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14节

  张纮拱手道:“袁君心胸宽广,所著《孟子解诂》与《知行论》皆经义双全,标点齐备,更有完善注解,读之毫无难度,通读一遍,略通大意,通读两遍、三遍,致良知之念已存于心中,通读四遍、五遍,已为袁君之为人而倾倒。”

  袁树更加兴致盎然。

  “如此说来,你报名申请加入一心会,并非是无奈之举?而是真心认同心学理念?”

  张纮果断点头。

  “纮早有此心,只是受业于恩师,已有师承,不便加入,眼下韩师远离,学派不存,纮恢复自由之身,自当遵循本心而行事,故申请加入一心会,希望今后能够进修心学。”

  站在一边监视张纮的许崇听了这番话,面露不屑之色。

  “说的好听,全是妄言,老大,这个人我看着不实在,什么事情都要等结果确定了再顺势去做,不就是您所说的那种墙头草吗?老大危难之时,他没有相助,现在尘埃落定了,又想转投一心会,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张纮没说话,只是看着袁树,神色坦然,面无异色。

  袁树笑了笑。

  “崇,一根墙头草,哪里会在没有人敢相送韩宗的时候,单独去送别韩宗呢?再者说了,危难之时,我也没见到他来与我辩经啊,危难时没有落井下石、以多欺少,尘埃落定时没有背离授业恩师,遵循良知而行动,他绝不是墙头草。”

  许崇依旧不满。

  “老大,你可别被他的花言巧语给骗了,照我来看,直接把他丢出去算了!”

  袁树没有回话,而是站起身子,走到张纮面前,拍了拍张纮的肩膀。

  “张纮,你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张纮略有些疑惑。

  “袁君此言何意?”

  袁树笑了笑。

  “你很幸运的被我知道了你的所作所为,你也很幸运的被我知道了你的名字和籍贯,若没有这些前提,我不会见你,你也不会得到加入一心会、证明你自己的机会。”

  张纮闻言,先是疑惑,而后是惊讶。

  “袁君,您的意思是?”

  袁树伸手拿起一根竹简递给了他。

  “拿着这根竹简去一心会报名处报名,然后跟随其他人一起参加面试,至于能否通过,以及之后能否在一心会中做出一番事业,就看你自己的能力和造化了。”

  张纮接过了竹简,盯着看了一会儿,面容越发坚毅。

  然后他向袁树深深一礼,转身快步离开。

  许崇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很是不解。

  “老大,这种人赶走便是,您为什么要留下他?您给他竹简,不就等于保着他进入一心会吗?我觉得这个人不可靠。”

  袁树看了看许崇,又看了看张纮的背影。

  “所以我说他运气好啊,被我知道了名字和籍贯,还有所作所为,那我说什么也要给他一个机会,不然我会很遗憾的。”

  “啊?”

  许崇满脸不解。

  但是袁树也没有继续解释的想法。

  张纮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袁树并没有过多的在意,他只是多给了张纮一个机会,至于其他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整个雒阳愿意加入一心会的人越来越多,报名人数已经突破了一万,已经通过面试审核加入一心会的也有一千多人。

  至于剩下的,愿意加入袁氏心学门派的就可以加入,成为一名门生,不愿加入的也就任其自由离开,接下来的一切,都要按照一心会的既定章程来运作。

  一心会是实际上的袁树势力核心,而所谓的袁氏心学门派,相当于一心会的外围组织,也是一心会会员的培养组织。

  除非面试时表现优秀,具备加入一心会的资质,可以当场加入一心会,其他人都要在袁氏心学门派里接受初步教育,然后通过进一步考核才能被允许加入一心会。

  而在心学门派里,也有门生和弟子之间的区别,门生进来就是,弟子则需要接受很多考核才能升级成功。

  虽然说门生和弟子都可以参加一心会考核,都有加入一心会的可能,但是弟子通过的概率显然是要高过门生的。

  有了这样一个筛选机制,不仅可以选拔更优秀的人进入一心会,也能筛选掉一些没有恒心、意志力薄弱的弱鸡或者只是单纯为了凑热闹混日子而来的混子。

  连着好几道门槛,能帮袁树过滤掉大部分混子、学渣,至于能否过滤掉人渣……

  袁树只能说如果世界上有可以过滤掉人渣的、可以大规模操作的选拔机制,那么规矩这种东西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更多的事情袁树就没有更在意了,一心会的建设是很重要,但也不是他的全部。

  在袁逢和袁隗的监督之下,各大士人家族和势力的赔偿就纷纷到位了,剩下没有到位的也都确认正在转运当中。

  袁树更是获得了一大批地契,从这些势力手里一共得到了五十二顷雒阳地区的土地,还基本上都集中在东北部。

  并且有些土地还是自带佃户的,等于是一整个农庄完全打包送给了袁树,以此表示这些家族诚挚的“后悔之意”。

第124章 世纪大和解

  雒阳地区的土地的价钱显然不能和右扶风的土地价钱混为一谈,更别说有些土地还是开垦好的良田,根本就不是荒地,却还是被袁树得到了。

  如此一来,袁树要在雒阳建设一心会总部和新的良庄的计划也能顺利开展了,可以预见的未来里,袁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三年之内打造一个规模、盛世不弱于茂陵良庄的新良庄。

  等这一切都到位之后,袁氏家族也正式对外宣称与反对派士人团体之间的和解,袁树作为主要发言人,公开表示这场误会的根源已经解开,大家已经重归于好。

  与此同时,等待已久的各大族话事人、太学博士也都纷纷公开发言,表示这次事件完全是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的后果很严重,但好在误会已经全部解开。

  随后,他们也按照要求,纷纷公开对袁树的学术能力和心学表示称赞,称赞袁树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国家级神童,与其他神童不是一回事。

  至于心学,也被这些人公开称赞为精妙的学说,他们认为脱胎自孟子学说的心学应该被认可是儒家学说当中的一种,虽然不属于五经体系之内,但也绝对不是旁门左道、歪理邪说。

  这是他们所公认的。

  这场私底下达成的和解来的其实挺突然的,除了少数消息灵通人士之外,绝大部分人都是直到消息公布的那一刻才知道,因为袁树的讲学和压迫也一直持续到消息公布的前一天为止。

  这哪里像是要和解的样子?

  别说和解,大家伙儿甚至觉得火力全开大获全胜的袁树要和这帮家伙决一死战、决战雒阳之巅了。

  但是并没有,他们的和解来得很突然。

  袁树不再大规模讲学演说,之前宣称袁树是欺世盗名之辈,宣称心学是旁门左道的家伙们也纷纷改换口径,开始宣传起心学的好处,承认心学是正统儒术的一份子,并不是旁门左道。

  突如其来的和解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之前雒阳城内抨击袁氏的浪潮之猛烈以及韩宗的凄惨下场都让大家觉得袁氏和反对者势力是要不死不休了,结果这才多久,直接和解了?

  有人疑惑,有人庆幸,有人觉得很好笑,有人觉得很好哭。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风波表面上是告一段落、正式平息了。

  太学生们和在野嘴炮们自然有诸多不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立刻意识到另外一件事情。

  袁树通过这场风波和激烈的辩经大乱斗,已然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成为了雒阳城内舆论场上的无冕之王,成为了地地道道的雒阳辩经霸主。

  他出身很好,地位很高,势力很大,很招人恨,但是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

  他凭借着自己的硬实力,将雒阳城内诸多老牌名士大儒麾下的弟子门生们打得落花流水,几乎没有一合之敌。

  更有甚者,他一个人将太学博士韩宗及其麾下整个学派团灭,让韩宗颜面无存,直接社死,从此失去了学术和官路的前途。

  关于此事,还有一个小道消息传了出来。

  说是韩宗决定自己出战之前,有弟子给他准备了一杯他最喜欢的热酒壮行,结果袁树打败韩宗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当这个消息传回韩宗府邸的时候,那杯酒还是温的。

  于是就有一个“袁树温酒驳韩宗”的故事流传起来,以至于韩宗喜提二次社死。

  在此基础之上,袁树在雒阳城内的名望直接飙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且在好事者眼中,甚至有超越一众老牌学者、登顶雒阳之巅的趋势。

  这就好比现代某些国家实际上没什么实力,但是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嗓门特别大,所以被赋予“油管五常”的称号一样。

  当然了,袁树背靠汝南袁氏,自身又有过硬的实力,肯定不至于沦为此类笑柄,但是以他现在的流量来说,天王巨星都不遑多让。

  在战乱尚未到来之时,帝国首都的舆论动向往往可以代表整个帝国的舆论动向,首都发生了什么,就相当于是整个帝国发生了什么,首都战场的胜负就意味着全国战场的胜负。

  取得首都战场胜利的袁树,也就在整个东汉帝国的战场上获得了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

  出身优越,能力强悍,一人之力威压雒阳群儒,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心生敬意,产生向往之情,且直接认定袁树会拥有不可限量的前途。

  雒阳人遂对袁树大为推崇、趋之若鹜,想要拜访袁树的人都快把袁府门槛踏平了。

  袁府大门正对的那条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甚至还有些疯狂的东汉私生饭试图翻越袁府围墙去拜见袁树。

  报名申请加入一心会的人直接把一心会报名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哪里。

  太学学生们到处寻找袁树,表示要听袁树的讲学,连太学博士们的课也不听了。

  城内各大势力的代表人们一边称赞袁树的辉煌成就,一边指着自己的孩子不断的责骂,让他们多学学袁树,小小年纪就能威压雒阳,而你们呢?

  居然还有心思斗鸡走狗?!

  看看人家!

  雒阳城内的二代、三代、四代们那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为什么袁树那么牛逼,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袁树牛逼,他们也必须要和袁树一样牛逼。

  貌似他们的爹也没有袁逢那么牛逼吧?

  二代、三代和四代们十分不解,并且为此十分痛苦,还没地儿说理。

  但是与他们比起来,更加不解、更加难以接受现实的,还得是宦官集团里的领头大宦官们。

  他们没有一丝丝防备,就突然得知了袁氏与官学势力达成和解的消息,双方互相夸奖、解除误会,重新联合在了一起,消弭争斗,宣称要共同推动大汉学术的高质量发展。

  拿错剧本了吧这帮家伙?

  段珪、曹节、王甫、淳于登、张让、赵忠等大宦官对这场世纪大和解感到十分困惑、一分恐慌。

  怎么会和解呢?

  怎么能和解呢?

  那帮家伙都把袁氏列祖列宗给骂了,袁氏也把韩宗处以极刑了,怎么就和解了呢?

  这分明是不可能和解的啊!

  背刺袁氏的杨氏,紧随其后的张氏、刘氏,最先上表的许栩,嘴炮很响的太学博士,还有雒阳城内一大票的跟风者。

  这些人哪个都不像是能得到袁氏原谅的样子。

  这都能被谅解?

  这都能重归于好?

  这个世界是不是有点太疯狂了?

首节 上一节 114/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