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我有随机情报系统 第432节
八路军积极与苏方加强科研,军工,贸易等诸方面的合作。
负责关东地区发展的宋时杰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他深知以中国目前的薄弱工业基础,想要迅速发展,跨过起步阶段,靠着闭关造车,肯定是行不通的,闭关锁国的清朝落后被打便是最好的教训。
所以国家想要迅速的跨过工业生产科技生产的起步阶段。
最快最捷径的方式便是加强技术的引进,甚至可以尝试仿制,并在不断的学习,加强人才的培养之中,逐步尝试自主研发项目。
时间就这样继续推移。
宋时杰将曾经的那些老战友,老干部们,包括李云龙,丁伟,孔捷,赵刚,楚云飞等等,尽可能的聚拢在身边。
一部分向边防干部转型。
还有一部分逐渐向军工领域干部转型。
并按照延安方面的指示,全身心的投入到关东地区的边防工作,以及军工,国防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之中。
宋时杰从国际内外广罗人才,在国内搜集人才,培养人才的同时,呼吁广大华侨同胞参与回国的建设,并承诺给予回国之后的稳定工作环境和待遇。
大量爱国之士,曾在抗战时期频频伸出援手的海外侨胞们纷纷返回。
另外,宋时杰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向外充分展示了华夏海纳百川的包容心,不但号召国人回国参与建设,同样也号召其他各国的友人,包括苏,英美等各国答应提升待遇引进人才。
此时的中国。
拥有迟早能够建成巍峨长城的潜力,无论是谁来添砖加瓦,或许都可以在华夏成长阶段分一杯羹,未来流芳百世,也未必不能。
这样一个百废俱兴的中国,对于国际内外的人才们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宋时杰同时带着李云龙,丁伟,楚云飞等一众老干部们——干啥呢?让他们学习,当年打仗的时候,学习战术指挥,战略分析等等。
如今战争眼看着就要结束了,那就参与到军工建设,科技研发中来。
“对咱们而言,这是一场新的挑战,更是一场另样的新的战争!”
“死都不怕,难道还怕学习不成?”
“抗战这么多年的艰苦都熬过来了,难道连区区几本书都啃不下来?”
你完全可以想象,当年大老三粗的李云龙和孔捷抱着一本物理书在那里皱着眉头硬啃的场面,该有多么滑稽。
宋时杰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老战友,老干部们彻底忙碌在新的挑战和学习之中,让他们完全没有精力倒腾其他的事情,不倒腾事情,也就出不了事情了。
这些干部们有些进步的真的很快,比如周承民,赵刚,楚云飞等,这些原本就有些文化底子的干部。
包括丁伟,虽然学历水平不高,但好歹有些文化基础,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最苦的当然是李云龙,孔捷这些基本上没什么文化底子的干部了。
李云龙整日里叫苦不迭,但实际上,这小子要是真的沉下心来学习,展现出的天赋可是不弱的。
天赋最弱的是孔捷,但是孔捷具有格外吃苦耐劳,苦心钻研的精神,学得了的就学,学不了的硬学,读得下去的就读,读不下去的就硬读,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找到宋时杰给他开小灶。
因此,虽然天赋不高,却是一直在默默的进步中。
不久之后进行相关专业的测试时,孔捷的成绩虽然排名不靠前,却也排在中游,比垫底的李云龙可好了太多。
宋时杰因此找到了打击李云龙的杀手锏:“老李啊老李,你不是一向吹牛你有文化,打仗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松过学习吗?
你瞧瞧人家老孔,都快把你甩到国外去了。
我看你是打仗的时候不见得比人家老孔强多少。
这学习的时候可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子!”
李云龙顿时扎心了。
这要是别人也就算了。
放在孔二愣子头上,这口气他能忍?
哪怕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呢,也硬逼着自己沉下心去学习。
而在宋时杰的引导下,当这些干部们真正的接触到科研领域,军工领域的一些魅力。
正如李云龙在某日终于通过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终于明白了炮弹的生产以及爆炸原理之后,那番由衷的感慨:
“原来各种火炮是通过这种原理生产制造出来的!”
“乖乖,从整场抗日战争,炮火表现出来的重要性来看,当初能率先研制生产出火炮的真他娘是个人才,一个人怕是能顶得上三个师了!”
对于宋时杰而言。
不管是苦口婆心的劝说也好,还是拿命令强迫也罢。
他为什么非要逼着这些曾经的战场虎将们,参与到军工和科研方面的建设呢?
政委周承民曾经向他询问过原因。
宋时杰解释说:“人是最怕闲着的,无论干点什么都好,战争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这些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老将,若是找不到事情去做,迟早会茫然不知所措。
倒不如给大家找点有价值,有意义,又充满了魅力的方向。”
“最主要的是什么?”
宋时杰笑道:“当咱们这些曾经的军事干部摇身一变,成为军工科研领域方面不可或缺的领头羊。
我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大家都留在关东地区,参与国防,军工和科技建设。”
如此。
自然可以避开不必要的漩涡。
第482章 东方雄狮,科技强军
当这些老战友们在军工方面科研方面拥有一定的底蕴之后,在关东地区的国防建设,军工发展,科技研发之中他们便具有不可替代性。
尤其是抗战刚刚结束,关内的大部分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还没有来得及转型。
他们不可能在军工生产科技研发方面具有什么优势。
但是宋时杰却将自己身边的这些老战友,老干部们培养出了这方面的优势,不需要各行各业专业领域的精通,作为领头羊,只要清楚其中的要害和关键之处,能够做出正确的领导和指示即可。
如此一来。
宋时杰也有理由,在任何人想要将这些干部进行调动,或者是往关内抽调的时候,站出来阻止。
尤其是在军工科研项目进行到关键的时候,相对应的人材和干部更不能随意调动撤离。
这便是他另外一层用意。
周承民自然不明白宋时杰长远的用意,还在玩笑中笑话老宋搞山头主义,这是要把多年的老战友,老干部们全部聚集在身边,一个也不能落下。
宋时杰笑着解释道:“关东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引进,咱们的干部还稀缺着呢,我不从关内要人才干部到关东就算不错了,哪有咱们的干部往外送的道理?”
借助关东的边防和发展工作,远离冲突中心。
这才是万全之法。
……
至于关东地区大量投降的关东军俘虏。
八路军给了他们人道主义对待,包括留在关东地区投入战后的建设,也基本上是全凭自愿。
他们有的选择离开,返回本土,一同带回去的,除了中国军队的道义,还有中国军队不可战胜的强大,这将刻进他们的骨子里,一代代流传下去。
甚至有不少日军庆幸着战争的结束。
再继续打下去,他们或许没有人能够重新活着返回祖国。
还有些关东军,这些年也早已经适应了在关东地区的生活,选择留在关东,继续工作,生活。
……国内的冲突,也一直没能影响到关东地区。
——原因很简单,如果说当初的关东军将关东地区打造的如同钢铁要塞一般,很难找到突破口的话。
在宋时杰等一众核心班子们的率领下,进一步打造升级的关东地区,已不仅仅是鬼子关东军掌控时,表面上的钢铁要塞,更是从外到内的真正的壮大。
即便没有关内的八路军阻拦,敌人也根本没有这份胆量指染关东。
就连李云龙这样一读书,脑袋就大,没什么文化,大老粗出身的将领,都开始钻研起军工发展与科技研发,甚至充分感受到其中的魅力,有时候甚至会自主去钻研,学习的时候。
你完全可以想象关东地区的军工和科技领域的暗中发展的有多么迅速,堪称日新月异。
……
六个月后,关内的冲突依旧如火如荼时。
关东地区的各大兵工厂联合运作之下,已经开始投入生产属于中国军队的制式化步枪系列,初步定型为四六式步枪。
这款步枪从各方面的作战性能上,都要远超过抗战时期那些较为知名的步枪,比如三八式步枪,中正式步枪之类。
另外,在四六式步枪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改制的四六式半自动步枪的生产线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军工武器的生产过程,大致是一个从实战——作战需求出发,经过数据收集、研发、测试,再通过实战检验,最终定型的循环过程。
宋时杰在随后召开的以装列步枪为主题的军工会议上提出。
“要争取在一年之内完成四六式步枪及四六式自动步枪的实战定型过程,并进一步投入由四六式半自动步枪向全自动步枪的研发改进工作。”
关内激战不休。
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宋时杰非常清楚,时间对于中国而言还是极为紧迫,尤其是50年10月的那场战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那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立国之战。
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却赢得极为艰辛,多少中华好儿郎前仆后继地倒在了那场战争之中。
不想看看悲剧重演的宋时杰,想做的便是在那场战争正式开启之前,尽可能的充实中华民族的工业力量,军事力量,提升部队的装备水平。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直到那场战争爆发,自然要让全世界都震撼于东方雄狮的彻底苏醒。
让世界列强们都意识到,中国在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之中能够最终击败日军,绝非偶然。
中华民族不仅仅有反抗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更有反抗侵略的军事实力与自信。
又四个月后,也就是第十月。
除了制式步枪的仿造,研发和生产之外。
上一篇: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