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68节

  李世绩显然松了一口气,手松开了剑柄,但是思想一点也没有放松,礼貌地说:

  “辛苦诸位了。某听见小道消息,说陛下一行有出现在河北的可能,不知诸位是否方便领兵去看一眼?”

  “不方便。”薛万彻生硬地给他顶了回去。

  被名义下属跳脸,李世绩倒也不恼,还是很和气地问:

  “为什么呢?”

  “我们不就是听你的,从河北边境一路向西到了夏州和胜州一带么?现在又要让我们回去?”

  薛万彻没好气地回答。

  大部队留在河北断粮挨饿是吧……李世绩嘴角抖了一抖,依旧保持着和善的笑容。

  不过老薛这吊儿郎当的态度,让疑似通突的李道宗也看不下去了,替他向总管大人多解释了一句:

  “而且向河北运动,必定会经过阿史那思摩突厥的活动范围,又远离夏州补给地。贸然进军容易被断补给。”

  关于突厥人,果然还是你比较有发言权……李世绩心里没忍住吐槽。

  不过他是一点也没有把小心思暴露出来,很好商好量地说:

  “既然这样,那就如此吧。”

  你们爱咋办咋办,不想去河北就不去,想大冬天的把陛下晾在野外就晾。

  “领命。”

  侯君集也不知道领了什么命,带着两位兄弟扭头就走,一如他们自说自话地来。

  看着他们哥仨潇洒的背影,李世绩立刻就红温了。

  不过他到底是没有发作,只是无奈地长长叹息一声:

  “唉……”

  近段时间,北伐军的内部氛围是越来越古怪了。

  这支大军集结了整个大唐的精锐,原本是打算复刻十二年前灭东突厥的光辉事例,给铁勒人也来个犁庭扫穴的。

  没想到,穴没扫明白,皇帝让自己玩丢了。

  丢就丢了吧,却是既没有向东寻找皇帝,也没有向北讨伐薛延陀,更没有向南班师回朝。

  而是向西移动到了不相干的夏州地区,进不进、退不退的,就这么继续尬在战线上。

  这让将士们感到非常的窝囊和憋屈,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而在这支部队的上层,气氛尤为怪异。

  皇帝和太子“没”了以后,全军就属行军大总管李世绩的地位最高。

  然而身为最上级,李世绩对手下两位副总管的态度却是越来越恭敬了。

  好像侯君集和薛万彻才是大总管似的。

  甚至于他俩自说自话地把疑似通敌的李道宗释放、并纳入到这支军队的高层以后,李世绩也没有任何反对。

  在军队这个最讲究等级次序的地方,这非常不寻常。

  李世绩也是没有办法。

  为了队伍的团结,身为一把手,他必须忍着。

  侯、薛、李三人,都是铁杆死硬的十四奸党党徒。

  而十四党和晋王党、李明和李治的关系,用一个字形容就是:

  难说。

  两边可能已经闹翻了,但是两边闹翻不大可能。

  站在李明的立场,李治固然是武力逼宫的乱臣贼子之一。

  但李治在最后放了他一马,让他回了辽东,还算是良心未泯,可以教化。

  而从李治的视角出发,李明也是个以庶代嫡的乱臣贼子,不过现在都已经“被死亡”了,而且为“李明报仇”也是李治用以对抗老四李泰的政治口号。

  所以实际上,两边还没有彻底撕破脸。

  这模糊不定的政治局势,便同步影响到了朔北塞外,影响到了这支还在前线保持存在的八万劲军。

  这支唐军压箱底的主力部队,并不是孤悬海外的。

  事实上,他们和内地保持着极其频繁的联系,对老家的动向实时更新,了如指掌。

  李明和李治关系不明,也让这支军队高层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感谢李世民端水搞平的骚操作,令晋王党李世绩担任这八万精兵的大总管,而副总管由十四党的侯君集、薛万彻担任。

  两拨人立场不同,心思各异,在如今这晦暗不明的形势下互相猜忌、互相掣肘,又都没有能力和决心“清扫”对方。

  “那三个杂种,大约早就知道李明殿下没死吧……”

  李世绩自言自语道。

  还是那句话,这支军队并没有孤悬海外,信息是畅通的。

  这里既然能收到朝廷的指示,自然也能收到辽东的通信。

  侯、薛、李三人想必是已经收到了李明殿下报平安的密信。

  甚至他们仨有可能接到了下一步的指示,要对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展开动作……

  这就很恐怖了。

  在塞外的八万大军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对全世界所有其他军队都是碾压,没有例外。

  与之相比,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李泰军和李治军,顶多算三流部队。

  这八万人如果落到李明手里……

  游戏结束!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把那三人干掉?”

  这已经是李世绩不止一次生出的想法了,又被他不止一次地否决。

  首先那三人就不是省油的灯,机警性很强,平时吃饭睡觉都是分头的,避免被一锅端。

  别说动手,自己没有被那三个杂种干掉就不错了。

  其次,毕竟李治和李明还没有彻底闹掰。

  自己这样自作主张地屠了李明一方的三员大将,激化矛盾,对李治稳定全国大局绝不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他也无法调动手下的军队来干这脏活。

  这些士兵无愧于精锐之名,只忠于皇帝。

  并不是行军大总管的私兵。

  打外敌,让他们上刀山下火海都不带抱怨一句的。

  但若要搞内讧,那就别怪他们在旁边吃瓜看戏了。

  让他李世绩一打三,显然胜算不大。

  既然没法掀桌,那就只能自己忍让一些,维持团结了。

  “反正我调不动这八万人,那三个杂种难道就能指挥得动了?

  “凑合着过吧……”

  李世绩苦闷地研究起了地图。

  这并没有让他的郁闷缓解多少。

  因为内乱和后勤问题,导致这八万人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太行山西北的无定河一带。

  乱跑容易被断补给,军事风险过高。

  如果这八万人折损了,算上民夫后勤七七八八,史官高低得来一句“李世绩致百万大军覆没”,让他体验一把苻坚的待遇。

  而如果撤军,又等于摆明了对陛下见死不救,政治风险巨大。

  如果李世绩敢做出这决策,别说会连累李治被口水淹没。

  甚至自己未必走得出这军帐,说不定就会被这八万皇帝的死忠亲兵给手撕了。

  所以,他只能让这一大帮人卡在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效率低下地搜寻着皇帝的蛛丝马迹,从本就贫瘠的夏州获得补给,苦一苦当地的百姓了。

  “嗯?”

  李世绩看着看着,觉察出了不对劲。

  侦察铁勒人部落的报告,越来越少了。

  打仗就是打情报,自己撒出去的探子是足够多的。

  “也就是说,铁勒人的主力脱离了与我们的接触,正在向其他方向移动?”

  李世绩愁眉紧锁。

  游牧民迁徙就像一阵风,一晚上可以跑出去几百里。

  而漠南的地形千篇一律,不是戈壁就是草原,毫无记忆点。

  所以可以说,李世绩把薛延陀的主力给跟丢了。

  长安那边并没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说不定长安还在等着他李世绩的情报呢。

  “不知道那三个杂种有没有从辽东那儿得到什么情报……要不要问问他们呢?”

  李世绩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

  这时,副将来报:

  “将军,长安来信。”

  “晋王殿下的信?”李世绩有些疑惑,从这位专门负责运送密信的心腹副将手中,接过一册仔细封着蜡的信封,展开阅读起来。

  越读,他的眉头就皱得越紧。

  读到最后,他将这封信撕成了粉碎,又将碎屑扔到炭炉里,彻底烧成灰烬。

  …………

首节 上一节 468/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