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30节
末端是转动的洗煤池,煤矿在经过水槽的初步过滤后,然后进入到洗煤池冲洗。
经过水洗后的煤炭会被收集起来,放到另一侧木板搭建的晾晒架上。
水洗后的煤炭均匀地铺在晾晒架上,让阳光和自然风将煤炭中的水分蒸发掉。
等干透后,便会用石磨碾压成煤粉。
煤粉中加入由黏土,米汤,草木灰调配的混合液,进行搅拌。
最后灌入到木质磨具中,压实,脱模,蜂窝煤就被制作出来了。
看着慢慢仓库的蜂窝煤。
赵节也不由说道:“这一整套的设计,对于石炭,哦,不,现在应该叫煤炭。”
“简直是太过于方便了。”
之所以能这么顺利的制作出来。
是因为在中间的桌子上,放着所有需要制作的整套微雕模型。
李承乾作为太子,自然不可能跑到晋州来进行监督,指导。
所以就让少府监的工匠大师,按照他的要求,雕刻了一整套的木雕模型。
赵节跟李元昌,只需要带着这套雕刻模型过来,然后让工匠们按照模型参照打造。
工人的所有规章制度,流程安排,也只需要按照太子制定的章程走就可以了。
按照挖掘,加工,生产三个环节后,剩下的就只需要打包运输。
挖矿的工人有三千多名,每天能挖两百多万斤原煤。
经过水洗加工后,剩下就只有三十万斤左右了。
不过经过成型加工,制作蜂窝煤时加入粘结剂的因素,可以再增加两成重量。
“汉王,赵刺史,成本已经核算出来了。”
之所以李元昌跟赵节还停留在晋州,是为了最后的成本核算。
“说说,一斤煤成本几何。”李元昌问道。
罗会拿着账目说道:“给矿工是十五钱一斤原煤,经过清洗加工后,十斤原煤约成两斤半煤,因而可得十斤煤约三钱本。”
“不过这其中没有考虑到运输成本,还有工人们每日所需饭菜。”
“目前矿场总共五千三百二十七人,每日各类花费大约须八千钱,产煤三十万斤。”
“若按一斤五文钱卖价估算,则每日可得一百五十万钱。”
“矿场有车三十架,马六十匹,每日须三千钱左右,付工钱十八万余,伙食费八千,加上可能会产生的其他些许花费,则每日约二十万钱。”
听到这里,赵节跟李元昌面面相觑。
这个账目他们还是能算明白的。
李元昌倒吸一口凉气,不由道:“也就是说,矿场每日花费二十万钱,但产出的煤,却能卖出一百五十万钱,可余一百三十万钱?”
罗会重重的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
其实当这个账目算出来的时候,罗会自己都被震撼到了。
感觉有些不真实,所以再次核对了四五次,也让其他账房跟着一同核对。
最后得出来的还是这个数目。
日赚一百三十万,可不是毛利,而是去除掉所有成本的纯利。
投资这个矿场,再没计算工钱的情况下,总共花费不到三千万钱。
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回本了。
当然,目前计算的只是产出价值,还需要经过销售环节,把蜂窝煤卖出才行。
不过这对于太子来说,完全不叫事。
直接让官府进行收购,甚至可以先行暂停,长安东西两市对柴火的销售,强行卖蜂窝煤。
这是销售吗,不,不是,这是政策。
“我们要马上把这个好消息上报殿下。”
赵节的声音有些激动。
这还只是五文钱的定价,若是六文钱呢,每天那就多赚三十万钱啊。
当然,定价的决定权,自然是在太子手里。
第171章 违抗太子教令者,格杀勿论!
早朝的时候,李世民宣布建立凌烟阁,排二十四功臣,画像挂入其中。
百官自然没什么好反对的,对于他们也没什么影响。
建个阁楼,画几副像,能有什么。
武官则比较激动,毕竟这象征着荣誉。
君臣议事后,李承乾到了太极宫两仪殿。
把晋州送来的文书,拿给李世民看。
“这么多,日赚一百三十万钱,都能比得上去年商税岁入了。”
李世民有些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去年大唐在商税收入上,也就五十七万余贯。
一百三十万钱,也就是一千三百贯,一月三万九,一年四十六万八。
这才仅仅是一座煤矿。
要是开两座,三座呢。
要知道,太子开设的煤矿,可不是征集徭役,而是付给工钱。
不仅对大唐百姓没有负担,反而是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造福百姓,更能吸收隐匿人口,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太子准备怎么卖出这三十万斤。”
李世民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李承乾回道:“长安百万户,若全改成煤炭,自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我想的是,先下令,让所有的酒肆,作坊,铁匠这等买卖场所,禁止使用柴火,全部改为用煤炭。”
这就是强卖了,一道政策下去,商业场所禁止用柴,只能用煤。
不买就关门吧。
王朝时代,销售真的是个很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点点头,对此没有意见。
商人本来就赚钱多,即便是使用煤炭,承担也不算多大。
“朕听说,你在长孙无忌那边借了三千万?”
李承乾闻言,面色有些怪异,道:“是的。”
李世民道:“汝为太子,借钱太不像话了,难道朕的内库里,连三千万钱都拿不出了吗。”
“明日朕会把这个钱还给长孙无忌,你再开矿场需要多少钱,直管是从内库拿就是。”
李承乾知道,这是矿场赚钱太多,李世民要把长孙无忌踢出局。
倒也不是全部为了钱,只是李世民可能担心,长孙家族会成为像是清河崔氏那样庞大的世家,毕竟李世民已经把长孙无忌,列为凌烟阁第一功臣。
给了名,那就不要再给钱了。
“好,听父皇安排。”
李承乾倒是无所谓,毕竟这只是个小矿。
探查露天煤矿的人已经派出去了,晋州那边还有不少中小型的露天煤矿,足够开采很久了。
再不济,还有后世的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 126亿吨,就在大唐朔州。
单单就这个煤矿的储藏量,就足够完成大唐的工业革命了。
根本用不完。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这钱可以流入东宫,因为东宫的钱就是内库的钱,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没什么区别。
但到长孙无忌那边,哪怕是皇亲来着,也是外人。
所以还是要掌控在自己手里才行。
现在李世民也意识到,这开采石炭的事情,真的是太赚钱了。
一座矿场年入几十万贯,十座就是几百万贯。
大唐赋税主要以粮食为主,现钱岁入总共才两百万余贯。
“你可算过,长安百万民众每日所需,若全部换成煤炭的话,应该要多少斤。”
之前李世民还担心给长安百姓加负担,可面对如此之大的利益,好像苦一苦百姓也没什么,况且五钱一斤的石炭,也不算多大负担。
等矿场开得多了,自然就要全面禁止使用柴火。
李承乾道:“长安户籍二十万余户,百万口计,加上往来商贾等众,估计在一百二十万人左右,至少每日需两百万斤煤才行。”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跳都不由加快了几分。
两百万斤煤,按照四文钱一斤的利润算,就有八百万,一日八千贯,岁入两百九十万贯。
这只是长安,再加上洛阳呢。
洛阳虽比长安少一些,可也是有六十万众的。
若是再延伸到大唐三百六十州的府城呢?
岂不是都要比得上朝廷每年的岁入了。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