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24节

  水稻种植后,土壤会生虫,产生病气。两轮后,就需要换成其他的作物。

  这样吃水稻的虫饿死了,土壤对水稻的病气也消散了,就能继续种水稻。

  而轮耕最好的则是豆,在唐朝被称为“菽”。

  不过也不是所有农户都会种植豆,还有种植苜蓿、紫云英、苕子等。

  在一些地区,农民会在冬季种植紫云英,到了春季翻耕入土,为春季播种的农作物提供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从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豆最好,因为它会产生根瘤,生出固氮,释放氮肥。

  大豆还能吃,不需要全部都浪费在土地里。

  魏征神情认真了许多,从这三个方面,就可看出,太子殿下是真的花费了心思。

  “四为泥肥,五为草木灰。”

  冬季农闲时节,农民会组织人力去挖泥,将其运到田里,作为基肥施用。

  水乡地区,河泥、塘泥是重要的肥料来源之一。

  烧秸秆是传统了,将农作物秸秆、树枝、杂草等燃烧后得到草木灰,直接撒在农田里。

  包括炉灶里的草木灰也可以收集起来,用于施肥。

  魏征起身拱手作揖:“殿下为农事如此操心,实乃大唐百姓之幸。”

  “所言五点,将农家所用概括完全,臣未有补充。”

  在魏征心里,自古以来,只要是关心农事的皇帝,就没有说国家不强盛的。

  汉文帝,多少皇帝的偶像,其所最在乎的事情,就是农事。

  农事稳定,则社稷安稳,国家强盛。

  李承乾继续道:“所以,孤就在想,能不能将其进行结合,造出更好的肥料来。”

  这就是自圆其说,找个借口了。

  化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太大了,如果现在李承乾能造出化肥,大唐百姓怕是都能吃到饱饭了。

  不过造出需要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没有高温高压反应釜、精密的测量仪器等设备,很难进行化肥的合成。

  合成氨是现代氮肥的重要生产方法,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现在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条件。

  就算李承乾知晓工艺流程,也没有意义。

  不过可以退而求其次,造有机肥料。

  魏征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李承乾道:“把厩肥跟草木灰结合起来,或许还可以加一些动物的骨粉,也许会比单一的效果更好。”

  “这其中的配比和效果,就需要农学院一一尝试了。”

  解释氮,磷,钾没有意义。

  堆肥能产生一定量的氮、磷、钾,加入草木灰来调节堆肥的酸碱度,促进微生物的活动。

  动物骨骼煅烧后得到骨粉,含有一定量的磷元素,可以作为磷肥的替代品。

  

  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元素。

  这就是简单版本的有机肥料了。

  再加上种豆轮耕,育种,大唐农业必然是能蒸蒸日上的。

  魏征听完后,陷入沉思,沉默良久。

  而后感叹道:“太子殿下今日跟老臣说的这些,让老臣不由想起一人。”

  “臣觉得他会比臣更为适合掌控农学院。”

  李承乾有些好奇,问道:“魏公说的是谁?”

  魏征道:“太常博士,李淳风。”

  “曾经陛下下诏,让臣编修《隋书》,曾与李淳风相识,臣被其学识所震撼,犹如今日。”

  贞观三年,李世民下令编撰前朝史书,魏征是《隋书》编撰工作的负责人。

  贞观十五年,李世民又诏以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人修撰《五代史志》,《五代史志》后来被并编入《隋书》。

  魏征就是那个时候,跟李淳风认识。

  李承乾自然是知道李淳风的,唐朝最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可谓是文理农医全面精通。

  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他跟袁天罡所著《推背图》了。

  “李淳风回来了吗。”

  李承乾问道。

  去年因为太白金星的事情,李承乾让杜荷去了琅邪。

  谶言大唐三世易主,李世民很重视,就派袁天罡跟李淳风去了西南。

  虽说李承乾很想把李淳风召回来,可在这事之前,李世民肯定不会允许的。

  李承乾也不急,即便是按照历史进程,李淳风也还能活二十七年。

  魏征道:“应该回来有几日了,臣得到消息,李淳风在打听东宫编纂的天工开物,应是很想加入进来。”

  李承乾皱眉对内侍文忠道:“孤让你关注李淳风,为何没有把消息及时告诉孤。”

  内侍文忠连忙道:“请殿下恕罪。”

  魏征这时帮内侍文忠说了一句:“殿下不用责怪文内侍,李淳风回长安后,还没到太史局述职,文内侍不知晓也是正常。”

  “臣也是听到有同僚提起此事才知晓。”

  东宫编纂天工开物,对于李淳风这等文理农医全面精通的人来说,自然是诱惑力很大。

  只是官职卑微,入不得东宫,所以只能找人请求了。

  李承乾哭笑不得,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

  魏征接着说道:“李淳风学识渊博,尤其是在农学医药上更为精通,臣请调李淳风来东宫,共同参与编纂天工开物,掌农学院。”

  李承乾点点头,对内侍文忠吩咐道:“传孤教令,立即召李淳风来东宫觐见。”

  “你亲自去一趟,把李淳风接过来。”

  内侍文忠忙道:“是,殿下。”

  于此同时。

  贺兰楚石站在大门后,回头看了眼府中大门。

  他终于出来了。

  自从那次在平康坊出了事后,出了大理寺,就一直被关在家里。

  贺兰楚石不算是上门女婿,侯君集自己有儿子。

  跟侯长燕婚后,侯君集就给置办了家宅。

  宅子在胜业坊,距离东宫也还算近。

  除了有事之外,贺兰楚石一般都是回府睡觉。

  在家几个月,出门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去东宫报道。

  上了马车,就往东宫过去。

  不过才刚刚出坊,马车就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贺兰楚石皱眉道。

  车夫回道:“有人拦车。”

  贺兰楚石推开车帘,这时拦车的人已经走了过来。

  “贺兰将军,我家公子有请。”

  来人是仆从的打扮,但衣着不菲。

  贺兰楚石皱眉道:“你家公子是谁。”

  来人道:“范阳卢氏,长公子。”

  贺兰楚石沉声道:“卢思礼并非我打死,这件事不是已经有了定论吗。”

  “卢志杰是什么意思,难道还要就此事纠缠不休?”

  作为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名声还是很大的,贺兰楚石自然不陌生。

  来人道:“公子自然不是因为这事想见贺兰将军,而是其他事情。”

  “什么事?”

  “贺兰将军一去便知。”

  贺兰楚石冷声道:“既是如此,那就不必见了。”

  作为东宫千牛,侯君集的女婿,范阳卢氏名头大,但他可不怕。

  来人见此,很是淡定的说道:“难道贺兰将军就不想想,为何能被候夫人放出来吗。”

  “我家公子在这里面,可是出了不少力。”

  贺兰楚石闻言,面色有些阴晴不定。

  他不怎么相信这个说辞,但范阳卢氏名头还是很有信誉度的。

  心下几番计较后,道:“前方带路。”

  仆从也松了口气,若贺兰楚石不跟他走,他也没办法。

  翻身上马带路,进了崇仁坊里。

  绕了几条街道后,来到一处茶楼前。

  茶楼门口,卢志杰看到贺兰楚石,满脸笑容,作揖行叉手礼:“在下卢志杰,见过贺兰将军。”

首节 上一节 224/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