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36节

第117章 陛下不敢杀的人,我杀

  大理寺监牢。

  这里暗无天日,处处弥漫着阴暗与潮湿。

  唯有墙壁上的烛火摇曳着,散发出微弱的光晕。

  虽整体显得腐朽不堪,但此处却并未有多大异味。至少阴弘智所处的这间牢房,勉强算得上干净整洁,那被褥之类的物品,亦是崭新的。

  在李世民的治下,囚犯们相对而言还是拥有一定的人权。毕竟李世民本身便极为在乎此点。

  大理寺的审讯主要针对官宦勋贵,也算是为他们保留了最后一份体面。

  “今日正值正旦大朝,房相国不在宴席之上与他人把酒言欢,却来到了我这处监牢中,是何居心呐。”

  大致是人将死,心已静,阴弘智明白,此次谋反案,谁都可免,唯独他是没法活了。

  到了这份上,也算是看开了。

  房玄龄叹了口气,道:“好歹同僚一场,一来送送阴中丞,二来也是想询问些详细,还请阴中丞如实相告。”

  阴弘智闻言,呵呵一笑,拿起旁边的酒壶喝了一口。

  正旦节日,牢房里也赏赐了酒肉。

  “还能有什么好说的,该交代的,我不都已经交代过了吗。”

  “太子问一遍,孙伏伽来问一遍,现在你房相国又来问一遍。”

  “还当真是看得起我。”

  阴弘智只觉得可笑,为官时假话连篇,人人皆信。

  如今成了阶下囚,老实交代,却没人信了,还三番五次的问。

  房玄龄面色平静的说道:“我今日来,是想问问,你跟纥干承基之间的事。”

  “还请阴中丞详细告知。”

  阴弘智闻言,猛的一抬头,死死盯着房玄龄,像是要在其脸上看出什么花来。

  房玄龄也不恼,任凭他这般看着。

  良久,阴弘智突然就哈哈大笑起来。

  “我明白了,明白了。”

  “哈哈,你不是审案来的,你是为太子来的,不,不,你是为魏王而来。”

  “大名鼎鼎的房相国,也卷入到了太子跟魏王之争去了吗,还是站在魏王那边。”

  阴弘智当然很清楚朝廷里太子跟魏王的争斗。

  本意他就是要趁着这争斗之际,发展自身,成为一匹夺位的黑马。

  奈何壮士未酬,身先死。

  面对阴弘智的嘲笑,房玄龄面色依旧古井无波,只是淡淡说道:“纥干承基跟你谋反合谋之事,太子早就知晓了,尔等不过是他的挡箭牌。”

  “难道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太子在此刻,突然下手吗。”

  阴弘智的笑声戛然而止,阴沉道:“房玄龄,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房玄龄继续道:“太子在斩杀纥干承基时,就安排了另一名心腹卫士,连夜赶往齐州,严令齐王暗中返回长安。”

  “等齐王一到,便将尔等一网打尽,看似是因为发现了你的谋反之举。”

  “可你却不知晓,他在杀了纥干承基后,却让纥干承基的儿子纥干诺,投奔魏王,检举他谋反。”

  阴弘智面色狐疑不定,道:“你是说,太子也要谋反?”

  房玄龄阐述道:“太子早熟,十三监国,引领群臣,识断贤明,如此太子,岂不让人心悦臣服,争相拥护。”

  “然陛下尚在壮年,哪有太子的出路。少年心性,年轻气盛,太子又如何甘心蛰伏十数年,乃至于数十年去静待时机。”

  “当年陛下行玄武门之变夺嫡,今太子谋反继位,儿子像父亲学习,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阴弘智在朝堂当权这么多年,又暗中行谋反策划之事,早已成了人精。

  听完后讥笑道:“所以你房玄龄,就要行忠臣之举,揭露太子谋反之事。”

  “可笑,以你这般功绩,却被陛下逼到魏王那边,想来房相国,定是心有不甘吧。”

  “只想好好安享晚年,明哲保身,最后沦落到参与进夺嫡之争,成了陛下手中棋子,一子落错,祸及子孙,当真可悲。”

  “你不甘心,便要证明给陛下看,证明你的能力,让世人都知晓你房玄龄的厉害。”

  “哪怕是陛下及朝野大臣,都心向太子,你也要把他弄下来。”

  房玄龄沉默不语。

  这番话,如刀刺心脏,直插肺腑,险些就要破防。

  一路走来数十年华,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如今却要落个晚节不保。

  他老了,今已六十有四,快要老死了。

  只是想保全房家,奈何陛下咄咄相逼。

  走到现在这一步,是他自己的选择的吗,是他已经没有了选择。

  半晌,房玄龄深深叹息,道:“魏王若即太子位,待登临大宝,可为阴中丞平反,齐王复封,阴妃得享尊贵。”

  “阴中丞流放诸子,亦可召回长安,再得荣华。”

  一句平反,便是说如果魏王能赢,日后阴弘智谋反案,就成了太子陷害。

  阴弘智有子女数名,女儿不在乎,三个儿子是如今最放心不下的,不至于牵连斩首,但流放岭南肯定是跑不掉。

  还有外甥齐王,姐姐阴妃,亦是关系亲密,能复王再封,得享尊贵,对于阴弘智来说,可谓是最好结局。

  死他一个,幸福大家。

  到了这份上,阴弘智也没了选择,只是淡笑道:“吾平素好赌,却也没有一入赌场,就赌上全部身家的道理。”

  “太子性情暴虐,稍有不意,便鞭打官员,张玄素如此,卢益中亦如此,名士大儒,世家大族,在太子眼中,跟贱民毫无分别。”

  “其杀伐果断,更是令人心骇,房相国如此行径,是半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就没想过,一旦失败,如何面对太子疯狂报复吗。”

  房玄龄平静道:“一回生,二回熟,当年便随陛下赌赢过一次,如今不过是再来一次罢了。”

  阴弘智愕然,这才想起,房玄龄在夺嫡这事上,早就不是第一次干了,可谓是经验丰富,现在也不过是重操旧业。

  略微沉默,阴弘智问道:“房相国之信誉,有口皆碑,我自是信的。”

  “只是房相国年迈,如先前所言,陛下尚且在壮年。”

  “即便是魏王即太子位,又要等候多少时日,届时怕房相国早已逝去,如何能保证魏王会帮我平反。”

  房玄龄当年给李世民拉拢了很多人才过来投奔,这信誉杠杠的没话说。

  可魏王那边,就不见得了。

  阴弘智的担忧不无道理。

  房玄龄淡淡道:“太子不甘蛰伏,欲要谋反继位,难道魏王当了太子,就甘心蛰伏了?”

  “我这老骨头,再撑个几年问题不大。”

  阴弘智顿时无话可说,感情不管谁当太子,都要谋反啊。

  仔细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当年高祖李渊,跟现在局面何其相似。

  不管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昆明池政变,还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谁成功后,都是要李渊禅位的。

  如今谁当太子谁谋反,听起来似乎也很是正常。

  反正情况已经不能再差了,这对阴弘智来说,也是唯一的选择。

  房玄龄最后又给了阴弘智一份希望。

  “如果阴中丞配合足够,齐王那边也愿意尽心配合,能在秋后问斩前完成对太子谋反之事的揭露,也算检举有功,阴中丞也不一定会身死。”

  阴弘智一听,心中顿时燃起希望。

  大唐讲究顺应天时,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蓬勃发展的季节,代表着生机与希望,不宜执行死刑这种肃杀之事。

  过度杀生,违背天理,容易滋生灾祸。

  而秋季草木凋零,有萧杀之气,此时行刑符合自然的节律。

  所以非特殊情况下,皆是秋后问斩。

  

  如果在此前,太子谋反之事暴露,使得朝廷动荡,还真有可能让阴弘智侥幸逃过一命。

  蝼蚁尚且偷生,即便是苟延残喘,能活着,谁想死啊。

  想到这里,阴弘智认真道:“房相国要我如何做,我便如何做。”

  ——

  太极宫宴席上。

  太子李承乾一套训斥下来,诸弟臣服。

  当然,这里头不包括魏王李泰。

  对于这些弟弟们来说,比起父皇的训斥,大兄要更加恐怖一些。

  父皇好歹还能容得下谏臣,即便是当面怼不留颜面,也没有事后算账过。

  大兄可就不同了。

  劝谏他的张玄素,差点被鞭打至死,阻拦他的卢益中,也是打个半死。

  不听父皇的话,只是被骂一顿,不痛不痒。

  大兄这里,可真的会打人的。

  没人觉得大兄这些话,只是跟他们开玩笑。

  都没了吃饭的心思,就想着自己府内,到底谁是大兄安插的奸细。

  等回去后,一定要清查,严查。

首节 上一节 136/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