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58节

  大唐期刊和扫盲行动如火如荼。

  让李贤有些意外的是,大唐的各个驿站竟然也因此火爆了起来。

  因为大唐期刊的征稿范围是整个大唐,偏远地区的百姓自然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来投稿,便将手写的稿子投送到当地驿站。

  而驿站也接到了官方的授意,每积攒一批稿子后,就由专门的驿卒一同运到大唐皇家东院,交由上官婉儿审批,若是有过稿者,便带上加盖了东院印鉴的回执信回去。

  回执信上带有过稿者的姓名和基础信息,过稿者便可以凭借此回执信,前往当地的大唐百货兑换兑物券。

  在这种政策的帮扶下,驿站想不火都难。

  而另一个让李贤意外的点就在于巴蜀地区了。

  大唐期刊虽然面向全国,但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关东地区,毕竟大唐期刊设立的初衷就是辅佐扫盲行动,进而打压五姓七望士族。

  也因此,除了“近水楼台”的长安城外,整个关东地区的稿件最多的。

  而排在关东之后的,竟然就是巴蜀地区,甚至于比紧挨着长安的陇右都多!

  而原因,就在于巴蜀地区的官道。

  沥青路的建成,让巴蜀地区的官道能够直通长安,且路途坦荡,邮递投稿的“邮费”也更低,反倒促进了巴蜀百姓投稿的热情。

  只能说各方各面产生的联动太多,以至于李贤这个“始作俑者”都没想到。

  更让李贤没想到的是,仅仅开办了两个多月的大唐期刊就收到了无数精良的稿子。

  有文采斐然的诗词歌赋,也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唐开放的文化风气,让这个时代的人们思想也是天马行空,甚至于李贤还看到了不少基于《西游记》的世界观二创的神话故事。

  此时的李贤正在阅读这些稿件。

  相比于枯燥无味的奏折,这些脑洞大开的民间故事显然要有趣多了。

  尤其是呈给李贤的,都是经由上官婉儿初步筛选过后,颇为精妙的稿子。

  “不错,这个故事有点意思,可以安排出书。”

  李贤将一份稿件放下,这份稿件是一个普通民夫编撰的,大致的内容是说仙人将一柄锄头掉落在了凡间,被一个农夫捡到,农夫发现凡是用这柄锄头锄地,粮食的亩产都能达到两千斤。

  而当地的府官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命衙役强取豪夺,将锄头给抢了过去。

  民夫失去了能亩产两千斤的锄头,便日日焚香祷告,仙人感念到他的虔诚,下凡将锄头收回,而后赐下福泽,让当地百姓们家中的田地都变得能亩产两千斤,唯独抢夺锄头的府官例外。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也反映了百姓对于土地丰收的渴望之情。

  最关键的是……李贤手里真有亩产两千斤的东西。

  甚至于别说两千斤了,再翻个倍都不成问题。

  “来年开春应该就能将土豆种第三茬了,到时候再像花生一样,在举国范围内种植……”

  李贤将这份稿件放在一边,而后打开了另一份稿子。

  这次,一翻开就让李贤眼前一亮。

  字迹。

  相比于许多刚刚识字、字迹粗鄙的稿子来说,这份稿子单单字迹就让人赏心悦目,很明显,投稿的人原本就是一个读书识字之人。

  “这是……长篇故事?”

  李贤更加惊讶了。

  一般来说,这种字迹雅观的人投稿的方向大多都是诗词歌赋这些能体现才情的,鲜少有写长篇故事的。

  毕竟在如今的主流观念里,话本故事这种体裁属于是“通俗文学”,而诗词歌赋才是真正的高雅之士该追捧的,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现象:字写得越好看的,投稿的篇幅就越短。

  李贤好奇心被勾起,捧起了稿子开始翻阅。

  还是个历史故事?

  李贤有些讶异。

  故事的开篇竟是以秦朝的扶苏公子为主角,说他结识了一位才情斐然的女子,而这个女子很明显不是正史中的人,也就是说……这还是篇架空历史的故事。

  “唐朝就有这样的脑洞了?”

  李贤有些惊喜,接着往下看去。

  这很明显只是个开篇故事,大约的说了一下扶苏公子和女子的相知相识,而后因为惹怒秦王,被发配到上郡,监督和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这还是个连载故事?”

  李贤表情古怪,唤来了上官婉儿。

  “这稿子是谁的?倒是颇有意思。”

  上官婉儿低着头,脸上悄悄的俏红了一瞬,只是李贤却并没有注意到。

  “这是臣一位友人所编写,臣觉得颇有意思,便举贤不避亲,将其呈给了陛下。”

  李贤恍然。

  难怪能有这样的文笔,是上官婉儿这位才女的友人就不奇怪了。

  “这故事可有后续?”李贤好奇道。

  “自然是有的,只是臣那友人说,这故事的结局藏了一个秘密,因此想要分段刊发,也因此,臣想到了一个点子。”

  “说来听听?”李贤饶有兴趣。

  “如今大唐期刊发行的书籍大多都是一本一本的成书,虽说一次读完能让人回味无穷,可读完之后,也就过去了。

  “况且因为稿件筛选不定时的原因,发书的时间也不定时,百姓们甚至不知道何时上新了新的书籍,这难免影响了百姓读书识字的热情。

  “若是能调整发书的时间,每一旬或是一月准时发刊,选稿的内容也可以分为诗词歌赋、完篇故事、中长篇的连载故事等等……

  “这样既能满足文人雅士赏鉴诗词的雅兴,也能让百姓满足阅读故事的兴趣,甚至二者之间有了交互……”

  上官婉儿一点点叙述着她那还处在萌芽中的点子,但李贤却已经瞪大了眼。

  上官婉儿所提出的,几乎就是后世诸如《故事会》、《知音》一类的连载期刊!

  将短篇的诗词歌赋放在开头,中篇的完本故事放在中间,最后面则是放一些重量级的连载故事,让人看完了一本,忍不住去购买下一本。

  这将极大的调动百姓购买大唐期刊的热情!

  “你说的很好!往后的大唐期刊就这么办!你来主办!”李贤当场拍板。

  这也是经过后世市场验证的可行手段,拿来绝对没有问题。

  反倒是上官婉儿有些诧异李贤的果断,片刻后才反应过来,急忙行礼:“谢陛下信任!”

  “这本就是个好点子,无关乎信任的问题。”李贤摆手,而后又调笑道:“倒是得催催你那位友人了,这故事朕很喜欢,催他快些写完才是!对了,这故事叫什么名字?”

  “寻秦记。”

  上官婉儿脸色又莫名的红了一下。

  ……

  寻秦记自然不是李贤所知道的那个寻秦记,这只是跨越千年的一场巧合罢了。

  唐历元年,冬月初十,正式连载版的大唐期刊第一刊上架大唐百货。

  大唐期刊按月上架,每刊售三千册——这也是刚好能收回雕版成本数目,日后再根据销量酌情考虑加印。

  大唐期刊除了李贤最初设定的那些东西外,还增添了一个版块。

  内容大致是大唐王朝的一些实事政策,譬如某某地增设大唐百货分店、相爷醉走出国门,兜售向周边藩属国、某某地又增设官方的花生榨油厂等等。

  除此之外,李贤还决定将连载在大唐期刊上的长篇故事,在完结的时候单独整理成册,整本出售,算是满足一部分只想看长篇故事的人。

  有了这些内容的加入,大唐期刊的第一刊,在大唐百货上架的一刻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三千册不够。

  加印!

  腊月初十,第二刊的大唐期刊被加印到了五千册。

  又一次被售罄,只是这次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

  李贤在大唐皇家东院听着上官婉儿汇报又一个月的销售和投稿情况。

  “大唐期刊的消息传遍了举国上下,近日收到的稿子也越来越多,并且质量也越来越高,不少文采绝伦者,即便是臣看到也是眼前一亮……”

  李贤点头,沉默的听着上官婉儿汇报。

  对于稿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的情况,李贤事先就预料到了。

  文化这个东西和科技是类似的,当有了一个苗头之后,后续的爆发是呈井喷式的。

  大唐期刊的出现,就促进了这种爆发的出现。

  “因为印刷数目的提高,平摊到每本书上的成本也降低,陛下,大唐期刊是否还是按照不盈利的价格……”

  “嗯,大唐百货不盈利是原则。”

  李贤果断点头。

  如今的大唐百货几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保障”,即便是再穷困的人,只要肯吃苦耐劳,最起码也能靠着大唐百货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虽说大唐百货不盈利,甚至单看账面上的数字都是一直在亏损的,但这种亏损换来的却是大唐社会的稳定。

  只要饿不死,谁又愿意造反呢?

  并且,大唐百货虽然明面上不赚钱,但实际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可忽视的。

  不说这次大唐期刊带来的各方各面的隐形收入,单单说大唐百货本身的存在,就促进了百姓手中的银钱在市面上流动。

  钱这个东西只要流动起来,它就能创造价值。

  这点从这一年里,大唐虽然因为几个皇子和公主的出生,各地方都极大力度的减免了赋税,但国库的收入依旧涨了两成有余就能看出。

  见李贤坚持不涨价,上官婉儿也没有多问,接着汇报道:“近期或许是年关将近,投来的稿子大多带有贺岁之意,臣的意见是将收稿的比重向这方面倾斜……”

  这是个好主意,李贤再次通过。

  “另外,也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似乎准备利用大唐期刊煽动人心,这些稿子都被臣截下了,在陛下的右手边。”

  李贤了然的点了点头。

  大唐期刊的影响力已经初露峥嵘,可以说是如今大唐最好的“舆论武器”,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惦记也是正常的,这也是李贤为何要设置一大批审稿人的原因。

  “暂时不必搭理这些稿件。”

  这些有心之人必然不会拿自己的真实信息去投稿,查大概率也查不出什么东西。

首节 上一节 158/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