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187节
没有什么事,他都不会跟丞相碰面。
现在对方主动找上门来,怎么不会让朱标感到困惑?
好奇归好奇,丞相来了,作为监国的他自然是需要见一面。
旋即回应道:
“让他进来吧。”
“是。”
门外下人回应过后不足三息时间,随著书房门口打开,胡惟庸便穿著丞相服饰进入其中。
明朝洪武年大官都是以绯红色官袍作为主要装饰,他今日穿的就十分正式。
“胡惟庸拜见太子。”
“胡相客气了,免礼吧,这又不是朝堂上,何须拜礼。”
朱标抬手,示意胡惟庸不需要太过严谨。
见此,胡惟庸便随意站立。
“不知道胡相今日能从百忙当中抽空来找我,所为何事?”
虽然对方已经被自己父皇孤立,可丞相还没正当光明的被废除,依旧拥有文官之首的地位,每日处理的政务也不少。
朱标就直接开门见山询问对方来意。
胡惟庸呵呵一笑,旋即回应道:
“回太子,是这样的,前些时日在大朝会上,你提出了三道利于天下百姓的改革政策。
这第一关于百官的我已经跟六部各个尚书、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五军都督府等相关领事说明情况。
他们也都毫无异议的回应。
只是臣担心,这件事一下子就宣布下去,恐怕会难上加难。”
言辞期间,胡惟庸语气都是一副很为难的模样。
事实上,正如他所说的一般。
想要以一次大朝会就能将所有政策都颁布下去很显然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明地界多大?麾下拥有十几个省,每个省都有不少吃铁饭碗的官员。
这些人突然知道自己能加工资,肯定会十分激动。
而大明朝廷想要让自身管理到位,其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原本胡惟庸并没有打算将这些事情说出来,可昨日跟李善长一番讨论,自己也回家思索。
最终决定有些事还是要由他来说,如果到时候是朱标亦或者朱元璋来亲自询问他,那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
看出对方话里有话。
朱标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看来胡相是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还请胡相直言,这件事毕竟关乎朝廷牵连到天下民生,不可马虎。”
胡惟庸皱眉,好似事情很严重地说道:
“根据太子第一策,全勤奖励以及末尾淘汰制,臣发现除了京城之外,许多地方都没办法顺利执行。
缘由很简单,那便是毫无监督人选跟机构,无论是六部还是其余的寺,以及都察院,都无人能代表朝廷监察他们。
倘若有人想要趁机瞒混过关,大明朝廷绝对不能知道真正的底细。
还有摊役入亩跟清丈田亩,各地都有宗族联合起来,他们似乎对大明这项举措十分不喜欢,因此故意寻找各种理由刁难我等派遣下去的使者。
如果是一两人乃至几十人也还好说。
可臣发现,几乎除了京城之外,所有人都共同商议起来抵抗朝廷,臣已经下令将其捉拿起来,然而人数太多,最后只能法不责众,放一些人走。
总而言之,以上两策想要彻底施行的难度比我们预料当中的还要难上不少。
唯有第三策针对官银还有减少白银宝钞印刷倒是能执行,只是民间怎么做,咱们也不清楚,人心千变万化,他们不说,那白银就是没有。
作为臣子,在外办事就是代表了陛下跟朝廷,手底下的人也不好动手是不是?”
胡惟庸几乎是把自己发现的问题给一一描述。
朱标颔首点头:
“胡相不愧是胡相,能发现出这些小问题著实令我钦佩不已。
末位淘汰制其实就是缺少了人选进行监督,其余六部跟其余寺就不多说了,他们自己人手都不足够,负责监察的都察院也是如此。
都察院原本是御史台,后被父皇更改成为耳目,然而当初召集人选并未考虑到此。
现在大明缺少了监察的人,这倒是一个问题。
至于田地的改革,我问你,负责抵抗的那些人是什么人?”
“宗族跟当地百姓。”
胡惟庸想都没想就回答。
“怎么会有百姓一同反抗?”
了解到有百姓反抗朝廷政策,这倒是让他没想到。
要知道,就是当初杨晨跟他们说天下苦于徭役太久,所以才让他跟老朱萌生出改变的想法。
宗族反抗他能理解,可为什么连带百姓也一起闹事了?
对于这个问题,胡惟庸苦笑摇头。
“臣也不知道为什么,派遣的使者就跟我们说,百姓在宗族的鼓动下,拿著农具反抗前往的使者,说什么也不肯同意清丈田亩,好像这件事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一样。”
得到回答,朱标将问题都通通写在纸张上。
“今日胡相能将此事与我告知,我一定会回去跟父皇为你请一功。”
不管胡惟庸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来,他能说这些事,朱标也会板板正正的分清他的功过。
听到这样的话,胡惟庸脸上浮现笑意,他今日来的目的达到了。
“臣作为大明中书省丞相,自然是要为陛下分担,只是尽责分内之事,请功什么的臣担当不起,若是被陛下误会,臣恐怕是三张嘴也说不清楚。”
看著胡惟庸谦虚的模样。
朱标浅笑说道:
“胡相不必推脱,我只是如实跟父皇禀告,是功是过还是由父皇来定夺。
不过胡相,有件事我需要跟你聊聊。”
“何事?”
听朱标语气十分靠近,胡惟庸下意识认为这是对方跟他熟络的表现。
“你可记得大朝会上立功的监察御史杨晨。”
一听到杨晨的名字,胡惟庸内心就有所了然。
“这我当然知道,他现在可是许多人想要结交的好友,不过据臣了解,他打朝会后,便在家闭门不出,似乎是在等什么。
太子提都他,莫非是想要让他参与这件事其中?
可他是都察院的臣子,由陛下直接管辖,若是臣同他联合,会不会不太好?”
朱标摆手打消对方顾虑。
“胡相无需感到烦恼,杨晨来自宁明县,吃百家饭长大,父皇也是一次见识他有为百姓办事的志向才对此提拔一二。
我也已经打探好了,此人是一个人才,不说多么天赋异禀,在人群里面至少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当初他提出藩王外封,获得功劳,父皇赏赐他回宁明县进行治理。
如若我猜测的没错,再过不久,他就要回去了。
宁明县隶属于镇江府下管辖的县城,人数有数万,朝廷各部也都在此安排人选官员驻扎。
那么我能不能提出,让他以宁明县作为管辖试点进行三项改革,一旦事成,我们再将此法推广到松、苏、嘉、湖等诸府。
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理由进行阻挠,倘若试点成功,还有人刻意阻挠,我相信胡相应该知道,以父皇的脾气,肯定会血流成河。”
试点的事情本来就是杨晨跟朱标老朱共同讨论的结果。
而当初朱标当著群臣的面,没有提出试点的注意,有一定程度就是想要看看,胡惟庸到底会选择隐瞒还是如实上报。
现在看来,对方也清楚有些事情满不下去,这一点朱标倒是很是欣慰。
自己父亲想要废除丞相的想法太过于超前。
一旦没有了丞相的中书省对接六部以及各个部门,那么所有事情都会羁押在监国跟皇帝身上。
除了自己父皇是工作狂之外能承担这些政务,恐怕后续皇帝也很少有人能像自己跟自己父皇一样有心思扑在处理朝政上边。
自己弟弟朱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初老朱不就是听到自己好不容易废除丞相,独立执掌皇权,结果又被朱棣弄出来一个什么内阁。
内阁首辅独自一个人的权力或许没有丞相大。
可整个内阁加起来,无异于是违背了老朱废除丞相的初心。
胡惟庸听到试点的提议,眼珠子在眼眶内转了一圈,旋即点点头道:
“若是以宁明县作为试点,或许可行,杨晨作为京城监察御史又是宁明县本地人,自身有极大优势,他能成功,想必其余地方也就没有什么异议,毕竟那个都是为了天下百姓。
作为臣子,自然是不希望陛下手上沾染太多血腥,此法我回去跟中书省其余人告知后,杨晨哪里若是没有什么的话,臣认为此法可行。”
“那就这么决定了。”
朱标神情喜悦,毫不犹豫的点头算是成章。
等到胡惟庸离开,朱标提前让人备好马车,收拾好自己处理的东西后,便前往杨晨府邸。
府邸大门,朱标从一辆奢华车辇走下来,原本下人是打算使用太子龙辇,不过被他拒绝了。
非正式场合不使用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朱标的准则。
太子龙辇出门,终究还是太过于招摇。
他也算是杨晨府邸常客,门外家丁一看到他的模样便赶紧开门。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