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8节
十二岁的李忠踢的最好,已经四次射进中间门眼,把观战的刘氏吓得不轻,
不时悄悄观察一下武皇后表情。
武媚娘倒并不在意这些小事。
她只是有些奇怪,李治为何突然举办这种赛事。
便在这时,王伏胜来报,说薛仁贵求见。
李治朝武媚娘几人打了招呼,离开观球台,来到附近的东海池。
薛仁贵已在岸边等候著了。
李治道:“薛卿,可是高有道的事有消息了?”
薛仁贵拱手道:“回陛下,高有道经臣劝说,应该会参加今年科举。另外,
臣在他家中,还看到狄仁杰。”
李治点点头:“薛卿辛苦了,你再派人暗中保护高有道,莫让当年的事重演薛仁贵当即领命退下。
李治站在池边,望著湖面思索了一会,挥手道:“召狄仁杰入宫觐见。”
狄仁杰进宫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球场亭子的鞠比赛也已结束。
李治在甘露殿面见狄仁杰。
“狄卿,朕想任命你为本次科举的督卷官,你可愿意?”
督卷官的任务,是负责监督考官,防止考官徇私作假,属于检校特派官员。
狄仁杰拱手道:“臣领旨。”
李治笑道:“听说每次科举金榜之前,都会先出一张通榜,狄卿,这次科举的通榜,可出来了?”
唐朝时期,政治或学术之中有崇高地位者,可向主考官举荐人才,这些被举荐之人,列为一个榜单,名曰“通榜”。
通榜榜单,就像种子选手。
某些体育项目打分时,会考虑选手名气,适量提高分数。无名之人,往往会被无形压低分数。
科举也一样,通榜对主考官影响很大,上榜之人,被录取的机会也会大幅增加。
考生为增加及第可能,会将平日诗文和策论,写成卷轴,呈给有地位之人,
以求推荐,位列通榜,这就叫干谒。
这种卷轴则被称为“行卷”。
高有道当年颇有才名,只因不屑于向权贵低头,故而未被列入通榜。
狄仁杰道:“回陛下,通榜一般都是开考三天前出来,在吏部别院挂榜。”
李治点点头,道:“通榜出来的那一天,你来告诉朕,朕要瞧瞧,这通榜之上,究竟有哪些人。
狄仁杰心中一动,暗道:“陛下似乎对通榜不喜,我是否应该劝一下杜兄,
不要上榜为好?”
转念一想,杜易简本就有真才实学,就算上榜,任由皇帝考问,也不会出差错,便打消想法。
次日常朝时,李治在朝会上将武媚娘第二个提议说了,想试一试群臣反应。
至于殿试和糊名的事,暂未提起果不其然,当他提出增加一项考试内容后,群臣并未直接反对。
“陛下,既然新增两题,甲第标准不变,乙第录取标准,应提高到八题。”韩瑷出声道。
李治道:“每年科举录取名额就少,若提高到八题过乙第,只怕连十人都不到,科举岂不成一场笑话?”
韩瑷道:“可降低到六题,乙第人数必定大幅增加,也不合适!”
李治凛然道:“怎么不合适了?”
韩瑷道:“朝廷每年官员空缺有限,倘若中举人数过多,将有一部分人难以通过诠选,去地方任职。长此以往,等候诠选的官员越积越多,难以安置。”
李治朝刘仁轨道:“如今官职空缺很少吗?”
刘仁轨道:“回陛下,最近一个月,有很多官员被弹劾问罪,罢官去职,朝中空缺并不少。”
韩瑷急道:“那只是今年特殊情况,明年未必就有那么多官员受到弹劾,不可持久。”
李义府笑道:“不如把入流的门槛提高一些,如此,就能多空出一些官位了。”
朝中官员一共有四种来源。
第一种是门荫入仕,数量最多。第二种通过科举。第三种,由地方官员举荐,接替自己。
最后一种,则是从流外官,升为有品官。
流外官又被称为大吏,比如各司衙门的文吏和胥吏,分为六等,待遇很低,
工作量却极高。
他们唯一的盼头,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熬,最后熬到有品官,也算光宗耀祖了在秦汉初期,官吏不分家,吏员升官,非常容易,到了隋唐,则出现明确界限。
宋明两朝,更是轻贱这些胥吏,不准他们后代参加科举,导致他们没有盼头,只能盘剥百姓,积累财富。
李义府这个提议,无疑是损害这些流外官的利益。
他说这话很讨巧,既迎合皇帝提高科举名额的目的,同时,也不损害官员集团的利益。
然而这种改变,将极大损害中层更员的利益。
他们向下反馈,吃亏的也只有底层百姓。
李治一言不发,扫了李义府一眼。
李义府心中一惊,知道马屁拍到马腿上了,赶忙补救:“既是如此,不如提高‘荫补’标准。”
此话一出,又惹得官员集团不高兴了,顿时有好几名官员出面反对。
这些人全都是五品官。
他们恰好卡在“荫补”门槛,倘若提高标准,直接损害的就是他们利益。
唐律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皆得荫补,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
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
至于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则是间接福利,家中子弟可去“六学”读书,成为生员,直接参加科举,免去乡试。
李治见那几个五品官员,竟然都脸红脖子粗,跟李义府这个宰相,在甘露殿争了起来。
由此可见,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退让。
李治沉声道:“都不必争吵了,先试行再说,等将来官职空缺真的不够,再想法解决。”
韩瑷还要再说话,被来济拉了拉,朝他摇了摇头。
常朝结束后,众大臣退出甘露殿。
李义府快步赶上许敬宗。
“许公,您说韩相和来相今日是怎么了,乙第改为六题后,录取人数必然增加。这涉及到世家大族利益,他们为何不跟陛下力争到底呢?”
许敬宗笑眯眯的道:“陛下如今权威日盛,谁敢违逆圣意?”
李义府点点头,心中却道:“老狐狸,开始跟我藏话了。”朝他拱了拱手,
朝中书省方向去了。
每次常朝之后,宰相们还要在政事堂再开一次会。
李义府来到政事堂时,其他宰相们几乎都已先到了。
因为长孙无忌和李都只参加朔望朝,政事堂议事时,便只剩六人。
分别是:于志寧、崔敦礼、来济、韩瑷、刘仁轨和他。
六人分左右而坐,于志寧和崔敦礼坐在上手两位,李义府和刘仁轨坐在最后两位。
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中书舍人、给事郎等人,虽无发言权,也能参加会议,陪站殿堂。
刚才朝议的事,不必再议,只由来济重复一遍,好让中书舍人记下,待会直接草拟造书。
只有刚才朝会上没有讨论的几件小事,需众宰相重新商议一下。
第67章 宰相议事(求首订)
李义府刚进政事堂不久,近来都比较低调,基本不主动提出议题。
不过,他今天见韩瑷和来济与平日不同,决定试一试两人。
等于志寧的一道议题通过后,李义府咳了一声,将众人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才开口。
“最近御史台有不少弹劾奏章,弹劾的都是世族子弟,由此可见,如今的世族子弟,良莠不齐,需要整改。”
他的开场白一出,众人脸色都变了,尤其是韩瑷,眼神仿佛要吃人。
李义府微微一笑,接著道:“依我之见,可重修氏族志,不论门第,凡五品以上官员,都可入列世族。”
此话一出,不少寒门出身的官员,目光都亮了起来。
韩瑷冷冷道:“氏族志乃太宗皇帝命长孙太尉等人编撰,岂是你说改就改?”
李义府见他反对坚决,心知时机还未成熟,暗道:“看来刚才朝堂上,他只是在隐忍。”不再多言。
因他没能坚持,此事一笔带过,继续商议别的事。
接下来几件事中,最重要的还是科举的主考官任命。
于志寧道:“陛下已下旨意,钦点吏部郎中崔文翰为主考官,诸位可有异议?”
皇帝都下旨了,一件小事罢了,谁还敢唱反调,更何况崔文翰还是褚遂良的门生。
韩瑷笑道:“崔文翰学识渊博,又精于相人,陛下既看中他,你们中书省赶紧拟诰便是。”
半个时辰后,诸事商议完毕,众人各归其衙。
李义府将今日的差事办完后,午时还未过,他便去尚食内院,蹭了一餐饭。
这也是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权。
吃饱之后,他离开皇宫,回到府中,正拿著一件古玩品鉴时,管家来报,李云求见。
李云是他一个远房侄子。
上一篇:谍战吃瓜,从潜伏洪秘书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