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105节

  以后得专门养几個人研究这些史料了。

  史料并不单纯是历史,有时候还和军事有关,比如古人走哪条路线,为什么这么走。他走这条路的时候好走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天气怎么样?等等一堆东西,都有参考价值。

  宜阳城已经不存在县令了……

  “恭迎府君。”宜阳县品阶最高的县丞齐顺躬身作揖,大声道。

  在他的带领下,身后的吏员们亦纷纷上前行礼。

  声音有点稀落,因为就连吏员都没几个了。

  “诸君辛苦了。”糜晃下了马,看着破破烂烂的城墙,有感而发:“在这当官做吏不容易吧?”

  齐顺等人面面相觑,这话叫他们怎么接?

  邵勋呵呵一笑,下了马。

  大军脚步不停,继续前进,往宜阳县城的方向而去。

  王国中军原本三千三百余,这几个月补全编制至三千六百,另有辅兵三千,押着辎重车队跟在后面。

  银枪军六百人、教导队二百骑也来了。

  外加配属给他们的王国军上、下二军兵士三千人,这次出动的总兵力逾万,可能是王国军正式改组前的最后一次战斗了。

  “宜阳可不小啊,六百石县令都不要了。”邵勋看着县城外缘城开垦的一小片土地,笑道。

  国朝县分三个等级,诸县令、长、相,第八品,相当于邵勋现任的中尉司马。

  诸县令秩六百石,第七品。

  诸县令秩序千石者,第六品,相当于邵勋即将担任的殿中将军,以及王国军的诸军将军。

  把县令看作小官,那是不科学的。

  大名鼎鼎的护匈奴中郎将长史也不过相当于中县县令。

  幕府内呼风唤雨的从事中郎以及各位公主们的驸马,也不过相当于大县县令。

  能舍弃县令跑路,足以说明此地战事的激烈程度。

  根据裴妃的小抄,宜阳县原本户册上超过三千户百姓,是标标准准的第七品、六百石县令——县千户以上,皆称令,不满千户为长,如果这个县恰好是州治或郡治,则满五百户就可称县令。

  户籍上有三千户,实际数量可能翻一倍还多,但经历了张方祸害,宜阳县现在的实际人口能有一两千户就不错了。

  “百里长吏,亲民之要也,不可或缺。”糜晃摇头道:“吾必上奏朝廷,新委任一令,尔等稍等月余便可。”

  人选其实已经有了,黄门侍郎潘滔介绍了从弟潘思出任县令,军司曹馥没意见,糜晃也同意了,并报知司空知晓。下面就是走流程,王衍那边不卡,最多一个月就能走马上任。

  邵勋默默盘算着。

  县令有了。

  县里的“上佐”肯定也被瓜分了,和他没关系,如丞、尉、方略吏——县丞齐顺本来就在。

  其中,中小县的丞、尉皆为第九品,是官。

  方略吏不是官,排在丞、尉之下,但县令无权自辟,亦为上佐之列。

  上佐之外,还有“属吏”。

  属吏又分“纲纪”、“门下”、“诸曹”三大类,几十个人还是有的。

  这些都不是官,而是时人俗称的“县吏”,大部分是地方豪强的自留地——理论上来说,县里的所有吏职都是一种徭役,没工资的,白干活,至于是不是真白干,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属吏全部由县令自辟,这是关键。

  邵勋看中的是两个职位:贼曹的主官贼捕掾、兵曹的主官兵曹掾。

  贼捕掾顾名思义,抓捕盗贼。

  这会的坞堡主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脱不了“盗贼”的帽子。

  因为他们会抢劫过路商旅,抢劫没有加入坞堡的百姓,甚至是其他坞堡。

  兵曹掾掌“兵丁征输”。

  之前历次洛阳大战,一大堆县兵是谁送来的?其实就是县里面的小吏兵曹掾下乡征发,然后送到洛阳绞肉机里面去消耗。

  兵曹掾人头熟,与地方豪强有交情,吃得开,经常成批成批地拉走庄客、部曲。因此,这个职位一般人还干不了,非得有很强的社会关系网才行。

  但宜阳县的生态已经完全变了。

  很多坞堡主甚至原本就是县里的小吏,一看打仗打得厉害,撂挑子不干了,自己回乡聚集庄客耕作,聊为自保。

  邵勋完全不需要他们来帮忙征兵,因为自己有兵……

  “中尉……”邵勋来到糜晃身后,低声提醒道。

  “放心,哪怕县令没来,先给你安排好贼捕掾和兵曹掾。”糜晃扭头看着邵勋,犹豫再三后,问道:“银枪军与张方厮杀过,洛阳不少人都知道,突然不见了,会不会不太好?”

  “养不起,解散了。”邵勋大大咧咧地说道:“这年头经常解散部伍,寻常事啦。”

  糜晃被他的无耻逗笑了,又问道:“你打算攻哪些坞堡?”

  “坞堡不打,打贼寨。”邵勋说道:“贼寨人少,也没坞堡那么坚固,找几个有水有田地的贼寨挑了,自己占下来,再招募流民屯垦。”

  糜晃点了点头。

  流民不是问题,洛阳周边现在就有不少来自并州的流民,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之中。

  “但你得帮我压服那些坞堡主,不然怕是难以筹集钱粮。”糜晃认真地说道。

  “好。”邵勋直接答应了下来。

  你帮我我帮你,这才正常。

  况且,坞堡主不是不纳钱粮,事实上他们是交的,甚至愿意出兵。

  问题在于比例,糜晃想要更多,这个就需要谈了。

  至于邵勋自己招募的流民,主要是养银枪军。

  银枪军士卒半脱产、半屯田。

  另外每兵还有五户流民提供钱粮支持,尽量减少银枪军士兵干农活的时间,增加训练频次。

  考虑到最花钱的武器、甲胄已经解决了,这个体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前提是有官面上的保护伞。

  说白了,这就是他在极端情况下的备用方案。一旦情况有变,瞬间控制整个宜阳县,拉起六百训练充分的银枪军士卒,外加大量流民组成的民兵。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就是一支加强版的乞活军,独属于他一人的部队。

  而在此之前,他尽可以继续挖大晋的墙角,利用殿中将军的身份,倒腾真正的流民军很难得到的优质武器、甲胄。

  总之,司空你老人家让我继续当打手,不让我外放,我认了,但也别怪我准备了备用方案。

  再者,这年头官员、军将的亲族在外头大建坞堡、蓄养宾客的多了去了,我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爱咋样咋样吧。

  糜晃、邵勋入县衙后,立刻喊来县丞齐顺,仔细打听本地情况。

  时间不多,军队拉出来消耗也不小,还是得速战速决。

第107章 云中坞

  天空突然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寒风劲吹之下,直往人脸脖子里钻。

  崎岖的山道之上,大群武士正在进军。

  他们器械齐全,装备精良,面容更是严肃无比。

  但看起来也不是很紧张。

  银枪军六百将士是上过阵的,还不止一次,虽然打的仗都有点取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累出一定的自信,特别是在面对贼匪的时候。

  教导队就更不用说了,他们都是各队挑选的精兵,打仗经验十分丰富,当然不会把小场面放在眼里。

  上山这条路明显有人工开辟的痕迹。

  最初可能是野兽趟出来的,后来变成了山上众贼匪行走的通道。

  贼匪下山的原因是——种地。

  抢劫也是有的,但光靠抢劫养不活自己。为了生活,每个人都打几份工,都身兼多职:农民、土匪、商人等等。

  山道之外的密林里,还隐隐约约有人活动的痕迹。

  那是银枪军和王国军的斥候,一共数十人,早早就上了山,仔细搜检各个适合藏兵的地方,以免被人埋伏——虽说真被埋伏了也没什么,山寨内就百十号贼兵,能怎样?

  雪越下越大了。

  贼人看样子今天不会下山了。邵勋已经远远看到了山寨那粗犷的墙体,以及围墙内部那袅袅升起后,又很快在寒风中飘散的炊烟。

  “催一催辅兵,让他们快上来。”邵勋吩咐道。

  “诺。”战场信使很快离开。

  辅兵当然是王国中军的辅兵了,银枪军还没配这玩意,此时只是借调罢了。

  吴前在后方督带五百辅兵,人人气喘吁吁,扛着梯子(爬墙)、大斧(斫门),背着火油(纵火)、门板(跨壕)等等杂七杂八的物事。

  另有百余匹驴马骡等役畜,背着箭矢等消耗品。

  至于食水,只能士兵自己随身携带,一般就几天的干粮。

  攻坞堡的现实困难就在这里。

  地形狭窄,展不开兵力,来一万人和一千人的效果,差别不大。

  道路崎岖难行,辎重车辆没法上山,负重之下的骡马一不小心还会滚落山谷。

  作战无法持久,几天的干粮吃完,就得下山,或者山下的人送上来,消耗很大。

  如果没法一鼓而破的话,基本就只能谈判了。

  坞堡主象征性交点钱粮,送质子,表示恭顺,进攻方见好就收吧。

  当然,这是豫西山区的坞堡,平原地带的容易展开兵力,但人家的规模也更大。

  山里面的坞堡可能就聚集着几百户人,但平原上的可不止。

  后汉末年,满宠在河南连下二十余坞堡,得民二万户。

  这还是坞堡尚未大举成风的汉末呢,平均一个坞堡就一千户了。在这会,三五千户人的坞堡都不少见。

  “快点,快点!”吴前脚底一滑,老腰差点闪了,连滚带爬起来后,不住催促道。

首节 上一节 105/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