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602节
“过完年,妾就要回洛阳了。”王惠风说道:“妾久居邺城,对明公的名声也不好。时间长了,会有人说牝鸡司晨的。”
“胡说八道。”邵勋不高兴了,说道:“都是嫉贤妒能之辈罢了,除了服散,也没别的本事了。”
王惠风不争辩,只道:“阿姐会留下来陪你的。这几日伱带着她逛铜爵园,她可高兴了,脸上的笑容不似作假。她——其实是个可怜人,容貌出众,心思太浅,一辈子没这么高兴过。你好好待她。”
邵勋哑然,不过他很快反应了过来,转移话题道:“汦水长着呢,各氏族、部落如何安置?”
所谓“安置”,不是下达一个命令,人家就自动安置好的。事实上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非常复杂,需要很得力的团队来操办。
你的团队能力强,事情就办得漂亮。
他的团队能力差,事情就会搞砸。
所以,即便穿越者有什么好点子,也需要人去执行。执行得好坏,至关重要,这就是人才的作用,直接关系成败。
就像已经抵达河北,即将安置的关中胡人部落,就有一堆事情要做。
首先,放牧最好在河流附近,水草丰美,所以在确定具体的郡国后,王惠风建议安置在汦水两岸。
其次,汦水长着呢,两岸草场的质量肯定不会一样,有好有差。那么就要具体调查,把草场粗略地划分为上、下两个等级,再分配下去。
第三,这三四千帐不止一个部落,各自放牧时,转场到哪里?路线怎么走?要知道,一块草地的草是有数的,吃得差不多了之后就需要换个地方,让原本的草场“养一养”,给牧草生长的时间。
转场期间,如果有别人过来放牧怎么办?所以需要规定好路线,不然的话,必有纷争。
最后,部落靠自己不能独立生存,他们人太少了,男女老少两万口罢了,必然需要和外界贸易。那么就要规定好贸易场所,不能四处乱跑,不然的话,胡汉习性不同,语言不通,可能会有冲突。
最关键的是,邵勋没打算给这些人一个镇将辖区的建制,而是打算作为直辖百姓管理。
他甚至想在这件事上打造一个样板,作为今后胡汉融合的榜样——既然无法杀光所有胡人,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同化了。
“安置之事,明公可让幕府将吏安排。”王惠风说道。
意思很清楚,我是女人,不可能抛头露面去实地调查,只能做做文案工作,具体操作还得你的幕僚们来办。
“唔,我有一策,惠风不妨帮我参详一番,如何?”邵勋突然说道。
王惠风看着他,等他往下说。
邵勋看着她认真的脸,有些惭愧,但还是说道:“你见过金谷园的胡人吗?”
“捉生军捕获的俘虏?”
“正是。”邵勋说道:“我命人教他们种地,不光种粮食,还种牧草。”
“有所耳闻。”
“咦?”邵勋有些惊讶,他只是随口问问,没想到王惠风还真知道。
王惠风微微有些脸红,说道:“金谷园之法,颇有可观之处……”
简单来说,把放牧和种地都看作农业的生产方式之一。那么,如何把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融合起来呢?
那当然是像种粟麦一样种牧草啦!
相较强迫胡人像汉人一样种粮食,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更容易让胡人接受,也更容易让他们理解。
他们的强项在于畜牧,而畜牧需要草料,那就让他们学会种牧草,两者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方法。至于今后他们选择种粮食还是继续种牧草养牲畜,看他们自己的意愿。反正邵勋是招募他们来打仗的,能养活自己就行。
河北的地,拿来游牧实在太浪费了,也不便于管理。
种牧草能把胡人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内,只要不乱跑,那就容易管理了。
胡人也不是天生喜欢乱跑,那是没办法,“逐水草而居”嘛。但凡有个地方能提供足够数量的水草,傻子才乱跑——都是混口饭吃,真不至于。
王惠风说完之后,邵勋用惊喜的眼神看着她。
这个女人是真的理解了其中的关键。
“惠风你能想出此法,后世之人都要赞你一声。”邵勋叹道。
“这是明公你想出来的法子……”王惠风不解道。
“不,我只是粗粗有这么个念头,并没有你说得这么清楚,你一定要留下来帮我。”邵勋说道:“自汉以来,内迁胡人越来越多,就说现在,每年还有胡人迁入。若你法可成,天下定矣。”
王惠风傻了。
“惠风你一定要帮我,就当为了天下百姓。”邵勋恳切道。
王惠风静静看了他许久,突然“噗嗤”一笑,转过脸去,不理他。
“此事二三月间便可着手了。”邵勋说道:“四月牧草返青,届时便可看出端倪。成不成,在此一举。”
王惠风看他高兴的样子,也有些感动,鬼使神差般地嗯了一声。
邵勋大喜,一把抓住她的手,高兴地说道:“古人云山野多遗贤,故求贤求言。今犹古也,我得人焉!百姓得人焉!”
王惠风下意识想抽回手,但看到邵勋那高兴的样子,心下一软,就那样面含微笑地看着他。
第560章 顿丘
正月将过之时,邵勋终于舍得从王景风怀里离开了,开始例行巡视。
第一站定在顿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这就是顿丘,人太少了。
但人少的锅,邵勋也得背一部分,谁让乐谟撤退时带走了大量当地军民呢?
八王之乱有锅,公师藩之乱有锅,汲桑之乱有锅,匈奴入侵有锅,石勒、邵勋拉锯也有锅,这么多锅下来,顿丘就只有那些个最坚挺、最不容易被攻破的坞堡仍存留着一定人口了——他们才能占多少地?
石勒给士兵分地的时候都不爱往顿丘安置人口,实在是地处前线,安置了人丁,将来鬼知道便宜了谁——顿丘对岸的濮阳郡,同样人烟稀少,一个道理。
顿丘太守是李寿,庾亮小妾李氏的伯父。
他其实能力有限,最大的优点是政治立场坚定,这就够了。
“地划出来了吗?”邵勋登上了一个烧砖的土窑顶,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问道。
“划出来了,一共千余顷耕地、数百顷草场和果园。”李寿说道。
“靠近白沟水吗?”
“是。地主要集中在繁阳县。”
“那就好。”邵勋说道:“魏郡内黄县也会划出千余顷地、数百顷果园、草地,拿来做禄田,差不多够了。”
正如广成泽的禄田给许昌幕府的将吏们提供收入一样,位于顿丘、魏郡交界处的禄田,将为派驻河北的官吏、将佐提供相当一部分收入。
要想打胜仗,恤田必不可少。
要想官府运转顺畅,禄田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就是种田的意义。
河北禄田目前只有不到两千户庄客在耕种,还不太够。
不,说他们是“百姓”不太准确,事实上他们是“官奴”,来源于抓获的未及时投降的刘汉大大小小的官吏、将校家人及其三族亲戚,定罪时统一贬为奴隶,发往顿丘耕作禄田,为邵勋的将官提供福利。
“那一片都是桃园吧?”邵勋指着土窑附近的某处果园,问道。
“明公好眼力,确是桃园。”李寿说道:“主要是大桃,另有少许襄桃、白桃、侯桃、王母桃,皆为夏桃。”
大桃原产于青海地区,由羌人带来中原,迅速在北方流行,取代了原有的品种。
襄桃、白桃、侯桃都是魏晋以来民间培育的新品种,慢慢开始流行起来了。
王母桃历史悠久,时人多赞誉之,但比较挑地。
以上都是夏桃,即夏天收获。管理禄田的官员会组织人手售卖换钱,如果卖不掉,则晾晒成干,作为福利发下去——如果时间上来得及,也会把鲜桃发下去。
夏桃之外还有秋桃、冬桃。
冬桃不多见,一般在十月(公历十一月)收获。
国朝士人很有意思,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束皙曾有《饼赋》:“行人失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擎器者呧唇,立侍者干咽”——有一说一,这段直接可以拍广告画面。
傅玄又有《桃赋》:“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适意,恣口所尝。”
至于冬桃的味道如何,很遗憾,邵勋居然没尝过。
襄城公主倒是经常吃冬桃,邵勋也见过,但他有点不好意思拿,因为那是唯一一個主动甩了他的女人,居然被分手了。
“可有枣园?”邵勋下了土窑,问道。
“有的,明公这边请。”李寿说道。
一行人很快到了一处枣园内,官奴们见了,纷纷走避。
“这些枣树都是从别处引种来的,有些年头了。”李寿介绍道。
既然“有些年头”了,那么这片果园很显然原来是有主的,但现在没了。倒不是邵勋巧取豪夺,主人家被匈奴刘景沉河了,自然就是无主之地了。
“以信都大枣居多。”李寿说道:“另有青州紫枣、乐氏枣。后者故老相传,乃乐毅破齐时,从燕地带来。河东安邑枣天下闻名,却未种得。不过洛阳西王母枣却少少种了一些。”
“我观河北多枣树,何也?”邵勋说道。
“石勒下令多种枣树,每户至少五株。”李寿如实答道。
“为何?”
“说是为抗天灾,歉收之时可食。”
“不无道理。”邵勋点头赞道。
现在荒地多,多种枣树是合理的。后世现代农业对果树精心呵护,此时多半放任自流,种了是不怎么管的,但也不是一点技术都没有。
邵勋就从裴妃那里弄到了一本名为《插梨》的农书,里面详细讲解了裴氏庄园总结出的梨的嫁接之法,甚至还包括梨的储藏之法,以备冬天食用。
《种麻子》、《植桑要术》是琅琊王氏出品,王惠风偷偷送给邵勋的。
《插梨》则是裴妃遣人抄录后送过来的。
三本都是非常实用的好书,对于农业生产非常关键。
与梨相比,时人好种枣以备荒。
在农田歉收的时候,枣树可能歉收,也可能不歉收,这就对冲了一部分风险,让百姓在主粮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果蔬、野菜之类混过去,投入下一年的生产。
另外,枣木其实是战略物资。
枣、桑、榆三种树木,自汉以来,一直到唐代,都是百姓宅园中最常见的三种树木,因为可用于军事用途,这大概是石勒下令每户植枣五株的重要原因。
大胡这个人吧,其实挺有想法的,历史上成功并非没有原因,是个合格的乱世争霸者,只不过失了天时,难以翻身了。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