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登基称帝了,篡位系统才来? 第58节
直到……有一天。
大唐百货涨价了!
任谁都没有想到大唐百货会涨价,而且还是最不可能涨价的粮食!
原本的粮价大约也就维持在三文钱一斤左右,市面上虽然也有其他的粮商,但价格也就顶多在四文到五文徘徊,毕竟价格再高了,别人也就宁愿多等几天去大唐百货买了。
可这天,大唐百货却将粮价普遍调到了四文钱一斤的地步!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百姓纷纷叫嚷着大唐百货做事不地道什么的,以后再也不来大唐百货买东西了。
可后来,百姓们才发现,原来不只是大唐百货的粮价涨了,其他的粮商也都涨价了!
甚至大唐百货是拖到最后一个才涨的!
其他粮商的粮价甚至已经涨到了七文、八文的地步,唯独大唐百货,依旧将价格稳稳的定在了四文。
在这个资本主义萌芽都还没有诞生的年代,寻常百姓不会去考虑供需关系,只会心想该不是大唐哪里又闹了灾情,今年粮食产量跌了吧?
于是,大唐百货的涨价不光没有影响粮食的销售,反倒是让百姓们囤粮的热情空前高涨。
俗话说“大旱三年大涝三年”,出现灾情绝不是短期内能恢复过来的。
灾情出现,粮食减产只是个开始,而后灾后重建、再加上灾民没办法产出粮食,却又同时需要消耗粮食,更少的粮食要喂饱更多的嘴,粮价必然还会持续上涨。
这时候囤粮绝对不亏。
而在这个过程中,百姓们发现当初自己购买的购物券竟然还能使用!
最关键的是,当初买的一斤粮票,现如今粮食涨价了还是能购买一斤!
这下子,竟带动了大唐百货购物券售卖的热潮!
……
粮价飞涨的风波也自然影响到了朝堂百官们。
作为“知天下事”的官员们自然知道,大唐今年几乎没什么灾情,也不会影响到粮食的价格。
而粮价之所以会上涨的原因,竟是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的粮食都被天机寺给买了去!
再联想到大唐酒业那些每日数千斤的美酒,官员们很容易就猜到一个事实——那些粮食都拿去酿酒了。
他们很想问责天机寺一个哄抬粮价的罪名,但天机寺作为直接对李贤负责的部门,这些人即便是想问也没人搭理他们。
除非他们直接在朝堂上向李贤发难。
但这事儿真要做了,只怕刚过去没多久的刺杀风波就又得闹起来了——你还说你不图利?
官员们急坏了,尤其是之前因为亏损而大肆抛售了手中粮食和商铺的人。
当初几乎是赔本卖掉了手里的资产,可这会儿却眼瞅着粮食要涨价了。
肠子都悔青了。
但好在还有止损的办法,这些人开始大肆收购市面上低价的米粮。
随着这些人入场,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一涨再涨,直到大唐百货的粮价都涨到了八文钱一斤这才趋于稳定。
而这个价格,也是李贤和狄仁杰深思熟虑过后,最合适的价格。
既不会让农民一年忙到头还赚不着什么钱,也不至于让城内的百姓买不起粮食。
虽然还有人在恶意哄抬粮价,但面对大唐百货这颗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却始终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李贤也第一次意识到由官方管控粮价带来的好处。
……
此时的狄府。
李贤苦笑着看向狄仁杰:“狄相,养伤了近二十日了,也该上朝了吧!”
这二十天来,虽然狄仁杰也会在家里办公处理一些文件,但终究是少于运动,再加上天天小酒小菜喝着,竟又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圈。
这体格说是在家养伤都没人信!
哪有人受伤了气色还更好了的?
“不去不去!伤筋动骨一百天,老臣身上的伤还没好呢,怎能这时候上朝!”狄仁杰脑袋摆的像拨浪鼓。
“行了,朝中已经无人惦记当初琉璃盏的事儿了,现在都在忙着收购粮食止损呢,哪有人惦记你的伤!”
李贤没好气的说道。
狄仁杰看似是在说伤势,实则意思就是担心朝中风头还没过去,这时候他跳出去岂不是把自己架在火架上烤?
“当真?”狄仁杰一脸狐疑。
“果真!”
“那老臣就更不用去了!粮价飞涨,四海升平,老臣这时候出去不是平添几分风浪么?”
这老狐狸!
李贤不由得在心里暗骂了一声。
“行了,朕跟你说实话吧,你若再不来朕还担心真压不住场子了……”
这话一出,狄仁杰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容,随后又快速收敛。
作出一脸庄重的模样,关切道:“噢?朝中又出了什么动荡?”
“朝中倒暂时还没什么事儿,只是……华妃有身孕了……”李贤苦笑。
狄仁杰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华妃作为五姓女,她有了身孕,这几乎就意味着太原王氏恐怕要趁机催促李贤立后了。
果然是麻烦事儿啊!
……
第74章 大唐的第一项基建计划
翌日,早朝。
朝中可算是新鲜了一回。
居家养伤了近一个月的狄仁杰上朝了。
狄仁杰气色看起来不错,伤势应该恢复的挺好,只是上半身的“胸围”有些夸张的大。透过那数层薄纱般的袍子,甚至能看到他胸前缠着一整圈的纱布。
很明显,他的伤还没有完全好,只是暂时行动无碍罢了。
朝中官员们有些感慨狄仁杰的敬业,但也同样困惑,狄仁杰这个时候赶来上朝是做什么。
李贤神色平静的坐在龙椅上,也不知道狄仁杰会想出什么招来化解眼下的问题。
太原王氏在现如今的五姓七望氏族中并不算势大,甚至相比于魏晋时期满朝文武的盛况已经算得上是式微了。
但五姓七望向来守望相助,宛如一体,因此李贤所面临的压力绝非只有太原王氏一家,而是大半个朝堂五姓七望的官员。
也正因为太原王氏的“式微”,所以太原王氏迫切的需要一个皇后出现,来光复祖辈荣光。
李贤将思绪拉回,看向朝堂上蠢蠢欲动的五姓七望官员。
平静开口:“诸卿有事启奏。”
话音刚落,狄仁杰就直接站了出来,以他在朝堂上的地位,率先发言没有任何人会不满。
“陛下,老臣请奏!”
“噢?狄相伤势未愈,何须亲身躬至?若有政事可以奏折告知。”
“滋事体重,关我大唐社稷,老臣不得不来!”
这话不光引起了李贤的好奇,也同样引来了百官们的注视。
狄仁杰不慌不忙的走上前,道:“自武后乱政后,于洛阳以天子之礼立武氏庙,长安城内李唐太庙被黜,改称享德庙,武氏庙无论是规格、亦或占地都远超李唐太庙,此……于礼不合!
“而今李唐复立,自当重修李唐太庙!”
狄仁杰说完,便立于原地静等李贤开口。
李贤几乎只是瞬间就明白了狄仁杰的意图。
自武曌登基后,武氏宗族可谓是鸡犬升天。
她下令按天子之礼在洛阳立武氏七庙,以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又尊西周的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武氏子弟如武承嗣、武三思等都封为王,姑姐都封为公主,天下所有武姓人氏也一概免除赋役。
既然改唐为周,长安的李唐太庙自然是不能保留了,武曌就把它改为享德庙,继续供奉唐高祖、太宗、高宗的牌位。
因为武曌宣称她的皇位正是继承李唐三圣的。继续承认自己作为李家媳妇的身份,以母亲的身份取代儿子成为皇帝,也是武曌为了取得最广泛的支持所做出的最好选择。
这些杂七杂八的王爷和公主,在李贤登基后自然是直接废除了,但武氏庙却例外。
一则是武氏庙的修建劳民伤财,直接拆除太过浪费。
二则是武曌的精明之处了,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她对外宣传她的皇位正是继承李唐三圣的,也继续承认自己李家媳妇的身份,就导致李贤不好不尊礼法的去拆除这半个祖祠。
毕竟严格说起来,这也是李贤母系一族的祠堂。
那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了,武曌当时修建武氏庙是为了宣示正统,自然是把武氏庙修的要多豪华有多豪华,反正至少比李唐太庙要豪华的多,可现在李贤复立李唐,这李唐太庙的规格反倒不如娘家祠堂,这像话吗?
所以狄仁杰的核心思想就是——李唐太庙要修,而且要大修!至少要超过武氏庙。
既然要修太庙,那自然是个浩大的工程,耗费的时间就不会短,而这时候祖宗们都在“修家”,你一个后辈皇帝总不好大张旗鼓的立后搞喜事吧?
也就成功的将“立后”这件事儿给放缓了。
妥妥的缓兵之计。
当然,这招也不是没有破除的方法,只要有人站出来提议,说把武氏庙推倒不就行了?
既节约了修李唐太庙的钱,又避免了武氏庙规格大于李唐太庙的问题。
但这个提议有人敢站出来提吗?
还是那句话,大唐绕不开“孝”这个字,让李贤把自己母系的祠堂推倒,只怕这官员也是不想要脑袋了。
所以狄仁杰此计无解。
最为关键的是,狄仁杰上来就把这事儿拔高到了大唐江山社稷的高度。
修太庙影响江山社稷吗?
上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