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162节

  “嗯,那姑娘性子倔,这些时日操办大唐期刊,老臣时常见到她忙到深夜,若是长此以往,怕是身体扛不住,陛下不妨多派些人手协助于她?”

  李贤点了点头。

  “此事朕知晓了。”

  ……

  张柬之离开后,李贤望着窗外,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在想什么。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极晚,腊月的天竟还不见丝缕飞雪。

  这并不是个好兆头。

  在这个农耕时代,鹅毛大雪虽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雪灾,但最起码的,大雪也会冻死土壤里大部分的虫卵,来年会是个丰收年。

  但现在这样,来年地里的庄稼怕是要糟。

  “呼……”

  叹了口气,李贤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还是去看看上官婉儿吧。

  ……

第159章 东院的改革和未雨绸缪

  上官婉儿病了。

  据李贤的推测,应该就是那日在兴庆宫受了风寒,而后又每日每夜的操办大唐期刊,劳累所致。

  这也让李贤意识到一个问题:东院的教职工,或者说大唐期刊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职责了。

  这次因为《寻秦记》的插曲,导致大唐期刊的发行时间比较紧俏,大唐期刊一部分负责审稿和排版的人撂担子了。

  并且他们有着充分的理由——东院的教务。

  大唐皇家东院最初成立的目的,是李贤为了糊弄系统建立太子东宫的任务,为了这座“太子东宫”能更大规模,李贤几乎将大半个朝堂在职、不在职的官员都拉来挂了个职。

  而后又陆陆续续邀请了不少当世大儒进来,这也就导致东院的职位比较臃肿,不少先生课程都是有重叠的,谁想去上课了就上一堂。

  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个时代的教学大多都是以经义为主,先学后学哪一段,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这事儿和大唐期刊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问题了。

  因为负责大唐期刊的人,先决条件就是在东院没课上、或者不怎么忙的时候,就顺便来操办一下大唐期刊的事情。

  这放在平时不赶工期的时候没问题,人多,活儿少,谁闲了搭把手就能完成任务。

  但这次因为《寻秦记》的事儿,工期赶了,这些人不乐意了,再拿出自己的课程表,就能顺理成章的离开了,这也导致这一期的大唐期刊几乎全都是上官婉儿独自操办出来的。

  本就感了风寒的她,再每日每夜的加班,终于是累倒了。

  “你先歇着,这期大唐期刊的事儿朕让他人解决,先养好了身子再说。”

  李贤从东院里叫来了几个“校医”来为上官婉儿看病,这些校医之前都是宫里的太医,治个区区风寒是手拿把掐的事儿。

  安顿好上官婉儿,李贤又把大唐期刊的事情给安排了下去。

  李贤这个皇帝开口,这些人可算是没敢摸鱼了,老老实实的编好了大唐期刊的第三版。

  ……

  又是一日。

  李贤在午休的时候来到了院长办公室。

  此时的张柬之正端着个食盒吃午餐,面前摆了几盘子的菜肴。

  见到李贤过来,张柬之拿出一只新的食盒,盛情相邀:“陛下吃过了么?坐下吃点?”

  李贤哈哈一笑,将手中一叠纸放在一旁,接过食盒,又从旁边盛了一碗饭,坐了下来。

  “老泰山倒是会享受,竟还命人将午饭带到了办公室!”

  这话当然不是编排张柬之的意思,他作为东院院长事情本就比较多,即便是差人专门给他送过来事物,李贤也挑不出什么刺。

  “哈哈!这可不是食堂的饭菜!”

  张柬之哈哈一笑,故作神秘的指着桌上的菜肴,“陛下尝尝就知道了!”

  李贤有些诧异,看了一眼。

  这似乎的确不是食堂厨子做菜的风格。

  东院厨子几乎都是出自御膳房,而御膳房的菜肴,几乎都是出自自己之手。

  李贤本身口味偏重,因此做的菜多偏向川湘菜的风味,这年头没有辣椒,所以李贤多以生姜、胡椒等香料替代。

  但张柬之这里的菜这些佐料倒是很少。

  伸手夹了一筷子,李贤略显诧异。

  这是一道清炖的鲫鱼,口味比较清淡,有些类似淮扬菜的口味,整道菜没有加太多的佐料,反倒是将鱼肉本身的香气凸显了出来。

  “这菜是谁做的?”

  李贤眼神微亮。

  在这个煸炒都才刚刚普及开来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的厨道大拿?

  李贤虽然会做菜,但这其实是相比于大唐这个原始的做菜环境来说的。

  毕竟一个做菜还停留在烧烤的时代,混进来一个会拿铁锅炒菜的人,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但和后世那些大厨相比,李贤自然是差了许多的。

  可眼前这道鲫鱼,李贤就尝出了一些后世大厨的影子,这可太难得了。

  “哈哈,这事儿说来也巧!”张柬之眼里满是得意之色,道:“老臣年岁已高,吃不了太过辛辣的伙食,豚犬听闻此事后,便琢磨着做了这些清淡的吃食,老臣吃过一两回后,竟是欲罢不能。

  “自此以后,老臣便让食堂的厨子专门给他开了个小灶,用来做这些清淡的食物!”

  李贤满脸诧异。

  这菜竟然是出自大舅哥之手?

  大舅哥这人看着木讷,平时也没表现出来什么诗词歌赋,或者政治才能,相比于同期的祖咏和狄光昭来说,几乎和个透明人没什么区别。

  竟然还有着这一手天赋?

  不过转念一想,李贤又有些释然了。

  当初不夜街刚创办的时候,大舅哥就跟着丈母娘去不夜街摆过蛋糕摊,想来他应该在厨艺一道上本就有些天赋。

  如今受到大唐逐渐盛行的炒菜风气启发,琢磨出来一些新颖的菜式也算正常。

  “倒是没想到我那豚犬干啥啥不行,倒是在这方面有些天赋。”

  张柬之眼里有感慨,也有惋惜,像是迟暮的英雄。

  这事儿对他来说应该是挺受打击的。

  自己堂堂大唐宰相,在朝中的声望几乎可以和狄仁杰比肩,是帝国的左右臂膀之一,结果后辈不成器,竟还要靠着女儿来维系家族的传承。

  如今长子好不容易发现了个天赋,却还是这种下巴人的把式。

  不过这或许也是老张家最好的归宿了。

  李贤读懂了张柬之眼里的落寞。

  思绪纷动。

  随后,将刚才放在一边的那叠纸拿了起来。

  接着又从案桌旁拿了一支笔,就着还没干涸的墨盒沾了两下,写下了什么。

  最后才将这叠纸交给了张柬之,道:“这是朕关于东院人事的一些安排,拟定来年开春的时候一起实行,老泰山看看是否还有什么补充的。”

  虽然有些诧异这会儿饭都没吃完就商议东院的事儿,但张柬之依旧顺手接了过来。

  这里面几乎都是罢免一些没在东院上过课的人、以及将课程时间具体调整的事情,张柬之看了一下,倒是没什么异议。

  很显然,张柬之也知道东院的人员有些臃肿了。

  只是翻到末尾的时候,张柬之却明显诧异了片刻。

  那里用还没干涸的墨汁写着“张若水任东院膳食先生一职”的字样。

  “陛下……这是何意?”

  李贤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老泰山认为东院该是个什么地方?”

  “自然是教书育人之所。”

  “是教书,还是育人?”李贤又笑着看向张柬之。

  这让张柬之有些不解,道:“这二者……有何区别?”

  “教书,是识字明理,育人,乃是培育人才,诚然,大唐需要无数识字明理之士来治理这个国家,可若是人人都是朝中政客,治理的又是什么大唐?”

  张柬之似乎有些明悟。

  “帝国需要识字明理之人治理朝政,也同样需要砖瓦泥匠修房铺路,也需要擅长膳食之人烹饪食物,同样需要万千农夫耕田桑织……治理朝堂之人是人才,修房铺路之人、烹饪食物之人、耕田桑织之人都是人才。

  “可东院,难道就单单瞅准了教书这一项育人之策么?

  “大唐有举世最好的工匠,有最好的冶铁术,有最好的厨师,这些难道就不能传授给世人么?”

  听到这,张柬之彻底明悟。

  而李贤也接着笑道:“这些也是朕方才才想到之事,名单上也只加上了大舅哥一人,烦请老泰山多劳,广招天下能人异士,东院占地千亩,所授之物也不该仅限于识字明理。”

  “老臣领旨!”

  ……

  又做了一回甩手掌柜。

  李贤浑身轻松。

  这就是李贤关于东院明年的规划,原本只是想着将东院彻底正规起来,裁掉臃肿的人员,也将大唐期刊规范起来,倒是没想到和老丈人吃了一顿饭,就想到了补充的东西。

  东院必然会是一个全方位培育人才的基地,除了科学这门学科要教授,其他农耕桑织、工匠手艺等等都应该有所涉猎才对。

首节 上一节 162/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