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02节
“杨兄,我有个问题。”
“请讲。”
朱标提出疑问说道:
“如果按照你之前的说法,大明群众服务中心除了税卫之外,还有皇权下乡,可你要知道,百姓整日劳苦,几乎没有多余的钱财跟知识阅读大明的事情。
全部都依靠税卫,也肯定不能给每个人都亲自解释。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百姓自愿参与。”
第138章 换成日历就好
杨晨建议办理报社合并在大明群众服务中心,连同税卫一起把大明的消息告知给百姓。
却没考虑到,劳苦大众似乎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和闲钱去购买报纸跟书籍观看。
在现代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书籍在当今可是奢侈品。
哪怕是大明的印刷术已经很先进,能够随时以最廉价的成本印刷出很多东西,可以一下子把这个闸门打开,并不会得到什么对于朝廷有利的结果。
“太子说的有道理,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百姓购买‘书’的习惯,对于劳苦大众来说,功能性大于娱乐性。
那么按照这个办法,大明可以出钱印刷日历,在日历上面印刷一些有趣味的东西,来以此引导大明百姓购买。
亦或者说,不需要大明购买,对于一定条件下的百姓,能让当地衙门分发出去。
一本日历价格不贵,也就几文钱。”
“日历?这个办法好,比直接让那个百姓购买书籍好多了,父皇儿臣觉得杨兄所提一切都有可能完成,只要经过时间考验,若是能成,对于大明来说只有无限的好处。”
问题都解决,此刻只需要老朱发话肯首,这件事就算是敲定了。
站在老朱身旁的杨思义还想要说些什么,可被老朱抬手表示别说话。
旋即语重心长地说道:
“办法是一个好办法,目的也是一个好目的,可标儿你有没有想过,一旦将这些人分散到大明各处,朝廷将会多出一笔费用。
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能够得到解决,倘若费用花销太大。
哪怕是创建这个独立部门的利大于弊,咱也无法支持下去呀!”
老朱会不知道杨晨提到的这个部门对大明好处多吗?
他当然知道,可这个代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
杨晨反倒不以为然,拱手说道:
“陛下,人才跟如何管理我都已经说了,而如果你还担心花费的话那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首先,按照原本我们的计划,税卫是从退伍老兵当中选取。
大明有百万雄师,难道还养不起几万人吗?这些人本来就是在各部卫所驻扎居住,虽是自己种田,自己吃,可不还是依靠大明分发军饷?
我的提议只是让他们从边军卫所回到大明境内。
再说了皇权下乡意味著什么?这可是能打破士大夫在外垄断中央命令的一项措施。
这件事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好处,你们知道吗?
没有税卫的存在,大明很多地方都是土皇帝当家做主。
比如亲王之前在自己藩地胡作非为,陛下规定十石以下的生意不用收税,可秦王依靠自己的权力,规定,两石生意就要收税。
我敢保证,类似事情在大明比比皆是,他们有人是皇亲国戚,有人是当地县令。
没有监督势力存在,他们的权力就是皇帝,不仔细调查就不清楚。
而有了轮流驻扎在各地的税卫就不同了。
他们识字又会算数,百姓有不懂的事情可以询问他们,还能申请一定报纸进行贩卖。
每日会安排不同人手在村门口舞台上通读大明发生的事情,不至于让百姓永远都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内。
百姓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就会跟桃花源记里面的人一样,连天下是谁做主都不知道。
皇权下乡不能贯彻到底,百姓只能活在宗室豪绅构造的世界里面。
后世将其称之为‘信息茧房’,而税卫是打破信息茧房的重拳!是能让陛下你的声音,你的意志传到百姓耳中的唯一利器!”
顷刻间。
朱标、杨思义、老朱三人明白这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皇权下乡。
作为后来者,杨思义不知道前边杨晨有提过此事。
作为权臣,他很清楚皇权下乡的意义代表著什么。
地方宗室还有地方霸权主义在对待朝廷绝对武力面前是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民间有不少武馆,朝廷允许这些武馆存在,可不能让这些武馆自行打造铠甲还有武器。
究其原因便是普通人练武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百姓战斗力,危急时刻,紧急招兵买马可以让大明士兵不至于一点作战能力都没有。
只要不让对方掌握铠甲还有武器,那么随意这些人玩闹,完整大明有绝对的兵马之力将其摧毁。
没有了武力控制,地方就会使用思想控制。
为什么杨思义对杨晨的提议不完全反对,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东西能抵御私下反对皇权的力量。
只不过他一时间找不到词语形容这个东西。
现在杨晨一句‘信息茧房’让他犹如醍醐灌顶,不停拍打大腿说著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词?
当今时代路途遥远,出门行走极为不方便,想要走远门,家里没点钱还不一定能出走十里地。
百姓别说马车了,有牛车的人都是富农,大部分人都是靠著自己肩膀挑著扁担依靠双脚过完此生。
为什么从古至今,皇权传达不到百姓耳朵里边,出行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被当地宗室势力贬值的一个信息网给控制住了。
一张粘贴在城门口的皇榜,除非身边站著一个读书人,否则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皇榜上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除了标注要犯两个字之外,谁让通缉令上边都有悬赏金额,百姓看不懂字,可看得懂人跟钱的数目呀。
“父皇,儿臣愈发觉得,这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税卫必然要创建,此番举措,能有效的将底下的税给收上来。
哪怕是多几万人,儿臣也觉得这是值得的。”
朱标摸著自己下巴,在脑海构建出一个蓝图说道。
税卫确实是一个好玩意。
哪怕是没有这么多优点,他也会看在皇权下乡的份上准许施展。
只要能把税交上来,让自己的命令传到百姓耳朵里面,老朱才不会管其他的事情。
税卫成立,大明国库收入定然会暴增。
没有了底下人这些‘中间商’税就会比以前给他们收的时候更加多的进入到国库。
什么?
你说有胆大包天的人想要把其中的税卫给全部杀掉?
这种事情放在别的皇帝上或许有可能,可唯独在老朱身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税卫之外,老朱还有锦衣卫,他们犹如蜘蛛网一样遍布整个大明。
什么地方的税卫无缘无故地消失了,一点痕迹都没有。
那么老朱绝对能亲手让同样的方式,再次复现在幕后凶手全家身上。
税卫一旦进入某个乡县,就意味著他们头顶上不仅仅是负责税收,还负责把老朱的话传达下去。
担任税卫的人都是军伍之人,哪怕是异地办公,也能跟那些没文化,只会耕种的人平等交流,与那些只会仗著权利为非作歹的官吏完全不同。
以前地方豪绅跟官吏相互勾结使用各种手段让百姓多交税。
比如什么交税过程会有损耗,本来应该只需要缴纳一石粮食,百姓需要多拿出十分之一粮食出来替代这多余的损耗。
实际上损耗并没有这么多,各种巧立名目的税收方法让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事后还把这些事情怪在皇帝身上。
朱元璋对于这些事情十分在意。
理由很简单.
因为这些全部都是百姓缴纳的钱,一定程度上是他的钱啊!
贪污百姓税收,不就是贪污属于他的钱财吗?
“好!这大明群众服务中心的税卫好啊!”
“标儿,这件事咱们就交给你办,等什么时候都办妥了跟咱说一声,咱们在朝廷上跟那些官员说清楚,到时候咱要看看,谁敢站出来反对!”
“杨尚书,你觉得如何啊?”
杨思义默然无语。
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个锤子。
刚才他跟太子一起提出来的问题全部都被杨晨一个人解决了。
“陛下,老臣也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臣相信,太子肯定能将此事办的没有丝毫问题。
届时在群臣面前提及,老臣必然第一个站在太子身边。”
得到这样回复,老朱感到十分欣慰,旋即大手一挥,打算让杨晨一众人离开。
站在角落的朱棣却在这时候站出来。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老四?对对对,咱差点忘了还有你小子在,咱不是让你准备回到北平备战吗?女真各部现在应该为入冬做好准备,要是让他们提前先我们一步备好马草。
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意外,联合北元对我大明边疆造成不利,你得赶紧回去北平,让你燕王三位即刻出击。
争取一击必胜!为我大明争光!”
老朱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儿子带著女真各部首领的头颅回来,很是轻松说道。
朱棣则是满脸尴尬。
“父皇儿臣今天来就是更想询问父皇,您当初允诺给儿臣的骑兵儿臣找谁要?”
“骑兵?”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