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我有随机情报系统 第348节
傅司令更是相当给力,及时派出35路军的骑兵部队从侧翼袭击日军,减轻八路军反扫荡压力。
协助八路军各路游击部队逐步在敌后扎稳脚跟。
再加上当初包头被攻占,日军守军被35路军重创的仇恨。
鬼子驻蒙军,尤其是驻蒙军司令官冈部中将,将主要的矛头都放在了35路军身上,作为驻蒙军的重点打击对象,恨不得将那傅宜生大卸八块。
……
至十月中旬。
引人瞩目的,以八路军反向封锁线为焦点的双方攻防战役,依旧在持续之中。
起初这场战斗打响,日军携带着迅速击溃中条山中央军的胜利威势而来,甚至集结了整个华北方面的日伪军主力,乃至不顾正面战场兵力空虚的危机,发起全面反扑。
中国境内各方武装,包括晋绥军,中央军以及各国军地方军。
甚至包括国际各国——近来,援助八路军并决定加大援助力度,但因为日军的这场反扑而报观望态度的苏德英美等各国的注意力。
也全部都凝聚在这场攻防战中。
原以为这场战斗并不会持续的太久。
日军集结重兵,几乎是倾尽华北主力反攻。
这么大的阵仗,按理来说应当是势如破竹,要不了几日,说不定就全面攻破八路军的外部碉堡,炮楼防线,将八路军重新赶回偏远的山区。
结果……
双方一直从八月中旬打到十月中旬,鏖战了整整两个月。
却还是没能分出胜负。
日军虽然在部分局部战场上,攻破了八路军的外部碉堡据点工事,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八路军的外部防线依旧坚固,根本没有遭受较大损毁。
——八路军构筑的外部防线是结合了碉堡,炮楼,坑道,地道,堑壕,封锁钩,封锁墙等共同组成的,抗压能力极强,且复杂多样化的体系防御工事。
整体防御也并不单一,充分发挥战略纵深,一连构筑多道依托各类工事修筑的防线。
日军凭借着装备的优势,迅速攻破一两道防线之后,继而在推进中遭到八路军三道四道,甚至五道,六道防线的阻击。
攻势用尽,被重新拦截在原地。
继而遭到八路军的反攻,原本攻占的一线,二线工事,又时常在猝不及防中重新丢失。
如此你来我往。
有时围绕着一道防线来回争夺,甚至都能打上一两周。
原本的攻防战愣是逐渐演变成了拉锯战。
久久而不能分出胜负。
日军大后方的尸体收容战,几乎都快堆不下了。
相比之下。
日军打的是攻防战,没有掩体遮掩,顶着八路军的炮火进攻。
八路军部队则是借助坚固的防御工事进行防守,面对日军的炮火进攻甚至是空中火力轰炸,及时利用特别打造的防空防炮地道工事拉扯。
因此从整体战局来看。
日军的伤亡要明显大于八路军的伤亡。
指挥作战的各路日军军官们,随着战争的延续,几乎都是咬着牙指挥,越打越癫狂,红着眼睛,怒发冲冠,接近崩溃的边缘。
坐镇后方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副总参谋长,则借用宋时杰当初围绕着八路军反向封锁线索预测战局时,所提到过的一个名词开口:
“沉没成本!”
“宋时杰当初提出的这个名词,对于日军眼下的疯狂,描述的可谓是一语中的。”
“鬼子进攻咱们的反向封锁工事,他们的伤亡越大,消耗的弹药,人力,物力越多,局部攻占的一些阵地数量越多。
这小鬼子就越不容易放弃,越不愿意放弃。
为什么呢?
因为小鬼子已经付出的代价,也就是沉没成本,太大了,大到他们绝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功败垂成的滋味可并不好受!”
而为了保持日军这种旺盛的持续进攻力。
八路军前敌指挥部也可谓是绞尽脑汁。
“利用战略纵深构筑的多道防线工事,外部的两道防线驻守的兵力不许太多,火力配置不许太强。
要给小鬼子看见希望,甚至丢那么一道两道防线,甚至是故意丢下一些装备弹药,送给鬼子。
否则打的太狠,让鬼子彻底绝望,再把小鬼子打跑。
那可就坏了事儿!”
因此。
“报告长官,东部战线传来消息,已经连续攻克八路军的三道防线,进展十分顺利!”
“长官,原本攻克的三道防线,又被八路军重新抢回去了两道!”
“长官,我们成功突破八路军的西部防线了!”
“长官,我们突破的部队又被八路军重新打退了回来!”
……
——坐镇大后方的鬼子司令官们,包括多田骏,筱冢义男,土桥等,随着前线传回的一道道战报,那心情真像是坐过山车一样,时而飞跃,时而骤坠,五味陈杂。
而在双方鏖战之际。
外面的消息也是传的满天飞。
今天是小鬼子全面攻破了八路军的外部防线,已经彻底攻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了。
明天又成了鬼子被八路军全面击败,伤亡惨重,重新撤到防线之外。
如此来回拉扯之下。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愣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楚战局的具体情况如何。
至十月下旬。
日军针对八路军外部碉堡,据点防线的攻势,由于后勤物资供应不足,暂时停歇,鬼子将大部分的兵力抽调回就近的县城修整,准备再战。
仅留下少部分兵力时不时的针对八路军防线发起一些佯攻,以证明日军还没有彻底战败。
——这场在近代化的战争体系下,依旧能够持续这么久的战役,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为了预备这场战斗,八路军各部队筹备许久,各大前进据点,地道工事内早就囤积好了对应的装备和物资。
外加根据地上下军民一体,全民皆兵,由乡亲们用小车推出来的运输线,可以随时保证前线作战部队的军事所需。
而日军方面为了掀起这场战役同样筹备良久。
将中条山战役胜利而获得的海量军事物资都全部抽调了过来。
双方的交战区域又比较靠近日军的准治安区。
不像是日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进行大扫荡那样,后勤战线被拉的很长。
此次攻坚战中,日军的后勤运输线大大缩短,保证了日军持续作战的后勤供应——鬼子不再是星期扫荡。
这赋予了双方鏖战的基础。
最终,这场战斗从八月中旬一直打到十月下旬,暂时停歇没多久,鬼子筹集了物资,修整过部队之后,再次发起进攻。
期间又陆陆续续的停战过几次。
就像是时而狂风暴雨,时而柔风细雨,时而又雨过天晴的多变天气一样,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一直持续到同年年底,还没有结束。
至此。
晋绥军,中央军,包括国际各方也彻底意识到。
鬼子虽然声势浩大,却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迅速攻破八路军的坚固防线。
哪怕是这面对面的,硬碰硬的正面攻防战。
已经是晋绥军某旅旅长的楚云飞曾为此感慨:“我军百万,借助坚固的城池坚守,却是一路溃败,沦丧了大半山河。
八路军凭借着从鬼子手上抢过来的碉堡,据点,却硬生生的顶住了华北方面日军两月有余的猛烈进攻。
这到底是工事的坚固与否问题。
还是部队的性质不同,战斗力差异的问题?”
原本还持张望态度的国际各国也不再犹豫,进一步加大对八路军的援助力度,合作力度,以八路军牵制日军,而保证本国利益。
第415章 尘埃落定的局势
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日军的鏖战继续。
与此同时。
日军企图彻底消灭国军主力,甚至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野心不曾停歇。
同年的正面战场,国军主力与日军的规模性战役接连爆发。
同年春,南昌会战爆发——国军第九战区在南昌附近先后布置了将近51个师,即便不算地方参战部队,亦接近40万兵力。
日军动用兵力5万左右。
并使用了大规模的特殊弹,甚至还加入了大量的坦克突击部队,以使国军第九战区在部署上遭到严重打击。
再加第九战区指挥失误。
前后仅仅十日,南昌被日军攻陷。
同年5月至6月,枣宜会战爆发,日军攻势迅猛,最终攻占宜昌,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荩臣将军率军拼死抵抗,壮烈殉国。
先后两场惨败,打的国军主力颓靡不振,打的国际各方甚至怀疑,国军作为中国抗日武装的明面正规军部队,到底有没有抵抗日寇的实力。
——其实自抗战爆发,从淞沪会战打响以来。
上一篇: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