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28节

  “是……”

  贾诩又愣了一下,便知道袁树到底要说什么了。

  他看着袁树,面色上闪过一丝挣扎,便又开口道:“公子,在危急关头,人应当学会变通,不同的事情,不能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

  此时此刻,正是变通之时,如果您因为这件事情而遭到猜忌,从而导致致良知之大业不存,天下人又该如何的失望落寞呢?

  公子,您一定要知道,朝廷里那些达官显贵,让他们为民谋利做正事,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可让他们谋取私利,坏别人的事,他们都是无师自通的天才。”

  袁树站起了身子,走到了贾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文和,致良知如果可以变通,那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了,我也就没有必要组织一心会、建立知行学府了,继续让今文经学大行其道,连古文经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天底下,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变通,才让卑鄙小人多了许多的空子可以钻,而我们之所以聚在一起,就是要对这种事情说不,就是要对这种卑鄙的顾虑说不。

  如果连我们都多出了这样的顾虑,都为了朝廷里那些无能鼠辈而产生顾虑,畏首畏尾,不敢行动,不敢致良知,那我不如就此解散学派,回家做我的纨绔子弟,醉生梦死也好过忧心忡忡!”

  说完,袁树便径直往外走。

  看着袁树离开的背影,贾诩深吸了一口气。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是啊!

  如果因为顾虑到那种事情而不去做近在眼前的事情,如何算得了致良知?

  如果因为担心猜忌和打压而放弃了心中的良知,那么,大家又为了什么要聚在一起呢?

  聚在一起,不就是为了能够勇敢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吗?

  如果不做,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这一次不做,那么贾诩可以认为一心会从此就会走向堕落,就会变成一个纯粹为了追求权力的组织。

  如果做了……

  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无愧于心。

  心……

  心!

  怀着如此的感悟,贾诩快步追上了袁树的步伐。

  大雨滂沱之中,袁树在一心会总部宣布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一心会全体出动前往救援被大水困住的雒阳平民的事情。

  毫无疑问的,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表示支持,应该去做。

  但是在内部会议中,也有一些政治嗅觉敏锐的人提出了和贾诩一样的担忧,生怕这件事情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和存在。

  天子都不做,咱们却去做,这种授人以柄的事情万一被利用起来,很容易对袁树和整个心学门派造成威胁。

  这一顾虑影响到了一心会不少领导层的干部,连十三太保中都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袁树则毫不留情的痛击这种想法。

  一心会之所以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向这种现象说不!

  遵循心中良知,帮助弱小,保护弱小,这就是致良知,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易行难,这正是致良知最大的难处所在,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吾辈才会聚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让知行合一不再是困难!

  这就是一心会存在的最大意义!或者说,一心会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如果连一心会都对此感到迟疑而不敢出动,那我倒是要问问诸位,一心会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袁树的话语掷地有声,十分响亮,众人一阵沉默之后,卢植首先表态支持。

  “袁君说的对,一心会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一个人很难做到知行合一,总是有诸多顾虑,但如果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只要人数够多,力量够大,奸佞之辈就无法为所欲为。

  彼等不做该做的事情,是彼等无耻、无能!而吾辈做吾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这正是吾辈聚在一起的目的!如何能不做?!”

  卢植的表态带动了更多人跟着一起表态,这一决定最后被完全通过。

  一心会作为这个时代最有凝聚力和执行效率的组织,正式开始全面动员。

  全体一心会员放下手中事,全部集合起来,根据一心会会规中关于紧急动员的条例,开始行动。

  一心会,出动!

第143章 开放太学

  根据袁树的统一指挥,庶务部和保卫部携带所有可以找寻到的大小渡船、扁舟紧急奔赴水灾区救援雒阳灾民。

  后勤部、人事部、律令部、审计部全面统计目前整个雒阳良庄可以使用的空地、仓库、帐篷,统计所有可以使用的车辆、牲畜,统计所有可以食用的粮食。

  然后,在良庄西大门和南大门内外的空地搭建临时避难所,搭建雨雨棚,搭起帐篷,准备取暖用品、熬粥,准备干净的衣物,做好全面接收雒阳灾民的准备。

  同时,考虑到灾民数量可能会超乎寻常的多,所以全体知行学府的门生、弟子也要被动员起来,加入到这场救灾行动之中。

  良庄全体庄户作为预备队,一旦需要人力支援,则全部动员起来,一起投入到救灾行动当中。

  卢植作为前线总指挥,袁树居中策应、指挥全局,十三太保和诸多一心会干部各司其职,整个一心会组织高效的运转起来。

  这个组织曾经在茂陵执行过多次助农行动,又在数次军事危机中执行过坚壁清野、守城作战等多项任务,全都圆满完成,没有失败过,遂积累了大量实操经验。

  很多在官府看来都比较头疼的事情,在一心会这里却有着相当丰富的操作经历,面对这种事情,他们并不会感到生涩、为难。

  此时此刻再次动员,组织也没有生涩之感,一切行动都像是已经被安排好了一样,每个人都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对此,新会员不是很了解,但是在有经验的干部和老会员的带领下,他们在懵懂之间也找到了自己要做的事情。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带领他们行动的一心会干部们很是清楚。

  此时此刻的一心会就像是一架通电开始预热且逐渐运转的精良机器,由慢到快,逐渐进入了状态。

  卢植作为前线总指挥,换上粗布短打,直接带领保卫部和庶务部的全体成员奔赴水灾灾区,并且派出先遣队了解具体情况。

  一番了解之后,卢植得知雒阳城南和城西的灾情最为严重,被大水困住的人最多,还得知了不少淹死人的消息。

  卢植非常着急,立刻下令兵分三路,让赵俊、苏初率领一支船队前往城西,他自己则率领一支船队前往城南,剩下的船队交给邵原、马然带领,在城东和城北机动巡查,找寻受灾百姓,施以援手。

  廉达率领庞大的接应车队在四面接应,负责将救下来的人尽快送到良庄避难处,交给后勤人员妥善安置,如此循环往复、互相接应,直到能救下来的人全部救下来为止。

  具体布置分派完毕,行动人员立刻开始行动,一百多只救援船在水灾区全面出动,卢植本人也驾船冲在最前面,见到被大水困住的人便下令救援。

  不过很快,卢植就意识到他们这点人手还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救人使用的船只不够。

  行驶到重灾区的时候,他发现亟待救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他看到了很多在房屋顶上瑟瑟发抖的人,一座座茅草房屋顶上挤满了人,那看着就不够结实的房顶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要塌陷了。

  甚至房顶周边都围绕着大量身子泡在水里、手还抓着某处的求生的人,竭尽全力不让自己被水冲走以免丧命。

  他刚准备下令救援某处,结果听得一阵尖叫,一转头,便看到不远处一座房顶塌陷,站在上头的人大量落入水中拼命呼救、挣扎。

  “速去救援!速去救援!”

  卢植大惊,立刻下令船只驶去救人,一番努力之后,落水的人都被救了上来,大多惊魂未定,哭泣不止,卢植眼看着已经被挤满的小船,顿时一阵担忧。

  一艘小船最多救上十多个人就被挤满了,很难救上更多的人,北方人又多不习水性,很难在大水中游泳求生,眼看那么多人需要救援,但是能救援的船只却那么少。

  不行,需要支援!

  需要大量支援!

  卢植立刻派人驾船回去向袁树通报这里的消息,向袁树请求更多的支援,否则将会有更多的人死在这场水灾之中。

  同一时刻,袁树正亲自盯在良庄南门外的灾民营地上,盯着灾民营地的建设工程。

  眼看着滂沱大雨暂时还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袁树十分焦急,不断催促部下尽快搭建足够的雨棚。

  很快,随着第一批被救上来的雒阳灾民抵达良庄南门营地,卢植派来的人也把最紧急的消息带给了袁树。

  “雒阳城南和城西的灾情最严重,灾民数以万计,卢副会长认为现有的船只和人手完全不够用,需要更多人手和船只前来帮忙,同时卢副会长还建议,尽可能扩大营地规模,流离失所的灾民很有可能会超乎之前的预计。”

  袁树闻言,眉头紧锁,头疼不已。

  他这个良庄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雒阳外城聚居着超过三十万的平民,此番受灾者最少十万,他哪里能吞得下十万灾民?

  良庄都要被挤爆了好吗?

  而且物资粮食也不够用啊!

  钱虽然有,但是物资和粮食都要买,钱又不能当饭吃。

  思考了一阵子以后,袁树有了一些想法,于是立刻喊来程立和贾诩,决定把这里的指挥权暂时交给程立,由程立代表袁树统筹全局。

  另外,他把赶制简易渡船的任务交给贾诩,让贾诩在最短的时间内至少赶制三百只简易渡船用来救人,只能多不能少,完成不了提头来见。

  最后,袁树自己穿上蓑衣,顶着滂沱大雨,在许崇的护卫下骑马奔赴太学,找到了太学主管祭酒,向他请求开放太学一部分宿舍房屋作为受灾灾民的临时居所,一应费用他会解决,不需要太学为此有什么额外支出。

  祭酒魏训对此感到十分为难。

  作为被袁树的学术能力和辩经能力威慑过从而主动投降的太学博士,魏训对于袁树是比较害怕的,尤其在袁氏家族成为四世三公的天下仲姓之家以后,他更是畏惧袁树,连被袁树从太学里抢走了不少学生都不敢出声。

  但是开放太学宿舍收容灾民这个事情……

  这实在不是他能说了算的啊!

  “袁君,不是我不愿意,我虽然是博士祭酒,但是让灾民进入,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这个事情,恐怕还要去找寻太常卿,由太常卿决定,才能开放太学啊。”

  袁树很生气。

  “人命重要!难道你要见死不救吗?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数万灾民死在你面前吗?”

  魏训哭丧着脸,一脸委屈。

  “袁君,真不是我不愿意,这并非我的职权,您若是强行要做,我肯定是要被问责的,这官可就真的没得做了!还请您三思啊!”

  袁树抿了抿嘴,平复了一下心情,有了决定。

  “我去找唐太常商量一下此事,你先把太学开放,我马上安排人来做一下前期准备,受灾灾民太多了,我那边肯定放不下。”

  “那……那您一定要尽快得到唐太常的允许啊,不然这个事情肯定要问责到我头上。”

  “放心!我是谁?这件事情与你没有关系,真要问责下来,我一力承担,你要是这个官做不下去,袁氏会补偿你,我发誓!”

  眼看袁树发誓,魏训算是松了口气,点了点头,便配合袁树做好了太学开放的准备。

  袁树把后勤部副主任黄志调到太学这边统计太学的空余房屋,并且将一部分物资转移到太学这边,开始做收留灾民避难的准备。

  这边搞定了太学的开放,那边袁树就穿着蓑衣快马奔赴雒阳城。

  当时,雒阳城外已经有大量受灾灾民围绕,因为无处可去,所以这些灾民纷纷试图进入雒阳城避难,雒阳城南、城东的城门都被灾民挤的水泄不通。

首节 上一节 128/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