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19节

  琢磨清楚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朱标跟上杨思义的话。“百姓要是能看到这两本书跟化肥带来的粮食增产,我都不敢相信民间会多出杨兄的多少香火庙宇。”

  朱元璋更是眼眸迸发精光。

  “民心所向,团结一切能团结的朋友,咱就不相信届时还有谁能跟咱争权夺利,这些个心怀不轨的家伙通通给咱趴下!”

  杨思义恭维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

  他说的就是大明权贵豪绅。

  为什么这些士绅不愿意放开土地?其原因不就是他们霸占先进知识,利用小小手段使得土地肥沃,粮食丰收,然后用这一碗米饭让农民为他们卖命吗?

  只有几亩田地的百姓稍微碰到大灾大难依靠自身人力根本就无法活下去,反观那些大地主就不同。

  每每大灾大难就开始站出来作妖,用最低的价格收买最好的生产资料,连百姓一家子的性命都捆绑起来。

  老朱最看不得的就是这些,因为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是他的地!

  是他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让这些迫害百姓的家伙给占领了?

  总归是要有人或者一个组织占领这块地,他既然是皇帝,凭什么不能当这个决裁者?

  至于豪绅在老朱看来自己已经足够仁至义尽了,钱给了,人给了,地也给了,身份地位都不缺,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满心欢喜的老朱觉得今天这个杨晨越看越顺眼,说话语气都温柔了不少,跟以往的模样完全是天差地别。

  “这中策除了两本书之外,还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

  “当然有了。”杨晨理所当然说道。

  “刚才上策我说的办法是移民政策,这个移民的位置是在距离万里之外,不同中原大明地界相连的美洲大陆,而这个中策,我认为除了推广化肥跟推广农书之外,还可以开辟一条简单方便,此事大明能做到的移民航线。”

  朱标似懂得这话的意思,小心意义问道:

  “依照杨兄的意思看来,这中策也是移民?”

  杨晨点点头:

  “不错,两本书主要是辅佐,其次依然是移民,远征美洲大陆,途径艰苦险阻,不可能把所有大明水师都移民走,百姓才是主要的,然大明百姓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接触过海,万一碰到什么大风大浪,亦或者海战爆发,没坐过船的百姓必然会上吐下泻头晕目眩,指不定还有人能把自己难受死。

  为此我提议,中策的移民策略可以再考虑向著大明南方位置跟西方地区进行摸索。”

  说到南边跟西边,朱?就想到自己父皇以前曾经跟他们说过的不征之国,于是胡便鬼使神差的说道:

  “杨御史,海外殖民必然是找寻物资丰富的地方,你怎么会让大明往南边跟西边前进呢?

  我父皇曾经跟我们说过,大明将来主力必然是北方,南方的海域几乎都是小国,为此列为不征之国。”

  话音落下,老朱整个人脸色都变了。

  前不久某一次谈话,他清楚记得杨晨指著他说他朱元璋是一个没有远见的人,制定出许多毫无作用的守则,才不到几十年政策的时效性就显而易见。

  到最后让自己后人束手束脚没办法一展拳脚。

  特别是这个不征之国,当初他的想法很简单。

  诸国隔海遥远,偏居一隅,大明举兵攻之补给必然不足,且遍地瘴气毒虫猛兽,可视为不祥。

  朱元璋坐在上方捂著额头心里说道:

  “这孩子,不会说话还是别说,安安静静的不行吗?”

  “陛下.确实是有说过要将南海诸个小国列为不征之国,其理由很简单,无非陛下认为这地方资源匮乏,人文落后,加上征伐过程消耗的钱财从此地赚不回来,是一个赔本的生意。”

  没有想像中说自己思维落后的话,反而讲的很客观,朱标有些另眼看了看杨晨,心想这小子今天嘴怎么不这么毒了?

  没人插话的情况下,杨晨接著分析说道:

  “我所说的中策真实殖民之地是在南海一处群岛,名为吕宋。”

  提到吕宋,杨思义就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吕宋这地方老臣了解,前些年他们有组织过不少船只从南洋一路循著以往贸易航线抵达过大明,当时还是我安排招待。

  自宋开始经商贸易,乃至元朝统治中原期间,中原有不少航海人士到过此地,福建此等贫瘠之地更是有不少百姓为了活命,选择搭乘经商船只,前往吕宋,格局老臣所知,吕宋一直都是处于纷争状态,从未有过任何一个强势统领能统一全国。”

  杨晨佩服看向杨思义,没想到这个家伙对吕宋居然这么了解,不愧是担任户部尚书的老头。

  按照时间线来看,吕宋最少需要到永乐年后期苏禄王国才逐渐壮大,从而占据吕宋大部分领土,饶是如此,吕宋也因为岛屿太多,文明程度太弱导致只依靠本地力量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像中原一样的大统一。

  等到一个世纪后,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环海旅行到达吕宋,西班牙依靠强大火力,横推当地一切文明,从此吕宋就成为南洋诸国第一个被西方世界列强殖民的领土。

  这一殖民就是殖民了近乎三个世纪。

  杨晨这个时候提出殖民南洋不是出于什么理由,就是不希望这一块肥肉落在其他人手上。

  西班牙人能横跨半个地球殖民吕宋三百年,凭什么大明不能把这个创建在自己领海门口的国家给收下了?更不要说这个国度的子民从来就只有当奴隶的命,这并非杨晨开玩笑,而是事实。

  他清楚记得,在后世现代科技的计算下,发现这个国家居然有十分之一的经济是依靠本土子民到海外当佣人获得。

  但凡他们有点骨气,何至于让自家女子到世界各地当佣人?

  眼下趁著这些‘野人’霸占风水宝地无作为,大明能手拿把掐的将其夺下,要是不规划到大明领土范围,杨晨都能跟自己过意不去。

  “这么混乱的一个地方,杨御史怎么会想要让大明将此处给攻占下来?”朱?满脸疑惑的问道。

  不仅是他,朱标也感到十分困惑。

  “是啊杨兄,这地方跟日本一样混乱,如果不是福建百姓前往,恐怕他们还过著饮毛茹血的日子,要不是为了他们的香料跟各种特产,福建人也不会到此地讨生活。”

  杨晨沉吟片刻后才说道:

  “我这样说你们就知道了,你们可以把这个地方想像成江苏这么大的一个桂林.江苏太小了,应该加上安徽才对,吕宋面积也不小。

  作为南洋小国,吕宋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作为一个除了北方之外,剩下地区全部都属于赤道十度范围内的国家,他的气候比全中原地区还要炎热,小冰河时期对这地方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还有丰富的降水量,除非是碰到狂风暴雨的历史性海啸,否则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那个.杨御史?请问什么是赤道十度?”朱?表示十分迷惑,明明分开都听得懂,怎么合并到一起就听不明白了?

  “老三,这赤道的意思是靠近太阳的地方。”朱标替杨晨解释。

第151章 天竺也很不错

  其实不仅仅是朱?就不懂,就连杨思义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心想自己好歹博览群书,见识多广,怎么每次碰到杨晨都感觉自己好像掌握的知识连一个三岁小孩都比不过,实在是令人感到汗颜不已。

  ‘原来赤道是这个意思’内心自言自语的杨思义没有表现出很惊讶的模样。

  朱标之所以能懂是杨晨跟他讲过,至于老朱,那完全是朱雄英的原因。

  每每接受过杨晨这个先生的传授知识,朱雄英就会兴高采烈地回到马皇后身边分享今天学习到的新知识。

  连带著朱元璋学习到很多新奇的玩意,这就是他为什么能介绍杨晨存在的原因。

  他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分走。

  一来杨晨没兵。

  权力就是拳力,最野蛮最粗暴的解释,谁的拳头大,谁说的话就是道理。

  二来杨晨所想的事他自己也说了,需要老朱帮衬,想要让百姓不过苦日子,那就是需要双方联合阵营,共同剔除那些私利最重的权贵阶层。

  直到能统一全国上下,君民一心!

  给自己弟弟解释清楚什么是赤道,朱标扭头望向杨晨道:

  “所以杨兄的意思是,跟殖民美洲大陆差不多,依靠化肥的力量,跟推广农书的作用之下,让大明百姓到这个地方来种植稻米?”

  “没错。”杨晨大方承认,接著往下深聊。

  “这地方不仅仅是种稻米,还能种很多粮食,大明能种的他能种,大明不能种的,他也能种。

  首先第一,气候环境就十分适合植物生长,长年保持高温跟充沛雨水滋润下,只要谷物种子质量不差劲,埋地里浇点水就能生根发芽。

  第二这里的土壤环境蕴含丰富的天然肥料,要知道,华夏最好的田地是北方黑土地,而这地方遍地都是比肩黑土地的土壤。

  种在这个地方的稻米长势不仅更快,还能获得更加多的米穗,多年丰收,必然能囤积大量粮食,从南海运输到大明,解救当地百姓也不是什么难题。”

  经过他这么一说,老朱两眼忍不住发出精光,舔了舔干涩的嘴唇。

  “咱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地方居然也是一块不弱于美洲大陆的风水宝地?

  标儿,回头咱们得好好商议商议,叫你天德叔叔过来,咱们安排人手到吕宋刺探消息,顺道看一看是不是真如杨晨所说的一样,拥有跟北方平原差不多的黑土壤。”

  一想到大明的版图即将能扩大,老朱整个人就忍不住开心。

  还是那句话,历代皇帝想要做的事情无非就两样,驱逐异族,开疆拓土。

  现在他已经在完成前面一项,后面这一项也赶上日程。

  “儿臣明白,回头我就找徐叔叔他们来商讨此事。”

  “老朽有一个困惑还望杨御史能解答一二。”杨思义忽然抬手问道,杨晨示意他直接说。

  “既然你提出让大明去攻占吕宋,那为何不直接向著与大明有陆地接壤的安南给攻占下来?那个地方也有不少平原,同样也能生产水稻,还没有海啸的影响,不应该是会比吕宋更为适合大明进行殖民的地方?”

  杨思义虽年老,他却能清楚记得大明周边国家到底有哪些,安南作为从秦朝开始就一直跟中原有牵扯的小国,他自然是十分了解。

  吕宋是从宋朝航海技术提升使得百姓有能力贸易才开始出现在中原王朝眼中。

  反观安南就不同,那个地方的人跟中原或许有所不同,就算再怎么样,双方也是经过百年交流,更不要说安南曾经一度妄图想要成为汉人附属国。

  可惜的是当初安南太穷了,汉人王朝根本就看不起他,导致安南一次又一次错过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份子。

  饶是如此,杨思义对安南也十分了解,这个地方的人没有属于自己根基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十分向往华夏。

  这些族人对华夏汉人文化其实也很矛盾,既想要跟这个大国有所关系,又不想完全成为附庸,这也是为什么华夏王朝不接受安南的原因。

  这个问题杨晨没给他回应,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朱?在先前交流已经彻底被杨晨折服。

  听到杨思义的提议,就忍不住开口。

  他目光看向杨思义,解释起来说道:

  “自洪武四年以后,安南政局混乱,五易其主,安南置身于一处广袤丛林当中,国土同海岸相连十分狭长。

  当初安南与占城爆发矛盾,还是他们找人跟父皇提及,父皇吸取了元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穷兵黩武导致边防国力十分衰弱。

  后主动调停两者纷争,安南同占城也正式成为与大明邦交的藩国之一,这两处的民族与云南广西部分子民十分相似,可以说是同宗同源。

  只是后来经过战乱,一部分选择离开族地逃亡更南边的方向,就此划分成为不同土族。

  且安南占城双方族群只是简单服软,并不会彻底投降,他们的性格实在是难以言说,打下来了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我认为,安南跟占城是一个很麻烦的包袱。”

  杨思义大致是听得是什么意思了,仍是做出最后的努力:

首节 上一节 219/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