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101节

  苏允又想起,听说历史上赵顼临终前,嘱咐高滔滔召回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以抗衡新党,以免孤儿寡母被新党裹挟。

  所以,赵顼大病一场,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了信心,因此在做一些准备,防止有一天他突然暴毙,朝政不被新党彻底把控?

  苏鱼皱了皱眉头,那赵顼抬举自己,难道真是因为欣赏自己?

  毕竟若是做平衡朝政的准备,自己这个连小卡拉米都不算的布衣,自然不在这迫在眉睫的准备之内,所以,大约只是一个展示的风向标?

  毕竟赵顼已经提拔了一个孙固,若是再给政事堂塞进去一个旧党大臣,那旧党的力量可能又壮实起来了。

  赵顼毕竟还是想要变法改制,若是旧党大臣多了,到时候阻力又很大,所以,抬举一下自己这个小人物,营造一种风向,以敲打新党?

  想及至此,苏允顿时心思通明起来。

  倒不是他政治嗅觉有多么敏锐,很多事情知道结果,然后倒过来推,大约都能够推得七七八八。

  嗯,事后诸葛亮,最是牛逼。

  不过却是容不得他多想了,因为赵顼等人进来,苏允立即起身行礼,随后便开始进入经筵讲经了。

  因为是小经筵,所以程序什么都挺简略的,甚至都没有给苏允介绍一下在座的是什么人,毕竟苏允只是个小人物,只有把小人物介绍给大人物知道的道理,哪有需要将大人物介绍给小人物认识的道理。

  赵顼坐下后,略微端详了一下苏允,然后便示意苏允可以直接开讲了。

  苏允心里倒是有所准备的,看着有些草率,但小经筵便是这般。

  苏允按照他准备的教案开始讲,他在讲的同时,亦是在观察众人的神情。

  赵顼与宰执们虽然坐姿还算端正,但神情各异,有的人若有所思,有的人神情有些不屑,有的人脸上有些赞赏,有的人面无表情。

  若有所思的是赵顼。

  神情不屑的是……咦,是孙固。

  面无表情的是章惇。

  咦?张璪脸上的神情是赞赏吧?

  不对,这个人为什么会面露赞赏?

  或许……这是一种阴险的神情?

  苏允有些摸不着头脑,孙固是旧党,理应支持自己才对,毕竟自己是苏轼的侄子啊。

  而张璪与苏轼有生死大仇,怎么会对自己一番赞赏,这根本不合理啊!

  然而苏允却是猜错了,当他讲完今日的教案之后,赵顼道了一句受教,随后问诸宰执,道:“诸卿觉得如何?”

  诸宰执没有人说话,赵顼正待说几句的时候,张璪忽然起身,大声道:“官家,臣聆听苏居正讲这《孟子集注》,此注极为精妙,将圣人所未发之话语尽解矣,这乃是大道之言!

  臣建议,将《孟子集注》纳为科举题库之内,此为一事尔。

  另一件大事,臣请朝廷追封孟圣人,将孟圣人请入文庙之内,与诸圣并列,且将《孟子》一书列为经部,与《诗经》、《周易》、《尚书》、《礼记》、《春秋》等五经并列!”

  此话一出,迩英殿顿时哗然。

  众人尽皆错愕看向张璪。

  他们自然知道张璪与苏轼的过节,而且还是不同派系,这会儿却是力捧苏允……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珪最为惊愕,瞠目结舌看着张璪。

  张璪看到王珪的神情,心情一下子变得极为舒畅起来。

  “直娘贼,你不救老子,老子便自救,我之前是得罪了官家,那我现在便顺着官家的心意,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第154章 政治荒诞剧!

  苏允亦是惊讶看向张璪。

  张璪这番话已经不是简单地夸赞,而是力捧!

  若是他所说的几个事情都被允许,那么他苏允便是凭借一本《孟子集注》,生生将孟子抬进文庙的大功臣!

  这等成就,足以称为儒家大贤人!

  赵顼对张璪的反应亦是有些惊诧,不过随即嘴角蕴含着笑意,看来,张璪是领会到他的用意了,很好,是个聪明人。

  但是,亦是……个小人。

  但赵顼并不在意。

  张璪是个什么人,他心里清楚得很,此人为了往上爬,连之前关系不错的朋友苏轼都能够陷害,还不惜要置之于死地,其人品如何,他心里一清二楚。

  史书上说帝皇用人要用贤,但那不过是宣传所需。

  要用什么人,得看帝皇的需要,若是要做事的时候,用这种小人最合适不过,因为他们没有底线没有坚持,一切以帝皇所需为要。

  但若是到了国家危难、新旧交接的时候,便须得用贤用忠,因为需要臣子一心为家国。

  张璪被自己敲打一番,立马调转方向,且不惜力捧仇敌之侄,虽然行为令人鄙夷,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便好。

  不过,赵顼还需要更多的支持。

  赵顼看向其余人,道:“张卿所言,大家觉得如何?”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就是没有人说话。

  不是说《孟子集注》不好,他们知道今日小经筵之事后,便各自紧急看了《孟子集注》,书自然是极好的,再挑剔的人也不能说不好,这也是今日他们听了苏允讲解,一个个稳如泰山的缘故,因为全都看过书了。

  但是,张璪提出的将孟子抬进文庙享受供奉、将《孟子》从子部提为经部、将《孟子集注》列入科举题库,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重大,虽说他们位列宰执,但若是同意这三件事,接下来要承受的指责可能极大!

  见众人不说话,赵顼并不意外,又问道:“那么,苏允所讲之《孟子集注》,诸卿可有觉得不妥当之处?”

  众人又是静默。

  赵顼呵呵一笑,道:“那就是说得好,朕亦是觉得好,嗯,朕受益良多。

  这样吧,居正,今日你所讲内容,不过集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后每日,你都来给朕讲讲,诸卿若是得空,亦是可以来旁听。

  若无他事的话,今日就这么散了吧。”

  赵顼正待起身,王珪忽而道:“陛下,臣有话说。”

  “来了!”

  苏允、章惇尽皆抬眼,眼神之中带着戒备。

  今日若是这般散了,自然是最好的事情,宰执们虽然没有同意张璪所提三件事,但并没有质疑《孟子集注》,也就是说,大家都认可了!

  从今日后,孟子集注便是皇帝以及宰执们共同认可的圣人注疏,别人想要攻击孟子集注为歪理邪说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赵顼微微皱眉,看向王珪,道:“王卿,若是无关的事情,稍后我们单独说。”

  话中罕有警告之意,今日经筵的结果,他算是颇为满意的,宰执们可以不说话,但若是非要跳出来指责,那就有点打脸的意思了。

  王珪笑道:“官家,臣想说的真是跟这孟子集注有关系。”

  赵顼微微吸了口气,点头道:“请说。”

  王珪眼光瞟过张璪,随后朗声道:“臣觉得,张侍郎所提三事,最为恰当不过,臣赞同。”

  此言一出,众人比张璪说话时候更为惊诧,连着张璪都瞠目结舌看向王珪。

  张璪:你在演我?

  王珪看也不看张璪,朗声道:“抬孟子进文庙一事,介甫公任宰相时候便屡屡提起,只是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搁置了。

  但现在有苏居正小友重新给《孟子》注疏,而且所注极为出色,事实上证明,无论是孟子还是《孟子》一书,全都是被低估了。

  臣建议,孟子当享文庙香火,《孟子》一书当入经部,至于要不要入题库,这个可以缓缓再讨论。”

  苏允与章惇眼神在空中交接,尽皆看到彼此的疑惑:王珪,这是要做什么?

  王珪赞同两件事情,搁置一个事情,赞同的两件事情,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入不入题库,其实对苏允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推动孟子入文庙、孟子入经部,这两件事情一旦落实,苏允便成当世儒家贤人,经义大家矣!

  以后等苏允去世,他亦是要被供奉文庙的,位列文庙东西庑奉祀问题不大。

  而苏允的父亲苏林,亦是要被抬入文庙崇圣殿供奉的。

  虽然不知道王珪是什么意思,但章惇却是敏锐抓住了机会,起身道:“陛下,臣同意王相所提议,请陛下封孟圣,将《孟子》一书列入经部!”

  章惇这一表态,宰执之中便有三人同意此事了,现在就剩下蔡确、孙固没有表态了。

  章惇之前之所以没有表态,是因为他并不确定蔡确、孙固会不会支持。

  在他看来,王珪肯定是不会支持的,只有他跟张璪二人,此事亦是难成。

  现在王珪忽然赞同,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便莽上,接下来无论蔡确孙固会不会同意,但有了三人支持,官家亦是可以乾纲独断了。

  孙固看了一下章惇,又看了一下苏允,眼神之中有着些许的厌恶,微微冷哼一声。

  他听说苏允与章惇走得很近,原本还觉得是传言,但现在张璪、王珪以及章惇三人都力捧苏允,这苏允看来是彻底投向新党了。

  而张璪与王珪,可是要置苏轼于死地的人啊,你苏允作为眉山苏氏的人,背叛族人,投向敌人,呵呵,忘恩负义的小人矣!

  蔡确微微低头,神情有些迟疑。

  蔡确身为新党领袖,他自然是知道王珪张璪的倾向,而张璪今日所为,无非是为昨日得罪官家的事情在找补,而王珪么,呵呵,大约是被张璪背刺一刀,干脆反其道行之,给官家献上忠诚。

  但章惇……

  蔡确对章惇近来所为有些疑虑,先是反对改制,然后借助此事一跃进入政事堂,最近又与苏允这个旧党之侄走得很近,甚至还将苏辙从地方上捞回来,现在还不惜力撑苏允,这让他很是怀疑章惇的立场。

  蔡确知道章惇与苏轼是朋友,更知道章惇曾经为了苏轼而怼王珪张璪等人,但这些事情联合在一起,章惇的立场便有些值得怀疑了。

  嗯,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章惇进政事堂了。

  若是章惇此时知审官东院,他可能不会有这么多的疑虑,但这会儿章惇进了政事堂,而正面临改制关键时刻,除了王珪,让他感觉威胁很大的便是章惇了。

  此时赵顼看向孙固与蔡确二人。

  孙固静默不言,蔡确轻轻咳了一声,道:“臣没有意见。”

  虽说对章惇有疑虑,但此时章惇已经力捧苏允,他亦不想做这个恶人。

  说实话,苏允就算是被抬上去又如何,就算是成了经义大家,他依然还是个小年轻,等到他成长起来,已经是二三十年后的事情了,于当前局面并无太大的威胁。

  但若是当面驳了章惇的面子,那章惇大约会对他有意见的,当下改制之事,他还需要章惇的鼎力支持呢,孰轻孰重,他是拎得清的。

  蔡确这一表态,当场宰执,除了孙固不表达,其余四人全都支持,此事便算是通过了。

  赵顼朝王珪张璪赞赏点头,这两位,还不错。

  王珪笑着回应赵顼,张璪亦是满面笑容,但心底下却是咬牙切齿:三旨相公不愧是三旨相公,这脸都全然不要了!

首节 上一节 101/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