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海上崛起,重建铁血大明

明末:海上崛起,重建铁血大明 第33节

  之前担心大明帝国,彻底走向毁灭,现在一点也不担心了。

  “报,陛下信鸽,请白杆兵,戚家军,天雄军,立即出发!”

  收到指令,他们立即准备了一下,浩浩荡荡的从第二个城镇中心出发了。

  第二个城镇中心,朱慈烺调走了一万农民当辎重队。

  农业大臣就继续征召了一万农民,为了保证戚家军,白杆军,天雄军的后勤,农业大臣不得不让五千农民携带五百辆马车,装满了粮食,跟着他们一起行动。

  第二队大军通过雷州城的时候,百姓们也被震撼到了。

  他们一直以为,大明帝国已经没有希望了。

  如今看到军容整齐的三支特殊兵马,百姓们热泪盈眶。

  他们之前,早就已经绝望,只想活一天是一天,哪怕是以后给建奴当奴才,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希望。

  如今的百姓,眼里充满着希望的光芒。

  特别是第二个城镇中心,里面的铁匠铺,纺织铺等,出产了许多物美价廉的商品。

  还有各种工作岗位,让雷州府百姓们在一两个月的时间,达到了温饱线的水准。

  大明帝国,特别是末期,就连京师,能达到温饱线的也只有百分之五十不到。

  末期的大明帝国,每个城市甚至组织了专门的收尸队,负责每天运输城市内饿死的市民。

  农村就更不用说了,各种税赋下来,许多不愿意造反的农民,也造反了。

  雷州府巡抚,收到朱慈烺的圣旨,看着圣旨的内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吕司巡抚召集了雷州府的同知,通判,以及雷州府辖区的州,县等官员,召开会议。

  巡抚又被称为知府,是雷州府最高长官。州比府小,县比州小,雷州府辖区的各个州的知州,县的知县,都来到了雷州城,召开会议。

  会议上,知府吕司,拿出了圣旨。

  “诸位,陛下希望在我们的雷州府,进行税赋改革!”

  知州,知县们互相传递圣旨,仔细看了一下内容。

  “知府大人,陛下说,停止收农业税赋!那我们雷州府怎么运转?”

  知府指着圣旨的内容。

  “你们眼睛瞎了吗?陛下将商业税赋提高到两成,盐业垄断!听说陛下的海盐工厂,这一个月就赚了两百万两白银!一部分精细的海盐甚至通过货船贩卖到倭国和其他西方的国家去了!”

  知州,知县们皱起了眉头。

  “可是我们各县,商业不发达,不收农业税赋,怕是就没有钱了!”

  “放心,陛下说了!第二城镇中心,商业大臣将会组织人员到各个县城,修建小的集市,到时候城镇中心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将运输到各县城贩卖!”

  听到吕司说的,大家都放心了。

  大部分知州,知县都去过第二城镇中心的集市去,那里有很多商家。

  只不过他们很好奇,那些商家,有的上面写的商场,有的写的超市,有的写的盐店,这些名称大明帝国以前都没有出现过。

  为了执行朱慈烺留下的圣旨的内容,雷州府各县张贴了告示,宣布废除大明律法中的农业税赋,提高商业税赋。

  百姓们欢呼起来,因为清理了一万户地主,所以提高商业税负,没有一个百姓闹事。

  实际上的大明帝国商业税负都很低,只要大明帝国提高商业税负,许多商人就会花钱联合士子一起,反对加重商业税赋,反对与民争利。

  这也导致了崇祯皇帝不敢加商业税,掉头加重农业税赋,直接导致了帝国的崩盘。

  雷州府,农民占据了大多数,这一项圣旨的颁布,引发了百姓们极大的支持。

  百姓们奔走相告,高呼大明万年,陛下万年。

  行军路上

  朱慈烺十分的憔悴。

  古代行军打仗,真的十分的劳累。

  特别是道路,全是土路,好一点的路铺了一点石子和石板。

  许多道路年久失修,行军的时候还要一边修路,一边行军。

  “娘的,这道路多久没修了!”

  翟英听到朱慈烺发牢骚了,连忙跑到了朱慈烺身边。

  “陛下,自从崇祯皇帝登基,国库缺银子,雷州府道路就再也没有拨款修路了!”

  朱慈烺一脸无奈,自己的崇祯老爹,哪怕是登基了,什么都不管,大明也不至于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维护道路,每年需要多少银子?”

  “不多,雷州府这么多道路,一年需要两万两银子修路,维护道路!要是大明帝国全境,估计一年需要两百万两银子!”

  朱慈烺很淡定,两百万辆银子,也就是自己一个城镇中心一个月贩卖精细的盐巴的收入。

  每个城镇中心,还可以贩卖各种牛,猪,大米,土豆,红薯,甚至鱼干,木材。

  一个月赚取的银子能达到五百万两白银,不过赚取的银子朱慈烺要用来发放给雷州府的官员俸禄以及修路,补贴雷州府百姓们的工钱等等等。

  真正到手的,也就两百万两银子.

第四十五章 大明帝国新的俸禄制度(第五更,求鲜花,求收藏)

  朱慈烺赚取到的白银,没有放入系统里。

  系统里的白银,都是农民开采矿产挖掘的。

  赚取的白银,全部送到了铸币局,生产成为银币。

  银币存入大明帝国银行里作为储备钱币,划归为帝国国库所有。

  朱慈烺在马车上,亲自制定大明帝国官员的俸禄表。

  为了更加的合理,以后大明帝国将按照一个月发一次俸禄。

  大明帝国的官员,俸禄是历史上各个朝代最低的。在大明帝国前期,朱元璋强势的治理下,官员们安贫乐道。大明帝国中期,后期,没有了铁血朱元璋和朱棣,各种贪墨事件层出不穷。

  朱慈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从俸禄出手。

  大明帝国,正一品官员,一个月禄米是87石。

  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

  大明帝国的稻米分为精米和糙米。

  一升精米,重1.5斤。一升糙米重1.3斤左右。

  大明帝国从建国初期,到末期,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崇祯末年,一石精米价格在10两银子,糙米价格在8两银子一石。而初期,两钱银子就可以购买一石大米。

  这个时期,粮食反倒是成了硬通货。

  想到这里,朱慈烺制定了严格的粮食价格。

  为了方便计算,城镇中心统一了重量单位。

  粮食购买也将按照重量计算,而不是石,斗,等容量单位计算。

  为了方便,朱慈烺将一千克等于两斤,用到了自己的两个城镇中心。

  雷州府也开始使用新的计量单位,钱币使用的是银币和铜币。

  一斤大米,价格限定在了五元一斤。

  一枚面值1000的银币,也就是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00斤大米。

  为防止商人,把购买的大米,贩卖到其他建奴占领的地方。

  朱慈烺继续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制定相关的措施。

  凡是走私大米,贩卖到建奴占领区的商人,将判处死刑。

  朱慈烺对于自己制定的政策,满意的笑了。

  朱慈烺继续制定自己的俸禄表,准备用银币发放俸禄。

  正一品87石,改为每个月50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从一品72石,改为每个月45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正二品61石,改为每个月40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从二品48石,每月35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正三品35石,每月30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从三品26石,每月25枚面值千元的银币。

  正四品每月20枚,从四品每个月18枚,正五品每个月16枚,从五品每个月14枚,正六品每月12枚,从六品每个月10枚。

  正七品9枚,从七品8枚,正八品7枚,从八品6枚,正九品5枚,从九品4枚,未入流3枚。

  制定好俸禄表,朱慈烺将俸禄表递给了身旁的锦衣卫。

  “速去,将这个俸禄表发给吕司知府,告诉他朕管辖的地盘,将按照这个全新的俸禄表,发放俸禄!这是米的价格规定,让他们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执行!”

  忙完这些之后,时间很快就到了九月九日。

  还有一天时间就要抵达肇庆城了。

  进入肇庆府管辖的范围,朱慈烺看着周围荒废的农田。

  各种破烂的房屋,百姓们挑着担子,往雷州府逃难。

  看着远处,旌旗招展,穿着龙袍的朱慈烺。

  百姓们很自然的闪躲在道路两旁,跪下向朱慈烺行礼。

  “全都平身!雷州府现在正在安置难民,你们立即过去!当然,不去也行,朕的大军,将夺回被建奴占领的地方!”

  百姓们低着头,眼神黯淡无光。

  “陛下,听说建奴的多铎王爷亲自率领镶白旗大军,距离肇庆城不远了!您还是不要去趟浑水了!建奴天下无敌,明军不是他们的对手!”,一个白胡子老头,佝偻着腰,战战兢兢的劝说。

  朱慈烺仰着头,眼里的泪花,始终没有掉落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3/5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元春封妃,新郎朱元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