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77节

  太子偃脸色一变。

  他很清楚兄长谊的本事,超出他百步不止!

  兄长谊归赵,他太子之位就保不住了。

  太子偃嘴唇嗫嚅,有心阻止,一时之间却想不出半点理由。

  他本能地看向原本从祖父赵豹的位置。

  那里坐着赵国廷尉周玉。

  从祖父不在了,没人能帮他了……

  “此事,就不劳烦廉相了。”赵王丹笑着说道:“遣人送信到边郡,让李牧出使秦国。”

  廉颇眉心有凝聚之意。

  李牧这个人他知道,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后生。

  虽然手臂有残疾,但绝对是一名骁将。

  对战争局势的判断和战术运用,都不逊色于自己。

  远远高出顶着封君以武襄为号,隐隐有为赵国将领二号人物的乐乘。

  其他人防备匈奴的时候都要国中补给,损兵折将丟地失人。

  唯李牧去,这两年边境都平安无事,发展甚好。

  不但不需要国中补给,甚至还能送牛羊反补国中。

  没有李牧,赵国恢复不会这么快,廉颇现在是决计不会提出去秦国要人的。

  赵国这两年发展,李牧有大功。

  这样一个保卫边境的年轻后生,叫回来,就为了去秦国要个人?

  老将不懂,拱手低头:

  “王上,李牧有戍边重任,还是老臣去吧。”

  赵王丹摇摇头,笑道:

  “李牧两年前才去秦国,劝秦国治水修渠,对秦国比廉相熟悉。

  “李牧有戍边之责,廉相就没有理政之责了吗?廉相可是我国相邦啊。”

  赵王丹眼睛扫视群臣一圈,提高声音:

  “李牧曾言,非国家存亡之时不归赵。

  “王位继承,当是国家存亡之大事也。

  “此事毋庸再议!

  “要李牧速归!使秦!去接寡人的谊儿!

  三日后。

  信到了雁门郡的李牧手中。

  李牧嗤之以鼻,随手丢在了桌案上:

  “要乃公回去?

  “除非天宇塌落,大地陷沉!”

  他可不想再回邯郸受煎熬。

  在邯郸,他是赵将李牧,脑袋顶全是人。

  在雁门,他是赵大将李牧!军政一把抓!

  两日后。

  李牧踏上归往邯郸的路。

  三日后。

  李牧抵达邯郸家中。

  一进门,他一身风霜来不及洗刷,就找到了在摇椅上晃荡的父亲:

  “为甚要我回来?我这回来还能走吗?我不又变成两年前那模样了吗?我马上就能一雪耻辱,把什么匈奴林胡一股脑都杀了你知不知道……”

  李牧逼逼赖赖说个没完,一脸的不满抱怨,眸子里有时甚至会有恨意闪过。

  其父李玑咣当着摇椅,在“吱扭吱扭”声中怡然自得。

  偶尔看一眼儿子。

  嘴是撇着的,眼是看不上的,面是无语至极的。

  好一阵,李牧才说完,嘴跟借来的似的。

  对儿子政治思维完全放弃的李玑,也不想启发儿子政治头脑了。

  直白地道:

  “王上要想罢你的兵权,不会用这么拙劣的借口调你回邯郸。

  “出使秦国哪个人去不得?非你李牧不成?

  “王上是在试探你的忠心。

  “这借口越拙劣,你回邯郸就越显忠心,越说明你那句非国家存亡之事不回只是气话。

  “王上这次就会认定,你是个没什么脑子,只知道打仗的莽夫,对你彻底放心。

  “你回来,边郡大将的身份才会坐实。”

  “你不回来,就等着王师带着我们一族老小的尸体兵临雁门吧。”

  李牧闷闷不乐,一屁股坐下,好半晌才不爽地道:

  “王上没事试探我做甚?

  “边郡那些小子一个个火气都要烧上房了,都被我强压着呢。

  “这火压的越久,发的时候就越猛。

  “我这一回来,没人压着他们,要是他们没忍住和匈奴打起来。

  “我这两年苦功不说白干,也要减半!我”

  “行了!”李玑忍不住起身打断:“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为政治服务!打仗打仗,脑子里就知道打仗!动动你那狗脑子好好想想!王上能随便试探一名边关大将的忠心吗?啊?!”

  “父亲大人,还有什么比兵事更重要的呢?要是让匈奴入关,列国趁虚而入,赵国可是有亡国之险。”李牧讥笑:“王上有事,他能有什么事?难不成他要死了吗?”

第225章 谈判崩盘,伐秦?伐齐?

  李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儿子。

  李牧面色由讥讽渐渐变为肃然,变为惊骇。

  “除了生死大事,我实在想不到王上还有什么理由试探你这蠢货的忠心。”李玑平淡道:“哦,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李牧着急追问。

  他对父亲判断极为信任,不然也不可能只凭父亲一封书信,就在身心都抗拒回邯郸的情况下回邯郸。

  李玑收回视线,重新躺在摇椅上:

  “王上长了一个和你一样的犬脑袋。”

  李牧:“……”

  “礼我帮你备好了,这次使秦,带去看望你世父的后裔。其他人看不到都可以,但有个叫李信的小子,天天和秦太子一并练武,你必须见到,教他些兵法。”

  “为甚?我是赵将,和秦国大臣交往过密本就不对,还要教秦人兵法,这不是通敌卖国吗?”

  “滚。”

  “……唯。”

  这次出使又快又急,李牧回邯郸不到五日,就又踏上了行程。

  数日后,到秦国咸阳。

  秦王子楚在接待外使的章台宫接待了李牧。

  在秦国文臣武将的环伺下,李牧毫无惧色。

  他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地陈述一番,大有你不放我国春平侯,我国就打过来的架势。

  秦王子楚还没表态,以四公为首的武将们不乐意了,一个个比李牧还要激烈。

  他们喊着天杀的、狗生的、婢养子、彼母之,要李牧赶紧滚回赵国打过来。

  他们这次要把身高没有高过车轮的赵小狗们也埋了!

  来之前,听老将廉颇面授机宜,讲解形势的李牧就不理解。

  你们秦国兵都在关中治水修渠,哪来的底气和我国打仗?

  不理解归不理解,李牧不怂。

  打就打!

  打不到那些骑马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胡狗,还打不到你们这帮秦狗?

  着急回赵国攻秦的李牧没有一点见同族的心。

  父亲说李信必须见,其他人都可以不见。

  李牧就拍开陇西郡郡守李崇在咸阳的宅邸,指名道姓要见李信。

  李崇是文官,秦国李氏除了李信,走的也都是文官的路。

  虽然不悦,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好说好笑地带李信来见李牧。

  少年李信来到李牧面前。

  李牧只看了李信一眼,就大手一挥,把父亲李玑原本给秦国李氏在咸阳全族置办的礼品全给了李信。

  少年李信一下子就对这个从赵国来的陌生叔父满是好感,想要认作假父。

首节 上一节 377/4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军阀:列国跪求我停

下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