,没有作声。刘晔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的眼色,随即发言说道:“还能如何确定?自然是打到吴兵聚集在皖城。”
曹休无意理会几人之间的些许心思,随即说道:“七百里和二百里,这样的距离足够阻隔吴兵了,至少可以迟滞十日以上。”
司马懿也点了点头:“因此,若我军从寿春南下,到无强口一带屯驻。不仅可以阻隔东西两侧的吴军,而且向西也好、向东也好,都可以方便进攻。”
曹睿点了点头:“朕一路上与司空及几位侍中共论此事,朕也以为无强口此地甚佳。”
“大司马,大将军,你们怎么看?”
第103章 调度敌军
曹休还能怎么看?
按照皇帝和司马懿的言语,显然是他们几人在路上就将此事安排的七七八八了。
这显然和曹休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
曹休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在筹划此战。按照曹休自己的想法,濡须打下来并不容易,最多围困就好。
如若围困濡须,至少需要三万人左右。曹休本来以为扬州只能汇聚八、九万人。若是三万人打濡须,五、六万人去皖城方向打孙权,基本也是够的。
东吴水战为长、陆战为短。魏国步骑五、六万众,不说以一敌三,打个八、九万吴兵至少是没问题的。
曹休是这样想的。可是随著时间的不断推移,皇帝和朝廷从各处徵调到扬州的兵力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达到了十六万人。
十六万人的仗,和八万人的仗能算一回事吗?
局势越来越超过曹休的掌控了,而且根据皇帝和司马懿的言语,显然是要在无强口屯重兵。一边向西南打皖城、一边向东北打濡须。
濡须是这么好打的吗?武帝曹操四渡巢湖无功而返、曹仁甚至打完濡须后就死了,若濡须这么容易就能被打下来,那曹操和曹仁早就打下来了!
世间之事,总是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更难。
曹操打不下来濡须、曹仁也打不下来濡须。
曹休的大半军事生涯,几乎都是跟在曹操这种名将的麾下进攻。以至于曹休已经思维定式一般,以曹操之能都打不下来,我曹休又何德何能可以打下濡须呢?
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曹休颇为为难的说道:“陛下,臣还是认为不要打濡须为好。濡须坞临水而建,极难攻下。若分重兵前往濡须处,臣恐怕会影响皖城战局。”
曹休其实已经非常委婉的说出了反对意见。显然,曹休是认为只打皖城为好。
听闻曹休之语,曹睿笑著摇了摇头。
曹睿说道:“大司马不要误会,是否分兵、分兵多少,朕还需要再与诸位商定。”
“朕且问一句,若吴兵以十万众临皖城,我军在皖城方向与吴兵作战,胜率如何?”
曹休想了想答道:“臣以为和吴兵作战,胜负之说不在于兵力多寡,而在于离河流的远近。”
曹睿眼光看向司马懿,和司马懿对视了一眼之后,又继续看下曹休。其实先前曹睿和司马懿、刘晔等人讨论吴兵战绩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吴兵作战的情况和离河流的远近,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
道理也很好理解,吴兵以水军为长。若是据水而战,粮草后勤的补给都充足无虞。而且若是打不赢的话,还可以随时上船嘛!难道魏国的骑兵还能骑到水里去吗?
曹睿点了点头:“若是在皖水边作战,是否会更难一些?若是离皖水越远,是不是就会更容易些?”
曹休点头称是。
曹睿问道:“大司马,卿的意思朕已经清楚了。”
“朕以为,除了向合肥方向增添五千兵马,其余全部兵力先出兵至无强口。”
“以数万兵马向皖城谨慎进发,大队兵力居于后方修筑营垒以逸待劳,择机向皖城增兵、或者向濡须方向出动。这样虽然保守了些,总不至于军力国力白白挥洒。”
“诸卿以为如何?”
曹休想了片刻。用兵之道,哪有坐在家里就能将怎么作战全计划好的?还是要将军队拉出去、真真正正离战场不远,才能真的做出正确的调度来。
曹休第一个发言:“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
曹真也说道:“臣附议。”
四位侍中及中护军蒋济也连连称是。
曹睿缓缓起身,右手按住腰间悬挂的剑柄,眼光看向众人:“朕意已决,元月元日在寿春祭天改元,随即出兵南下。”
台下八名大臣纷纷起身拱手行礼:“愿陛下旗开得胜,扫灭叛贼!”
虽然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可十几万人规模的作战,还有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安排。曹睿一刻也不想耽搁,继续嘱咐起来。
曹睿双手向下压了压:“都坐,都坐。朕还有话没有说完。”
众人坐定后看著台上的皇帝。
曹睿说道:“贾逵给朕的上表,朕也看到了。贾逵在上表中提到,无强口颇多丘陵水泽,大营修筑进度慢于预期,加之又可能有吴兵窥探,贾逵在向朕求援军呢。”
“若算一下日子,贾逵的六千人到现在为止,夹石南北的工事应该修建完毕,无强口那边也应该修好了三个万人的大寨。”
“大司马、大将军,卿二人以为应该派谁去援助贾逵?”
曹休问道:“陛下,是只帮贾逵修无强口的营寨吗?”
曹睿想了想说道:“不妨也同时将从寿春到夹石、无强口的道路也整修一遍,三百五十里的距离,每隔三十里设立一个补给营地、用以储存军资医药等物。”
“至于贾逵那边,派五千人够吗?”
曹休想了想说道:“贾逵那边已有六千人,按照进度的话,再派五千人确实够了。”
“陛下,辅国将军刘若久在淮南,不如让刘若引著他的五千本部前往援助贾逵。而修建道路之事,不妨让兖州刺史王昶所率的五千兖州兵去做。兖州兵初临战阵、战力未必很高,做这等事也算是人尽其用。
刘若乃是建安时就统兵的老将了,早年之间在夏侯惇的麾下,现在乃是属于曹休在扬州所统的外军。而王昶出身太原王氏,与先帝曹丕关系亲近,曾在洛阳附近任典农中郎将,算是文臣统兵。
曹睿点了点头:“就派刘若和王昶去吧,明日出发,走之前让他们来见一见朕。”
“诸卿,今日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元月元日出征之前,军令一律出自大司马府。祭天出兵之后,朕与诸卿同时随军南下,军令出于朕的总幕府。”
“诸卿可有异议?”
众人连忙表示遵旨。
有异议?谁能有异议?皇帝自己要当主帅,这是明摆著的事情了。
原本曹休还有一些要争当主帅的心思,但说句实话,随著寿春兵力汇集的越来越多,曹休自己心中也渐渐没底了起来。如今见到皇帝要总领幕府,更是绝了这个争主帅的心思。
毕竟自己和曹真都在皇帝身边,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曹真更不用说,随皇帝统中军南下,已经心知皇帝要亲力亲为了,并没有半点别的念头。
至于司马懿……司马懿对于主帅之位连想都没想过。我一直是文臣嘛,与我何干?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有皇帝这个头衔最大的一起随军,天塌下来还有皇帝顶著。加之皇帝表示要随军队一起南下无强口,因而几人竟对谁来指挥大军一事,非常默契的没有任何争论。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