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188节

  袁树也不含糊,他把自己关在德阳殿偏殿的房间里,立刻开始着手撰写策划案。

  他结合了唐朝、明朝以及清朝的一系列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了深度的优化融合,他希望通过引入历史变量,打通底层逻辑,形成一套贯穿古今、行之有效的组合拳。

  他的想法很明确,既然要从内部动手改革,那就要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原先就有的基础,把上层建筑给搭建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确保他们的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张。

第223章 袁树改制

  在东汉时期,宦官在大层面上主要隶属于两个系统。

  一个是少府系统,另一个是大长秋系统。

  这两个系统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皇宫内部复杂的权力网络。

  少府系统主要负责皇宫的日常事务和财务管理,整个宫廷宦官部门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少府旗下,很多宦官的人身隶属关系也在少府。

  然而,他们和少府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现代意义上的挂靠关系,少府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管到这些宦官的具体事务和行动。

  这种松散的名义上的管理方式导致少府对宦官的控制力非常有限,也使得宦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由行动、甚至胡作非为,由此不断增强本身的力量。

  另一批宦官则集中在大长秋手底下。

  大长秋在名义上是皇后办公厅的主任,名义上负责皇后宫殿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皇后的生活服务等工作,但实际上能够插手的事情就多得多了。

  因此,这个专为皇后服务办事的大长秋职责重要、地位显赫,是个二千石级别的高官,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至于少府这个朝廷九卿级别的重要部门为什么还能管辖一部分宦官这个问题,如果穷究到底的话,更像是一笔历史遗留下来的烂账,牵扯到各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

  大体就是原先那些交给正经官员做的职位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被宦官所侵占和取代。

  比如中常侍这个重要的职位就是如此,原先都是正常官员出任,但是随着女主朝政的出现与维持,才给了宦官占据这个职位的机会。

  权力一旦得到了,就不会轻易放手,正常官员如此,宦官也是如此。

  而袁树作为袁氏势力团体的核心成员之一,他深知治理宦官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系列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以确保皇宫内部的稳定和袁氏势力的长远发展。

  而他管束、治理宦官问题的第一步,就是把整个皇宫内所有原先的宦官部门全部裁撤废弃掉,把所有原先的宦官权力网络一把摧毁,改革重塑。

  他决定将所有皇族事务和皇宫内部事务全部纳入少府的管控当中,把少府转变为更加纯粹专业的皇宫事务与皇族内务的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皇宫的各项事务,为皇族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以确保皇宫的正常运作。

  这样一来,原先皇宫里那些属于宦官的、杂七杂八的冗余职位就能全部被裁撤掉了,从而大规模削减宦官群体中的高级职位数量,降低宦官群体的整体权力含金量。

  什么中常侍啊、大长秋啊之类的二千石高级职位全部取消,不再设立这些由宦官担任的高级职位,彻底断绝宦官通过职位获取超额权力的途径和可能性。

  少府原先的主要职责就是作为皇宫的大管家来管理皇室私有财产。

  他们负责收取山川、池塘、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税收,还有关卡市场的收入等等,以此来作为天子的私房钱来使用。

  然而,在宦官崛起的时代里,少府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宫的大管家,但实际上已经逐渐失去了对皇宫内部事务的管理权和控制力,变成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储蓄罐。

  假使担任少府的官员是宦官一党或者性格比较懦弱,就连储蓄罐的资格都维持不住,少府就更像是个口袋,钱装进去,不设防,任由宦官的大手伸进去、拿出来。

  而现在,随着袁氏政变的进行,威慑东汉帝国三十年的强化版宦官集团已经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少府作为皇宫事务与皇族内务的专业管理部门也终于可以重振声威、恢复往日的荣光了!

  于是,袁树的操作正式开始。

  首先,袁树明确了少府改组后的三大主要职责。

  其一,是继续承担原少府的管理任务,即负责皇室私有财产的管理。

  这一部分工作至关重要,涉及到皇室的切身利益与皇帝的尊荣,这是脸面问题,不能马虎,因此必须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由专人负责,确保皇室财产的安全。

  袁树将其命名为内帑司,专门负责皇室私房钱的管理,其职能明确,不得越界干涉其他事务。

  这一部门设一内帑令、二内帑仆射,令秩千石,仆射秩八百石,统辖不定员额的内帑郎。

  其二,袁树提出将皇宫内所有阉人、宫女的人身隶属关系统一纳入少府管理。

  这意味着,所有进入皇宫服务的阉人、宫女都将成为少府旗下的“吏员”,他们的升迁、奖惩等事务将全部由少府负责。

  这一举措有助于规范皇宫内部的人事管理,可以从源头上把控宦官宫女的来源。

  袁树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内宦司的部门,作为少府内廷系统的人事管理部门,负责招募新人、管理人身关系以及奖惩升迁等事务。

  和内帑司一样,该部门设一内宦令、二内宦仆射,品秩与内帑司一样,统辖具体办事的员额不定的内宦郎。

  其三,则是整合皇宫内部的杂务管理系统,包括皇宫内部人员的衣食住行等各大方面的事务,这一部分工作琐碎而重要,直接关系到皇宫的正常运转和皇室成员的生活质量。

  这个负责部门,袁树为之命名为——内务司。

  内务司将成为整个少府的大头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责囊括了原先宦官们负责的除了政治事务之外的全部宫内事务。

  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内务司除设立一名内务令和两名内务仆射外,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增设多个具体办事部门。

  如餐饮管理、衣物制作、园艺打理以及卫生清洁等,每个部门都将配备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以实现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目标。

  在明确了少府改组后的三大主要职责后,袁树开始着手进行具体的实施工作。

  这改革就不单单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有比较明确的经济目的。

  过去宫廷内部部门繁杂、编制臃肿、效率低下,且贪污腐败的情况十分严重,大宦官们从中捞油水捞的不亦乐乎,他们的第一桶金基本上都是在宫廷里面捞出来的。

  因此,他决定裁撤、合并大部分宫廷内部的部门,精简编制,降本增效,还将对宫廷内部的人员编制进行严格的控制,削减冗员。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袁树预计能将皇宫的费用开支降低至少百分之五十,这将为整个汉帝国节省大量的财政支出。

  这些节省下来的财政经费就能顺理成章的投入到其他领域之中了。

  为了确保少府改组工作的顺利进行,袁树不仅设计了少府重组之后的职能架构,还亲自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他详细规定了内帑司、内宦司和内务司等部门的职责范围、人员配置以及工作流程等事项,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够按照既定的方案有序地开展工作。

  此外,在宦官、宫女的人选方面,袁树也实施了严格的管控。

  他坚决执行了最初的想法,即所有进入宫廷服务的宦官、宫女都不得识字,必须是毫无文化基础的状态,确保每一个人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这一规定旨在从根本上限制宦官和宫女的知识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从而降低他们干预政治的可能性。

  同时,入宫后的他们更被严禁学习文化知识,以此确保他们在宫廷服务期间始终保持目不识丁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一规定,袁树还计划在少府内设置监管机制。

  他将指派专人负责监督宦官和宫女的日常行为,确保他们严格遵守不得识字的规定,同时,对于敢于违反规定者,袁树也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

  这些举措将共同构成一个严密的防控体系,有效锁死宦官和宫女团体的成长上限,使他们在各种意义上都失去了弄权乱政的可能性。

第224章 新时代没有承载他们的船只

  除了对宦官和宫女的知识水平进行限制外,袁树还设立了各种针对他们的“职业限制”。

  他明确规定,宦官和宫女不得结交官员,更不允许他们与外部势力勾结。

  这一规定旨在切断宦官和宫女与外部的联系,防止他们利用宫廷内部的消息谋取私利或干预政治。

  同时,为了鼓励宦官和宫女之间互相监督,袁树还设立了告密制度和奖励机制。

  他允许宦官和宫女之间互相告发违规行为,对于提供有效线索者给予保密服务和奖励。

  这一举措只要能得到有效执行,宫中和宫外的讯息传递必然会被阻隔。

  如此,宦官和宫女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规范,他们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肆意妄为,同时,宫廷内部的消息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确保了宫中讯息始终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不会轻易为外人所探知。

  所有想要刺探宫中消息的人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使得皇宫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对于袁氏专政体系来说,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最后,袁树还着重处理了过去被内廷宦官掌握的一项重要职权,即皇帝获取讯息的通报之权,这项权力对于宦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寻租空间,也是他们干预政治的重要途径。

  宦官掌握了外臣通报、奏表的送达之权,则会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摁下对自己不利的,以此欺上瞒下,利用皇帝和臣子之间的信息差来为自己谋利,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而眼下,袁树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通政司统一负责收取各地上报的各类奏表文章,由通政司统一分门别类之后再安排送往各职能部门。

  在这期间,通政司就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取代原先宦官的地位,把那份影响力收归朝廷。

  而担当这个通政令的人,自然要是袁氏的人。

  在这个层面上,袁树的深思熟虑并不仅限于如何应对那些权势滔天的宦官,他的眼界更为宽广,考虑到了朝中错综复杂的派系之争。

  尽管如今袁氏一族在朝廷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雒阳朝廷内并非只有袁氏一股势力,在这个政治漩涡中,袁氏虽然强大,但并非没有对手。

  那些在各地方拥有深厚背景和强大靠山的势力,在雒阳朝廷中同样拥有不可小觑的话语权。

  这群人的基本盘虽然远离雒阳城,但他们的存在就是地方的意义,对朝廷的决策过程一样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雒阳朝廷从来不是一个可以任由一家之言主宰的地方,而是一个各种利益交织、分配和争夺的战场,在这里,即便再有权势的人,也难以一手遮天,独占天下所有的资源,成为所谓的“终产者”。

  那样的角色,更适合出现在科幻小说中,而非现实的政治舞台。

  现实意义上的终产者——皇帝,虽然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朝廷税收一年少过一年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无他,皇帝之下,还有许多实际掌控着地方资源的“土皇帝”和“草头王”。

  这些人虽然名义上臣服于皇帝,但实际上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极高的自主权,朝廷要想稳固统治,就必须与这些人拉拢关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达成妥协和合作。

  这些人不仅包括士人团体中的今文经学派势力和古文经学派势力,也包括各地方的宗族势力、地主豪强以及名为归附实则虎视眈眈的外族势力。

  汉帝国各地区的统治力和发展程度天差地别,别的不说,江北和江南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历史上蔡邕面对宦官的追杀实在是没办法,只能越过长江躲到江东去,然后宦官就拿他没办法了。

  这充分证明江东这一块地方对于整个东汉帝国来说也是相对封闭自守的一个地方生态。

  宦官的手伸不到江东去。

  这些地方分离主义、保守主义势力,这些以郡为国世界观下成长起来的人,哪一个好对付?

  同样的,袁氏集团虽然强大,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这一点,袁树非常清楚。

  具体的策略写的差不多了之后,袁树放下了笔,走到窗前推开了窗户,望着窗外头的景色,思绪万千。

  在共同对抗宦官集团的过程中,集团内部的各方势力能够暂时团结在一起,然而,一旦这个共同的敌人被消灭,集团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很可能会浮出水面。

  袁树深知这一点,他凝视着窗外摇曳的枯叶,心中思绪万千。

  到时候且不说袁氏本家、门生故吏集团和袁树一心会集团之间的矛盾,他首先就不敢保证在除掉宦官之后,袁基和袁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成为新的主导者。

  袁基……

  袁绍……

首节 上一节 188/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