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184节
“所以说,慕容燕的种种倒行逆施,一定程度上其实是替大唐背了锅。”
本来应该由朝廷横征暴敛,由朝廷养着上万人的大部队镇守边疆。
现在,这个矛盾转移给了慕容燕,由他吸引百姓的怒火。
平州人都在骂慕容燕,连山匪的主要矛头也对准了慕容燕,官府成了小透明。
可谁曾想到,一切的根因其实是朝廷呢?
“父皇这一手政治操弄,实在是高啊。”李明不禁苦笑:
“只是如此不作为,害苦了百姓,也害苦了你我。”
长孙延一时无言以对。
李明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我既然主政辽东,就要从根子里改变这地方的乱象,将此地重新纳入治理,让百姓重新能当个人。
“你还觉得这是造反吗?”
这次,长孙延坚定地摇头:
“明哥尽管吩咐。”
李明长出一口浊气:
“好,接下来的日子,你们仨有得忙了。
“房遗则,你算学学得最好,主管财务和土地丈量。
“尉迟循毓,你和你阿翁学过兵法,负责训练乡勇民兵。
“长孙延,你是我的秘书长,总揽政令上传下达和实施。”
三个孩子顿时干劲满满:
“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李明道:
“在治理五里乡的过程中,睁大眼睛,好好发掘治理基层的人才,将他们吸收进来。”
三人互视一眼,重重地点头:
“好!”
第126章 朕的好大儿反了?!
燕山深处。
破败的村子静悄悄的。
寸草不生,树皮都是光秃秃的。
被吃的。
村子里,衣不蔽体的贫民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们不是懒。
他们是没力气。
人在饿死前,就是这么安静的。
就算靠吃饿殍的肉勉强不饿死,过几天转凉,没有衣服穿的他们还是得冻死。
就像秋蝉一样。
男人无力地躺在干硬的土地上,手紧紧攥着。
透过指缝,闪烁着点点金光。
这是一粒金子,他在顽石间寻找野菜时偶然捡到的。
他在等。
等邻人都饿死了,就藏着这金子,摸到山下换粮……
这时,村外传来响动。
走进来一群外人。
男人不禁心生绝望。
前几天,也有一群披盔戴甲的外人进村。
是唐军……或者披着唐军铠甲的慕容爪牙。
无所谓了,反正都是一回事。
这群兵士似乎在找人。
但他们此行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找人。
“把这儿毁了,以免落入赤巾贼之手”……
带队的校尉是这么吩咐的。
然后,村舍被烧,牲畜被杀,过冬口粮被扔入滦河。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一通搜刮后,村民骂过,哭过,最后还是闭上了嘴。
哭喊也没用,不如省点力气。
“逃到山里也躲不过慕容么……”男人握紧了拳头。
放着肥沃的平原不耕种,这个村子为什么举村进山?是因为不喜欢平原吗?
男人闭上了仇恨的眼睛,等待一把刀痛快地划破喉咙,就像慕容燕对付其他山民那样。
然后,他听见一个稚嫩的声音:
“给他灌点粥,慢慢来,别撑死了。”
粥?
男人听见了熟悉又陌生的词,睁开了眼睛。
一碗黄灿灿的黄米粥映入眼帘,滋润着他干涸的喉咙。
他活了过来。
整个村都活了过来。
他这才看清救命恩人的真面貌。
一群系着红头巾的男男女女。
领头的,好像是个孩子。
孩子……
男人以为自己饿出幻觉了,看见了佛子转世。
然而,这就是现实。
那孩子甚至登上土坡,对村民们说话了:
“想打慕容燕的,和我走。想寻生活的,也和我走。舍不得离开故土的,每人发三日口粮。
“不强求,自愿选择。”
说完这句话,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村子。
一个人颤颤巍巍地起来,跟上了这群奇怪的好心人。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全村都跟上了那孩子的脚步。
为了生存,为了复仇,为了干慕容燕!
男人攥紧了手里的金子,咬咬牙,跟上了大部队。
因为饿久了,刚起身忽然一阵晕眩,金子掉落在地。
然后,他就感到了红巾人贪婪的目光,整个人一动不动,大气都不敢喘。
领头那孩子捡起了金粒。
“孝……孝敬您的……”男人挤出难看的笑容。
那孩子抓起男人的手,把金子塞回了他手里。
“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好。”
说着,他踢了刚才那闪过觊觎的红巾人一脚。
“你想当第二个慕容燕?忘记我怎么交待你们的了?
“不准拿老乡的东西!”
男人不知道这孩子是谁,也不知道这伙包红头巾的是什么来历。
他只知道,自己一辈子跟定他了。
一个孩子的传说,渐渐传遍了燕山南北。
…………
长安,太极殿。
“臣弹劾江夏郡王李道宗,勾结突厥。”
“侯君集不尊君上,私下对主君有狂悖之语。”
“臣弹劾两州刺史韦待价,其门下妖僧谶纬言曰‘韦氏有后将得国’,意图可疑……”
大朝会上,李世民不耐烦地听着官员们弹劾这弹劾那的。
他莫名有种这些文官都在吃酸李子的感觉——嘴里酸溜溜的,时不时用弹个核玩儿。
而被弹劾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李明“十四党”的成员,而且都恰好在外地出差。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