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62节

  平州的社工直接将打头的几个难民一把拽过了线,热情洋溢地问:

  “大哥哪来的呀,多少岁?家里几口人?会种田吗,会木匠石匠手艺吗?……”

  噼里啪啦一顿问,问完以后又给每人手里塞两个馒头。

  兄弟们,又要到饭了!

  边界线这边,手里拿着馒头的难民,一脸懵逼。

  边界线那边,更多的难民眼巴巴望着这一幕,瞠目结舌。

  平州人问这些是干啥用的,流民不知道。

  但实实在在发的馒头,他们都看懂了。

  “有粮!”

  他们一路顶着风寒,早就又累又渴,眼见得有食物和热茶,便全然顾不上乡绅关于平州人的各种恐怖传言,发了疯地涌上去。

  啪!

  一声响鞭。

  一员身披铠甲、头包赤色头巾的骑兵纵马拦住狂奔的人潮,大喝一声:

  “一个一个排好队,不要急不要抢,人人有份!”

  恩威并重下,边境的难民队伍立刻变得井然有序,迅速而整齐地向前推进。

  难民在经过身份登记后,便各自领取食物和过冬衣物等必要生活物资,正要继续润往辽东境内。

  他们打算在乡间寻个活计,或者在城镇里要个饭。

  只要能撑过这个冬天,就算胜利。

  但他们没走出几步路,却被社工们拦住了——

  “等一等,一会儿会有人替你们带路的。”

  社工是这么说的。

  难民们聚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这事儿很搞笑。

  多新鲜呐,逃个难讨个饭,都还给带路?

  能自动聚在一起抱团的,一般都是出自同一个村的乡亲,同姓同族的。

  几人你瞧我我瞧你,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见了庆幸和惊喜。

  好像,平州人其实并不像地主老爷说得那么坏?

  “你们懂什么,别被平州人骗了,放松了警惕!”耆老小声警告:

  “平州人最为眼红,见不得人富。要是让他们发现咱私藏金银,一旦被发现,抢走还是小事,他们还会杀了咱……”

  哗啦啦!

  话音未落,一记清脆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某个衣衫褴褛的难民,穿得活像个叫花子一样,大概是衣服没有缝牢,破了。

  衣服里藏着的金银细软掉了一地。

  空气立刻变得尴尬起来。

  古代治安不佳,出门在外,财不露白是基本公理。

  尤其当自己的身份是没有人权的“客户”的时候。

  尤其当辽东还有着各种古怪传言的时候。

  一旁抱团的难民们,屏息看着这个即将脑袋搬家的倒霉蛋。

  “你的东西掉了。”

  一名维持秩序的军人弯腰将这些细软拾起。

  那伪装成叫花子的难民都快哭了:

  “这……这是孝敬军爷您的,可千万不要把我拉出去砍头啊,我上有老下有小……”

  “有毛病。”

  那赤巾军战士眼神古怪地把细软塞回到那吓尿了的“叫花子”手里,嘟哝着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一旁抱团的难民们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耆老。

  说好的充公呢,砍头呢?

  老头难堪地抓着头皮:

  “唉不对啊,里正乡正都是这么说的啊,是这个平州兵有问题吧……”

  接着便是“别把个例当惯例”的那套嗑。

  啊对对对……大伙儿表面应和着,在心里猛拍自己脑门。

  靠,被骗了!

  平州人也没传说的那么凶神恶煞,人都还挺不错的嘛!

  早知如此,就别等蛮族入侵,早几个月就可以投奔过来了,还能提前占个好位子……

  “好,人齐了,大家跟我来。”

  凑齐了一波百人团,一位社工便大声招呼着大家。

  逃难,还真有本地的胥吏带路?

  大家觉得辽东的衙门有些诶魔幻。

  其他州县防流民甚于防贼,怎么平州人不但热烈欢迎,还生怕他们找不着路?

  流民们一头雾水地跟上,在社工的带领下,走向辽东的深处。

  走着走着,他们就发现不对劲了——

  这脚下的路,也忒宽敞、忒平整了吧?

  他们印象里的平州,还是人烟稀少、积贫积弱的下等州,被慕容家族祸害得不成样子。

  可这样规格的大道,不像是一个边疆小州所能拥有的啊!

  况且,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驾和沿途叫卖的商贩是怎么回事?

  平州有这么多人吗?有这么旺盛的商业需求吗?

  但流民们深知人在屋檐下的道理,不敢多吭声。

  走着走着,他们路过了一处村庄。

  人丁兴旺,鸡犬相闻,甚至于比幽州还要富饶一些。

  孩童玩闹,老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大人则趁着冬天农闲,正在加紧翻修房屋。

  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

  流民们看得直流口水。

  好家伙,原来你们平州人躲在燕山那头吃得这么好啊!

  那是能过上如此悠然富足的田园生活,就算每天让我吃白米白面我也愿意啊!

  当然,做梦归做梦,流民自己对自己还是很有逼数的。

  平州的衙门不可能放任他们去污染美好的乡间,和当地人抢占宝贵的耕地资源。

  多半是送到哪个黑砖窑、黑矿坑里,榨干剩余价值,或者扔到无人关心的县城角落,任其自生自灭……

  然后,就在他们自己吓自己的时候,社工已经转过弯,带着他们走进了这个如同桃花源的村庄。

  一众流民又惊又喜,更不敢吱声,就这么目瞪口呆地跟到了一排大棚子前。

  这些棚子模仿扶余人的帐篷样式,以竹子为骨架,外面铺上厚实的毛毡,在冬天非常暖和。

  棚子的大门正中,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新村民之家”五个大字。

  “这是临时搭建的庇护所,大伙儿可能得挤一挤,暂时歇歇脚。但是让你们吃饱穿暖是没有问题的。”

  文员有些抱歉地向众人说道。

  流民们把头点得像筛糠似的。

  在外流浪,不但能要到饭,甚至还有屋子住。

  这屋子看起来甚至比自己老家的破茅草房还要暖和。

  这还要什么自行车?

  “等你们安顿下来,委员会便会依照你们各自填报的特长、意愿,以及各地的劳动力缺口,将你们进一步向其他城镇分流。

  “想种田的可以种田,擅长做工的便去工坊。

  “届时,你们便能得到辽东的户口,正式在此地安居乐业了。”

  社工补充一句。

  “什么什么什么?”

  大家觉得这句话信息量爆炸。

  流民拿户口?

  这还是流民么?

  这不就是“主户”吗?!

  全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社工呵呵一笑道:

  

  “欢迎来辽东。”

  …………

首节 上一节 462/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