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70节

  “登位四年,杀孽无数,念在你年幼,这才饶你不死,你还敢有什么妄念?左右,与我叉出去!去太后陵前守墓三年,而后贬为庶人,逐出雒阳,永不得返京!”

  刘宏哭嚎着被拖了出去,一丝体面都不剩了。

  他的哭喊声在殿内回荡,仿佛是对他过去奢靡生活的最后哀鸣。

  然而,没有人同情他,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曾经的皇帝已经彻底失去了翻身的可能。

  刚一登基,刘悝便把自己除了窦氏、宦官之外最憎恨的人给处理掉了,这让满朝文武都意识到这位天子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般宽和。

  说到底,他是成年人,一位成年天子给群臣带去的震慑感是完全不同的。

  刘悝的冷酷与果断,让所有人都明白,可能未来的朝堂将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袁逢凝视着殿上那位摆出一副君王姿态的刘悝,心中忽地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他回想起袁树之前的那番话。

  此时此刻,他才深刻体会到其中那属于自己小儿子的那份先见之明。

  把宦官彻底铲除,这绝非仅仅是为了报那血海深仇,或是为了迎合某种政治正确、做给天下百姓看的一场戏。

  这背后,隐藏着更为深邃、更为复杂的政治动机,这一举动实则是要借此千载难逢的良机,将可能会被成年天子刘悝拉拢为助力的宦官团体连根拔起,永绝后患。

  这群宦官从梁冀时代开始崛起,历经近三十年的政治风雨,早已锤炼出一套属于他们的行之有效的斗争策略。

  他们不仅能在国家大事上发表意见,协助皇帝治理国事,更能手握兵权,发动兵变,与外臣抗衡,成为皇权最为坚实的羽翼。

  抛开立场不论,他们的整体斗争能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宦官与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使得宦官非常容易成为皇帝最为信赖的依靠,倘若不将他们斩草除根,一旦刘悝登基,他几乎可以立刻将那些幸存下来的宦官收为己用,将他们从刘宏的亲信转变为自己的心腹。

  这群宦官熟悉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政治斗争的策略,且拥有相当广泛的政治人脉。

  他们一旦成为刘悝的助力,将能迅速为刘悝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辉,使他摇身一变,成为袁氏专权的有力对手。

  而在大义名分的庇护下,袁氏将处处受制,最终,说不定真的要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白忙活一场,沦为笑柄。

  说实话,在群臣踏入德阳殿之前,袁逢的心中还是汉臣的情怀占据主导地位。

  他还在憧憬着如何辅佐新帝振兴大汉、成为一代名臣,然后流芳百世。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瞬之间,袁逢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猛然意识到,刘悝的登基,是他和他的儿子率领袁氏家族的力量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之后带来的成果。

  赢了,自然皆大欢喜。

  但若是输了,袁氏六代家业将毁于一旦。

  没有人会为他们承担后果,没有人会为他们托底,他们没有任何保障,只是在纯粹地赌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用性命换来了胜利。

  而这甜美的胜利果实,难道就要拱手让给那个躺在绝对安全的地方、只是静静等待的家伙吗?

  他何德何能?

  他凭什么得到这一切?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燎原般在袁逢的心间蔓延开来,迅速将他作为“汉臣”的那一部分吞噬得七七八八。

  此刻,望着刘宏被哭嚎惨叫地拖出德阳殿的惨状,袁逢心中莫名升起了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恍惚间,他竟然将刘宏的脸替换成了自己的脸,他想象着如果未来的某一天,袁氏门生故吏也被一网打尽,想要做汉臣的他也被这样拖出了这座大殿,那么,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他吗?

  会有人能够救他于水火之中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袁逢一直认为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大汉政治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绝不会被铲除殆尽,袁氏家族永远不会倒下。

  然而,经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他深刻意识到,即便是宦官及其党羽如此强势、纵横天下三十年,也照样会在一夜之间被消灭得一干二净。

  只要头头脑脑被消灭掉了,剩下的势力就会群龙无首,想要反抗都不知道如何反抗。

  面对掌握了中枢机构和雒阳武库的强大对手,面对整个东汉帝国的国家机器,他们将毫无还手之力,不堪一击。

  没有人会来保护他,正如今时今日没有人站出来保护刘宏一样。

  在德阳殿内,没有人能成为他的庇护所,只有权力,只有权力才能在帝国中枢保护他免受伤害。

  如果没有权力,纵使是天子也会粉身碎骨,而如果有权力,就算是奸佞之人也能叱咤风云。

  因此,他绝不能失去权力。

  走到这一步的他,已经无法再去做一个纯粹的汉臣了。

  此时此刻,袁逢心中竟然涌起了一股庆幸之情,庆幸自己有一个名叫袁树的儿子。

  从一开始,袁树似乎就预见了这一天,预见了他们可能遭遇的未来,并且竭尽全力将这种未来击得粉碎,从一开始,就不能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就要将这种可能性掐死在萌芽状态。

  所以,将所有宦官斩尽杀绝,一个都不留,这就是袁氏家族走向辉煌之路的开端。

  袁逢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悟了!

  刘悝的登基仪式虽然简短而仓促,但既定事实已经无法改变。

  接下来,就是要派人出雒阳,将此事告知天下,让天下人知晓——大汉已经换了皇帝。

  刘宏的时代结束了。

  刘悝(袁氏)的时代要开始力!

  这是第一步,也是这场登基仪式之后大家唯一确定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协商、讨论。

  比如论功行赏的问题,宦官集团覆灭之后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该如何填补,宦官残党又该如何清剿……

  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商讨。

  然而,这些事情并不需要那些站在外头的小鱼小虾们参与。

  他们只需要乖乖听命即可,这些重要的事情只有德阳殿内这些大佬们才能决定。

  更进一步来说,真正的决断权只掌握在这群大佬中的少数人手中,其他人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断权。

  因此,小鱼小虾们很快就被遣散回家休息,并且不准离开各自的家中,各自家门口也会安排袁氏兵马看管,直到这边的决定完成为止。

  德阳殿外的官员们很快就离场了,德阳殿内的人们也打算进一步展开商议。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袁逢却忽然提出了一个建议。

  他面朝殿上,恭敬地行礼道:“陛下舟车劳顿、彻夜未眠,想必已经十分疲惫,还请陛下移驾寝宫休息,接下来这些小事臣等自会商议,商议完毕之后,再向陛下汇报。”

第199章 请陛下移驾!

  袁逢这突如其来的建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德阳殿内激起千层浪。

  原本因刘宏被处置而稍稍松弛下来的氛围,在这一刻再度紧绷起来,仿佛一根拉满的弓弦,随时可能断裂。

  殿内两千石官员们的反应各异,却无一不显露出内心的波澜。

  有些人面露惊愕,目光直直地投向袁逢,似乎不敢相信这位政变的总指挥会在此时提出这样的建议,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仿佛在质问袁逢此举究竟意欲何为?难道他不怕引起新帝刘悝的不满吗?

  另一些人则在一瞬间的惊讶之后,迅速恢复了平静,脸上甚至浮现出一丝了然的神色。

  他们似乎早已预料到袁逢会有此一举,只是没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几乎是转瞬之间,袁逢就进入了角色状态。

  这些人大多深谙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微妙,他们明白,袁逢手握重兵,根本不是刘悝能够轻易驾驭的角色,而刘悝的皇位是建立在袁逢的武力威慑之上,一旦袁逢有意,刘悝的地位便岌岌可危。

  至于剩下的那一批人,则是纯粹的激动了。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

  这些人大多是袁逢、袁树的追随者,或是与袁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不论新天子如何,他们作为袁逢的盟友,自然有望在这场权力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而如果袁逢更加强势、更加渴望权力,那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水涨船高。

  他们也能得到不少好处。

  袁逢的地位和权力,在此刻的德阳殿内无疑是最高的,他不仅是袁氏家族的家主,更是此次政变的总指挥,手握重兵,掌控着整个雒阳的局势。

  而刘悝,虽然名义上是新登基的皇帝,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被袁逢扶上皇位的傀儡。

  方才刘悝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刘宏,展现出了一定的决断力和威严,这让殿内的官员们一时之间有些忘却了袁逢才是实际上的主导者这个事实。

  直到袁逢提出让刘悝回去休息的建议,大家才猛然意识到,刘悝的权力不过是空中楼阁,真正的决策权依然牢牢掌握在袁逢手中。

  大部分官员默不作声,心中各有盘算,有人暗自庆幸自己站对了队伍,有人则开始担忧自己的前途,更有人开始思考如何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作为名义上的朝堂领袖,李咸和宗俱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他们原本以为刘悝登基后朝政会逐渐回归正轨,他们这些老臣也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一个没有宦官掣肘的环境下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然而,袁逢的提议却让他们意识到政变之后的这一阶段,真正的权力其实掌握在袁逢手中,他们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力与袁逢抗衡。

  袁逢的态度是如此坚决,语气是如此不容置疑,仿佛在告诉他们——这里没有你们说话的余地。

  刘悝此刻的心情更是复杂。

  他刚刚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未来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他正准备通过论功行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朝中的大臣,却没想到袁逢竟然让他回去休息!

  这让他感到错愕不已,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担忧和些许的不满。

  他确实很困。

  从渤海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前天晚上、昨天晚上的彻夜未眠,他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几乎到了极限,此刻只要给他一个枕头,他立刻就能睡着,还是呼呼大睡一天一夜不醒的那种。

  但是,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去休息呢?

  接下来的“分赃”大会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啊!

  他可是未来的大汉天子,怎么能不参加这场至关重要的会议呢?

  想到这里,刘悝忍不住开口,试图争取自己的权益。

  “袁太仆,接下来的事情,朕如果不参与,恐怕不太好吧?朕毕竟是皇帝,些许小事自然不必在意,但是这等军国大事,朕怎么能不参与呢?”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甚至隐隐带着一丝恳求。

  他希望袁逢能够明白,作为皇帝,他有权参与朝政,有权决定朝廷的未来,他自己也想要留在这里。

  你们把我从千里之外带到雒阳,历尽艰辛,自己也承担了巨大的风险,难道只是为了让我做一个悬丝木偶?

首节 上一节 170/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