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49节
就他在凉州的生存经验来看,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明明才得罪了袁树,结果袁树不仅不揍他,还要给他政治资源?
他可是一个凉州人,他的家世、资源在关东之地毫无意义,可以说一无所有,什么都不能回馈袁树。
在这种情况下,袁树还对他这么好?
放过自己已经算是大度,还要帮自己在仕途上进步?
该不会……
这小子有龙阳之好?
他看中了我的美貌?
对我一见钟情?
早听说关东的高门贵族子弟玩女人玩腻了,所以也会玩男人,长安、雒阳男风盛行,伪娘遍地,正在挤压传统的女色市场。
没想到袁树小小年纪,居然和那群变态是一路货色,居然已经觉醒了龙阳之好!
关东人,好恐怖!
贾诩顿时菊花一紧,看着袁树的眼神变得不太对劲。
袁树虽然不知道贾诩到底在想些什么,但是看着他的眼神,袁树就知道贾诩肯定对这突如其来的好处很是惊恐,不敢随便接下。
于是袁树觉得还是尽快把自己的目的说明一下,否则鬼知道贾诩的思维能够跨越到什么地方?
“贾君或许会觉得很奇怪,奇怪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贾君少安毋躁,且听我细细说来。”
袁树整顿了一下思绪,便把自己的致良知之学和刚刚成立的一心会这个组织的事情告诉了贾诩。
然后着重讲述了自己对过去的历史的一些看法,以及自己推动致良知之学和一心会的目标。
他表示自己无法眼睁睁看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非常想要重塑士人这个团体的精神支柱,让他们重新变得有理想有追求,从而恢复士人的风气。
但是他一个人无法完成这样的事情,所以需要一群人一起跟随他、帮助他,大家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在修养自身品德的同时,带动一整个团体集体的精神飞跃。
他虽然年幼,但是也有为国为民之心,所以看到人才就忍不住想要引为同道中人,他非常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和他一起走在成为圣贤的道路上。
情到深处,他一手撑着两人之间的案几,一手向前伸握住了贾诩的手。
“贾君,吾辈士人沉沦百年,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沦为物欲的奴隶,欺男霸女,横征暴敛,已经把前代圣贤积累下来的人望折损的一干二净,要是继续下去,儒道不存!
袁某身为阀阅高门子弟,眼见家人、族人不能纠正士人之风,反而推波助澜、乐在其中,心中悲痛无以言表!唯有坚持己见,洁身自好,自立门户,以求士人之新生!
贾君,孝武皇帝时,董仲舒以春秋繁露和公羊学挽救儒门,使儒道昌盛、大汉强盛,南取百越、北伐匈奴,万邦来朝,时至今日,袁某虽年幼,也愿效仿董仲舒,以孟子和致良知之学挽救儒门,追寻天下为公之路!”
真心不一定换真心,但是速度一定换声音。
袁树打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贾诩的身体里,把他灌满!
这个聪明的家伙可不能放过!
拉拢到自己这边来,未来,允文允武的贾诩绝对会是一心会的一员猛将!
就算我可以不使用文和,但我不能没有文和!更不能让其他人拥有文和!
果不其然,贾诩被袁树那扑面而来的气势震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自己面前说出了这样的话,换做别人,贾诩估计只当这是玩笑话。
但是轮到袁树,就不行了。
他是神童,辩才无双,才能出众,还是马氏高足。
并且,他真的已经开创了新的学说,并且已经拉起了一个一千多人的一心会组织,他是真的在身体力行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说着玩。
他不能把袁树当作小孩子看待,他必须要把袁树当作一个同龄人去看待。
他的志向并非虚妄,而是真切的存在着。
事实上,自幼生长于边塞之地的贾诩虽然出身尚可,但是生存难度也远远超过关东士人。
在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生存上之余,抽出一小部分精力用于学习成长,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说,理想对于生存在凉州的人们来说,实在是有点虚无缥缈,什么士人的精神支柱、社会的道德契约什么的在凉州人看来都是狗屁。
在那种女人都要学习射箭、军阵之术的地方,贾诩能够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他最大的期待不过是在雒阳出人头地,给家族争得一线生机,争取离开凉州那片修罗场。
袁树对他说的这些话确实很有道理,也确实容易激起年轻人身体里的热血,让年轻人热血上涌,一个不小心就被忽悠瘸了。
但贾诩到底不是寻常年轻人。
凉州出身的人,身体里的血都比寻常人要凉一些,袁树的激情演说到底还是没有把他的凉血烧热。
“袁君,你所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贾某实在没有才能……”
“贾君!加入一心会吧!”
袁树抓住时机,打断了贾诩的吟唱,攥紧了他的手,又狠狠的加了一把火。
“你有才能,你的才能超过了很多人,你的这份才能,应该用在正确的道路上!至于其他的事情,交给一心会来做就可以。”
贾诩愣了半晌没有明白袁树的意思。
什么叫其他的事情交给一心会就可以?
袁树仿佛看出了他的疑惑。
“贾君,加入一心会者,只要身为会员,不背弃一心会的理念,一心会就会帮助他处理好身边琐事,家人族人若有危机,一心会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互帮互助,互相促进,这本就是一心会的会规。”
贾诩眨了眨眼睛,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袁君,你的意思是……贾某的家人、族人……”
“若是贾君觉得凉州不够安全,那么,一心会可以出面,为贾君解除这个忧患。”
袁树笑道:“就是不知道贾君的家人族人是否愿意离开故土,常言道故土难离,凉州虽荒凉,却也是故土,贾君志存高远,不知家人族人是否?”
“没有问题!”
贾诩站起了身子,双手握住了袁树的手:“贾氏一族在凉州并非高门大族,不过小有产业,且家人族人每每感叹生活不易,若有良机,怎会不愿?只是凉州人想要东迁落户,难度太大!”
袁树哈哈大笑。
“对于寻常人来说,是的,但是对于袁某来说,便不是这样了,贾君,你愿意相信袁某吗?”
三世三公,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豪族中的豪族。
不信你?我信谁?
贾诩立刻点头。
“怎敢不信?”
“好!”
袁树笑道:“如果贾君愿意加入一心会,为吾辈同道中人,帮助贾君家族迁移落户一事,就包在袁某身上,一定办成。”
这下子,贾诩可真的激动了,浑身的凉血终于被加热到了沸腾的地步。
他紧紧握住了袁树的手,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彩。
多么贴心的人啊!
这样的好男儿,就算有龙阳之好,又如何?
好男风,不过是好男儿闲暇之余的风雅之趣罢了!
这样一想,贾诩顿时菊花一松。
他觉得袁树对他这么好,还愿意帮他迁移家族户口,帮自己脱离苦海,这样一来,就算有龙阳之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袁树的样貌也着实优秀……
第48章 它们挡着我看文和了
袁树感觉到了贾诩的眼神又有些改变,但也没有多想,主要这个时候他实在是很开心。
年轻的贾诩,在未来有着无限的潜力,而提前招揽他,只需要付出一点点小小的代价,把他的家人族人都给迁移到安全的地方、离开凉州就可以。
他的真心在这个时候很容易获得。
要是等他以后看遍了世间万物、见证了起起伏伏,把自己的心用厚厚的武装保护起来,想要再招揽他、获得他的真心,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啊,年轻人,就是好忽悠。
袁树笑得像一只小狐狸。
之后的几天里,袁树和贾诩食则同桌、寝则同床,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不断地谈论和一心会还有致良知之学有关的事情。
贾诩表示自己要全面学习致良知之学,完全接受袁树的思想理念,所以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请求袁树狠狠的把知识灌输给他。
什么是良知,什么是行动,助农为什么重要,怎么做才好,等等等等。
于是袁树就大力的把知识狠狠的灌注给他,表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灌满,每时每刻都在大力输出,直把贾诩灌的是头晕脑胀口眼歪斜。
两人如此相处,把袁树的一号狗腿子许崇看得牙痒痒,觉得自己失宠了,看着贾诩的眼神就非常不善。
但是他还年少,身体没有贾诩那么壮实,打又打不过。
于是他只能默默地念叨着“我未壮”,想着等以后长壮实了再把贾诩胖揍一顿。
但不得不说,贾诩不愧是潜在的SSR,智商超高,接受能力极强,短短数日,就把袁树和卢植讨论许久得出来的理论全部接受。
并且袁树感觉他远远没有到被灌满的地步。
对于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学说,贾诩接触几日之后甚至可以和袁树讨论一下其中的不足之处和思维漏洞,给出自己的建议,帮袁树补缺补漏。
什么叫天才?
袁树算是明白了。
人家不是不懂,而是没接触到,只要接触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基操。
除了这方面的学问之外,袁树还和贾诩谈论起了凉州的事情。
在袁树的印象里,东汉中后期汉羌战争越发恶化,东汉朝廷为此投入了百亿军费,拖垮了朝廷财政,以至于朝野上下放弃凉州的声音甚嚣尘上。
最后虽然因为有人反对而没有放弃,但是凉州在大汉十三州部之中的地位也是当之无愧的倒数第一,凉州人被关东豪门视作非人类、蛮子,对其十分厌恶、鄙视。
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凉州人只能做遍地州郡的官员,中原腹心之地的富庶地区是不允许凉州人做主官的。
而中原人去凉州做官,往往也是作威作福,不想着发展当地保境安民,只想着捞一笔好处拍拍屁股走人,东汉朝廷也基本是把凉州当作化粪池、垃圾堆,几乎不把凉州当作汉土。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