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8节

  在“伴君如伴虎”的痛彻领悟中,尉迟敬德冷汗涔涔地离开了太极殿。

  李世民的心情莫名舒畅,兴奋地在殿里来回踱步。

  “哈哈,那俩老小子看朕的眼神都变了!”

  开国的功勋文官武将,以房玄龄和尉迟敬德为代表,虽然能力超群、才华横溢,但他们也是人,也会飘。

  功臣集团之所以安安稳稳没有作乱,全因为坐在龙椅上的这位,也就是李世民自己,就是大唐开国最大的功臣,镇得住场子。

  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也需要时刻巩固自己的权威。

  在群狼面前,狼王不可露怯。

  而李明这根搅屎棍,就给了李世民一个很好的机会。

  “让臣下以为一切都在朕的掌控之中,连皇子的顽劣行径也是朕有意诱导为之,便能让他们心怀戒惧,不敢在背后作妖。

  “李明干得很好,无愧李家的列祖列宗!”

  李世民自豪地搓着手,又陷入了苦恼之中。

  曹王的受封仪式应该办多大规格呢?如果大赦天下,其他皇子应该不会有意见吧?

  “朕的掌控,掌控……”

  念着念着,李世民猛然一惊。

  坏了,谎言重复一千遍,自己都信了。

  他急急忙忙召唤大伴:“快,找到韦待价,传朕的口谕!”

  大伴心有灵犀:“韦将军已奉陛下之命,率队捉拿李明殿下回宫,陛下要催他快一点吗?”

  “不是……让他别管李明了,赶紧回来!”李世民急了。

  宦官匆匆告退,和长孙无忌擦肩而过。

  长孙无忌好奇地回望他的背影,拱手问道:

  “陛下,有急事?”

  李世民已经一脸镇定地坐回龙榻:

  “些许小事。正好辅机你来了,吾和你商量件家事。

  “吾想让李明迁出文学殿,重回小学,与诸子弟一起读书。你站在舅舅的立场,觉得这安排合适否?”

  长孙无忌简短地回答:“合适。”

  李世民有些惊讶。

  长孙无忌恭敬地说:

  “臣是从不肖孙长孙延处听说的。陛下故意将李明放出宫去,带领贵族子弟亲身体会民间疾苦。

  “陛下为训诫群臣子嗣,用心良苦,贤明不亚于汉文帝。得此明君,乃我大唐江山社稷之福。”

  汉文帝是封建君王的白月光,李世民的偶像,长孙无忌的评价相当高了。

  因为自从李明大闹两仪殿后,长孙无忌对皇帝妹夫的手段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全程戴着滤镜。

  陛下开门放李明,一定有他的道理。

  “咦?哦,嗯,对的,一切尽在吾的掌握。”

  李世民对实现自我攻略的权臣有点不习惯,理了理思路,问:

  “既然辅机已经参透了朕的大计,那你此番为何而来?”

  长孙无忌从怀中掏出一份战报:

  “西征高昌的大军已回驻地,侯君集也将不日回京。另外……”

  

  他又掏出了更多文书。

  “关于侯君集违反唐律,私吞战利品、掠夺高昌国宝、荼毒当地土人的密报,也越来越多。他的罪行基本可以坐实。”

  李世民的脸色沉了下去,恨铁不成钢地叹气:

  “君集有才,可惜不修德,为人鲁莽又贪图小利……”

  他半闭着眼睛,轻抚两撇胡子,沉思良久缓缓睁眼,却是一转话锋:

  “天兵长途奔袭,将士舍生忘死,劳苦功高。近日却好像突然出现了奇怪的流言,诬陷我军军纪不严……”

  长孙无忌一下就听出了李世民的意思——这是要放侯君集一马。

  若是过去,他还会据理力争几句。

  但在被陛下高超的政治手腕折服后,他只想说:

  “陛下高见。”

  说着,将密报投入长明灯中。

  眼看证据被一张一张烧成灰烬,李世民的脸色缓缓放松,亲切地向长孙无忌招手:

  “辅机你过来,就近选一个黄道吉日。吾想让你的好外甥升一升。”

  长孙无忌笑着反问:

  “陛下不是不知道该给‘那位’殿下封什么吗?”

  “王府长史都就位了,这王还没封,未免有些对不住玄龄。”李世民笑容灿烂。

  “况且,总不能因为想不好吃什么就饿死吧。”。

  …………

  “阿嚏!”

  李明同学打了个喷嚏。

  大概有宵小之徒在背后扎他小人,他最近喷嚏不断。

  除了打喷嚏,他最近还很上火。

  虽然在溜了韦待价几圈后,父皇终于彻底放弃了他的教育,又把他一脚踢回了小学。

  然而,他却莫名觉得,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是在上升的。

  这是在后宫蜗居多年,所锻炼出的直觉。

  就算近日他都没见过父皇,但母亲的一个笑容,姐姐姨娘的一句客套。

  哪怕宦官的一个眼神,宫女的一个躬身。

  都可能饱含深意……

  “不不不,我是不是宫斗剧看太多了,被迫害妄想症再这么严重下去,真有可能发疯……”

  李明坐在店门口,拼命摇晃自己的小脑袋。

  只有逃离尔虞我诈的皇宫,深入民间,躲在西市的角落,他的内心才能获得片刻安宁。

  然而今天,他无论如何开导自己,总感觉惴惴不安,仿佛芒刺在背。

  “今天我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你有什么头绪吗玄龄公?”

  面瘫老人在他旁边铺着凉席坐着,悠闲地啜一口茶:

  “不读书无以静。也许这是上天在提醒殿下,应该读读书了吧。”

第16章 一开口就是老和珅了

  “学习,学个屁!”

  李明表示坚决不受反动封建礼教的腐蚀,起身就要走。

  房玄龄好言安抚道:

  “殿下何必着急。今天朝廷休沐,老臣顺便来监督施粥放粮。

  “不是为了教习殿下与诸位公子,殿下可自便。”

  提起这茬,李明更上火了,举目四望。

  本来无人注意的角落,现在人头攒动,挤满了各家府上的家丁杂役。

  他们在空地上支起了几排大锅,将送来的粮食入锅烹煮。

  诸家公子书也不读了,认认真真地帮忙挑水、劈柴,忙得热火朝天。

  我的奢侈品店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李明两眼一黑,扭头就要走。

  房玄龄喝着茶,若无其事地背起了法律条文:

  “《贞观律》有言,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仗八十。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

  “对了殿下,您开店时去西市署办理登记了吗?《杂律》有言……”

  “我李明一心向学。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父,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李明老老实实地跪坐在房相公身边。

  “殿下折煞老臣了,老臣如何当得起。嘶溜~”房玄龄笑眯眯地小口啜饮着热茶。

  小殿下还挺识时务的,能屈能伸,不像其他高傲的世家子弟,勿论皇族。

  在波诡云谲的朝堂,这份特质不算坏,真的不坏。

  房相说到做到,并没有给小殿下灌输封建糟粕,只是喝着茶吃着梅干,偶尔对下人交代两句。

  就像变戏法一样,繁忙的施粥现场立刻变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让千古名相管施粥,属实大和炮点狗——大材小用了。

  李明不知道这老狐狸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心情忐忑地枯坐着,得了空就瞪一眼某位不知受了什么刺激、突然立志要“自食其力”的少年。

  房遗则眼神闪躲,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明哥的秘密基地是怎么被房相公发现的。

  首先排除是自己说漏了嘴。

  房玄龄斜眼瞥着龇牙咧嘴的李明,故意说:

  “殿下若觉得流民污秽,臣即刻取消施粥。”

首节 上一节 18/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