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86节

  “所以,应该把中常侍这个职位给拿回来吗?”

  袁树想了想。

  “父亲,比起把这些职位给拿回来,我更关注的是,该如何把宦官干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出现女主秉政或者幼年皇帝时,宦官干政很难避免,但是若有所作为,这种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危害也会大大降低。”

  “你说说看。”

  袁逢放慢了前进的脚步,显然对此很感兴趣。

  袁树就慢慢的说开了。

  “眼下,宦官之所以可以掌权、祸乱天下,一者,距离天子近,容易得到天子的信任,二者,诸多职位便于他们知晓政事、干预政事,三者,宦官数量大,凭借自身出现有才能的人的概率比较大,且容易识字。

  针对这三点,若是能拿出应对策略,则对付他们就简单的多了,一者,只要让天子无权,那么宦官就没有权势,二者,只要限制宦官出任的官职,也能从制度上让他们没有干政的能力,三者,不允许宦官识字,就更能限制宦官干政了。”

  袁树提出的方法让袁逢眼前一亮,一拍双手。

  “好方略!不愧是我麒麟儿!树啊,你说的对啊!一者不论,二三者,大有可为啊!尤其是三者,不让宦官识字,目不识丁,又能如何干预政事呢?好!好方略!

  至于二者,中常侍,小黄门,中黄门,大长秋,还有掖庭、永巷,御府、鉤盾诸令丞等等,宦官出任的职位太多了,光是二千石的中常侍、大长秋,就有十数人!都能比得上九卿官署的二千石了!

  过去不觉得这很重要,现在你一说,为父才感到大汉朝庭里给宦官的职位和权势太大了,必须要更改!绝不能让宦官有继续干政、祸乱天下的可能性!”

  作为眼下实际的掌权人,袁逢只要有这个想法,他自然就能催动一套东汉朝廷的机制改革,将原先属于宦官的制度性权力进行剥夺,不再允许宦官名正言顺的拥有那么多制度性权力。

  此时节,外戚崩灭、宦官覆灭,皇帝孤立,正是皇权集团史无前例最虚弱的时候,此时此刻推动这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必然可以成功。

  只要从制度层面将宦官干政的可能性消除,那么无论刘悝想要多少宦官,都没有意义。

  更何况刘悝想要多少宦官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这也是执掌朝政的袁逢说了算的。

  袁逢显然已经对此有了想法。

  接下来,就是外戚的问题了。

  两汉对于皇后、太后和外戚的制度设计其实也有很多漏洞,使得外戚可以轻松执掌权柄、架空皇帝,等到皇帝成年想要权力,外戚又往往不愿归还,只能通过政变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反反复复的政变,极大的消耗了东汉帝国的内部力量,但是东汉帝国上层却没有对此制度进行一番重新设计。

  大将军这一职位曾经是帝国最高军权和荣誉的象征,担任大将军的无一不是军功卓著之辈,但是到东汉时期,大将军却成为了外戚掌控政权、兵权而专政的手段,窦氏、邓氏、梁氏、何氏外戚都曾通过这个职位掌控实权,引发朝政动荡。

  这个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说难解决也难解决。

  好解决在于制度上的问题就用制度来解决。

  比如传统制度上,大将军宿卫京师,是京师驻军的总帅,北军就在大将军的控制下,一旦有了大将军,北军就隶属于大将军。

  大将军还可以开大将军府,有战事时为幕府,没有战事时也能开府治事,还能负责军事建筑的营造,以及单独拥有一个大将军武库,甚至雒阳武库的人事任免也归大将军掌控。

  别的不说,光这些制度性权力就足以把袁氏赖以执掌朝政的权力给剥夺大半,要是真的按照制度性权力来配合大将军,那刘悝只需要任命一个大将军,就足以让袁氏专政的局面荡然无存。

  袁逢能接受吗?

  显然不能。

  但是制度上来说,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袁逢身为司空,录尚书事,却仍然不如大将军尊贵,想要与之抗衡,属于以下犯上,缺乏大义名分。

  好在这个事情并非没有解决的途径。

  东汉初期,大将军曾位在三公之下,后来是因为担任大将军的窦宪威望太高、权势太大,引发朝廷震动,这才使得朝廷被迫重新提议把大将军的地位放在三公之上,恢复西汉旧制。

  也就是说,调整大将军的职权这个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有过,但是被更改了。

  这样一搞,再进行改革就属于有的放矢了。

  以眼下朝廷袁氏专政的情况,调整外戚大将军的地位并不是难事,至于那些制度性的权力……

  大将军不在的时候,各单位都是各自为政,各自管理一摊子,在自己的地盘做猴子大王,大将军要是设立了,脑袋上就多了一只老虎。

  那些猴子大王们会心甘情愿吗?

  限制宦官、削弱大将军,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东汉天子从制度性层面上也会成为孤家寡人的。

  袁树的一系列建议毫无疑问是为袁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前的权臣都只想着作威作福,增强自己的权势,却从没想过如何让自己的权势更加长久、稳固,让自己的敌人从此变得衰弱,或者直接消失。

  只有从制度层面作出改变,才能真的将权力长久的把持住。

  于是,袁逢那颗老于世故的脑袋里多出了很多的想法。

  而袁逢这样一想,刘悝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虽然他的日子也注定不会好过就是了。

  同一时刻,一抹夕阳的余晖勉强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空旷的殿堂之上,给这座金碧辉煌却又冷清孤寂的建筑平添了几分落寞。

  章德殿内,鎏金铜炉中燃着龙涎香,袅袅青烟在殿中盘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味,却无法掩盖住那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寒意。

  刘悝坐在软垫之上,目光空洞地望着宫门口的方向。

  他在等待着袁氏父子的到来。

  他想起登基之后的第二日,袁氏父子带来的严寒侵袭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与他的家人们都是一般的担忧与无助。

  他们出发匆忙,没有带多少仆役、亲信,且本身也受到汉帝国法律的限制,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亲信势力。

  完完全全的孤家寡人。

  面对袁氏父子的强势,妻子与十几名姬妾或低头垂泪,或眼神空洞,瑟瑟发抖。

  七十多名子女中,年龄稍大些的儿女都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与他们的母亲一样,面色凄惶、惴惴不安。

  身为皇室贵胄,本以为一朝登上青天,却未曾想是坠入了魔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心中恐慌令人食不甘味。

  唯有十几个年岁还不到五岁的孩子尚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身处于何方,他们的脸上纯真的笑容与这沉重的气氛格格不入,却也成了这大殿内唯一的一抹亮色。

  一念至此,刘悝便期待着自己这一次多少能争取到一些独属于他的权势。

  就算不为了他自己,他也想要为自己的姬妾、孩子们多做一些打算。

  作为丈夫、父亲,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妻妾儿女们又该如何在这深宫之中生存下去呢?

  没有权力,谁知道袁氏父子又会在什么时候做出什么事情呢?

第221章 他太想要权力了

  随着时间缓缓推移,暮色渐深,大殿中点起了十八支牛油巨烛,把大殿照得亮堂堂,也稍稍驱赶了走了一些凉意,让心中平添一丝暖意。

  可就在下一个瞬间,两个身影出现在了刘悝的视野之中,当这两人站在宫殿门口时,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寒风刮入殿中,叫那十八支牛油巨烛上的火焰一阵晃动,险些熄灭。

  刘悝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儿。

  袁逢和袁树站在殿外,将身上佩刀交给殿外侍卫,脱去鞋子,礼数周全的进入了章德殿,快步行至刘悝面前不远处,躬身下拜。

  “臣袁逢(袁树)拜见陛下!”

  “袁司空,还有阳安侯,快快请起!”

  刘悝立刻站了起来,伸手虚扶,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于是袁逢和袁树接连站起。

  “今日冠礼办的如何?阳安侯正式成年了,可有什么感触?”

  刘悝笑呵呵的与两人拉起了家常,脸上的笑容不太自然,不过袁逢和袁树都没有在意。

  袁树的心思如明镜一般,也不着急,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刘悝。

  “感触倒也是挺深的,过去要是犯了什么错,还能以未成年为理由,让父亲为我善后,今后若是再犯些错误,可就没办法让父亲为我善后了,这样一想,还略有些惆怅。”

  “哈哈……哈哈哈……”

  刘悝努力保持镇定,勉强笑了几声,又说道:“这倒是,若是能永远做父母膝下承欢的孩子,又有几个人不愿意呢?只是可惜,人没有办法不长成人啊!对了,阳安侯表字可取了?”

  “臣表字已取,唤作子嘉。”

  袁树笑道:“这是马中候与蔡议郎的建议,取自《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与季武子的一番对话,寓意深刻美好,臣父与臣都很喜欢。”

  “子嘉……”

  刘悝缓缓点头,又把视线转向了袁逢。

  “这表字的确不错,如此一来,子嘉便是成年人了,今后也能出任官职、为君分忧了……对了,之前只有册封爵位,没有安排官职,以子嘉之功勋,袁司空,你有何看法吗?子嘉堪当何职啊?”

  站在一边的袁逢稍稍打量了一下刘悝的表情,目光如利剑一般的锋锐,叫刘悝感到十分的不自在。

  少顷,袁逢把目光移开,缓缓摇了摇头。

  “老臣暂时没有想到更合适子嘉的职位,他功勋大,但是年纪尚轻,贸然提拔至高位,恐众人不服、经验不足,但是若不提拔,又有赏罚不明之嫌疑,恐伤陛下英明,老臣也是头疼得很。”

  刘悝松了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

  他觉得袁逢的话倒也算是有道理。

  十七岁的小家伙那么能干,带着一支人马和亲爹联手,一起除掉了宦官,废立了天子,这种功勋和他的年龄实在是有点不匹配。

  要真是霍去病那种级别的天才,立下无可争议的军功,那做个骠骑将军也算是名正言顺,可是袁树立下的这份功劳偏偏没有那种能跨越年龄堵住所有人嘴巴的效果。

  而且多少有点敏感,不应该放在明面上大书特书。

  “这样一想,朕也觉得有些为难,有功不赏,不是汉家天子应该做的事情,可是这功劳太大,怎么赏,又成了问题……”

  来回踱步一阵,刘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索性把问题抛回给了袁逢,反正这个问题不是他喊来两父子的目的,也不是他能做主的。

  他不想就这个问题和袁氏父子有什么不愉快。

  他现在只想要一些属于自己的亲信,稍稍增强一些自己的势力,好歹要能让自己和家人睡个好觉,不至于日日恐慌、夜夜失眠。

  “朕刚刚做天子,对朝廷诸多官职任免还不是很清楚,所以这些事情还是交给袁司空来负责吧,一切以袁司空的想法为主,朕就不过问了。”

  袁逢心下了然,缓缓行礼。

  “老臣遵旨,多谢陛下信任。”

  这个话题告一段落,刘悝深吸一口气,图穷匕见。

  “对了,把袁司空和子嘉请来,是因为朕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要与你们协商。”

  来了,来了。

  图穷匕见了。

  袁逢和袁树不着痕迹的对视一眼,知道这场好戏终于要开演了。

  于是袁逢装作什么都没猜到的样子,老老实实的行礼。

首节 上一节 186/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