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

红楼:香火神道,从神京城隍开始 第372节

  偏偏朝廷每年还要调拨大量粮饷养著这些人。

  军制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了!

  “陛下,臣以为我大干的军制弊端,已经快到刻不容缓地步了。”

  顺德帝刚刚下完旨意,便见林如海出列说道。

  “如海,朕也知道军制弊端太过严重,只是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当务之急还是先要把大同之危解决。”

  顺德帝叹息一声。

  只是从对林如海的称呼上,也不难看出与其他大臣态度的不同。

  毕竟这可是贾琮的岳父。

  “臣以为军制弊端,纠其根本,一为贪腐,各地卫所将领吃空饷成风。二为国朝百年来,军户制度陈旧,父业子承各地大军都难有新鲜血液补充。”

  “各种关系盘根错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哦?爱卿可有什么谏言?”

  顺德帝一听,一下子来了兴趣。

  尤其是最后一句各种关系盘根错杂,正是顺德帝对军制改革最大的顾虑。

  弄不好就会被有心人煽动起大规模哗变。

  “臣有两策!”

  “其一,应重启武举制度,从武秀才到武举人再到武进士,凡中举之人,皆可授予武职。”

  “其二,为臣以为,自古文武并立,各省皆有书院,学政,培养学子。”

  “为何不能创建讲武堂,培养武将!”

  “可挑选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入学,传授武道兵法!”

  “两策并行,不出十年,这些讲武堂学子通过武举参军,军中有新鲜血液补充,各种盘根错杂关系便会瓦解。”

  “同时也能极大增加军中武道高手数量。”

  “好,好一个武举,好一个讲武堂!”

  “都是治国良策!”

  林如海说完,顺德帝连连赞叹。

  武举最早始于唐朝,只是自宋以后,重文轻武,这武举就算是名存实亡了。

  大乾也有武举,不过百年来也不过举办了九次,平均十余年才一次。

  即便中举,也不过是每年多发个两三石钱粮,或者到军中任个低级军官就打发了。

  远远不如科举地位来得高。

  这两策并行,不用大刀阔斧,就能逐渐改变大乾军制上的弊端。

  不由得对林如海更为看重。

  殊不知林如海此刻心里也满是感慨。

  这讲武堂和武举之事,也是贾琮临行之前交代给林如海的。

  早在大半年前尚未离京,就已经推算到今日情景了。

  这是何等恐怖的心智?

  说是神机妙算都不为过了。

  玄门修炼体系天赋胜过一切,无法大范围普及。

  除此之外,儒道和武道。

  既然创建了东篱书院,推行文化教育。

  贾琮又怎么会放过培养民间潜藏的武道天才。

  毕竟武道的修炼门槛比儒道还低呢!

  正好借著鞑靼瓦剌犯边带来的压力,迫使朝廷推广武道教育!

第277章 实力镇压一切!

  “一派……”

  内阁李首辅一见顺德帝这幅反应,登时坐不住了。

  以文御武的趋势没了也就算了。

  如今还要提高武举的地位,使其跟科举平等。

  弄不好日后武人地位反要凌驾于文人了。

  气急之下刚要如往常政斗一般开口怒斥,想到林如海的身份,猛地反应过来。

  强行把“胡言”两个字咽回肚子里。

  然后脸上挤出笑容。

  “如海啊!”

  “武夫之流,以勇武自矜,而鲜知礼义之要。彼辈行事,但凭血气之勇,不顾法度之严,诚可叹也。

  “且武人犯法,尤甚于常。以其力大难制,一旦狂悖,往往酿成大祸,贻害无穷。”

  “若大范围推行武道,时间一久,必为社稷之患啊!”

  倒也难为李阁老了,短时间内,便想出了一段近乎檄文一般的抨击。

  想要改变顺德帝的决定。

  却不想林如海干脆躬身一礼。

  “李公所言极是!”

  “武人力大难治,稍有不慎,确实容易沦为祸患。”

  “此实为老成谋国之言。”

  “是以下官想著,这武道可以推行,却不能随意推行。”

  “应效仿学政,在各地设立武政乡学、县学、府学!”

  “乡学就招收一些乡村稚子,暂不传授功法,只是锤炼体魄,打好基础。”

  “每隔五年,择优而取,入县学,传授粗浅武道,三年后再择优录取,入府学!”

  “府学之后,再是讲武堂,武举从军!”

  “如此一来,哪怕武道天赋不强,也可强身健体,日后我大乾再不愁无兵员可用。”

  “陛下,为约束武道学子,臣以为从考入讲武堂开始,便可授予其预备武官身份,增加其荣誉感,传授忠君爱国之道,勉励其为国效力!”

  林如海说著,又转身对顺德帝提议道。

  末了又问了李首辅一句。

  “武人力大难治,盖是因为民弱,无人可治。”

  “若是人人习武,人人力大,取其精英从军,余下之人,何来难治。”

  “李公以为如何?”

  “这……”

  李首辅闻言顿觉脑子一阵迷糊。

  明明是想要抨击林如海提出的武举和讲武堂之策,却没想到反过来被林如海抓住了机会。

  一下子将这两件事给细化了下来。

  偏偏一时半刻却还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再次反驳。

  “好!”

  “朕听闻西方的骑士就有什么荣誉信条。”

  “我天朝自古以来便有仁义礼智信。”

  “远胜西方,应该大肆宣扬才是。”

  顺德帝却是又被林如海说到了心坎上,唯有一个顾虑。

  “只是这推行武道教化,平民百姓之家,只能勉强饱腹,还要依靠朝廷支持,所需的银子……”

  “臣以为可以从京畿、山东、江南三地开始试行。”

  “臣愿为皇家讲武堂捐出三千万两白银,此后每年都不少于两千万两!”

  “除此之外,南洋诸国土地肥沃,四季如春,粮食可一年三熟,足以供养我百姓习武!”

  ……

  “皇家讲武堂?”

  顺德帝闻言手一哆嗦,敏锐的察觉到了林如海话里的关键词。

  “不错,陛下,日后讲武堂培养出来的武者会遍布军中。”

  “臣以为必须要挂以皇家之名,如此才能保证军队忠心。”

  “好,好!”

  “爱卿忠心耿耿,朕日后必不相负!”

  如同东篱书院任山长一职一样。

  春闱之后,顺德帝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东篱书院学子带来的好处。

  现在再成立一个皇家讲武堂。

  日后大行文武教化。

  军队之中,都是皇家讲武堂出身的军官!

首节 上一节 372/3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朱高爔,继承了拘灵遣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