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47节
你之所以让太子那么早的监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父子二人能合力共同处理百官的政务。
同时也想著让自己的权力更加统一。
可是陛下你应该需要明白,不是大明历代皇帝都能拥有你的精力。
每天鸡还没打鸣就开始起床进行早朝,将处理国家大事当成一种享受,整个人投身享乐其中。
没有了丞相,就代表皇帝一个人需要对接六部还有其余武将的事务。
要知道,一个人脑子整天活在高强度压力下,不仅会衰老的更快,还会让自己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损害。
就好比如大兵团作战,陛下以前打过仗,肯定知道,一场战役是需要同时指挥几十万人,并且一旦开战。
就需要日夜兼程不眠不休的制定超前决策,因为你获得的消息都是落后的。
普通人别说三天三夜不睡觉了,一天一夜不睡觉都难受的要死。
也就只有帅才的人物才能支撑下去。
光一个打仗都这么磨人了,更不要说国内朝廷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需要皇帝一个人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对于不善于勤政的皇帝来说,完全就是一个会要人命的工程量。
因此内阁就在您后边的皇帝当中产生了。
随著内阁的传承,就逐渐诞生出一批权力很大的成员,其中内阁首辅便是百官都想要竞争的职务。
甚至出现皇帝年幼,内阁首辅代行皇帝职权、处理朝政的迹象,不过陛下你放心。
这名内阁首辅是一个绝对的好臣子,不仅没有祸乱朝廷,甚至还一度让大明枯木回春,延长了本该早就灭亡的国祚。”
一开始,朱元璋听到内阁的作用,他内心都快要气炸了。
自己好不容易收回皇权,后人居然又把这些权力给分散出去。
不过后面杨晨提到的那些理由,他忽然想起来自己的大儿子好像就是他给对方的压力太大而导致身体出现虚弱。
如此说来,自己好像还真是不对的?
这个想法出现的刹那,朱元璋就开始认真考虑这个内阁是否合适替代丞相?
按照杨晨所说,内阁拥有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附皇帝的,跟丞相能私底下有一套班子完全不同。
他之所以想要灭掉丞相,就是看不惯丞相的权力。
特别是胡惟庸最近这段时间,有些不清楚大王小王,跟文臣走得近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文臣武将他都想要。
在朱元璋眼里,这就是僭越皇权的行为,他不允许大明除了他之外,还有这么牛逼的人物。
因此,废除丞相,杀掉胡惟庸,在他眼里是必然执行的。
只是内阁的制度仍然让他感到有些不喜,毕竟杨晨刚才也说了。
皇帝年幼,内阁首辅代行皇帝职权,处理百官政务。
这说明后期的内阁首辅权力依然很大,甚至能让年幼的皇帝无法还手。
若是碰到对方口中的好臣子那或许没有什么,可万一是一个奸臣呢?
想了一下,朱元璋发现自己对这种能触碰皇权的存在依然是很不喜,于是乎就不多想。
抬头看向杨晨接著问。
“你刚才说东林党私底下勾结蝇营狗苟压迫百姓,国库空虚之下,难道崇祯没有意识到什么而做出改变?”
到现在,朱元璋已经不怪崇祯了。
谁让这孩子根本就没学习过如何处理朝政的知识。
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的当皇帝,加上碰到乱世,他想要立志成为中兴之主,怕是难于上青天。
现在朱元璋就想知道,自己的大明日后到底遭遇了什么麻烦事,以至于被百姓人人唾弃,甚至连边军都不帮助自己的朝廷。
这样的大明,实在是难以评价。
杨晨沉吟片刻,旋即说道:
“他确实也意识到了问题,东林党将税收的压力传递到百姓身上,使得百姓手上的土地全部被贵族阶级兼并走了。
没有了土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上缴的税,最后导致他们纷纷起义。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崇祯皇帝就想著既然收百姓的税会导致起义,那就尽可能缩减朝廷的开支吧。
将一些他认为没有必要存在的机构全部去除掉,就比如官方设立在各地的驿站,除了主要成员之外,剩下的驿卒基本都被他裁掉了。
他的这个举动,让本就是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廷在灭亡上添了一把火。
大量地方人员本来想著依靠朝廷的铁饭碗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哪怕没有饷钱,自己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行,可随著失业的潮流传遍整个大明。
这些被裁掉的人纷纷主动加入起义军。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曾经都是在为朝廷办事,水平比那些土匪不知道强了多少。
没过多久,就有不少人依靠自己的本事在起义军当中崭露头角,要么成为小头目,要么成为将帅。
起义军当中,就有一个实力极强,懂得笼络人心的首领,他曾经就是被裁掉的人。”
朱元璋闻言,只感到头皮发麻,虽然知道崇祯不行,可仍然是忍不住骂了一句。
“蠢逑!”
“标儿,你说说,这后人怎么就这么傻呀!驿站是干什么的?
这可是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重要机构,是朝廷安排在外面的眼睛。
没有了驿站,就代表大明中央彻底失去了对外观察的眼睛,难怪大明会亡,就他这样胡乱来,大明想不亡都不行。”
第61章 在蠢也不能这么蠢吧
“是啊大哥,不是我说这崇祯皇帝就算再笨也不能这么笨吧。
这外边要是没有驿站,他怎么了解外面的情况。
完全就是让自己的处境成为一个瞎子跟聋子。”
不仅仅是朱元璋吐槽,朱棣自己本人也忍不住说两句。
实在是崇祯的做法让他们感到一阵头皮发麻,正常人不会操作的事情他居然全部都做了。
“老四!”
朱标狠狠瞪了一眼朱棣,瞬息间,朱棣连忙捂住自己嘴巴,表示不会再说了。
回过头,此刻的朱标整个人已经脸色涨红,把自己的头低下来实在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父皇的询问。
他若是有办法,恨不得亲自上手教导崇祯应该怎么做才是最佳选择,可双方相隔太远。
正因如此他才对著两人说道:
“咳咳.父皇,崇祯是咱们的后人,况且他本身就没有经受过皇帝的教育,身边又没有能完全信任的能臣。
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完全是因为情况逼迫,咱们也不能光逮著他骂呀。”
为了给崇祯解释,同时也不至于让朱元璋这般生气,朱标只能把崇祯的身份给搬了出来。
细想之下,朱元璋也最终释然了。
“哎,这孩子著实可怜,只能说命运造化弄人,这是他的命,咱们就算知道了,也无法干预。”
眼看两人都对崇祯的悲剧感叹,杨晨却说道:
“其实你们也没必要为崇祯的能力感到叹息,虽说他执政能力或许不行,但他的人品还是相当可以的。
至少在当皇帝的身份上,他对得起你们老朱家。”
闻听此言,朱元璋眉头一挑,眼睛一大一小的盯著杨晨:
“你这家伙嘴巴居然还能说出这些话来,不会是在骗咱吧?
就你刚才说的那些事情,崇祯这后人不说怎么样,至少所作所为放在任何一位皇帝身上都相当差劲。
可你居然说他对得起咱老朱家?”
事到如今,朱元璋对杨晨的态度跟朱棣一样,都认为这家伙完全就是一个扫把星。
只是他没明著说,而是不停阴阳怪气的暗中指示。
杨晨却是没有隐瞒,直接说出原由。
“没错,我之所以对大明如此了解,也都是因为崇祯的举措瞬间将大明朝的格局拔高了一个层次。
他在历代亡国君王当中,绝对是前三的存在。”
周围三人瞬间屏住呼吸,这句话足以见得崇祯确实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杨晨的毒舌他们都见识过,可以说是谁来了都得挨上两句。
目前为止,似乎也就只有马皇后是没有任何一点负面消息。
甚至连朱标也因为袒护自己畜生弟弟受到一点责骂,可三人都认为是一滩烂泥的崇祯却能让大明的名声提高了不少。
“崇祯十七年,这是崇祯皇帝解脱的日子,他从年轻时气盛模样接手大明,到此刻的满头银丝。
身为皇帝,他活得太累了,自认为想要挽救大明,可却给大明不断造成灾难。
这期间有人为导致的原因,也有他自身的问题。
然而站在他的角度看,自己从未学过任何御权之术,能坐在这皇位上十几年已经算是奇迹了。
这一年,李自成率领由失业人群、流民、农民等等组合成的几十万大军攻入京城。
此刻的京城国都已经是处于一片战乱的火海。
面对叛军的袭来,有人劝他投降,可被崇祯皇帝一剑枭首。
为了避免皇后公主遭受叛军凌辱,他亲自下令她们自缢,有人想要逃,他命人抓回来后,亲自送对方上路。
在发现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崇祯皇帝最后遣散所有人。
唯有一名太监陪著他来到山上。
他就这样看著自己的江山被他人夺取却又无可奈何。
面对局势的压迫,崇祯皇帝对著四周癫狂大笑,咬破自己的手指,在一张帛书上写下自己的遗言。
上一篇:三国:开局盘点十大名场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