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家 第92节
“说到底,这治国之道,哪有那么简单?”
虽然赵祯没有明说,但是,刘娥又岂会听不出来,赵祯心里的想法,他希望成为的,是像唐太宗那样,开疆拓土,四夷宾服的君王。
慢慢的斜靠在榻上,刘娥的眉宇间带著淡淡的忧虑,她似乎是在跟蓝继宗说话,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
“先帝当年,何尝不是想要收复燕云,一统南北,可真打起仗来,国力损耗,百姓受苦还在其次。”
“关键是,辽人势大,又占据地利,我大宋想要虎口夺食,其中艰难,岂是雄心壮志能够弥补?”
“我只是一介妇人,没有官家这样的壮志,但总归,先帝留下来的祖宗基业,是要守住的,可是官家————””
显然,刘娥此刻的心情非常矛盾。
一方面,她对于赵祯的想法是认可的,也很欣慰看到自己的儿子,能够有这般志向。
但另一方面,理智又告诉她,这志向太大了,想要实现实在太难了,作为太后,她应该好好教导赵祯,不该如此好高警远,
可以说,刘娥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进退维谷的状态了。
见此状况,一旁的蓝继宗心中跨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
“太后娘娘,以臣之见,您倒也不必如此忧心。”
“官家志向远大是好事,而且,刚刚您也听到了,官家也知道,要先做个合格的皇帝,稳固基业,施以仁政,做好这些之后,再想别的。”
“如此看来,您这些年的教导,没有白费。”
“再者说了,官家如今还小,只是初预政事,自然满志,等他接触的多了,知晓了其中艰难,自然就会明白娘娘您的苦心。”
“就算是行事偶有失当,这不还有娘娘您看著呢?”
“往后日子还长,等到官家真的行差踏错之时,您再好好教导,也为时不晚。”
“而且,如若官家真的能如所言一般,成为千古圣君,对我大宋是幸事,后世史书当中,也必会称赞您的诞育之功啊———”
刘娥抬头,看了蓝继宗一眼,轻轻哼了一声,口气莫名,道。
“你倒是会替他说好话!”
不过,面对这般语气,蓝继宗倒是也并不慌张,只是拱手道。
“臣所思所想,皆是为太后所谋。”
“而且,您和官家本是一心,都是为了大宋安宁著想,
“臣区区一介内侍,您既问了,臣自当如实回答,只是,臣虽妄言,但其实也不过是借臣之口,说出太后您心中所想而已。”
月色温润,同烛光相互映衬,仿若水波般倾斜在整座大殿上。
刘娥没有再继续开口,只是愣的靠在榻上,继续陷入了沉思当中。
秋风乍起,卷动落叶翻飞,在一片静谧之中,打著旋儿的,飘向远方,不知最终落于何处·————
赵恒的出殡之期,选在九月中旬。
仪典办的十分盛大,甚至于,为了让庞大的队伍和仪驾通过,刘娥不惜拆毁了原有的城门,重新建了一个更宽更大的。
除此之外,按照刘娥和赵祯的意思,所有的天书,都一同陪葬进了皇陵当中,也宣告著,伴随著赵恒后半生,数十年祀封的闹剧,就此落幕。
随著初冬的第一场雪飘落,崇徽殿的暖炉也烧了起来。
赵祯穿著一身便服,坐在案前,他的身边,张从训正将刚刚得到的消息一一叙说。
“昨日,翰林侍读学士、刑部尚书、知礼仪院林特上本,奏请避太后父祖之讳,改延庆殿为福宁殿,改通进司为承进司—”
话音落下,张从训便瞧见,对面的官家眉头微微一皱,轻声斥道。
“荒唐,宫中殿宇也便罢了,哪有连朝廷衙门也一并改名的?”
闻言,张从训赶忙低下头,不敢说话。
“近些日子,礼仪院的动作不少啊——”
想了想这段日子得到的消息,赵祯眯起了眼睛,喃喃道。
随著王钦若拜相一事尘埃落定,朝局也逐渐恢复了稳定的运转,变得平静起来。
但是这么多的衙门里头,唯独礼仪院,出挑的很。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礼仪院这已经是第四道章奏了。
第一道章奏,奏请定皇太后生日为长宁节,礼仪制度,与皇帝生日乾元节完全一致,被刘娥给驳回,要求“稍加裁损’。
于是,紧接著礼仪院又上了第二道章奏,定太后出入所乘舆称‘大安琴”:
一应仪卫,同样是参照帝王规格。
这一次,刘娥不置可否,把章奏丢给了中书,结果自然是没有异议,照此施行。
随后,礼仪院一股作气,又上了第三道章奏,依例附先帝神主于太庙,定庙乐日大名之舞,并提议在宫中划出殿阁,具先帝平生服玩于其中,以银罩覆神主。
这个提议,让刘娥十分满意,但是,内降下到中书,不出意外的,被封还了。
为此,冯拯带著力主反对的吕夷简,还特意入宫解释了一番。
如今,礼仪院的第四道章奏,要避太后父祖名讳。
要知道,历来只有皇帝的名讳,是需要天下人避讳的。
可如今,礼仪院为了奉承太后,竟然连刘娥父祖的名讳也要避,这意思,已经不止是讨好太后这么简单了。
“林特————看来,光一个丁谓,教训还不够。“
“是时候,该扫一扫这朝堂了!”
手指轻叩,赵祯的动作猛的一停,连带著,让一旁的张从训,心跳也断了半拍——.
第109章 大相国寺
古朴恢弘的钟声在耳畔回荡,高大的金身佛像前,轻缓的诵经声连绵不断,
仿佛能够褪去浮躁,让心灵变得澄澈平静。
大相国寺,东京城中最负盛名的佛寺,其名得自唐睿宗。
赵宋开国之后,因其专设殿宇奉祀太宗御书,又得太宗皇帝御笔亲题,成为皇家寺庙,地位尊崇。
宽阔的大雄宝殿中,刘娥双手合十,眼眸微阖,面色虔诚的默念了几句,然后亲自用旁边的烛火点燃檀香,送进了面前的香炉当中。
与之相对的,则是站在一旁的赵祯。
和刘娥的虔诚不同,他并没有什么兴趣进香,而是饶有兴致的打量著面前的这座佛寺。
作为皇家寺庙,大相国寺建设的十分气派。
这一路走来,光是见到的殿庭门廊,就数不胜数,山门五间,从进寺门开始数,先是有两座石狮子耀武扬威。
入得门内,院中是两座三丈高的石塔,再往里走,便是数个怒目金刚塑像,
山门楼阁中,布列五百金铜罗汉。
再往里走,便是现在身处的大雄宝殿,
作为大相国寺的主殿,横跨九间,高广异常,雕镂华侈,屋顶清一色的是琉璃瓦,甚至就连屋脊上的走兽刻像,都有一丈多高。
巨大的宝幢胜幡高高垂下,伴著经文的吟诵之声,一股庄重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上下打量了一番,赵祯的心中不由有些发酸。
这赵宋在一个皇家佛寺都舍得这般花钱,反倒是自己住的宫殿,连扩建都不舍得。
想想自己住的崇徽殿,再看看眼前这高大雄伟的殿宇,又想起前世的时候他好像听说,赵宋的皇宫建造时就用了大量的汞,铅做材料。
于是,他默默地下定决心-等自己亲政了,一定要想办法把皇宫好好扩建一番。
在赵祯的身旁,站著一个身形清瘦的老和尚,胡须雪白,慈眉善目,也正在默默低头诵经。
此人便是大相国寺如今的主持,号法明。
不多时,刘娥礼佛结束,老和尚这才一同抬起头,双手合十,躬身一拜,道“娘娘,官家,老讷已命人准备了静室和斋饭,随时可以移步。”
如果不算原身的经历的话,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赵祯第一次来大相国寺。
但是,刘娥却对此处很熟悉。
之前赵恒在世的时候,虽然崇信道教,建设了景灵宫等一系列宫观,可也并没有排斥佛教,每逢节日,祈雨,寿诞之时,都会在大相国寺设道场,有些时候,还会亲自前来。
早年间,刘娥曾经陪著赵恒来过几次,后来赵恒病重,刘娥为了给他祈福,
隔几个月也会来上一次。
再加上,大相国寺的主持,一向都是要经由朝廷敕封的,所以,刘娥和这个叫法明的老和尚也很熟。
依照之前的习惯,刘娥进香之后,都会到静室当中去诵经,所以,老和尚自然是提早做了安排。
不过——
“官家难得出来,天色尚早,出去散散心也好,你将静室留著,午后我和官家要见一个人。”
看著赵祯好奇的朝四周打量的样子,刘娥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著老和尚摆了摆手。
随著先帝的出殡事宜结束,朝廷也正式回归了平稳期,政务上没有什么大事,一切都变得平静下来。
可偏偏,赵祯是个不安分的,他自打登基之后,每天的活动范围,就是在几个殿宇中间来回。
而赵宋的宫城,就那么大点,所以,他一直都很想看看,这清明上河图中,
繁华的汴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
但作为一个小皇帝,他显然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的随意出宫的。
所以,他这才找了个为赵恒祈福的理由。
当然,这点小心思,肯定是瞒不过刘娥的,不过,她也没有戳破,就这么轻车简从的和赵祯一起,到了大相国寺。
“老讷明白,既是如此,那老讷让这两个小沙弥陪著娘娘,若是官家和娘娘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吩咐他们。”
法明老和尚见状,也明白刘娥的意思,当下双手合十一拜,便告退了。
外面的天气很好,雪后初晴,阳光打在人的身上,带著一丝丝的暖意,树枝上还挂著厚厚的积雪,鸟儿扑棱棱的飞过,伴著梵音钟声,清脆悦耳。
走出大雄宝殿,刘娥便带上了白纱遮面的笠帽,她和赵祯今天,都穿著普通的衣衫,身后跟著数十个随从,旁侧有两个小沙弥引路陪伴,这般样子,就像是寻常前来进香的官宦人家一样。
看过了琉璃高塔,又观了五百罗汉,上了高高的资圣阁,赵祯和刘娥便出了大相国寺。
和寺中的肃穆不同,出得第二进外,便已渐有喧闹声起。
上一篇:大明:家父朱元璋,我还努力个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