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第236节
这叫公共卫生间。”
苏尘瞪了长乐公主一眼,恼火的纠正道。
这俩兄妹!
“李泰我问你一下哈,你们在数学书上从没见过,厘米和米相关的问题吗?”
自从得到那些书他从未仔细看过。
最多就看了一下封面,随意翻了几页。
就连里面的简体字之类的问题,他也没考虑过。
“怎会没有,那个很简单。一米等于十分米,一厘米等于十毫米。
彼此之间依次十而进一。”
苏尘头大了,和钟表一样。
他们只当那是数学题。
“那你可知一厘米是多长?”苏尘再次问道。
李泰摇了摇头,他之前也很想问苏尘这个问题,但他觉得这个在实际运用中,毫无作用。
“书上并未注明尺寸,我从何得知?”
李泰理所当然的答道。
苏尘完全明白了,那数学书上没有关于两者换算的知识点。
“你且说说,一厘米为几尺几寸。”李泰反问道。
苏尘被难住了,他不好回答。
不过他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他和李承乾身高差不多是一样。
但是,李承乾绝对没有一米八,最多一米七三左右。
他前世二十多岁时,身高一米八。
但他却忘了现在他只有十六岁。
所以苏尘身高也应该是一米七多。
因此可以得出大概结论:
唐朝的一尺不等33.3厘米。
“这个我说不清,你看我身高多少?”苏尘站了起来,让李泰估测他的身高。
他现在怀疑长乐公主当初猜得不准。
“不用看,你和大哥身高相差无几。应当约为五尺七寸,偏差不出五分。”
李泰十分肯定说道。
瞄了长乐公主一眼,记得当初长乐说他身高五尺有四来着。
果然不靠谱……
同时心里计算着,得出结论:唐朝的一尺只有三十厘米出点头。
差不多就是30.6厘米,而不后世熟知的33.3厘米。
“五分?”苏尘坐回原位,好奇问道。
他之前还不知道有比寸更小的单位。
之后要研究的东西,需要更精确的度量单位。
“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汉代延用至今。
黍,即为一种谷物,颗粒相对匀称。”
李泰对于苏尘不知道分,丝毫不觉得奇怪。
苏尘听完点了点头,再次问道:
“那为何有七尺男儿的说法?不可能古人都那么高大吧?”
苏尘这话一问出,李泰还没吭声。
长乐公主先笑了出来。
“哈哈哈,苏尘,那你可曾听闻‘男子汉大丈夫’,岂不是人有一丈高?”
苏尘点了点头。
“那丈夫一词的由来,你可知道?”长乐公主继续问道。
苏尘摇头。
这个他真不知道。
“苏尘啊,你能说出四书五经,我还以为你熟读史书。
原来不过尔尔!”
李泰看向苏尘别有深意的笑道。
“切!你知道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吗?”苏尘不屑的反驳道。
李泰闻言,紧皱眉头思索着。
“永徽和开元是哪位帝王年号?史书并未记载,是你瞎编的吧!”
李泰很是怀疑,绝对是苏尘临时胡编乱造的。
“不扯闲蛋了,你跟我说说七尺男儿和丈夫的由来。”
苏尘摆了摆手说道。
“丽质,你来给苏大仙人好好讲解一番。”
李泰没什么兴趣向苏尘讲那些,拿起另一张女厕图纸端详起来。
长乐公主点了点头,她很乐于助人。
尤其是对苏尘,这样能让她有一丝优越感。
“七尺男儿和丈夫由来,和历朝历代尺寸的演变有关。
例如:商朝时期,一尺约为如今的五寸六分,十尺为丈。
因此以十尺来代指成年男子,称为:丈夫。”
苏尘听完长乐公主所说,心中默默计算着。
‘5.6乘以3.06,商朝一尺约为17厘米,十尺为丈那正好与成人身高差不多。’
苏尘总算是搞明白了,大唐的尺寸与厘米的对应关系。
心里对尺和寸也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长乐公主再次听到米这个单有些蒙,她继续说道:
“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这两句诗你可曾拜读?”
苏尘摇了摇头,没事读那些诗做甚?
“这句诗出自南朝沈约,诗中七尺即为成年男子身躯之意。
南北朝时期一尺约为现今的八寸四分。”
苏尘再次计算着,得出结果南北朝时期一尺约为25.7厘米,苏尘很是惊讶。
南北朝的人,平均身高长了那么多?
将近一米八了,或许是诗句中有夸张成份吧。
难怪说关公身高九尺。
“我现在搞懂了,你们说的一尺相当于30.6厘米。
你们现在也知道一米等于几尺几寸了吧?自己换算一下。”
长乐公主还真就拿纸笔计算起来。
“一米等于三尺两寸六分?”
苏尘可没这么好心算能力。
点了点头,答道:“差不多。”
李泰拿起两张图纸问道。
“为何这两间猪圈布局不同?”
苏尘听了火冒三丈。
“特么的,这是公共卫生间,不是猪圈。”
怎么说了就不听呢?
“哪不一样了?”
“你看这里有个猪……有个槽,而这个没有。”
李泰指着男厕的小便池说道。
苏尘气得两手使劲搓着脸,李泰绝壁是想说猪食槽。
“那是男厕的小便池,懂?”
李泰似懂非懂点点头,问道:
“你唤我来,只为了弄清尺和寸,给我看这什么卫生间?”
苏尘摇头,“我是想问你大唐有没有国旗。”
李泰确定大唐没有所谓的国旗。
“国旗?”
“没听过,也不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