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15节

  但所有人都没有发现,这些学子们,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没人意识到,在听太子讲学时,几乎无人分神,皆是认真听讲,哪怕有些听不懂的地方,也会暗暗记下,课后询问其他学子。

  太子党跟魏王党的纷争,似乎因为讲武堂的事情,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太子没搞事情,魏王吃亏了几次后,也没再搞事情。

  二凤反而觉得有些无聊了。

  “太子跟太子妃,编了一套鼓点,说是用作于讲武堂操练。”

  张阿难汇报道。

  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是在讲学上了。

  “太子要练兵?”李世民问道。

  张阿难道:“应该是练兵,也许是太子有了些新的想法,比如讲武堂的军服,就很是与众不同。”

  “太子让少府监连夜赶制,打造三百套,只给了十天时间,过期问罪。”

  “最近少府监为了完成太子所安排事宜,把其他事项都停了,还从外边招了不少裁缝来做。”

  李世民好奇道:“拿来给朕瞧瞧。”

  张阿难既然说这事,自然早就准备好了,很快就让人拿来一套。

  并且让一名侍卫穿了军服过来展示。

  李世民仔细一看,倒是有几分惊喜。

  这套军服上衣为立领设计,立领如刀削般挺拔,紧紧贴合着脖颈,既显得精神利落,又增添了几分威严。

  上衣整体较为短俏,恰到好处地停留在腰间上方。

  色泽深蓝偏墨色,既不张扬又不失庄重。

  衣袖不再如传统圆领袍那般宽松,而是经过收紧处理,线条流畅,凸显出手臂的力量感。

  袖口处用精致的纽扣固定,既实用又美观。衣身上没有过多繁杂的装饰,只有几处简洁的线条勾勒,彰显着简约大气之美。

  李世民看完后,不由道:“没想到太子对于制衣,还有这般天赋。”

  其实古人的审美跟后世的审美,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

  好看的东西都好看。

  李世民看到这军服的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大唐的文化本来就是包容兼并,比如之前太子造的椅子,现在就已经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包括其他地方,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张阿难道:“臣也没想到,还能有这般做法,看上去确实显得要干练许多。”

  李世民点点头:“太子好胡服骑射,应是从胡服上来的灵感,用于军中,倒也算相得益彰。”

  张阿难适时问道:“陛下,太子操练之事,是否要准许。”

  李世民略微沉吟。

  考虑到太子最近干劲十足,去打击太子的积极性,好像没有这般必要。

  “本就是府兵来的,既然要操练,那就让太子去操练吧。”

  “是,陛下。”

  ——

  张阿难是讲武堂监丞,即监督和管理讲武堂的日常事务。

  这就跟后世的教导主任差不多同款。

  李承乾想要操练新兵,这就相当于修改了讲武堂原本的章程,从文化课上多了一道军训课。

  按照流程,这件事是需要经过监丞上报,陛下同意后,才能开始。

  李承乾让内侍文忠去跟张阿难提了此事。

  他强势要求的话,容易给人霸凌之感,太子内侍去跟皇帝内侍聊,就比较平和了。

  张阿难显然是愿意帮忙的。

  从如今的局面看来,太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魏王夺嫡的几率太小。

  毕竟太子天然占据了正统的地位,张阿难不会故意给自己找麻烦。

  这样的想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所以李世民才会对太子忌惮,毕竟自己手下们都向着太子去了。

  如今正当壮年没什么,要是老了,太子想上位,皇帝要如何。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到点退休的说法,都是终身制的。

  李世民也不想老了跟自己父亲那样,被逼着移居大明宫,当个太上皇。

  这是皇帝跟太子的基础矛盾,不存在调和的可能。

  另一边,李承乾在听完太子妃编曲的鼓点后,感觉很满意。

  尤其是全军冲锋的鼓点,采取的是秦王破阵曲的一段,气势雄浑,感天动地,高昂而且极富感染力。

  接下来,李承乾就开始着手给讲武堂准备军训了。

第106章 汉王:太子会妖法

  讲武堂开课以来,已经过了十来天了。

  然而对于讲师们来说,已经从开始的热情高涨,到现在兴趣大减。

  像是程咬金,侯君集,尉迟敬德几人,干脆是明目张胆的逃课。

  什么政务繁忙,有其他急事之类的借口。

  本身就是半桶水,还给学子们讲学,这比自己读书都累。

  包括李靖,也感觉到很是心累。

  这跟讲武堂初成立,规章制度,教学内容的空缺,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懵懵懂懂的,也没个能参考借鉴的点。

  教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兵书为主,比如李靖自己正在编纂的兵书。

  现在三十六计还没有,三十六计的成书在于后世明清。

  内容上的匮乏,加上学子们都是些粗人,还在识字阶段,自然就没有为人师的收获感了。

  讲课对于大家来说,更像是成了个日常任务。

  唯有太子,兴致勃勃。

  “殿下的意思是,往后早间五班统一操练。”

  李靖有些迟疑。

  陛下那边虽然同意了修改章程,但也没说五班统一吧。

  “难道我要跟讲学那样,每个班轮流去操练吧。”

  “五天一操,这能出什么效果。”

  “讲武堂的伙食不错,有饭有肉,完全能每日一操。”

  听到这话,李靖苦笑。

  这哪里是伙食的问题。

  稍微迟疑后,李靖还是应了下来。

  陛下那边都没卡着太子,犯不着自己来当这个恶人。

  况且这等事情,张阿难肯定会汇报给陛下。

  于是,顺理成章的,李承乾开始了自己的大练兵。

  不对,应该是军训。

  把前世军训的那一套,稍作修改,搬到大唐来。

  ——

  年关将至。

  各地官员回京述职,一些就封的王爷,也在李世民的许可下,可以回长安过节。

  唐初的宗室管理,比之后世还是要轻松很多。

  作为王爷,不管是亲王、郡王,都可以入仕或从军。

  李世民推行“宗室遍封”制度,规定所有的宗室成员都必须得到封地和官职。

  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宗室对王朝的支持,同时也便于对宗室进行管理和控制。

  封地和官职的大小会根据宗室成员的地位和辈分来确定。

  王爷虽有封地,但没有收取赋税的权力,所谓食封,是官员代为收取,然后交给王爷。

  李世民即位后,原先在高祖朝担任地方都督、手握重兵的宗室成员基本上都被召回京城,夺去兵权,改而委以闲散职位。

  比如李神符,武德九年为扬州大都督,贞观初被调任宗正卿,不久后授开府仪同三司。

  这时的长安,顿时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李世民心情也很不错,一年的时间,他突然多了很多孙子。

  第一个孙子是皇长孙李象。

  不仅是长孙,在好几年内,还是唯一的孙子。

  主要是李承乾太厉害,十二岁就有了孩子,还是儿子。

  本就年长,还这么早,其他皇子哪里跟得上节奏。

  直到最近几年,皇子们都算是成年了,孙子也就逐渐多了起来。

  子孙满堂的感觉,让李世民得享天伦之乐。

首节 上一节 115/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