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85节

  陆逊有些惊讶:“屯田之事在下清楚,羌人与匈奴、乌桓、鲜卑不同之处,就是羌人种田放牧、而匈奴乌桓鲜卑都游牧。不过监视羌人动向为何不同呢?”

  “伯言这就有所不知了。”刘晔瞥了陆逊一眼,缓缓说道:“羌人本以种落聚居,其中的大部也不过万人之数,最大的种落也不过数万人。”

  “与匈奴和鲜卑不同,羌人是没有如匈奴单于、鲜卑大人这样的人物将所有羌人组织起来的,而各个羌人种落之间争夺资源也恩怨颇多。因此在羌人叛乱之前,各种落之间必定要举行会盟,同时宣布暂时放下仇恨、交换人质,才会开始动乱。”

  “而护羌校尉就是要避免羌人解仇交质,或者察觉到了之后便即刻通报朝廷及各郡,防备羌人作乱。”

  陆逊说道:“在下知晓了。不过在下还有一问,护羌校尉治所在何地,又有何属官呢?”

  刘晔看了陆逊一眼:“伯言,护羌校尉有长史和司马各一名,又有两名从事。其余之事,还是待伯言去了洛阳再行计较吧。”

  “你拿着陛下旨意到了洛阳之后,尚书台自然会给你分派印绶、讲清楚权责。我所知之事,也是多半从当年同为侍中的苏则苏文师那里听来的。”

  苏则出身扶风苏氏,早年曾屡任酒泉郡、安定郡和武都郡的太守。曹操征伐张鲁的时候经过武都,苏则就曾为大军担任通往汉中的祁山道的向导。

  后来苏则来到靠近西海(青海湖)的金城郡任太守,正值本地羌人豪族叛乱,苏则是平叛成功之后被曹丕任命为护羌校尉,也成为了大魏立国后的第一任护羌校尉。

  方才刘晔所说的那些关于凉州的事情,却不知道多少是自己本就知晓的、多少是从苏则处学到后拿来卖弄的了。

  不过对于陆逊来说倒是无所谓的,谁的知识不是知识?

第137章 面授机宜

  见刘晔已经提到让自己去洛阳再问尚书台,陆逊见状便知趣的结束了这个话题。

  不过等到陆逊的问题结束,还没等陆逊说出告辞的话时,却轮到刘晔反过来问陆逊了。

  刘晔曾经向皇帝建言以五万被俘的吴兵用来屯田,因此向陆逊询问东吴的屯田之事。

  陆逊问刘晔时,刘晔答的颇为痛快,那么陆逊也不能不投桃报李。在陆逊和刘晔说明了一番东吴的屯田之事后,三人又闲扯了几句,随后陆逊起身向刘晔和黄权告别。

  等到第二日,陆逊将要动身前往洛阳之时,陆逊独自来到寿春城中的行宫请求拜见皇帝。

  虽然寿春城里的行宫小了些、简陋了些,但这毕竟也是皇帝的行宫,并不是臣子想进就进的。陆逊走到行宫前的路口,离行宫大门还有几十丈远的地方,就被巡逻的虎卫拦下了。

  此时的大魏,两千石最多的地方是洛阳,第二多的地方就是寿春城了。护羌校尉的官秩是比两千石,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可以刷脸进入。

  陆逊只得站在原地,向虎卫队长拱手说道:“在下是护羌校尉,赴任之前前来求见陛下面授机宜,还劳烦足下通报一声。”

  天子脚下最不缺的就是官,就连虎卫里的巡逻队长都是六百石的虎贲中郎。虎卫是天子亲军,认识大小官员的相貌只是基本功而已。

  这位中郎看了陆逊一眼,没多说话,便带着陆逊到了行宫门口。

  “陆校尉,劳烦稍等片刻。”中郎说完之后,转身进了行宫的侧门。

  陆逊方才只说了自己是护羌校尉,并没有说自己姓甚名谁。但刚才的这位虎卫队长却称呼自己为陆校尉,看来自己这张脸已不知被多少人认识了。

  中郎进去通报之后,陆逊只得站在行宫的门外等待着皇帝的传唤。百无聊赖之下,只得抬头看着头顶的蓝天。此时已是二月初了,寿春城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

  连寿春都渐渐开始暖和起来了,想必此时的吴郡家中,应该更暖和了吧?也不知道家中有没有收到自己的消息,吴王又会如何对待陆氏一门。

  陆逊独自一人在门口站了半晌,自顾自的出神发呆的时候,门内站着的姜维却正在里面静静观察着陆逊。

  姜维年少意气,来到洛阳太学后又被皇帝选中为散骑,加之又随皇帝打了胜仗、随侍御前多少也得了些苦劳,因此近来颇以忠义自诩。

  与刘晔和黄权的年长不同,姜维此时毕竟年纪还小,还不知许多世事艰难,对人在屋檐下的无奈、投降还是保命的两难抉择并不了解,心中对陆逊这个降将多少存了些瞧不起的念头。

  姜维缓步走到门外,拱手向陆逊问道:“足下就是陆校尉吗?”

  陆逊转头一看,连忙回礼道:“在下正是陆逊。不知陛下是否要召见我了?”

  姜维看了陆逊一眼,缓缓说道:“陆校尉,陛下此时正忙于公务,特命在下来与陆校尉回话。”

  “哦?”陆逊看向姜维:“敢问足下是?”

  姜维站得笔直,微微扬头说道:“在下是散骑侍郎,天水姜维姜伯约。”

  ‘天水姜伯约?’陆逊此前并未听过这位人物,对于皇帝遣这位姜伯约来与自己说话,存了几分疑惑之意。

  陆逊解释道:“姜侍郎,在下即将上任,这次是来找陛下辞行的,并特请陛下面授机宜。”

  姜维微微皱眉:“方才陛下已经传口谕了,陛下此时正在忙碌,陆校尉有事情和我说就好了。”

  陆逊无奈中有了一丝失望:“那好吧。在下只是想问明,作为护羌校尉要如何在凉州行政。”

  姜维听闻陆逊的话语之后,拿出了一个信函:“陛下已经提前知道了陆校尉有何疑虑,特意为你制作了这个信函。”

  陆逊微微皱眉:“信函?请问足下,陛下这是何意?”

  姜维解释道:“等陆校尉到达金城令居之后,将此函打开,便知如何行事了。”

  陆逊点了点头:“劳烦足下了。姜侍郎,在下还有一事。护羌校尉一职的司马、从事等属官还未配备,可否从寿春选两人与在下同往凉州?”

  姜维正色回道:“不可!依国家法度,护羌校尉并无征辟之权。况且大魏不比藩邦,从来没有部曲私人的说法。陆校尉要去便去,此事不必再说了。”

  即使陆逊修养再好,此时面子上还是有些挂不住的。陆逊本想将自己原本的司马谢旌一同带到凉州,但现在看来是没什么可能了。

  陆逊拱了拱手:“多谢足下。既然如此,在下即刻就是动身,先至洛阳再至凉州,还望足下与陛下通禀一二。”

  姜维点了点头:“陆校尉且自行到寿春北门,那里会有人与陆校尉一同北行。在下就不送你了。”

  陆逊拱了拱手,姜维也并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回到行宫之中了。而陆逊也知趣的转身离开。

  就当陆逊走到寿春北门门口的时候,远远就看到有一人向前迎了上来,还面带笑容的向自己拱手致意。

  陆逊颇有些困惑,这人面孔倒是有几分相识。

  陆逊只见这人走上前来,笑着说道:“属下参见校尉。”

  陆逊眯着眼看向这人,手指着对方说道:“我想起来了,你是当日去我营中的参军!”

  周铎笑眯眯的说道:“校尉想起来了?在下乃是周铎,曾到您军中与您有过一面之缘。真是没想到还能在您手下为官,日后还请校尉吩咐。”

  陆逊此刻也笑了出来。他不知这是哪位朝中大员恶趣味的安排,还是歪打正着给这名有功之人一个好差事。

  陆逊问道:“足下就是周铎,你字什么?”

  周铎伸出手指在空气中比划了一下:“在下周铎周金宁,金城的金,安宁的宁。”

  陆逊看着周铎的脸说道:“金城的金,安宁的宁。你是金城人?”

  周铎拱手应道:“在下正是金城人,出自金城周氏。昔日武帝征汉中之时,我在苏太守麾下为别部司马,因此得以进入大魏军中。”

  陆逊问道:“既然建安时你就是别部司马了,此番朝廷命你为何官职?长史、司马还是从事?”

  周铎回应道:“在下此次任您的长史,自此当为校尉鞍前马后。”

  陆逊何等人物,此刻只觉得命运实在有些嘲讽。陆逊自己是乘车的,而周铎以及护卫的十名骑兵都骑马随行。此次向北离开寿春、离开扬州之后,要先去往洛阳找尚书台报道,随后再前往凉州任职。

  队伍缓缓北行,将要从浮桥上穿过淮水的时候,陆逊叫停了队伍,自己下了车看着淮水边的景象。

  这里是寿春,是淮水啊!东吴几十年间都未能打到这里,再向北行就要离开扬州了。

  陆逊走了几步走到路边,弯腰欲从地上捧起一捧土来带走。寿春也是扬州,也算是家乡之地。而自己今日就要离开这里、从此北上了。真不知下次再回到扬州,还会是何年何月。

  但刚刚捧好土之后,陆逊愣了一下,便毅然决然的将土掷在地上,转身上了马车,便要求队伍继续北行。

  陆逊来了寿春多日,直到现在,眉宇中才恢复了几分昂扬之气。如今自己不到五十岁,凉州虽然偏远但也不是绝地,如何担心回不来扬州呢?

  日后若在江东用武,说不得还要用我。为何要自己让自己志气衰减呢?

  那天在侍中的值房里面,陆逊与刘晔和黄权聊了许久。虽然自己与黄权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但陆逊知道黄权投魏与自己是有关的。

  正是当年夷陵之战的时候,自己率军隔绝了蜀军南北交通,黄权在回归道路被阻的情况下方才投了魏国。

  自那天回去之后,陆逊就一直在想,黄权是主动投了魏国,而刘备尚能善待黄权的家属。而自己乃是被人携着投了魏国,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若吴王真有为至尊、为君的气魄的话,想必并不会对我陆氏做些什么。但若吴王真的拿我陆氏泄愤,就只能来日方长了。

  念头通达之后,陆逊心中便不再纠结以往之事。反而开始在心中筹划起了洛阳和凉州之行的事宜了。

  至于什么魏、什么吴、什么江东,就交给天意吧。自己前往凉州,做好自己的职责便是。

  而今早的寿春城中,姜维和陆逊说皇帝正在忙于公务,并非是搪塞陆逊的虚言。

  皇帝确实没在闲着,而是正在与侍中刘晔说话。

  刘晔之前与皇帝建言了让被俘吴兵屯田之事,在与陆逊沟通了吴国屯田的种种政策之后,也因此定了腹稿,来寻皇帝陈述一二。

  对待政事,皇帝总是会耐心听下去的。而当刘晔说完屯田之事的计划后,皇帝并没即刻给出答复,反倒是和刘晔说要先论功。

  刘晔拱手问道:“陛下,按照以往武帝和文帝的惯例,战后论功应该回到都城再论,而现在在寿春就定下功劳,是不是有些仓促了?”

第138章 论功论赏

  其实刘晔说的没错。

  按照惯例来说,战后的封赏都是要等到班师回朝、在洛阳朝中细细考评过再定出具体的结果的。

  但曹睿这不是不准备直接回洛阳吗?

  曹睿看向刘晔说道:“刘卿,朕从寿春离开后并不打算直接返回洛阳,而是要在中原各郡巡视一圈。”

  “曹氏的祖地谯郡、兖州的陈留、豫州的颍川、荆州的南阳,这些人口最多、也最知名的大郡,朕想都亲自去看一看,那么至少也要一月的时间。等到朕回洛阳,估计就要到三月了。”

  “即使朕能等,为朕苦战的将军和各部军官们,恐怕也会等的难熬。不如先给将领定下了封赏次序,等回到洛阳后再颁布细节。”

  刘晔拱手说道:“陛下深谋远虑,是臣想的少了。至于封赏一事,是否如去年之例,需要臣等为陛下参谋呢?”

  曹睿抬头瞄了刘晔一眼,随即说道:“既然刘卿都说了,那么就议一议吧。就依前例,你们几位侍中的增邑朕自己已经定好了。”

  “刘卿,替朕把其余几位侍中叫来。”

  刘晔领旨,紧接着走出了门外。本想让侍卫去喊剩下的三位侍中的,但刘晔想了片刻,还是自己去值房中叫出来其余三人。

  片刻之后,四名侍中在堂中向皇帝行礼。

  曹睿看了看几人的面孔,随即说道:“此战诸卿随朕出征亦有参谋之功。年底的时候刚刚给你们升了爵位,此番就各自增长一些封邑吧。”

  “刘侍中增邑两百户,辛侍中、黄侍中、陈侍中各增邑百户。诸卿可有异议?”

  几名臣子连忙行礼谢恩。但刘晔听闻其余三人都只是增邑百户,只有自己是增邑两百户,因此先前迈出一步说道:“陛下,臣不过随侍军中为陛下建言而已,又如何能得此封赏?臣实在惭愧。”

  曹睿轻轻摇了摇头:“刘卿读左传吗?”

  没等刘晔回答,曹睿自顾自的说道:“朕也读左传。庄公十年这篇里面说,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原因,不过是‘忠之属也’。所谓忠之属也,就是做了本职应做的事情。”

  “你们出谋划策、将士舍身杀敌,这都是各自应做的事情。而朕这个皇帝应做的事情,无非也就是赏罚分明而已。”

  “虽然武帝和先帝之时,往往并不因为参谋建言而加以封赏。但四位侍中的建策之功也是功劳,朕都看在眼里。刘卿就不要再说这种客套话了。”

  毕竟是皇帝给的赏赐嘛,谁还会真的和赏赐过不去呢?

  但曹睿心中算的是另一笔账。

首节 上一节 85/1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