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84节

  要说他对袁绍没有期待,那自然是假的,否则也不会安排李膺的女儿嫁给袁绍,为他经营人脉关系、培植党人群体中的声望。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宦官全灭、袁氏专政,接下来便是为党人翻案、平反,党锢之祸不再,袁绍结婚的意义也不再那么重大。

  袁氏家族之前的自保性图谋已经没有意义,接下来,需要调转方向,把袁氏家族的家族策略从自保调整为进取,为掌控汉帝国实际权柄而服务。

  现在只是一个开始,袁氏专政的事实还没有得到天下的全面认同,所以袁氏族人必须要从中经营,做出一番事业来。

  尽管袁树是他必然的权力传承人,但是袁逢也和袁树有过约定,如果袁树的未来出现不确定性,届时,袁氏家族还是要靠袁基、袁绍两人撑场面。

  尽管他们的才能远不如袁树,但胜在踏实。

  所以袁逢想着,应该让袁基和袁绍一起去做个地方官锻炼一下,拉一套自己的班底出来,也顺便能够增强袁氏在地方上的话语权。

  眼前的袁绍如此殷勤,老于人事的袁逢又哪里不知道缘由呢?

  无非是此番兵变没有告知他一同参与,令他心怀不安,怀疑自己被家族轻视乃至于抛弃,所以才如此急切的表现自己。

  到底还是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袁逢当然不会让袁绍真的就那么沉寂下去,所以他伸手拍了拍袁绍的手背,给了袁绍一个安心的眼神,袁绍顿时会意,明显更加激动了起来。

  而这一切,也都落在了袁树的眼中。

  他知道这位兄长不是个安分的人,也知道这位兄长心里到底有什么算盘,不过他并不在乎。

  一来,他和老爹有赌约在先,大事既定之前,他连自己的生死都不敢打包票,当然不能出手阻止老爹培养袁绍和袁基。

  二来,他和袁绍之间的距离不是用卖弄讨好就能抹平的。

  袁绍想要追平或者超越袁树,除非袁树自己翻车,打了败仗,或者死了,那自然不必说,否则,袁绍还不如去找袁基竞争。

  至少他们两人在能力层面没有代差。

  袁树安心的喝葡萄酒,吃烤鹿肉,酒的醇香与肉的鲜美交织在舌尖,那种享受的确是极好的。

  宴会从夕阳西下一直进行到二更天,家人们才尽兴而去,袁绍追着袁逢的脚步而去,袁树则自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秀秀、春莲和秋桐三人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温热的羊奶和擦脸的布巾,给他擦拭了一番之后,纷纷对他嘘寒问暖,向他询问这些日子里的一系列变动,关心他有没有生病受伤。

  袁树当然是没有受伤的,只是身体多少有些僵硬,需要她们帮助自己稍微软化一下身体关节,否则对于身体并不算是好事。

  疲惫多日,袁树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别的了,他现在只想发泄,然后休息,一觉睡到大天亮,再狠狠大吃一顿美食。

  于是一夜香软、美梦销魂。

  袁绍自然没有这般好的兴致,他这几天已经足够堕落了,好不容易振奋起来,他现在需要的是通过袁逢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一路扶着微醺的袁逢,把袁逢送到了卧房门口。

  袁逢倒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在卧房门口转过身子,握住了袁绍的手。

  “绍,你不要责怪我,我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你,是因为不想让兄长没了继承人,你虽然是我亲生,继承的却是兄长的香火,你要是出了事情,兄长的传承就要落入旁系,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你既然一开始就不知道,我也不想让你忧心忡忡。

  但是现在好了,大事已成,天下权柄尽在我袁氏手中,我安全了,你也安全了,我们都安全了,接下来,你作为兄长的传承人,自然会得到你想要的,我也知道,你素来不愿落于人后,树太过优秀,你这个做兄长的压力也很大。

  但是你们到底是兄弟,不是敌人,我期待你们能兄友弟恭,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攀比,坏了团结,袁氏一族掌握权柄,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眼下的安全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还会有很多危险,你们要兄弟齐心啊!”

  兄弟齐心……

  这……

  多少有点难度啊。

  袁绍想起当初自己和袁树那“兄友弟恭”的相处方式,觉得想要回归到毫无嫌隙的状态,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多能做到互不干涉就不错了。

  而且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让他再去和袁树和睦相处,他又该怎么说服自己呢?

  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还是要做一番表态的,否则袁逢可能不会给他多好的资源。

  为了前途,袁绍觉得没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第218章 袁树的冠礼

  为了前途,袁绍强压下心中异样的感觉,向袁逢表示自己一定会和袁树和睦相处,使得袁逢十分满意。

  “你们兄弟齐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绍啊,等过一段日子,我会安排你和你长兄一起出任两千石郡守的职位,你们先在这个职位上历练三年,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回到雒阳来。”

  袁绍眼前一亮,大喜过望。

  跳过县令、直接做郡守,省了三年时间,这是多美好的事情?

  袁逢的安排算是满足了他的需求,他非常高兴,可高兴过后,还有一件事情是他很在意的。

  袁逢刚才只说了他和袁基的安排,那袁树要做什么?

  “我与长兄都去做二千石郡守了,那……树又要做什么呢?”

  袁逢看着袁绍脸上的表情,笑了笑。

  “你和你长兄的事情我已经决定好了,但是树的事情,我还没有决定好,还有些犹豫,不过也不着急,树还没有行冠礼,等他行了冠礼,再做定夺吧!”

  袁逢这么说,袁绍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他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期许。

  二千石官职至少可以在一定层面上保持他和袁树的均衡态势,毕竟他可不相信袁树三下五除二就能超越两千石,摸到一万石那个大将军和三公才有的层次。

  真要那样,那袁绍也就放弃了,躺平了,不争不抢了。

  袁树要真能搞到一万石的职位,立下足够的功劳,他就认了。

  否则,大家都是两千石,谁能说我不如你?

  袁绍如此心潮澎湃。

  而袁树,也在之后顺顺利利地迎来了属于他的成年时代。

  正始元年十月初十,袁逢正式为袁树举办了冠礼。

  虽然袁树只有十七岁,但无论从任何方面来说,他都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成年人了。

  过去的每一个时刻,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成年人才能做的事情,甚至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他能够做到的事情,所以凡是认识袁树的人,都下意识的把他当作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个少年人来看待。

  袁树距离成年其实也仅仅只是缺少一场冠礼。

  就冠礼本身来说,这场冠礼可以说是非常的隆重了。

  参与者不仅有司空袁逢和太尉段颎,还有得知行动成功、狂喜之下匆匆赶回雒阳的司徒袁隗。

  等于三公已经齐全了。

  除此之外,新时代的第一代九卿也全部出席了这场冠礼。

  等于说代表整个东汉帝国官僚和权力顶点的三公九卿全部出席了袁树的冠礼,可见隆重。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场合,还要感谢刘悝。

  或者可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说法。

  就是刘悝亲自下诏邀请袁树在皇宫里办了这场冠礼,地点就在崇德殿里,刘悝十分“慷慨”的把皇宫宫殿借给了袁树,让袁树在皇宫中完成冠礼。

  一场冠礼能够集合整个帝国高层的所有人,可以说排面已经拉满了。

  站在人群里的袁绍,以及与袁树相熟的杨彪,那都是羡慕的质壁分离。

  他们的冠礼哪里有那么大的排面呢?

  可没办法,谁让袁树真的配得上这份顶级排面呢?

  除了他,换作其他任何人,恐怕都会有人感到不值,偏偏是袁树,没人敢说个不字。

  此时此刻,众人目光聚集之处,整场典礼的焦点所在,便是袁树。

  十七岁的袁树跪在蟠龙纹蒲团上,玄端礼衣的广袖垂落如墨色流云。

  他听见自己身后三公九卿、王公贵族们的衣裾摩擦声,那声音像极了夏日里知行学府内那棵老槐树上终日不歇的蝉鸣。

  终于要成年了啊……

  袁树稍微有些感叹。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作为冠礼主持人的太常卿唐珍的唱诵十分洪亮,中气十足的声音震得殿内青铜灯树微颤。

  作为伯父,袁隗首先登场。

  他手持缁布冠自东阶而上,七旒冕冠上的玉珠掠过袁树低垂的眉骨,当冰凉的麻葛触及额发时,袁树嗅到了冠带间沉水香混着铜锈的气味。

  这顶传了三代的礼冠,不仅袁逢和袁隗用过,他的爷爷袁汤也曾用过。

  它在袁汤行冠礼时熏染过永和年间的檀香,沉默的见证了一个百年家族三代人之间的传承。

  按照冠礼内容,袁树这等贵族公卿子弟需要三次加冠。

  第一次是缁布冠。

  第二次是皮弁。

  加皮弁的仪式最为繁琐。

  八名僮仆捧来犀甲、彤弓,在鎏金博山炉腾起的青烟里,袁隗的正妻马伦代替袁树已经去世的母亲,亲手将蟠螭纹玉带扣在他腰间,助他完成礼仪。

  唐珍依旧十分尽职尽责的高唱礼词。

  “敬尔威仪,淑慎尔德……”

  在他的颂唱声中,身为父亲的袁逢捧来了第三冠——爵弁,为袁树完成最后一道仪程。

  九旒爵弁加身之际,唐珍中气十足的高喝道——

  “礼成!!”

  唐珍的尾音被忽起的北风卷往北宫方向,袁树整了整爵弁右侧微微歪斜的衡笄,使他整个人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

  漆案上新磨的铜鉴里,倒映着南宫檐角精致的琉璃瓦。

  对于一个东汉的官宦、士人子弟来说,冠礼是不可或缺的人生流程,或者轻便简朴,或者庄重繁琐,总归是要有一次的。

  原先,袁树觉得这种礼仪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亲身参与了之后,他便意识到,冠礼的意义或许就是让人有那么一点仪式感、参与感,好让人知道自己已经成年了。

  不再是一个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的少年、童子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袁树觉得冠礼其实也挺好的。

  并且,在这场冠礼上,袁逢还帮了袁树一个小忙。

首节 上一节 184/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