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37节
原理就是通过木质工具,跟纺织车差不多,脚踩带动旋转,不断提供动力源。
于是脚踩打磨机就可以造出来了。
甲片的打磨是个细致活,打磨抛光耗时良久,但有了脚踩打磨机后,甲片打磨就变得简单起来。
李承乾的明光铠,很快就穿戴好了,毕竟几个侍卫帮忙。
活动了下,感觉比较灵活。
虽然看似跟常规的明光铠差不多,但仔细去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铠甲的关节部位设计得到优化,在肩部、肘部、膝盖等关节处,采用更加灵活的连接方式,穿着铠甲时能够更加自如地活动。
铠甲部件可拆分,采用卡扣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绳索和皮带,使士兵能够更快地穿上和脱下铠甲。
这一点对于行军特别关键。
后世人影视剧中,为了展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拍摄士兵行军的时候,通常是全甲行军。
然而实际上,为了更好的保持士兵体力。
战兵在行军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所有的负重基本都是不带的。
要么是马匹拖运,要么就是辅兵背着。
通常是一个战兵配两个辅兵,帮着背甲胄,刀剑,棉被等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遭遇伏击,显然很难进行应对。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军队长途行军被伏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溃败,几乎没有抵抗力,因为对方是全甲伏击,自己这边什么都不带。
敌人也不会给士兵穿戴甲胄的机会。
在战场上没有甲胄,再精锐的军队也要战斗力大幅度跌落。
所以能够快速穿戴甲胄,对于军队来说,至关重要。
“不错,往后明光铠的打造,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李承乾满意的一句话,便意味着日后明光铠将会变为模块化的流水线生产。
大量高质量的明光铠,将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穿戴明光铠的大唐将士,将会成为最坚固的长城。
不过要形成批量生产,现在还是有些难度。
毕竟东宫的工匠有限,目前是把这个标准化的流程打造出来。
真正的大规模制造,需要招更多工匠,建立大唐军备厂才行。
除了明光铠外,还有陌刀。
水力锻锤下,陌刀的打造就更加简单了。
在这个时代,大量身穿明光铠,手持陌刀,腰跨强弩的精锐骑兵,意味着什么?
第175章 灭国战!发兵高丽
贞观十七年,五月。
这是属于太子的五月。
四月的全城徭役结束后,长安的排水改造工程也结束了。
忙活了一个月的长安百姓,回头一看。
才明白太子的苦衷。
当初劳累,如今得到了回报,干干净净的长安,夏天没有臭味的长安。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全世界的每个城池,一到夏天,基本上都是臭不可闻。
大唐这边还稍微好点,相对来说比较注重。
但中东,欧洲那边的国家,夏天的城池,就跟生活在粪便堆里一样。
只是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习惯了。
可长安城这么一改造,顿时就与众不同。
往来的商贾,尤其是远商,如粟特人,波斯人,又或者是其他国家商人,使臣。
对比感受下,更为清晰不过了。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的声势,在曲辕犁,青玉案元夕词后,已经达到了巅峰。
没人想到,巅峰之后,还会有更高的巅峰。
曾经长安的读书人,最多讨论的是魏王。
可是现在,魏王几乎已经没有人提起了,太子成为了最大的谈资。
长安的百姓只要提起太子,脸上就是满满的骄傲。
所有的长安百姓都觉得,当太子继承皇位后,大唐必然会更加强盛,繁荣,文明。
东宫。
李承乾和太子妃苏玉儿,正在看狄奥多西画画。
狄奥多西出身拜占庭皇室,作为公主,自小就接受皇家高等教育。
在绘画这块上,素描的功底很强。
东方重意境表达,西方则注重写实。
在狄奥多西的绘画下,一辆双马拉车的车架,被充满立体感的描绘出来。
“太子殿下,是这样的吗,也许我没有画得精准,如果有什么错误,还请太子殿下讲述出来,然后我再进行修改。”
经过数个月的学习,本身狄奥多西就比较优秀,而且这里都是讲汉语的环境,现在的狄奥多西,已经可以用较为流利的口语进行对话了。
只是口音上还带有浓烈的西方特征。
“不错,这就是我想要的。”
李承乾满意的说道。
苏玉儿笑道:“等殿下的车行发展起来,长安百姓又要为殿下叫好了。”
画作上,是两匹马拉着一个长长的车。
跟普通的车不同,这个马车款式奇特,上面有个木顶,下面则由六个座位组成。
意味着可以同时拉六个人。
这就是李承乾准备打造的公交马车了。
长安城太大了,87平方公里,一百零九坊,堪称世界之最。
如此宏伟的城池,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单说朱雀大街,有十里长街,天街的别称。
十里长街是名副其实的十里。
总长五千米,宽一百五十米,是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街道,即便是到了后世,能与之相比者也屈指可数。
然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十里地要走多久?
正常成年人步行速度一般在每分钟六七十米左右,也就是说,走完朱雀街,需要耗费约90分钟,大半个时辰。
快走的话,也是半个多时辰了。
生活在长城边缘坊的百姓,前往东西两市购买所需日常货物的话,一趟来回,就是三四个时辰,需要耗费几乎一整天的时间。
稍微近点,也是一两个时辰了。
想起前世的公交车,李承乾自然就有了公交马车的想法。
双马拉车,可拉六人。
设定完整的公交站牌,行进路线。
定价两文,随上随下。
两文钱对于长安百姓不算什么,自然不愁没人坐。
李承乾算过,一辆马车每日,可跑往返二十躺,人流量大概在120人,按照2文钱一人计算,日赚240文,月入7200文。
拉车用驽马就行了,市价三千多钱,两匹马也就六千多钱。打造马车大概在三千钱左右。
约一万钱出头,就能造一辆马车。
即便不是二十躺满载的情况,月入也可以在五六千钱左右,两个月就能回本。
养马的费用,每日草料加精饲料也就30文钱左右,去掉将近一千钱的花费,第三个月开始,一辆每个月都能赚数千钱。
方便了百姓的同时,还能赚钱,更能让驽马有了出路,可谓是一举三得。
“按照这个标准,先造五百辆公交马车。”
李承乾对内侍文忠吩咐道。
这个订单,就不用在东宫完成了,可以交给民间的团队去做。
实际上五百辆公交马车,三千人的运输量,肯定是不够的。
参考后世的公交车标准,百万人口的长安,流动量应该在五万人次左右,也就是八千辆六人马车。
不过考虑到长安大部分百姓都是生活在自己坊间,没有后世那样大的需求量。
再加上公交马车第一次问世,先投个五百辆试试水,后面再根据情况慢慢增加,也是可以的。
自从狄奥多西进入东宫后,李承乾还一直没有跟她发生关系,没侍寝过。
自然不是李承乾坐怀不乱。
主要是四月份太忙了,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些心思。
直到现在的五月初,才算是清闲下来。
今天让狄奥多西来画画,意思就很明显了,算是先调情。
“殿下,陛下召见。”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