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90节
李世民的情报机构,最早的时候,就是房玄龄负责搭建的。
当然不是后世传说中,捏造出来的什么六扇门,丽竞门这些。
但确实有这样的情报机构。
对国外的,对国内的。
只是没有后边大明朱元璋搞的锦衣卫这么夸张。
是以张阿难在调查杜荷的时候,房玄龄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知道陛下这是对太子生疑了。
于是干脆顺水推舟,传递了些情报过去。
通过一系列的排查,张阿难很快就得到了确定,杜荷跟李安俨确实有所往来。
而两人装作不认识的情况,更是让张阿难警觉。
这条消息,很快就汇报到了李世民这里。
李世民面色阴沉。
要知道他对李安俨已经是足够恩宠了。
其作为隐太子李建成属官,自己不但没有对他进行惩戒,反而是因为他的忠诚选择信任,让他担任宿卫统领。
没成想会背叛自己,与太子勾结谋反。
同时,李世民又感觉有些后怕。
如果太子真的发动谋反,自己信任的人,实则却是太子的人。
这岂非是跟自己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一般。
“陛下,要立即拿下李安俨吗。”张阿难问道。
李世民摇头:“不,将他调到其他地方,暂且不宜打草惊蛇。”
人肯定是不可以继续放在身边了。
然李世民也不想直接揭露太子谋反的事情,或是让太子知晓。
毕竟太子已经有起兵造反的动向了,这要是逼急呢,必然再度起兵造反,一切以大局为重。
这也让李世民对身边的人怀疑起来。
李安俨这样的宿卫统领都能被太子所收买,那其他人呢?
于是便吩咐张阿难,加大彻查力度。
另一边。
在太子跟魏王东征后。
晋王李治,就成了长安城中,除了圣人之外,最为尊贵的人。
更何况如今的晋王李治,比之太子跟魏王还要来得更为厉害一些。
执掌左右金吾卫,两卫禁军,都在晋王的掌控之下。
圣人心思难以揣摩,不少人认为,是不是晋王也具备了夺嫡的资格?
而因为长乐公主病逝的关系。
李治跟长孙冲的关系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长孙冲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而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关陇门阀的代表。
换而言之,长孙冲可谓是大唐第一贵公子。
除皇子外,再没有人比他的身份更为尊贵了。
更何况长孙担任宗正少卿,从四品上。
宗正少卿主要是负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
宗室谱牒的编修与管理,宗室成员的登记与管理,协调宗室内部关系,向朝廷反映宗室的诉求,监督对宗室的政策执行等事务。
还有宗庙祭祀的组织与执行,如先前李世民举行的宗庙祭祀,就是长孙冲在进行安排统筹。
包括皇室礼仪活动,如登基,大婚,册封等仪式。
看似好像没有什么权力,实则李唐的宗室成员,都要受其节制。
以前长孙冲跟李治的关系也就一般,但这次长乐公主去世后,两人关系迅速升温,因为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长孙冲也知道,长乐公主跟小弟稚奴的关系一向要好。
只是对于其他勋贵官员来说,已经执掌左右金吾卫的晋王,又跟第一贵公子长孙冲关系如何要好。
大将军李勣曾经是他的王府长史,王妃又受同安大长公主宠爱。
这么一算下来,晋王的势力,似乎并不比魏王差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略有超出。
毕竟五姓七望名声大,可在长安权力并不大,而晋王这边的关系遍数过去,可都是长安实权人物。
已经是具备了跟魏王分庭抗礼,有夺嫡的可能。
长孙无忌政治敏感度很高,很快就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不妥之处。
原本是打算跟儿子长孙冲说说,让其避嫌晋王。
然而在得到陛下可能在调查太子谋反的消息后,心里头的想法,顿时就有了改变。
长孙无忌虽说没有房玄龄那么大的关系网。
然作为凌烟阁第一功臣,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情报来源。
其实他并未受到准确的消息,而是通过张阿难对太子党的调查,加上先前太子有起兵造反的嫌疑有所猜测。
如果太子因为谋反被废,魏王又不是他心中的皇帝人选。
那么晋王李治,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
第204章 君以国士待我
贞观十七年,七月二十二。
李承乾大军抵达冀州。
唐朝的冀州跟汉朝的冀州不同,汉朝时冀州是十三州之一,地域范围很大。
包含河北,山西,河南北部等大多数地区。
到了唐朝时期,经过不断的调整,已经缩水了很多,然依旧为上州。
下辖信都、堂阳、南宫、枣强、武邑、衡水、阜城、花、武强九县,治所位于信都。
对于整个河北道来说,在经济,人口方面都很有规模,较为重要。
“苏将军,这可是到你老家了呀。”
抵达信都后,李承乾笑着对苏定方说道。
苏定方就是冀州武邑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他的父亲苏邕率领乡里几千人为本郡讨伐入侵的贼子。苏定方骁勇彪悍有胆气,十五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作战,多次率先冲锋陷阵。
在父亲苏邕去世后,苏定方接替父亲统帅部众,打败敌军首领张金称、杨公卿,追击败军二十多里,从此贼寇不敢再侵犯境内,乡里都很依赖他。
后来苏定方投奔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很喜欢他,收他做养子。
在窦建德死后,高雅贤带着苏定方投奔窦建德旧将刘黑闼,在为刘黑闼攻池掠地时,苏定方每次都能立功。
后来,刘黑闼和高雅贤都死了,苏定方选择归隐乡里。
一直到李世民时期,苏定方随主将李靖征战东突厥。
也就是唐俭这辈子最记恨李靖的那次。
当时苏定方率先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以至于唐俭对苏定方也没什么好脸色。
在洛阳的时候,苏定方自知无趣,就没跟着入城,而是在城外守营。
今天,苏定方终于回到了家乡。
包括他身边的数十名亲卫。
说是亲卫,实则都是乡邻亲戚,有些还是堂表兄弟。
王朝时代的将军,身边亲卫大部分都是乡邻。
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了。
苏定方微微一愣,眼中瞬间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随即拱手道:“太子殿下,末将离家多年,未曾想今日大军路过此地。实乃意外之喜。”
他已经很多年没回来来,仔细算来,已有十四年。
贞观三年加入到李靖的军队立功去到长安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回来。
李承乾笑着说道:“信都离武邑有多远。”
苏定方回道:“约莫四十里左右。”
李承乾则道:“大军在信都休整一日,孤准你带着老家兄弟,回一趟武邑,与后日大军出发前,抵达军营即可。”
苏定方大喜:“谢谢殿下。”
近乡情怯,他确实很想老家了。
还有跟随在身边的亲卫兄弟们,虽偶尔有人请假回去,可通常也是数年才有一次。
李承乾道:“难得回来一次,先去信都,给老家乡邻买些礼品。”
“这些礼品花销,尽皆算在孤的账上。”
苏定方连忙道;“这如何使得。”
李承乾颔首道:“难道你还带了钱财行军不成?又或是打算空着手回去?”
苏定方顿时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难道回去一趟,空着手回去肯定不行。
只是跟随大军行军,又怎会带上钱财。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