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77节
李世民微微点头:
“朕已有打算。
“以天热养病为名,朕赴九成宫避暑。
“在此期间,由辅机你主持朝政。
“务必速速勘破李孝恭案,揪出那胆大妄为之徒!”
长孙无忌顿感肩上担子沉重,郑重地一拜:
“谨遵钧命!”
“对了。”李世民想起了什么:
“朕晕倒后,杨氏呢?她在干什么?”
“在陛下不省人事前,杨妃便回后宫了。”
长孙无忌干巴巴地回答,劝了几句保重身体的话,便告辞离去。
李世民心有余悸地躺在床上,枕着枕头看天,肋间还残留着些许疼痛。
他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遗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夜深人静,窗外一片漆黑,烛火摇曳。
十四年前,也是这样的夜晚。
为了缓和与哥哥李建成的关系,他去东宫赴宴。
结果被拱火的弟弟李元吉一杯毒酒,口吐鲜血几乎丧命……
“李元吉……他的王妃,就是今晨陪侍我的杨氏……
“难道是她对元吉旧情未了,想加害于我?
“不,不太可能。
“李元吉那个人渣,怎么可能有人对他真心……”
李世民发散思路,沉浸在思考之中。
迟钝的大脑又动了起来,扫清雾霾,模糊的记忆也渐渐现出原形。
他终于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这里是立政殿,杨氏为什么会离开后宫,出现在这里?”
后宫门禁森严,她出现于此一定是有什么缘由,出现了什么契机。
那个契机,是谁?
一个名字涌到了喉咙口
李世民拼命地回忆着。
一个矮小模糊的身影冲破了人为织造的迷雾,在眼前一闪即逝。
“李明?!”
李世民陡然高呼。
自己晕倒的时候,并不是独自一人在书房!
李明也在!
可李明现在在哪?
他为什么不来探望?
李世民心中颇为不忿,同时又非常困惑。
既然李明当时在现场。
为什么韦贵妃和长孙无忌都默契地绝口不提?
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62章 李明,危!
李世民很生气,又有些心寒。
扪心自问,最近对那出身尴尬的小儿子还算不错的了。
给他母亲和姐姐破格提了职级待遇,封为妃子和公主,而且对他本人干的混账事也睁只眼闭只眼。
没想到,投桃不报李,李明连探望都懒得来。
连纪王李慎都不惜千里地赶回来,连李治都能强撑着来问安。
他李明能有什么借口?
连老爹死里逃生都不来问一句,这还算是人吗?
就算是匹马、是条狗,生病了也得来看看好歹吧!
“不孝!”
李世民失望地直拍大腿,气得他胸口的肋骨都在发疼。
因为原生家庭的那一段特殊经历,李世民特别看重子孙的孝道。
一旦被打上“不孝”的标签,后果会非常严重。
“来人!”李世民大喊。
大伴立刻急急忙忙地跑进来:
“奴婢在!”
“在朕晕倒的这大半天,李明究竟在干什么?!”李世民不悦地问。
大伴连连摇头:
“奴婢不知。
“刚看见陛下躺在地上时,奴婢便如五雷轰顶,眼中根本看不见其他事物。”
说得很好听,但硬是漏过了最重要的信息。
李明当时在场,要喊人也是他第一个喊。
大伴虽然有些岁数,但能侍奉在皇帝身侧,必定耳聪目明、手脚利索。
如何能没注意到这么一个呱噪的小不点呢?
李世民还想再刨根问底。
但联想到刚才长孙无忌和韦贵妃的奇怪反应,他又闭了嘴。
好像大家商量好了,要联手把李明从这段历史中抹去了似的。
李世民心中的疑问更重了,向大伴伸出手:
“扶朕去外面走走。”
“可是陛下龙体……”
“扶朕去外面透透气。”
“……遵旨。”
立政殿的正殿,灯火阑珊。
李世民的肋骨还有些疼痛,但呼吸已经完全顺畅,心跳也规律有力。
只是因为躺了大半天,所以手脚发麻,脑袋还有些昏沉。
他茫然地看着空荡荡的正殿,仿佛这是他缺了一块的记忆。
明知道一件事就发生在半天前,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所有人都刻意瞒着他,让他一无所知。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被明目张胆欺瞒的感觉,非常不好。
但他又不能揪住长孙无忌,或者殿里的哪个宦官、乃至于李明自己,打破砂锅问到底。
谁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话、有没有串供呢?
当他失去意识的时候,李明到底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让所有人都不得不瞒着他李世民?
难道这件事就这么成了罗生门,永远笼罩在迷雾之中了?
“不,不对。”
李世民想到了某个一直存在、但又一直被忽略的角落。
如果是“他”的话,一定会一丝不苟地全部记录在案……
李世民甩开大伴的手,独自向点着一盏小油灯的大殿一隅走去。
起居郎褚遂良正眯着眼打瞌睡。
听见脚步声,他一下子惊醒过来,用袖子擦擦口水,便立刻拿起纸笔,睁大眼睛。
看看皇帝又干了什么搞笑的事情,值得记录在起居注上。
然后,他发现皇帝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朕的言行,是不是一笔一划都记录在起居注上?”李世民问。
褚遂良这才确定,陛下确实是在和他这个旁白背景板说话,惊愕地点点头:
“是的。”
“像朕突然暴病、众人救治的情形,能记录得巨细靡遗吗?”
“这是自然。”
褚遂良自信满满,觉得陛下在质疑他的业务水平。
李世民捋着两撇胡子: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