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13节

  属下摇头道:“不知。”

  孙伏伽没有再说,只是摆摆手,让其拿着卷宗出去交给苏少卿。

  ——

  东宫。

  宵禁不禁皇城。

  大理寺便是在皇城西,顺义门处。

  苏亶拿到卷宗后,就赶来汇报太子。

  李承乾看完卷宗,问道:“丈人如何作想。”

  苏亶道:“卷宗上的证据,臣已经去调看了,颇有蹊跷之处。”

  “苏将军为人正直,定不会行次贪污受贿之事,大致是有人栽赃陷害,不想让其入讲武堂。”

  李承乾点点头。

  是不是个贪污的人,其实从其生活作风可以看出一二。

  金吾卫将军的俸禄并不低,而苏定方也不是好奢靡享受之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样的事情。

  很明显是打击报复,是对着自己来的。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把弹劾上疏的御史,以污蔑罪抓起来,连夜审讯,定案。”

  苏亶没想到太子下手要这么狠。

  这是要刑讯逼供的节奏啊。

  虽有几分犹豫,但还是说道:“是,殿下。”

  李承乾解释道:“这御史是魏王党人,既然敢跳出来当炮灰,就要做好当炮灰的觉悟。”

  “证据不全便敢直接上疏弹劾,这后面无人授意,他敢吗?”

  “既是如此,那苏定方必然是清白的,若有实证,何不直接上告大理寺,哪须这般麻烦,去上疏陛下。”

  “他们想的是,以此拖延污蔑苏定方,即便是后边给了苏定方清白,但想再进讲武堂,就耽误了最好的时机。”

  “而对于孤来说,只要苏定方是清白的,即便是过分一些,事后陛下追究起来,那也无事。”

  李承乾不喜欢解释,然苏亶是他的丈人,而且大理寺这地方,确实非常关键。

  如果苏亶不够坚定,很容易会坏事。

  苏亶听完,顿时了然,对刚才的犹豫有些羞愧。

  当即就去办事。

  大理寺没有抓捕犯人的权力,但金吾卫有。

  正好,这御史所居住之地,就在苏定方的管辖范围。

  于是苏亶起草公文,直接交给苏定方,让他去抓人。

  苏定方听到有人污蔑自己,哪还有迟疑,直接拿上大理寺批的公文,带人去御史家中。

  那御史人都懵了,他下午才上疏弹劾,苏定方晚上就来抓自己。

  “你眼里还有大唐律法吗!”

  御史咆哮质问。

  苏定方冷笑道:“污蔑他人,按律反座,事情如何,张御史不会不清楚吧。”

  张御史顿时沉默。

  他没想到,太子的反应,会如此迅速。

  硬骨头实际上是很少见的,只是七八鞭刑下去,张御史就在认罪书上签字画押了。

  第二天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尤其是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们,更是群情激奋。

  “大理寺办案,有这么快?卷宗才送去不到两个时辰,就查明是张御史污蔑?”

  “金吾卫还连夜抓人,深夜审讯定罪,这必然是严刑逼供,简直是无法无天。”

  “我等一定要禀告圣人,治大理寺苏亶扰乱律法之罪。”

  御史台担任肃正院,实行垂直管理,直接向皇帝负责。即使是宰相也不能限制御史台的权力。

  监察御史是有权力,直接向圣人上疏的。

104.第104章 打造一支有信念的军队

  104.

  李承乾不知道二凤怎么处理的,反正那些监察御史,没敢闹到东宫来。

  这也算是太子风评不好的好处吧。

  很多官员都知道,文士风骨在太子这里不好用。

  少詹事张玄素,万年县县令卢益中,那可差点被太子鞭打致死。

  难道监察御史太子就不敢打吗。

  所以找陛下更好一些,至少陛下动口不动手。

  讲武堂如期开课。

  永兴坊搞了盛大的开课仪式,包括二凤也亲自出面。

  在校场进行了训话。

  三百旅帅一个个激动不已,谁能想到,他们这样出身寒微的小人物,竟然也能有一朝成为天子门生。

  不知道的是刻意还是无意,似乎没人提及讲武堂的创办是太子提出来的。

  具体的情况,也只有少数的学子知晓。

  裴行俭,薛仁贵,皇长孙李象,都被分到了苏定方的乾武班。

  五个班级,分别是乾武,坤略,震策,巽谋,离战,每班六十人。

  “殿下这么早就回来了?”

  太子妃苏玉儿有些诧异,今天可是讲武堂开班。

  “这两天流动讲师不需要讲课,后天才有课程安排。”

  这是章程安排,第三天才会是每个流动讲师负责半天。

  然后每过五天,就会有一次大课,算是给李世民准备的,也可以是李靖或者别人讲学。

  “我想编一套鼓点用于军事,玉儿你帮我一起。”

  李承乾虽然喜欢奏乐,不过自身对这块没什么学习。

  苏玉儿在奏乐还算比较精通。

  “军用鼓点?”苏玉儿有些没明白。

  李承乾解释道:“现如今的鼓点较为简单了些,我想编一套更为详细的鼓点方式。”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比起后世就像是个草台班子,越是庞大的队伍,越是需要有能力的将领。

  而整个历史上,能够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将领屈指可数。

  唯一不受军队数目限制的,也就只有多多益善的兵仙韩信,集兵法之大成者。

  在古代通讯不便的情况下,将军领兵,并非是越多越好,超出个人能力,即便是精兵,也会表现出极差的战斗力。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么个道理。

  普通将军,能够领兵几千上万,就已经是极限了。

  稍微有些能力的,可领三五万兵的,便就属于大将级别。

  领兵超过五万以上的,那就是一代名将。

  历史上能领兵十万以上的盖世名将屈指可数,当今大唐,李世民算一个,李靖算一个,侯君集跟苏定方,加在一起才能算一个。

  李承乾之所以想编鼓点,就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

  现在的军队大多都是闻鼓而进,鸣金而退,比较简单。

  李承乾想编一套稍微复杂点的。

  以旅帅为基础单位,可以更好有效的达到掌控军队的情况。

  这也不算是李承乾独创,许多大将的专属军队,在长期进行士兵操练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鼓声变化不同的攻击阵型和攻击方向,这就是军阵的使用了。

  而李承乾,是要编一套大唐制式鼓点。

  以前不好传播,但现在有了讲武堂,就很方便了。

  等几年讲武堂把大唐所有的旅帅都培训一遍后,这套鼓点就会适用于大唐任何军队。

  如今的讲武堂,只招收旅帅,但在后期,包括其上的校尉,果毅都尉,折冲都尉,自然也要进行培训学习。

  “殿下是想把哪些军令,编入到鼓点中呢。”

  苏玉儿明白后,开口问道。

  李承乾想了想,道:“集合,前进、停止、冲锋、散开、靠拢、追击、退回阵地,全军冲锋。”

  “目前大概就是这九个军令。”

  “编曲的鼓点,要清晰,尽量每个鼓点要有区别,尤其是全军冲锋的鼓点,最好能比较激励士气。”

  “这件事也不能让你一人忙着,我会下令给太常寺,让他们派遣擅长的乐童,辅助你完成。”

  听到太常寺,苏玉儿心中微微一动。

  在她看来,这样的事情,太子完全可以直觉交给太常寺去做。

首节 上一节 113/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